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

使用繁體漢字,即使是書寫加減乘除也夠人費半天功夫的了,更何況在識字率並不高的這個時代,人能夠寫出來零到十就已經不錯了,還指望他們用這些字和這些字背後代表的意義進行運算,未免強人所難。

李藎忱一直認爲數字的複雜表示也是華夏在數學等理論上很難前進的原因之一,當然了相比於迷信等元素,這倒不是一個致命的阻礙,但是能夠將這個阻礙去除,當然也有利於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快速發展。數學和物理是化學和生物進一步發展的支撐,前期看上去可能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卻是在爲後人的每一步的深入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理論的繼承,科學不可能進步,更不要說技術的繼續發展。

“陛下,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劉焯激動的說道,如果不是當着李藎忱的面,他可能就要拿起來那一張紙又跳又唱了。

作爲一個數學家,劉焯很清楚這些數字能夠爲自己帶來多少方便。

“你現在在研究什麼,就好好研究什麼,不過朕希望你能夠用這些數字來表現《九章算術》之中一些比較基礎的計算,並且根據你的理解整理出來規律,這件事要抓緊。”李藎忱微笑着說道,“各個書院還都在等着你的教材呢。”

劉焯激動的看向李藎忱:“陛下此言當真,各個學院都要開設數學有關的課程?”

劉炫急忙拉了拉劉焯的衣袖,這個傢伙太激動了,陛下既然說出來了那肯定是要當真的,你這問的豈不是在質疑陛下。

李藎忱不以爲忤,點了點頭。

劉焯收起臉上的笑容,對着李藎忱鄭重的行禮:“臣,謝陛下!”

李藎忱微微一笑,劉焯就是一個典型的數學家,現在顯然他滿足了他的最大需求。

研究數學甚至傳播數學,這在這個時代看上去是“離經叛道”的,李藎忱竟然支持他,這簡直不敢想象。

劉焯甚至根本不等劉炫,拿起來那張紙就跑了。

李藎忱笑着搖了搖頭,這傢伙也太着急了。

希望這傢伙能夠爲大漢培養出來足夠多的數學家吧。

聽說劉焯的手下還有一個得意弟子叫做孔穎達,是孔老夫子的後代,一直在跟着劉焯做研究,雖然不過十來歲就已經表露出來極高的天賦。對於這個另一個時空之中的初唐十八學士,李藎忱也算是稍微有點印象。

孔老夫子的後人有可能變成了一個數學家、天文學家甚至物理學家,想想就有些古怪啊。

李藎忱不由得更露出一抹笑容,而劉炫以爲李藎忱對劉焯很是無奈,只能拱手:“陛下,士元(劉焯表字)兄性情如此,還請陛下不要見怪。”

李藎忱一擺手,他當然不會見怪,緊接着看向劉炫:“卿家的文章朕已經看過不少,一針見血,朕甚是欣賞。”

劉炫打了一個激靈,眼神之中也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說實話,他沒有想到李藎忱竟然會給了劉焯這麼大的一個驚喜,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好友一直困擾於數學的現有理論難以表示和傳播,現在李藎忱無疑解決了他最大的問題。

所以李藎忱又會給自己什麼驚喜呢?

“新組建的《中原時報》,朕打算交給你來主筆。”李藎忱徑直說道,“時報時報,實時報道,明白朕的意思麼?”

劉炫怔了一下,旋即露出喜色。

實時報道,那就是說自己要着眼於現在、着眼於大漢的發展和進步,而不再是來回掰扯那些老生常談的聖人之言。

在南北朝時期,儒家聖人之言實際上本來就已經沒有那麼廣爲流傳和受到歡迎,一來是因爲南北朝的戰亂讓很多書籍都毀於戰火,這也是南北朝時期清談和談玄頗爲流行的原因,既然我們都找不到什麼古文來參考,那就只能說一說玄而又玄的事情。

二來是因爲佛教和本土道教的快速發展,嚴重擠壓了儒家的發展空間,“南朝四百八十寺”可不是一個虛數,即使是後世整個江南地區的寺廟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在南朝這佛教盛行的時代可想而知,實際上北朝也不差,幾個被視爲瑰寶的石窟都是在這個時代開鑿的。

現在隨着天下逐漸太平,李藎忱又藉助發展工商提出了“克忠職守”、“實幹興邦”這樣的理論,華夏從當初崇拜佛教的務虛再一次迴歸到了務實之中,儒家自然也就有擡頭之勢。

歷史上也是到了隋唐,佛道儒開始三家鼎立,後來唐朝開放,更是各式各樣的宗教濟濟一堂,一直到唐武宗滅佛以及唐朝的內縮,儒家再一次成爲天下思想的主宰並且一直延續到滿清。

李藎忱並不反感儒家,但是反感儒家的不變通。漢末的戰火讓很多儒家的經典付之一炬,因此後世的儒家還真的就抱着儒家寥寥可數剩下的幾本書翻來覆去,甚至還誕生了理學和八股這種東西。李藎忱並不能說同樣強調社會規律性和務實的理學有什麼錯,但是長期侷限於這種體系下,自然而然的就讓社會的思想變得極端,後世的那些貞節牌坊等等的就是典型,更不要說八股取士了。

就算孔老夫子真的算是聖人,千年前的聖人之言,真的能夠在千年後依舊有用麼?

時代在快速的發展,孔老夫子就算是聖人,又如何能夠一眼千年、盡在掌握?甚至事實證明,依靠孔老夫子流傳下來的那幾句話,根本沒有辦法真正的治理社會,以至於很多朝代都不得不外儒內法,治理的方法實際上還是法家的方法,只不過大家都不拆穿罷了。

華夏不變,世界卻在變,所以華夏最終落後於世界。從清末到新中國,短短百年之間,多苦多難,多少仁人志士浴血奮戰這纔將華夏從谷底硬生生的拉了回來,避免了整個國家的分崩離析和墮落。

而李藎忱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爲後人減少一些苦難吧。

思想,要變。

聖人並不是都對,要敢於批評聖人,要敢於認識到錯誤。

既然要變,那就要指出之前的想法哪裡有錯,讚揚現在的想法哪怕是和之前的有衝突也是對的。

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渾來人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虜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七十四章 相送
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渾來人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虜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七十四章 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