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

“我們已經把這三個部落的人都匯聚在靈武了,你看看那些漢人的樣子,一時半會兒根本經不起長途跋涉,所以靈武之後······”侯秘的目光緩緩挪過來,“我們退無可退。”

雖然這些被擄掠作爲奴隸的都是漢家百姓不假,但是於翼和侯秘現在手上的兵馬加起來不過千人,他們還沒有悲天憫地到爲了這些漢人百姓而和突厥人硬碰硬,不惜全軍戰死的覺悟,作爲斥候,有的時候自己的那一腔血勇必須要憋住。

但是就算是不考慮這些百姓,靈武也依然是必爭之地。

面對突厥人的騎兵,大漢的金城還有北周的平高都只能算是一條防線,一條防線實在是太單薄了。

“我們可以繼續向前走,但是我們的身後呢?”於璽斟酌說道,“以步卒對戰騎兵,貿然出城未必是好事,如果你我雙方大軍北上靈武,一旦出了問題,誰能負責?到時候崩塌的可就不只是一個靈武了,我大周的關中還有貴軍的整個西北、甚至是漢中都要暴露在突厥人的兵鋒之下。”

侯秘沉聲說道:“全軍出塞不可能的。”

“那怎麼辦,憑藉我們千人抵擋上萬的突厥騎兵?”於璽憤懣的一跺腳,若是眼前有一個突厥俘虜,他肯定會忍不住直接一刀劈下去,眼睜睜看着靈武還有那麼多百姓再一次淪入敵手?

那還要他們這些人有什麼用?

“你我兩軍各抽調三千兵馬,共守靈武,”侯秘咬着牙說出了顯然之前就已經有所盤算的想法,“靈武此地背靠大河,此爲大河上游,河水清澈,可堪飲用,因此不缺水源。三面都是戈壁沙丘,只要能夠整頓好城池、湊齊糧草,那麼我們就能守住。”

頓了一下,侯秘的目光緊緊落在於璽身上,他沒有說話,但是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敢不敢?

侯秘的手下有五千兵馬,當然這裡面有兩千多都是湊數的本地鄉兵,不堪一戰,守守城還可以,因此侯秘盤算自己抽調兩千人,再找曹忠要一千人,湊齊三千人應該不在話下。

那麼接下來就看於璽,或者說於翼的想法了。

於翼在平高郡的確有不少兵馬,但是身爲西北主將,派出斥候和大漢合作一下也就算了,派出大隊的兵馬和大漢一起作戰,那到時候朝野上下會怎麼說他?

藍田於氏屆時又會如何自處?

父親的難處,實際上於璽也並不是一點兒都不清楚,想到這裡他甚至有些自暴自棄的在心中嘟囔一句,當時還不如跟着楊素一起滾蛋呢,那楊素小兒都已經是太尉之下的軍方朝堂第二人了,而自家爹爹還得被排擠到西北吃沙子。

“此事······某會和家父商議的。”於璽咬着牙說道。

“某相信於老將軍。”侯秘微微一笑。

等到於璽腳步踉蹌的離開,主簿快步走過來,看了一眼於璽的身影,將手中的快報塞給侯秘:“陛下的批覆。”

一邊說着,主簿一邊壓低聲音:“如將軍所料,陛下準了,要我們儘可能的‘團結’於璽,甚至於翼。”

侯秘微微頷首,下意識的向南望去,鄭重一拱手:“陛下信任,我等感激不盡。”

不管怎麼說,侯秘算計於璽,誰能知道於璽不是在算計侯秘?所以李藎忱允許侯秘放手施爲,顯然就是對他最大的信任。

——————————

湘州城,嶽麓山。

李藎忱在湘州刺史顧覺的陪同下大步走上嶽麓山,這也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登上嶽麓山了,不管是前世還是後世。

而現在的嶽麓山和上次李藎忱剛來的時候有着截然不同的變化,一條石板路取代了原來的土路,而山上的一片樹林已經被清空,一座依山而建的書院呈現在所有登山者的眼中。

旁邊的大樹依然存在,伸展的樹枝掩映着帶着江南特色的白牆黑瓦,拾階而上,山門次第開,新任的嶽麓書院山長顏之儀在兩名弟子的攙扶下緩步走過來,見到李藎忱之後急忙躬身行禮。

琅琊顏氏,南北朝末年朝野有名的治學大家。顏氏,顏回之後,歷代以治學爲家族本業,家族興盛於東晉侍中顏含,而到了顏之儀這一代已經是顏含的九世孫。其祖父爲南齊治書侍御史顏見遠,父親顏勰雖然一直遊離在官場之外,但是他的三個兒子,顏之儀、顏之善和顏之推都是年少成名的治學大家,其中自然又以顏之推最爲出名,其子顏思魯和顏師古也都是後世聞名的大家。

而實際上作爲顏家長子的顏之儀,在這個時代方能夠代表顏家。顏家也是當初追隨晉室南渡的世家之一,傳承到今日,雖然沒有什麼人位居三公九卿,但是卻也是少有的長久不衰。

尤其是在顏家最出色的子嗣顏之推在南朝變亂之中北上前往北朝任職之後——當然對於琅琊顏氏來說自然也有兩個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意思——顏之儀更是成爲琅琊顏氏在南朝的完全主掌者。不過畢竟顏之儀已經上了年歲,並沒有心思想要重新回到官場,所以李藎忱請其出山,擔任這嶽麓書院的山長。

成都書院的山長已經是徐陵這樣的人物了,嶽麓書院要是想要有號召力,自然也不能太差。

琅琊顏氏以治學傳家,對於這個請求顏之儀並沒有拒絕,甚至可以說是欣然前往。

“微臣參見陛下。”還不等走到李藎忱的近前,顏之儀便躬身行禮,而李藎忱急忙上前攙扶他。

“陛下,這荒蕪的嶽麓山上能興建一座書院,當真是千秋功業啊!”顏之儀的手微微顫抖,顯然一說到這個書院,他自己都有些激動。這是什麼?這是朝廷在鼓勵教書育人,在鼓勵他們把學問傳承下去。

南朝動亂這麼多年,改朝換代有如走馬觀花一樣,一點兒都不比北面安生,歷朝歷代,都對學問之家有所安撫,可是一般都是開出來的空頭支票,只說不做,這也是爲什麼顏之推會心灰意冷之後北上尋找機遇的原因之一。

而現在這偌大的書院就真的在這山上拔地而起,甚至書院的招生都已經開始進行了,這是之前顏之儀想都不敢想的。更何況除了嶽麓書院,還有成都書院,還有正在籌建中的金陵書院。

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七四九章 神醫也要嫁人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
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七四九章 神醫也要嫁人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