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

官銜比較低的官員們沒有再叨擾,紛紛告退。

最後只留下沈君高和陳叔慎陪着陛下。

畢竟這麼多人在這裡侃大山,雖然也是因爲現在國內各項事務都已經步入正軌,所以遠比之前輕鬆,但也總歸不能顯得自己太清閒了。

陛下靜靜看着兩岸風光,沈君高和陳叔慎也不說話。

兩個人的目光交錯,同樣也有一種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感覺。

追隨陛下這一路走來,總歸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看到這兩岸的人和物,大家就不後悔。

尤其是沈君高想到自己當年還曾經在陛下和世家守舊勢力之間搖擺不定,如果不是局勢的變化太快,再加上當時的沈婺華及時向他發出警告,恐怕真的要釀成大錯。

當初那些叫囂着陛下是逆行倒施、違背千百年祖制的世家們,雖說還殘留於世間,但是現在的世家也不過就只剩下祖宗的榮耀了,在外面誰敢吹鬍子瞪眼真把自己當做一塊社會棟樑來看?

而這個被詛咒的大漢,並沒有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因爲違背了數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就分崩離析,甚至正是因爲丟掉了這些傳統的束縛,方纔一路大步向前。

大漢如同一顆小樹苗,在大家的呵護和努力下,抽枝發芽,生長成而今令所有人都爲之炫目的參天大樹。這張開的樹冠已經足以爲天下人納涼。

李藎忱的目光掃到沈君高,看着這位一手製定了大漢法律體系的長輩,多少也能猜到他在想什麼。

時代更迭的面前,總歸是有一些人搖擺不定,尤其是像是沈君高這種已經位高權重又是一家之主的人,自然做出選擇的時候更是要謹慎再謹慎。

沈君高在乎的倒並不是那些功名利祿,而是自家敬愛的兄長留下來的家業不會在自己的手中付之東流,因此他當初願意選擇觀望風向,而不是直接就跑到李藎忱的對立面去,實際上已經很顧念舊情了。

最終沈君高選擇站在李藎忱這邊,更是讓李藎忱手中可以掌握的力量倍增。

並不是說當時沈君高所帶領的沈家有多大的實力,實際上從沈君理到沈君高,沈家都是以文治家,再加上沈君理去世之後,沈家雖然身爲皇室外戚,卻並不被太子陳叔寶待見,因此沈家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些尷尬,歷史上沈君高被排擠到嶺南並且客死此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可是不管怎麼說,李藎忱登基時的沈家依舊是建康府中數得上的大家族,而且相比于徐陵的徐氏和吳明徹的吳氏等支持李藎忱的新舊勳貴,沈家因爲當年沈君理以及更高几代人努力,門生故吏遍佈朝野,自然是一股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力量。

徐陵雖然在陳頊時期就已經開始執掌大權,但是陳頊的多疑讓他並不敢也不願意擴張徐氏的實力,而吳明徹的影響力更是隻在軍方。因此當時李藎忱的陣營之中雖然有好幾個大佬坐鎮充當臺柱子,卻缺少一個在朝野間有足夠人數和影響力的大家族支持。

沈家的投靠,就填補了這個空白,也讓李藎忱在對上江南其餘世家的時候,再無缺點。

論陛下自己的戰功,論徐陵等大佬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論家族的聲名,李藎忱這邊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沈家的存在,更是讓李藎忱能夠在衝突發生之後快速把握輿論。

因此李藎忱並不怪罪沈君高當初的猶豫,易地而處,李藎忱思考的時間可能不見得比沈君高少多少。尤其是投靠李藎忱,可是意味着在短期內將會失去大量的利益,還有可能成爲千夫所指。

李藎忱知道當時沈君高最終下了站在李藎忱這邊的決斷之後,沈氏族中都有很多表達不滿的人,其餘世家的冷嘲熱諷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沈君高的付出,李藎忱自然也給出了足夠豐厚的回報。

一個刑部尚書,其實不算什麼。

沈君高是當初曾經執掌南陳國政的人物,一個尚書其實都有點兒屈才了。真正重要的是修訂法律這個任務。

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對於沈君高這種不在乎什麼功名利祿的人來說,這個機會太重要了。因爲這意味着他的姓名還有沈家的姓名都有機會被後人傳唱。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的沈君高對李藎忱愈發的死心塌地。

一開始只是《大漢律》的制定,後來是各項法律的制定,而今大漢已經開始建立起來自己的律法體系,涵蓋從生產到戰爭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律法在約束着百姓的行爲,也在約束着朝廷的行爲,讓朝廷不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來。

當然,現在的朝廷在李藎忱和御史臺虎視眈眈之下,在大小官吏都忙得團團轉以至於加班都快變成常態的狀態下,有什麼出格的事情的確也不太可能。

貪污受賄可能還有時間,魚肉百姓屬實是沒空啊。

百姓送上門來,腳不沾地的官老爺們都只會說一句“有事就說,沒事就走”。

百姓不來給他們找麻煩,大家就謝天謝地了。

可是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因爲大漢是一個新生的國度,整個國家上下都瀰漫着奮發向上的精氣神,而經過幾次吏治整頓之後,坐在青天老爺位置上的有多半都是胸懷抱負的年輕人。

這不代表着在百年之後、在這個國家的發展逐漸趨於平緩之後,還不會發生什麼問題。

所以律法教化百姓很重要,約束官吏甚至於朝廷這個整體也很重要。當朝廷朝令夕改的時候,也就是觸犯法律的時候,刑部、御史臺乃至於大漢百姓,都有資格依託律法問罪於執政官員。

沈君高不只是一次在律法之中強調,王子與庶民同罪。

大漢的律法,並沒有秦朝律法那麼嚴苛,也沒有漢朝律法那麼寬鬆,而是在其中尋找平衡點,並且不斷的擴展律法所能覆蓋的範疇,細化律法的條目,讓再奇葩的罪名也能夠得到正義的審判。

也就是曾經在各地爲官、見識過官場百態,又出身世家、家學淵博的沈君高,能夠承擔起來這個責任了。

當然,沈君高不後悔自己去完成了這個任務,甚至把大漢的律法視如己出。

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從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後腿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
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從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後腿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