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夏邑

夏邑位於河南東部,爲睢陽屬縣。素有“襟帶河推,鈐鍵宋徐,屏蔽中州”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

虢王任命封賞下達時,孔晟已經率軍馬佔據夏邑接近半月了。

之所以選擇夏邑作爲自立門戶的根據地,孔晟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和保存良好的城防設施。在睢陽境內,這是唯一一座沒有經過叛軍焚燒的中小城池,背靠臨淮江北,北接齊魯,南與山南相鄰,又與睢陽城形成呼應,可進可退,可攻可守。

若是叛軍糾集大軍來攻,孔晟可以隨時退守江北或者臨淮以及山南。而若是叛軍進攻睢陽,他也可隨時支援。睢陽與夏邑兩座城池相互支援,未來河南道的抗賊棋局就會被真正盤活。

這些日子,孔晟在夏邑整修城池,整編練兵,囤積糧草,打出了抗賊報國的大旗,號召四方百姓來投,原本十室九空的夏邑竟然在短短數日內就吸引來附近不少百姓歸附。

在孔晟看來,有人才有一切,只要有人就有希望。有了人氣,他才能竭盡所能慢慢將夏邑經營成一座大城,在戰亂頻仍的時候有一塊自保之地。

他心裡很清楚,留給他的時間其實已經不多了。頂多在三月底,安慶緒派出的叛軍就會大舉進攻睢陽,雖然他這座不起眼的夏邑小城未必能被叛軍看得上,但若是睢陽破了,他還能有什麼好日子過?

午後時分。

虢王使者一行百餘人飛馳進了夏邑境內,帶隊的是孔晟的熟人——彭城太守薛勝,這讓孔晟有些意外。因爲是虢王那邊來人,而且屬於正式的官方活動,睢陽的張巡也不得不率睢陽一干屬下趕來迎接。

城門口。

張巡帶着他的文武部屬站在城門左側。孔晟則率李彪李虎等衆將列在右側,中間的街道淨水鋪灑,就差鋪一條紅地毯了。終歸是歡迎上官。而且因爲來的官方代表團團長薛勝級別很高,屬於正四品的地方高官。哪怕是做樣子也得擺出一個歡迎的架勢來。

張巡沉凝的目光望向了孔晟,而孔晟神色平靜,面帶從容的微笑。張巡心頭微微有些感慨,當然也有些說不出口來的不爽。

孔晟竟然在夏邑自立門戶,脫離睢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和底盤,雖然打着共同抗賊的旗號,終歸是讓張巡心頭不虞——畢竟孔晟在名義上還是睢陽的屬官。

睢陽太守許遠神色熱切。暗暗向孔晟投過讚賞的一瞥。而孔晟也忙裡偷閒,對許遠的善意予以迴應。對於許遠,他說不出什麼來,因爲許遠自打他一上任就對他抱着支持維護的姿態。

張巡的屬下,像雷萬春和南霽雲兩人,自然沒有問題,但其他部將卻心頭充滿着濃烈的不滿。

在他們看來,孔晟不過是睢陽的屬官,如今卻要跟張巡平起平坐,他憑什麼?就憑他打了一兩次勝仗嗎?如果要說勝仗。他們這些人跟隨張巡跟叛賊死磕,殺死叛賊無數,功勞不比孔晟大?

這些人的不滿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抱怨。他們跟隨張巡堅守雍丘、睢陽。先後經歷戰陣無數,但卻從未得到朝廷或者虢王如此大張旗鼓的褒獎,而孔晟來睢陽時間如此之短,因爲打了勝仗,就被虢王和朝廷這般重視,他們心裡頭很不平衡。

這是事實存在的一面。這與張巡與虢王關係不佳有關。

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無形中高估了自己的功勞,而無限度地貶低了孔晟的功績。

孔晟殲滅楊朝宗殘部,旋即滅殺令狐潮等十餘人。招降俘兵不足兩千,從絕對數量上來說。與張巡等人沒法比。但從戰略全局上講,奪下雍丘取得大批糧草輜重。不僅意義重大,還對後續戰局起到了深遠影響。

第一是大大振奮了官軍的士氣,提高了官軍的聲威。在當前河南道大部被燕軍佔領的情況下,這樣的戰役勝利對於後續的抗賊大業有着不可低估的輻射力。

第二是謀取了大量糧草輜重。有了這批糧草,河南官軍就可以熬過這個艱難的冬天,而在叛軍隨時可能糾集大軍來進攻睢陽的前提下,這就又顯得彌足珍貴。

第三是斬殺了楊朝宗令狐潮。楊朝宗和令狐潮是叛亂以來,河南道最爲活躍、最爲囂張的叛將,是張巡的老對手,斬殺楊朝宗和令狐潮,對於河南各地叛將尤其是官軍降將的震懾力,是無與倫比的。昔日,張巡絞盡腦汁想要幹掉令狐潮,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令狐潮固然拿他沒有辦法,但他對令狐潮也是無計可施。

