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

長安工坊祭酒,並不是主持工坊生產事務的人,更像是總工程師這樣的存在,而長安書院祭酒也是一個道理,類似於後世的教務組組長或者教導主任。

劉焯和劉炫都是曾經北周的博士,雖是冀州人,卻都在長安爲官,畢竟在內心的歸屬上他們更傾向於跟隨楊堅,後來也隨着衆人投降大漢,他們兩個原本就有些“才能”,後來大漢組建書院和工坊,自然也就脫穎而出。

劉焯的才能,便是算學和天文學,這應該是歷史上隋初一等一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了,他憑藉一己之力計算出了日食和月食的規律,解開了民間朝野對這兩個正常天象的恐懼,是華夏曆法的重大突破。

而劉炫則是不折不扣的經學家,只不過他這個經學家和那些搖頭晃腦、恨不得句句都是古人經典的經學家不一樣,甚至有些離經叛道。他主要做的就是質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是聖賢,也有偏差,這傢伙提出了“春秋規過論”,指摘《春秋》之中不合規律之處,又批判《左傳》之中的偏頗,一時被認爲是另類。

因爲兩個人都出身冀州,師承上又有關聯,因此人稱“二劉”,只是不知道他們兩個並稱,到底是稱讚他們,還是說他們的思想都有些離經叛道。

倒是在李藎忱看來,二劉的確是現在大漢需要的人才。劉焯自然就不用說了,他本來就是一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古人比較好玩的一點就在於數學家的天文知識和天文學家的數學知識一定都不會差,這也應該是由於古人渴望能夠探求天命的真相,而數學無疑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現在大漢的工坊中各種新器械的設計本來就離不開精細的計算,尤其是流水化生產對於計算更是要求嚴格,隨便算錯了哪一個數,就有可能導致流水線上生產下來的一大批產品報廢。

另外天命所歸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李藎忱作爲一個穿越者當然是不信的,只不過目前如果他不信的話可能沒有辦法鞏固住人心,而能夠在天文學上進行發展,一來可以幫助李藎忱現在更好的利用天命現象,二來也能夠幫助李藎忱以及後來者在想要拔除天命思想的時候更加輕鬆,畢竟這不會是同時進行的事情,所以並不衝突。

更不要說現在大漢的數學、物理等等理論實際上都只是處於起步的狀態,人們的瞭解侷限於經驗之談,經驗之談固然重要,但是往往會限制住技術的發展,沒有理論的支撐,只是憑藉經驗,那麼任何科技的發展都是空中樓閣。

華夏從來都是一個務實的民族,着眼於現在,通過自己的拼搏和汗水解決溫飽問題、解決建設和發展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爲這種務實的思想,往往會限制住理論的發展。

在南北朝時期,數學實際上經歷了一個難得的快速發展時期,誕生了諸如祖沖之這樣後世敬仰的數學家。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在李藎忱看來可能和南北朝時期的務虛之風也有一定的聯繫,人們傾向於泛泛而談和想象,自然就更容易在理論上實現突破,但是這樣做的弊端自然就是在實踐上往往很難成行,甚至這樣的風氣一直在向下流傳,以至於後來朱熹發出了“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慨。

現在李藎忱既要發展實業,實幹興邦,實業就是興邦的關鍵之一,技術的發展可以帶來明顯的財富,但是實業終究需要科學的支撐。

劉焯就即將被李藎忱賦予這樣的責任。

聽着李藎忱談到一些非常基礎的物理理論和數學規律,劉焯驚訝的張大了嘴。

實際上他的學問也以《九章算術》爲主,《九章算術》已經算是華夏古代數學的集大成者,但是受限制於種種因素,實際上《九章算術》晦澀難懂也沒有多少人關注,而且上面的理論和規律相比於後世簡單明瞭的公式也比較零散。

李藎忱需要的是有一個人能夠繼續在理論上進行研究,真正整理出來類似於後世現代數學和物理學的學問,晦澀難懂的文字是很難廣泛的進行教授傳播的,只有進行了簡化和公式化,才能讓更多的人快速學習認知不說,還能讓他們更加方便的應用在生產實踐中。

李藎忱在紙上寫出了一連串的數字,若是換做後人,可以清楚地認出來這就是後世整個世界都在廣泛使用的阿拉伯數字,然後又在這些數字的下面寫下了對應的漢字。

“陛下,這是?”隱約能夠明白李藎忱的意思,劉焯的眼睛之中泛起光芒,這是一個學者在鑽牛角尖鑽到極致之後驟然海闊天空的神情。劉焯的神情變化,讓旁邊的劉炫也好奇的湊過來。

“這是表示從零到九的辦法,是從天竺那邊傳過來的,朕從西域商人的口中知道了這件事。”李藎忱當然不能明着說這是自己本來就知道的,說是自己發明的他也有些不好意思,畢竟這個時代阿拉伯數字實際上已經誕生了。

阿拉伯數字名字是阿拉伯,但是發明者實際上是公元三世紀到五世紀的印度北部旁遮普人,在當時因爲種姓制度還是已經有利於社會快速發展的制度,所以數學自然也隨之快速發展,誕生了比較基礎的數字,後來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引用了這種數字,並且這些數字一直隨着阿拉伯人的刀劍和商隊傳播到整個歐洲。

只可惜那個時候的華夏正好是唐宋之交,整個西域都已經封閉,絲綢之路斷絕,因此這種數字文化就沒有機會再進入華夏,華夏作爲阿拉伯人古老的貿易伙伴一直到後來滿清末年睜眼看世界,纔開始系統性的學習這種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上千年的計數方法,這也是讓李藎忱作爲一個後世人引以爲憾的地方。

阿拉伯數字或者可以稱之爲旁遮普數字,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計算變得簡潔明瞭,後世的二進制之類的實際上就是簡化計算的極端表現之一。

只有計算的表示方式簡單了,人們才能夠用這些數字變化出來更多的計算方法。

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二二四八章 自亂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舊山河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章 千年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
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二二四八章 自亂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舊山河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章 千年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