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

陳頊聽到這個封號的時候也明顯怔了一下,不過他旋即緩過神來,擡眼看向徐陵。

徐陵似乎感受到了陳頊眼神之中的詢問和試探,毫不猶豫的迎了上去。這一對已經相處十餘年的君臣就這樣靜靜的對視着,雖然一句話都沒說,但是似乎千言萬語都從這眼神的對視之中表達出來。

吳明徹清了清嗓子,向前邁出一步,打破這有些尷尬和令人很不舒服的沉默:“徐相公所言在理,臣附議!”

“臣附議!”裴忌也絲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這個時候他纔不想得罪徐陵和吳明徹呢,至於陛下······自從被捲入這個事務的處理之後,裴忌就沒有指望自己能夠給陳頊留下什麼好印象。

更何況李藎忱的崛起已經打破了這天下的平衡,以後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裴忌也得掂量掂量了,甚至得考慮考慮是不是應該和北方的家族取得一些聯繫。

至少裴忌想要知道現在北朝對李藎忱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因爲到這個時候,南陳朝堂上的諸多臣子方纔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李藎忱和韋孝寬之間簽訂的和約到底是什麼,因爲李藎忱只是將和約達成的條件在奏章上告知朝堂,但是誰都不知道在這之外李藎忱和韋孝寬還有沒有什麼其餘沒有說出來的和約。

畢竟一些重要的事情都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李藎忱和韋孝寬如果達成什麼口頭上約定,那麼李藎忱完全可以不告訴南陳朝廷,因爲這樣的口頭約定十有八九是對南陳朝廷不利的,李藎忱當然不可能全部都告訴朝廷。

尤其是他現在和陳頊之間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所以李藎忱很有可能和北周形成什麼約定,這纔是裴忌比較感興趣的。

一旦北周對李藎忱的態度有所轉變,李藎忱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心全意對付南陳朝廷,李藎忱此人有多麼可怕,裴忌從他的赫赫戰功之中就已經看了出來。

此人對人心的把握已經爐火純青,更不要說南陳朝廷之中很多臣子本來就已經搖擺不定,甚至徐陵和吳明徹同李藎忱之間本來就已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旦李藎忱想要全力對付朝廷,真正站出來迎戰的十有八九隻有陛下一個人,撐死天再加上一個糊里糊塗的太子殿下。可是誰能知道現在這個已經呈現出蒼老之態的陛下還能支撐多久,又有誰能知道那個只知道遊山玩水的太子殿下能不能在陛下百年之後支撐起來這天下大局,尤其是太子能夠信賴的東宮羣臣和李藎忱的關係可都不錯。

到時候沈君高以及蕭摩訶等人如何抉擇恐怕還是一個問題。

裴忌可沒有天真地以爲李藎忱一旦佔據優勢之後,南陳的這些文武將領官員都依舊能夠保證對朝廷的忠誠。畢竟三百年南朝幾次改朝換代,最不缺的就是從龍之臣。

陳頊緩緩坐回到位置上,輕輕嘆了一口氣:“也罷,那就這樣。至於具體的賞賜金銀絲帛,徐愛卿有勞了。”

這已經是徐陵和陳頊出現明顯的君臣不和之後陳頊第一次以“愛卿”稱呼徐陵,此間對於徐陵的託付自然不言而喻,或許這也算是陳頊對徐陵的最後一次考驗,如果徐陵能夠完成這一次任務,應該還能在朝堂上立足,但是如果徐陵對李藎忱步步退讓,之後陳頊肯定就要考慮對朝堂進行洗牌了,至少徐陵這個左僕射是要被邊緣化了。

只是陳頊的意思表達清楚了,但是吳明徹和裴忌臉上都露出一抹憂色。話雖然說的是這樣的,但是誰都知道現在南陳的朝野內外都面對這什麼樣的情況,這樣的內憂外患是南陳開國以來少有面對的,上一次應該是九年之前的華皎之亂。

但是華皎之亂時候陳頊還正值壯年,親自坐鎮前線,徐度、吳明徹、黃法氍等將領人才濟濟,可是時到今日,已經只剩下吳明徹獨木難支,而陳頊也已經垂垂老矣,此時的南陳已經無法再找出一個年輕有爲的君主和一羣風華正茂的將領來應對這樣的危局。

因此現在站在徐陵這個位置上未必就是好事,一旦徐陵走之後,至少裴忌自問在看清楚這天下局勢之前,自己是不會貿然向前的,至於其餘對情況更加不瞭解的朝臣,裴忌也相信他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也絕對不會輕易接過來這個重擔。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固然是光榮的職位,也是陛下的信任,但是誰都得考慮考慮自己接下來要面對什麼······

甚至裴忌和吳明徹都覺得,徐陵這個老狐狸現在都巴不得能夠將這個棘手的重擔交給別人。

畢竟在這之前徐陵就已經幾次明確的表達了對陳頊的不滿和牴觸,而這是已經輔佐陳頊多年的徐陵很少表現出來的態度。裴忌和吳明徹當然沒有天真地以爲徐陵這是如坊間傳聞那樣勸諫不成功而和陳頊產生了矛盾。

以徐陵的脾氣,這種事情倒不是不可能,但是絕對不會持續這麼長時間,徐陵如此刻意而爲之,說明他對於自己身上的這個職務也已經有所擔憂,至於派遣自己的長孫徐德言進入巴蜀投入李藎忱的麾下,更是說明這個老狐狸早就有所準備。

徐陵深深呼了一口氣,向着陳頊一拱手:“臣,遵旨!”

目送徐陵三人拱手退下,陳頊緩緩的靠在身後的龍椅上,這位南陳大權的執掌者看上去蒼老了很多,整個人都蜷縮在龍椅的一角。

大殿上的內侍和宮女之前就已經被屏退,因此只有陳頊一個人的身影,孤單而寂寞。

夕陽的光芒透過大殿大門的一層薄紙照射進來,陽光灑在陳頊的臉上,讓陳頊不由得眯了眯眼,而陽光旋即消散,整個空蕩蕩的大殿都陷入到黑暗和沉寂之中。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陳頊的臉再一次被微弱的光芒照亮。

樂昌公主手中舉着燭臺,詫異的看着縮在龍椅一角的自家父皇,俏臉上的表情已經凝滯。

她下意識的伸手推了推陳頊,旋即回頭對身後的婢女喊道:“快,快傳御醫!”

PS:你們要的樂昌殿下駕到,推薦票月票打賞不來一波麼?

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八百一十七章 會不會是罪人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七八九章 順理成章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百章 繼承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千八十章 楊素在成都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
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八百一十七章 會不會是罪人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七八九章 順理成章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百章 繼承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千八十章 楊素在成都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一七六一章 伊水畔,王謙的掙扎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