楊朝宗、令狐潮這兩人在新皇帝李亨的*那裡,其實都是掛了號的。

不說別的,單是斬殺這兩員重量級叛將,就足以當得起任何封賞。

所以,孔晟對張巡手下這些人的“不滿”無動於衷,他覺得自己無愧於虢王的封賜褒獎。至於張巡麾下衆人,他有時候也覺得他們沒有得到朝廷和虢王應有的承認,但這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情。

片刻後,急促的馬蹄聲傳來,孔晟眼前一亮,知道薛勝的人到了。

他迎了上去,卻還是有意讓了張巡和許遠半個肩膀,讓張巡迎在最前面。這種小動作,讓張巡不爽的心情微微有了些許的緩解。不管怎麼說,孔晟對於官場等級的尊卑規則遵從,還是讓人挑不出毛病來的。

薛勝一身甲冑,率百餘虢王衛隊緩緩馳了過來。

他一眼就看到了歡迎人羣中站在第三位的孔晟。他實際上不是主動請纓來夏邑代表虢王和朝廷封賞孔晟的,而是虢王李巨爲了拉攏和向孔晟示好,主動安排薛勝走這一遭。

薛勝是彭城太守,四品高官,親自率隊前來,無疑說明了虢王對此事的看重。顯得規格很高。

薛勝端坐在馬上,待張巡、許遠等人躬身見禮,道出了歡迎之聲。這才朗聲一笑,下馬來擺擺手道;”z張中丞。許太守,孔縣令,諸位,不必多禮。本官奉虢王殿下所命,前來夏邑犒賞三軍,有勞各位出城迎接了。“

“薛大人,請進城敘話。“張巡束手讓客。

睢陽這些文武官員,以張巡官職爲最高。自然是由他出面來親自招呼薛勝。

薛勝淡淡地瞥了張巡一眼,點了點頭,與張巡並肩行去。自然有軍卒接過了他的坐騎,同時招呼他的從者和虢王衛隊。

其實說是犒賞三軍,那就是口頭上。戰亂當頭,物資緊缺,虢王根本沒有拿出真金白銀來,薛勝帶來的就是對於孔晟的封賞和三十通致果校尉的委任狀。

由此可見,虢王這個人不僅吝嗇而且小肚雞腸,缺乏戰略眼光。對於河南道的戰事。他並不是太看重,他看重的無非是孔晟這個人而已。

睢陽這些人能打勝仗,對虢王來說。當然是好事,他可以向朝廷邀功請賞,但若是吃了敗仗,也不打緊,他會一推六二五,反正只要他的江北根據地不出問題就行了。

見薛勝空身過來,沒有攜帶衆人想象中的金銀財帛和美酒紅花,這讓張巡麾下的那些人心頭多少就有些幸災樂禍了。

昔日他們打了勝仗,虢王也同樣派出使者致賀。假以犒賞三軍的名義,同樣也是一毛不拔。

前面說過。夏邑是河南道睢陽境內周邊地域內唯一一座沒有被叛軍屠城焚燒而保存完好的縣城,城防設施和城內民居官衙齊備。無非就是守城的官軍早就逃之夭夭。而城內的百姓也四散逃亡,最近纔有不少人聞風返回家園。

孔晟帶着薛勝、張巡、許遠等人進了夏邑的縣衙大堂。薛勝見大堂完整清潔,整個夏邑城秩序井然,竟然有商賈的店鋪開門營業,百姓隱見其蹤,不由開口讚道:“孔縣令果然是少年英雄,當世奇才,在戰亂之中,夏邑城竟然能有百姓安居樂業之景象,實在是讓本官意外。“

“薛大人過獎了。夏邑本來是一座空城,孔某率軍離開雍丘之後,暫時在此地棲身,因爲孔某打起了抗賊安民的大旗,所以不少百姓也聞風而來,這說明,在百姓心中,對朝廷對官軍還是抱有很深的希望。百姓越是信任,給孔某的壓力就越是大。孔某這兩日夙夜難安,憂心忡忡,如何才真正能保住這一方百姓的平安。“

孔晟向薛勝擺了擺手。

薛勝端坐在正中,張巡居左,許遠居右。薛勝向孔晟笑了笑,“孔縣令也坐吧。“

孔晟笑了笑,抱拳躬身道:“有三位大人在,哪裡有下官的座位。“

薛勝是四品官,張巡是正五品的御史中丞,許遠也是四品官(卻以張巡爲首),孔晟不過是八品縣令,這麼自謙也是必須的。

薛勝哈哈一笑道:“孔晟,你接連斬殺叛將楊朝宗、令狐潮等人,攻破雍丘,取得糧草輜重一宗,威震我軍聲名,虢王殿下甚是欣慰。殿下已經向朝廷上書爲你請功。”

“虢王殿下節制河南江北軍政要務,戰時從權,特向朝廷奏表,加封你爲虢王府典軍兼河南督軍使、遊騎將軍,同時授你致果校尉委任狀三十通,由你自行裁處,封賞你麾下有功將士,召軍擴兵,共抗叛賊。”

