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

當然了李藎忱作爲一位開國君主,想要自己的江山社稷穩定,也不可能過分的打壓開國功臣——這其中多少也包括很多世家——的利益,因此李藎忱也不可能表現的太過分。

縱觀歷代君王,實際上開國功臣都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問題,漢高祖劉邦採取了“官逼民反”的戰術,最後依次掃平曾經的功臣,而東漢和唐都是採用捧起來的方式,尤其是漢光武的“雲臺二十八將”,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等於把這些功臣們捧在了很高的位置上,除非是諸如侯君集那樣已經徹底被捲入漩渦之中難以自拔的,其餘的功臣也不會寧肯抹黑自己的名聲也要做出來什麼出格的事情。

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朱元璋,完全就是遵循劉邦的老路子,結果到頭來劉邦後有呂后,朱元璋後有靖難之役,不過不管怎麼說至少江山還在自家子孫手裡。

功臣古往今來都是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當然了現在李藎忱還沒有問鼎中原,自然也還沒有到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尤其是作爲首功的裴家和蕭家實際上已經和皇權一體,其餘的吳家和徐家等等也積極的想要通過聯姻等等手段融入到這個團體之中,這對於李藎忱來說當然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李藎忱也不可能一點兒都不考慮功臣的存在,因此他也只能說是給所有想要進取的人們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或者說是機遇,至於他們能不能把握住,那李藎忱也無法多說,畢竟機遇本來就是留給那些真正用心的人,而英雄人物也從來不會因爲時代不同就不會最終嶄露頭角。

李藎忱是在告訴和鼓勵人們上進,也是在通過衆多的書院來啓蒙和指點這個時代的思想。華夏思想在封建時期實際上是完全領先於整個世界的,即使是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也在維護統治和維繫國家統一上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就更不要說在封建時期已經把社會選賢舉能的方法演化到極致的科舉制。

但是也正是因爲這種長期的領先,讓華夏在思想的變化和進步上動作越來越慢,尤其是隨着後來的閉關鎖國,思想更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或許是因爲華夏上國的身份地位讓當朝根本不想有所改變,又或許是華夏安土重遷的傳統思想讓人們也樂得“蕭規曹隨”。但是終歸這對於一個想要強大的民族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因此李藎忱要對這個民族的思想進行啓蒙,要讓他們知道“變”以及如何“變”的重要性。因此與其說李藎忱是在進行華夏的文藝復興,倒不如說是在進行屬於華夏的啓蒙運動。

通過啓蒙思想、給予機會,李藎忱在教給這個民族應該如何跟着滾滾的潮流向前變動。

而李藎忱給予這些人機遇的方式,就是“考試”這種無論放在哪個時空之中都是相對最公平的選拔制度。

說到這裡,就連李藎忱都有些痛心疾首。想當年自己更或者說絕大多數的學生最厭惡的恐怕就是考試了吧?

而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把這個讓後世幾代人恐慌卻又不得不投身於的考試放出來,以考試選拔人才。而實際上考試也是科舉的核心所在,只不過正如之前所說,李藎忱並不打算直接把科舉推行出來,而是以學院作爲契機,一點一點的改變天下讀書人的思想,同時恩威並施以防止世家的反撲。

這注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場艱苦的奮鬥。李藎忱深深吸了一口氣:“你們要儘快拿出來合適的章程報給朕,只要合適,你便是大功一件。”

蕭琮驚喜的拱手應是,而李藎忱大步穿過迴廊,驟然看到了站在迴廊下那個稍微有些蒼老的身影。

那人顯然也看到了李藎忱,急忙恭敬的和李藎忱打招呼,而站在李藎忱身邊的蕭湘則快步衝上前:“爹爹!”

李藎忱當然不相信以蕭琮這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年紀能夠把一切都看的這麼深刻,事情也都準備的如此妥當,蕭巋這個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老人顯然在其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當即李藎忱微微側頭:“朕和岳父聊些家常,無關人等都退下吧。”

跟在後面的那些書院的先生們如蒙大赦,他們可沒有心思知道陛下和這位曾經的西樑皇帝相互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又有什麼對對方的看法或者意見。

而蕭琮急忙派人燒水煮茶,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蕭巋正笑眯眯的和女兒嘮着家常,顯然他的心情應該很不錯。擡頭看到李藎忱,他微微躬身:“草民參見陛下。”

儼然這位皇帝陛下對於曾經戰勝和活捉自己的對手多少還有些不忿,更何況李藎忱還是他不折不扣的晚輩,所以他並不想行全禮。而李藎忱也不以爲忤,對於蕭巋這樣命運已經註定了的人來說,李藎忱也不苛求他什麼。

“蕭公別來無恙。”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身體尚佳,前些日子偶感風寒,現在已經無恙。”蕭巋點了點頭,慈愛的看着自己的女兒。

曾經他把這個女兒當做自己的災星,而到頭來卻發現真正護住了自己性命的實際上也是這個女兒,再加上人都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了,能夠有兒女繞膝已經是一種福分,所以看透了世態炎涼和人生百態,也品嚐了巔峰和沒落的蕭巋,反倒是愈發的珍惜親情。

李藎忱沉聲說道:“某此次前來,一來是拜會蕭公和看一下金陵書院的建設情況,二來也有疑惑想要詢問蕭公。”

蕭巋怔了一下,李藎忱是來問計的?而李藎忱堂堂皇帝陛下,又有什麼需要詢問自己這半個階下囚?

旁邊的蕭琮和蕭湘也有些奇怪,蕭巋拍了拍女兒,讓她去看自己的書房,而蕭琮也很有眼色的屏退下人,親自端茶倒水。

捋着自己的鬍子,蕭巋微笑着說道:“陛下但說無妨,老夫但能解決,自當全力以赴。”

李藎忱很給他面子,他自然也不會端架子。

“蕭公和尉遲迥也算打過交道吧?”李藎忱斟酌問道,“就當今之形勢,蕭公認爲朕應當如何破解洛陽之難題?”

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嶺南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一四七四章 潁川世家的害怕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塵埃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驚一乍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六十一章 哨騎
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嶺南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一四七四章 潁川世家的害怕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塵埃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驚一乍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六十一章 哨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