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

這兩步之中,更重要的無疑是後面那一步。

趁此機會擊破吐谷渾、進入河西,纔是李藎忱的根本目的。

對於西域,李藎忱眼饞很久了。

因此李藎忱也希望楊素能夠早早地回到洛陽城主持太尉府,鍍金與否,這個時候反倒是沒有那麼重要了。

而且把裴子烈放在關中,一旦戰局失控,裴子烈也可以臨危受命,直接帶着關中兵馬北上抗擊,不然的話換做楊素在關中,還需要爲他配備一個方面帥才方可,就算是李藎忱本人知道楊素實際上有統兵一方的能力,至少現在也難以服衆。

“陛下,工部打算在西北建設新的工坊,就近支援西北戰場。”閻毗將一本奏章遞上來,“除此之外,商部也提議配合工部儘快開通從關中和巴蜀前往西北的馳道甚至於直道,以直接支援西北戰事。”

李藎忱倒是有些驚訝,工部和商部這一次竟然這麼積極?

不過想想也是,什麼最賺錢?戰爭啊!

戰爭就意味着朝廷需要打造大量的軍火,而開疆拓土就意味着將會有更多化外之民被納入大漢的旗幟之下,這些化外之民之前過得都是什麼日子?想都不敢想啊。

社會的底層百姓,現在自然就很容易變成最廉價的勞動力。而有資格穿金戴銀的社會上層,則會成爲大漢各種領先於世界的新鮮商品的忠實擁躉,他們將會花費高額的費用去搶購大漢的各種商品以標榜自己的身份。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大漢拿下嶺南和安南等地之後,很多本地的土著勳貴都以能夠擁有一輛大漢製造的馬車而或者傢俱,甚至只是很簡單的一套瓷器爲榮,他們也把擁有這些東西看作是自己融入天朝上國、成爲天朝上國一份子的標準,誰家裡要是沒有點什麼高價搶來的大漢商品,那都不好意思開門見客。

只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每次隨着大漢的開疆拓土都會發生,之前大漢和北周之間就有商貿往來,所以大漢徹底佔領北方之後,北方百姓還有那些世家——世家纔是消費大戶——並沒有表現出來對大漢商品的極度狂熱,畢竟在此之前他們也多少都見過這樣的商品,這些商品實用與否、價值幾何,心裡多少還是有點數的。甚至不少世家大族的家中早就已經有了很多這樣的商品,自然也就不會升起再多抓緊購買的慾望,真正開始購買這些東西的反倒是城中的市井小民,可是市井小民能有多少消費能力?

所以這一次漢軍北伐,天下歡喜,可是隨軍北上的商賈們卻並不是非常歡喜,那些利潤大的大宗商品貨物顯然並沒有爲他們帶來想象之中的暴利,甚至有的都降低到了成本價依然無人問津。

商賈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通過人們的獵奇心理來獲得暴利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以大漢著名的商人團體,也就是巴蜀商賈,給商部遞交的一份總結書中明確的指出,與其把商貿發展的希望寄託在短暫的暴利上,不如細水長流,全面推動錢莊和集市的建設。

建設更多的錢莊,尤其是把原來遍佈在州府之中的錢莊下沉到各處城鎮甚至是一些富裕的村莊之中,讓百姓有存取錢財的地方,以讓資金能夠流動起來。

建設更多的集市,自然也不用說,是爲了讓百姓有更多售賣自己的商品並且獲得其餘商品的地方。

以物易物,這是貿易最基本的方式,而建立錢莊和集市,無疑讓貨幣逐漸成爲物品之間中介的最好辦法。原來南北朝亂世之中,歷朝歷代也都有推行自己的貨幣,但是隨着戰亂的持續以及每個王朝之間統治的不確定性,錢幣的價值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保證,尤其是一些爲了節省金屬而鑄造的“當百”甚至“當千”,當一個王朝崩塌之後,自然這些貨幣也就沒有了背書,誰能夠保證其還可不可以使用?

所以以物易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倒是變成了民間更加通用的貿易方式,畢竟親眼看到的貨物是真的,至於錢幣,保不齊什麼時候就變得連廢紙都不如了。

同樣,在社會的上層,黃金和白銀自然也就充當着類似的角色。

大漢立國之後,在南方大面積的建設錢莊、推行“新元通寶”,甚至錢莊之中已經開始流行支票和紙幣以方便貨幣的計算,但是實際上這種貿易體系長期以來都只是存在於各個州府大城中,也逐漸成爲鄉野村夫和州府郡城百姓之間相互區分甚至相互鄙夷的原因之一。

現在商賈們的報告中顯然已經意識到想要長久的獲得利潤,還是需要儘可能的向着田野民間推進,建設更多的錢莊和集市,讓百姓能夠信任錢莊,能夠樂意於在集市上用從錢莊取來的貨幣購買物品,只有這樣,貨幣才能流通起來,貨幣一旦流通,自然也就有利潤於其中流動,商賈們才能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

而對於大漢來說,貿易體系下沉,自然也不是什麼壞事。百姓信任於朝廷的錢幣,願意購買商品而不是把錢財物品都藏在自己家中,這既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夠促進各個地區的交流。

交流一多,整個國家的各個地區不就相互影響並且逐漸融合了麼?地區融合,國家一統,自然才能一致對外。

大漢這一次在西北開戰,這些商賈們顯然也察覺到了新的商機。西北是一片之前很少有人涉足過的土地,其商貿市場也幾乎是一片空白——說是空白可能也有些過分了,但是至少西北那些世家真的論做起生意之類的,肯定不是內地商賈的對手。

所以商賈們想要修建一條道路直通西北,這樣既能夠讓大軍快速向前推進以平定西北亂局,甚至乾脆直接打通河西走廊、連接西域,又能夠讓他們的商品和貨物甚至是錢莊和集市等等沿着這條道路快速的在西北生根發芽。

日後絲綢之路一旦貫通,西北自然也會變成大漢貿易網絡向西延伸的重要節點,商賈們當然想要先拿下這片土地上空白的市場。

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十二章 接槍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二三一五章 但願有生之年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二百零九章 “狼狽”(第四更)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七十章 衝殺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九百二十七章 歡迎回家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
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十二章 接槍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二三一五章 但願有生之年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二百零九章 “狼狽”(第四更)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七十章 衝殺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九百二十七章 歡迎回家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