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

雖然亂世之中不惜命的人有很多,但是惜命的終究還是佔據多數。

所以這些人在知道了田端的存在之後,並沒有人告發,對於地頭蛇們來說,兩邊下注纔是最安全的,尤其是現在天下正是大漢和北周爭霸的局面,而且大漢隨着一次次勝利也愈發的佔據上風,壓迫着北周在各個戰線上只能憋屈的採取守勢,因此有很多人明面上是北周的人,背地裡早就已經和大漢暗通曲款。

這種人在亂世之中比比皆是,甚至在亂世剛開始的時候,作爲主戰場的兩淮各個村落往往會三五成羣聚集在一起形成塢堡,塢堡城牆高大,甚至還有護城河,村中百姓在平時耕作,一旦有敵人來便閉門自守,當然了所謂的敵人當然指的是那些亂軍賊寇,真的有正規的軍隊——在亂世之中有的時候亂軍和正規軍也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分界,其實最大的區分就是人數,當人數足夠多到可以淹沒塢堡的時候,塢堡自然就會向來者低頭,並且納上錢糧以承認對方對這裡的統治。

但是實際上這種統治並沒有什麼用,真正統治這一片區域的還是塢堡的塢堡主和幾個家族的族長罷了,一旦南北再發生動盪,新的勢力進入這一片區域,塢堡們還是會很快就扭頭向新的勢力投降。要說牆頭草,沒有誰能夠比這些塢堡更牆頭草了,因此當初祖逖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整合淮南和淮北的塢堡,將這些塢堡擰成一股繩,甚至還一路北伐到了大河邊,絕對是有能力、有手腕的人物。

現在隨着南北朝割據對立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雙方的政權都已經變得穩定,所以朝廷對於塢堡的態度也就不再是聽之任之,轉而愈發的強硬,一個個塢堡逐漸淡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大軍營寨和連綿的城垣,曾經的塢堡就只剩下了寨牆或許還能在這連綿的寨牆中尋覓到蹤跡。

但是歸根結底,塢堡還是世家和家族體制之中的一個產物,世家的制度沒有被取締掉,現實之中的塢堡消失了,心中的塢堡還是存在的,世家內部先抱團取暖,然後是周圍的幾個世家通過不斷的聯姻和拜師等等方式緊密的聯合在一起,最後再是世家不斷的從朝廷那裡攫取到權力進而把周圍的所有百姓也都團結在自己的身邊,形成一個又一個朝廷都不敢動的龐然大物。

上一次大漢內部的會稽留氏叛亂,就證明世家的確還有着很強大的實力,如果當時李藎忱沒有那麼果斷的話,很有可能真的導致整個江南都陷入混亂之中,要知道當初陳文帝時期的湘州叛亂,可是讓南陳一直到陳頊初年纔算回過來元氣,更引發了北周和北齊大舉南下,鞏固淮南、荊州防務的後果,爲後來南陳北上製造了不少麻煩。

因此相比於有足夠決心能夠平定叛亂的李藎忱,實力更加弱小而且立足不穩的宇文憲只能寄希望於這些世家,別說和世家爲敵了,甚至還得給他們高官厚祿,讓他們成爲地方上實際的統治者。

現在自然就到了報應的時候,當然不能指望這些世家能夠爲了北周流乾淨最後一滴血,當大漢的旗幟飄揚在許昌城外的時候,這些世家“反正”的非常積極。

要論見風使舵,恐怕在這個時代這些傢伙就是最擅長的了。

陳智深的目光在這些人身上掃過,他們的笑容都很坦然,絲毫並沒有因爲幾個時辰之前自己還是大周的臣子,現在已然變成了大漢的百姓而慚愧或者心裡不舒服。

對於這些人來說,這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不管上面走馬燈一樣的換多少人,下面還是他們這些人,在他們看來,任何的朝廷更迭後,想要穩住政權,都需要依靠與他們的力量,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好怕的。

對此,陳智深也只能腹誹一句,那你們是不知道當今陛下有多麼腹黑。

既然這些人都不覺得慚愧,陳智深當然就更加坦然的從幾個族老的手中接過來許昌城的田冊、官吏百姓名錄等等,甚至還有許昌城的城防大印。而在他的身邊,大漢軍隊浩浩蕩蕩開進許昌城。

陳智深大步走到田端身邊,田端拱手行禮,對着他笑了笑。

“你們白袍這一次又是大功一件。”陳智深有些無奈。

田端笑道:“陳將軍放心,這只是開始。”

“就因爲這只是開始,某纔不怎麼放心。”陳智深自嘲一聲。

我要是都放心了,就沒有我們漢軍什麼事了,只要朝廷不斷的派遣官員北上來接收就可以了,我們漢軍豈不是就變成了護衛?那功勞還有我們什麼事?

——————————--

有的地方順利,自然就有的地方不順。

此時崤山以東,新函谷關外。

漢軍森然列陣,旗幟飄舞,一門門火炮不斷地向前推進,任何敢於擋在面前的人似乎都會被這黑乎乎的炮口直接吞噬。而遠方甚至可以看到一個個已經站立起來的霹靂車,漢軍倒是還沒有膽量把投石車也推進到這麼近的距離上,那玩意還是很有可能被敵人的牀子弩或者石彈給拆解開的,甚至一頓密集的火矢都有可能要了命。

相比之下,火炮這種鐵疙瘩的確是個不錯的東西。

當然了,蕭世廉的膽子再大也不敢讓火炮太靠前,只要能夠選取到一片相對開闊的地方隨時可以發射就可以了。

而在火炮陣地的兩翼,漢軍將士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漢軍的騎兵也開始在更遠的地方遊弋。

突破潼關之後,這支最先掀起戰火但是卻又被潼關困擾很長時間,導致在整體進攻進度上並沒有怎麼領先的軍隊,正是士氣高漲的時候,在經過短暫的修整之後便繼續開拔,沿着崤山一路殺出,現在蕭世廉列陣的地方正是崤山以東赫赫大名的桃林塞。

而桃林塞的對面就是新的函谷關。這個函谷關相比於潼關自然看上去就沒有那麼高大,但是函谷關下,北周人也是嚴陣以待。

尉遲迥的旗幟飄揚在中軍的位置上,說明這位坐鎮洛陽的北周老將軍終於坐不住了。

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一九六七章 各軍爭鋒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百九十章 合適人選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個?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亂投醫可不行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五百零一章 鐵門
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一九六七章 各軍爭鋒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百九十章 合適人選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個?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亂投醫可不行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五百零一章 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