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

現在大漢拿下了關中和西北,這張網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需要那麼多人維持,白袍抽調了一部分人前去河北加強對河北的控制,而剩下的人,則陸續南下。

這些南下的人,多數都是南方本地人,他們的目標,就是各地的世家,不僅僅的是那些想要站在大漢對立面的世家,還有這些跟隨着朝廷的世家,任何家族的風吹草動,都會在第一時間送到李藎忱的案頭上。

這些南方的白袍,多數都是出身軍中,也就多數都是貧寒子弟,對於曾經的他們來說,世家高高在上,就像是天神一樣主宰着一切,甚至自己家人的生死都在世家的手中,因此他們憤恨世家主持的所謂的公平,但是卻無從反抗。

現在他們手中握着生殺大權,也有着身爲大漢將士的責任,所以他們只會牢牢地盯住世家的一舉一動,他們一旦有任何不可的行爲,這些白袍將士們不介意將這些行爲上報,然後動手將世家的野心和慾望扼殺在搖籃裡。

除了白袍這在暗中的利刃,李藎忱也在積極地調動兵馬,完成各地兵馬在戰後的換防,尤其是曾經北上的軍隊正在陸續南下。這一次李藎忱班師回朝,可不僅僅只是帶回來耀武揚威的,一些已經上了年紀的士卒將會完成和地方新招募的鄉兵的換防。

大漢現在實行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就是鼎鼎大名的府兵制,這也是南北朝時期最流行的徵兵制度。

府兵制就是士卒戰時爲兵、平時爲農,減免全家賦稅,但是戰爭一旦開始,士卒需要自備兵刃馬匹參戰,聽從折衝府的命令集結調動。

這樣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一個成年男子的作用,畢竟在這個戰亂頻發的時代,成年男子的重要性衆所周知。不過這樣的制度終究也有弊端,戰爭時間一旦延長,士卒在邊疆常年不得回,導致田野荒廢不說,百姓也不想忍受這種家人長期在外分離的痛苦,因此在歷史上唐朝鼎盛時期,反倒是幫助建立了盛唐的府兵制逐漸落寞。

針對這個情況,李藎忱對府兵制也是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漢軍將士戰時爲兵,平時也爲農,但是這個農並不是耕種自己的土地,而是耕種軍營附近的土地,朝廷會在軍隊屯駐的周圍統一劃出來一片土地讓軍隊進行耕種。

而這就意味着軍隊的徵發並不是時而回家、時而在軍營,而是在整個軍隊期間都是在軍隊這個整體之中的,實際上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兵役制度。

士卒在軍中的時間一般是五年左右,當然徵兵的時候年紀就已經大了的也會相應減少,這就意味着最多五年之後,士卒就可以返回原鄉,而在原鄉之中,他們依然會保持自己鄉兵的身份。這些鄉兵其實才更類似於府兵,他們平時耕作自家的土地,等到戰時會集結起來作爲主力大軍的預備役,當然等到鄉兵上陣的時候,幾乎已經是戰火燒到家門的時候。

爲了保衛家鄉,鄉兵們自然也都會拼命。

而且和府兵制不同,得益於大漢流水線式的兵器生產,大漢的士卒是不需要自帶兵刃的,一旦他們從軍,朝廷會統一發放兵刃,而等到士卒退役之後回到家鄉,這些兵刃只要還完好,他們可以直接帶着去鄉兵之中,這樣既可以減少朝廷對鄉兵兵刃的供給,又可以避免大量的兵刃,尤其是還可堪用的兵刃流落民間。

同時在大軍集結出徵之後,地方上並不會停止招募兵馬,新招募的士卒會先集中在地方鄉兵的兵營之中進行訓練,負責訓練他們的正是那些退下來的老兵們。

這些老兵多數都有臨陣殺敵的經驗,而因爲都是一個地方的緣故,所以新兵之中多多少少都有他們的兄弟子侄,在訓練的時候也不用擔心這些老兵會有藏私或者欺辱新兵的行爲。等到下一批老兵再退回來,新兵們自然就會被拉走補充他們的缺口。

現在大漢北上的軍隊中已經達到服役年限的士卒追隨陛下南還,他們將會返回地方,自然地方上的新兵也會補充進軍隊。

這些返回地方的老兵多數都有追隨李藎忱北上直入關中甚至北方草原的經歷,更有甚者還有當年隨着李藎忱入蜀的老卒,忠誠自然是不用說的,因此有他們在地方上,就是李藎忱手中最大的一份保障。

真的到了不得不爲之的時候,李藎忱也不介意動用暴力。殺戮或許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可以讓大家都解決不了問題。

“走,我們回建康府。”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楊素和王昌急忙跟上。

他們看着李藎忱的背影,神情之中頗多複雜。這條真龍即將返回暗流涌動的建康府,不知道還會掀起怎樣的風浪?

————————————--

燕子磯,並不是一個適合停泊大船的碼頭。

或者整個建康府沿岸,因爲岸邊多山、江流湍急,所以人們也一般不傾向於在這邊上岸,更喜歡選擇建康府西南的採石磯或者東南的京口。

不過單純的只是校閱三軍,這見證了南方風起雲涌的石頭城,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李藎忱來說,石頭城也是一個充滿感情的地方。

當初他剛剛來到建康府,就是因爲石頭山上舉行的詩會而一鳴驚人,同時也是在那一次詩會上,李藎忱第一次認識了樂昌公主,也認識了徐陵,可以說這兩個人都是改變他人生軌跡的存在。

而之後李藎忱拿下巴蜀、入建康府誇功,也是在這裡上岸,最後也是在這裡離開,徹底和南陳劃清界限,拉開了自己逐鹿天下的帷幕。

李藎忱崛起的經歷離不開石頭山和石頭城,大漢的國運自然也就跟着牽繫於此。這裡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現在最有資格讓李藎忱校閱三軍的地方。

李藎忱剛剛回到建康府,甚至連建康府的城門都沒有進入,就直接前來石頭城。

江面上,水師的戰船已經列陣。

石頭山下,參加北伐的漢軍侍衛親軍旗幟林立。

而顧野王等大漢羣臣也都在石頭山下等候。

見到李藎忱過來,他們齊齊躬身:“參見陛下!”

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七二五章 殺馬的你們拿來殺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六零七章 醫療發展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
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七二五章 殺馬的你們拿來殺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六零七章 醫療發展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