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

南朝偏安江南,建國之初地廣人稀,即使是到現在人口也很難和北方相比肩,因此建康府絕對算不上大,至少是配不上現在大漢這大一統王朝氣度的。

因此和重建長安一樣,新的建康府也在規劃之中,甚至已經完成了初步的測量。

和修建長安是從龍首原向南重新建造一座城不一樣,建康府在南朝幾代還是作爲都城存在的,所以城池內政設施等等都要比破舊的長安城好很多,因此建康府老城保留,以老城爲中心,主要向南拓展,一直沿着山和湖拓展到秦淮,爭取將現在十里長亭的這裡包裹在其中。當然了皇城則向北拓展,抵達鐘山腳下。

最終修建的建康府依託山勢從現在的正方形變成長條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能夠在地形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增加城池的居住區域和商貿區域,尤其是爲了能夠把長幹裡這一帶納入城池範圍之內,導致城池最終變成了東南-西北走向。

而城池的東北則留出來作爲工坊和碼頭,城池的西南直面向江南腹心之地,是大漢陸軍和禁衛軍軍營所在,坐鎮此處,漢軍可以便捷的沿着水路快速抵達江南的各大重鎮。

只不過現在這些還都停留在紙面上,此時的長幹裡依舊是建康府南面十里送別之處,也是今天李藎忱迎接凱旋而歸的將士們所在地。

此時大漢的文武官員們已經等候在長幹裡,見到李藎忱之後紛紛行禮。帶隊的文官正是顧野王,而武將則是裴子烈。

兩個一老一少站在這裡,似乎也在象徵着大漢的現在,老的一代人已經垂垂老矣,而新的一代人也承擔大任。

“顧公且上車休息。”李藎忱伸手攙扶顧野王,“顧公年事已高,這一次十里郊迎,朕已經專門派人告知顧公莫要前來,爲何還來呢?晨風仍然有幾分寒意,若是顧公因此而身體抱恙,朕心有愧。”

顧野王捋着自己的鬍子,笑着說道:“此次是爲了歡迎爲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老臣雖然年歲已高,但是仍然是大漢宰輔,羣臣畢至,老臣焉有家中高臥的道理?”

頓了一下,顧野王緊接着說道:“更何況就算是老夫受了風寒,現在陛下以內府之名開始藥房,甚至還讓太醫坐鎮,老夫自然沒有什麼害怕的。”

李藎忱不由得笑道:“真得病了,難受的那也是顧公啊。”

顧野王環顧周圍,感慨萬千:“現在我大漢良臣虎將一應俱全,老臣風燭殘年之軀,也到了應該離開的時候了。得不得病,那就要看老天的心思了。”

李藎忱搖了搖頭:“顧公雖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矍鑠,朕看應該並無如此擔憂,顧公多慮了,在宰輔的這個位置上爲朕指點江山,應該還能再幹幾年。”

“陛下,老臣奔波半生,也累了啊。”顧野王笑道,“也想過過和孝穆公那樣閒雲野鶴的日子。”

李藎忱默然良久,方纔說道:“顧公真心想要告老了?”

“陛下准許吧。”顧野王淡淡道。

“那誰能夠頂替顧公?”李藎忱無奈的說道,“朕之所以不想讓顧公離開,主要還是放眼現在大漢朝堂,似乎還沒有能夠將顧公取而代之的人物存在。”

顧野王想要告老還鄉,這是李藎忱早就已經知道了的事情,之不過現在大漢地方上年青一代已經崛起,但是朝堂上還是呈現出青黃不接的情況,因此李藎忱並不知道自己讓顧野王離開會不會導致大漢的朝堂上工作難以順利對接,同時下面的年輕人們——當然這個年輕是相對於顧野王這些人的年紀來說的——能不能承擔起來整個朝堂上百官之首的重任。

在這之前,李藎忱就已經有類似的傾向和打算,他讓主持六部的都官尚書唐亦舜出面承擔了不少應該是宰輔的工作,意圖自然也很明顯,就是想要讓唐亦舜能夠起到最終替代顧野王的作用。不過從目前來看唐亦舜還缺少足夠的經驗,如果貿然讓他上位的話,反而有可能會引起混亂。

因此李藎忱從個人的觀點上還是傾向於想要讓顧野王這些老一輩多留幾天你的,至少給年輕人再多一點時間。

不過自從去歲袁憲去世之後,顧野王等前朝老臣,心態就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老,顯然他們也都向往着袁憲那樣的生活,功成名就之後告老還鄉,現在還把自己的子嗣都安排妥當了。

心態老了,人自然也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這個時候的顧野王,早就已經不是當初李藎忱入蜀的時候健步如飛的老人了。

“有人的,宰輔職位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主要都是起到統籌兼顧之作用,而且宰輔之下還有都官尚書的幫助,所以老臣以爲陛下一來是大膽選用年輕之才,二來是簡拔朝中老臣先在這個位置上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並且加快對年輕一輩的栽培。”顧野王斟酌說道,顯然他早就已經在心中有了解決方案,只不過之前不好直接向李藎忱言明罷了。

現在顧野王站在百官之前向李藎忱把自己的心思坦白清楚,倒是有一種逼宮的感覺,顧野王爲了大漢鞠躬盡瘁,現在年邁了想要告老休息,陛下都不放人,那豈不是要寒了其餘臣子們的心?

李藎忱終究還是點了點頭:“朕準了,那顧公認爲姚察如何,能否擔此重任?”

“老臣以爲善,”顧野王點了點頭,壓低聲音說道,“姚察爲人謹慎沉穩,又人如其名,有明察秋毫之能,讓他擔當宰輔並無問題,等到一兩年後,便可以讓唐都官就任宰輔。”

“那便如此吧。”李藎忱算是應允了。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顧野王等老一輩官員早晚是要離開的,自己也必須要做好準備。

人才的壓力,不僅僅在於能有多少年輕一輩的站起來,也在於年老一輩、經驗豐富的人能不能再晚走一點兒啊。

“報,啓稟陛下,隊伍距離此處還有三裡地。”

李藎忱頓時打起精神:“顧公,就算是請辭,今日依然是百官之首,且隨朕一起迎接凱旋的將士!”

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八百章 要跑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罰他請自己吃酒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
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八百章 要跑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罰他請自己吃酒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