薛勝這話一出口,他的隨從就將蓋有河南節度使大印和虢王私印的任命書交給了孔晟,還有三十通委任狀。

張巡等人心頭一驚。

孔晟一下子從八品縣令被虢王擢升爲從五品的督軍使和遊騎將軍,這幾乎與張巡在官階上平起平坐了,而竟然還給了孔晟三十通七品上的致果校尉委任狀,由孔晟自行任命部將並招兵買馬,這無疑承認了孔晟的自立門戶。

而張巡麾下的一干部將更是瞪大了眼,張大了嘴,心頭的嫉妒豔羨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七品的致果校尉啊,而且一給就是三十通委任狀,這意味着孔晟可以自行任命三十個擁有七品官階的部將,與張巡麾下自己這些人大部分是不入流的陪戎副尉相比,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想通了這一節,張巡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

張巡難免有些憤憤不平,對於虢王的厚此薄彼滿懷非議。只是他也沒有辦法,他跟虢王的關係一直比較惡劣,他看不上虢王退守江北的自私狹隘行徑,這也直接導致了虢王對他麾下部將的輕視。

第354章 長安紙貴(3)第710章 真相?第363章 登臺亮相(4)第720章 唐州(3)第153章 見虢王(3)第25章 白衣長風第150章 “他鄉遇故知”第106章 投敵從賊?第490章 復出(6)第482章 脫身(3)第524章 妥協第258章 雪荔(5)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370章 誰和誰的局(6)第332章 拒楚王第703章 沈大少第16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5)第535章 紅線女(3)第87章 各懷心思第176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2)第701章 宋母過壽第436章 宮變(5)第533章 紅線女(1)第555章 靈武(10)第58章 海闊天空!第439章 抉擇(1)第404章 朱雀門血案(4)第408章 十王宅(2)第640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3)第306章 取洛陽!第248章 濟陰郡(1)第465章 抗婚(2)第262章 高夫人逼婚(2)第599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1)第570章 賀蘭堡(2)第545章 鳴沙山(2)第360章 登臺亮相(1)第440章 抉擇(2)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231章 奚人王子蘇魯(2)第137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502章 大炮在轟鳴(7)第307章 嚴莊的試探第25章 白衣長風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9章 望江樓(3)第131章 車門山(2)第572章 賀蘭堡(4)第685章 民亂(3)第685章 民亂(3)第78章 兩情若是久長時第477章 天怒(4)第692章 朝會第3章 楊府第212章 驅逐(1)第532章 月下第749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1)第217章 負荊請罪第180章 求親?第601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3)第425章 銅鐵合金大炮(8)第568章 決鬥(2)第720章 大唐戰神(1)第255章 雪荔(2)第511章 陷阱(1)第747章 叛亂平(4)第213章 驅逐(2)第7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9)第355章 長安紙貴(4)第333章 孤臣第317章 蘇嫿的轉變第746章 叛亂平(3)第433章 宮變(2)第135章 算計第204章 夏邑第451章 力挽狂瀾(6)第344章 長安侯(2)第73章 攀附第388章 東宮(1)第127章 義無反顧第280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1)第365章 誰和誰的局(1)第207章 不滿第53章 垂涎三尺第481章 脫身(2)第515章 孔晟的手段(3)第319章 封賞之爭(1)第37章 螻蟻的尊嚴第267章 見蘇嫿(2)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744章 叛亂平(1)第63章 縱論天下(1)第611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8)第147章 脫身第135章 算計第417章 和親使第332章 拒楚王第443章 抉擇(5)第657章 郎情(3)第452章 力挽狂瀾(7)
第354章 長安紙貴(3)第710章 真相?第363章 登臺亮相(4)第720章 唐州(3)第153章 見虢王(3)第25章 白衣長風第150章 “他鄉遇故知”第106章 投敵從賊?第490章 復出(6)第482章 脫身(3)第524章 妥協第258章 雪荔(5)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370章 誰和誰的局(6)第332章 拒楚王第703章 沈大少第16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5)第535章 紅線女(3)第87章 各懷心思第176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2)第701章 宋母過壽第436章 宮變(5)第533章 紅線女(1)第555章 靈武(10)第58章 海闊天空!第439章 抉擇(1)第404章 朱雀門血案(4)第408章 十王宅(2)第640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3)第306章 取洛陽!第248章 濟陰郡(1)第465章 抗婚(2)第262章 高夫人逼婚(2)第599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1)第570章 賀蘭堡(2)第545章 鳴沙山(2)第360章 登臺亮相(1)第440章 抉擇(2)第347章 孔府家酒(2)第231章 奚人王子蘇魯(2)第137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502章 大炮在轟鳴(7)第307章 嚴莊的試探第25章 白衣長風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9章 望江樓(3)第131章 車門山(2)第572章 賀蘭堡(4)第685章 民亂(3)第685章 民亂(3)第78章 兩情若是久長時第477章 天怒(4)第692章 朝會第3章 楊府第212章 驅逐(1)第532章 月下第749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1)第217章 負荊請罪第180章 求親?第601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3)第425章 銅鐵合金大炮(8)第568章 決鬥(2)第720章 大唐戰神(1)第255章 雪荔(2)第511章 陷阱(1)第747章 叛亂平(4)第213章 驅逐(2)第7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9)第355章 長安紙貴(4)第333章 孤臣第317章 蘇嫿的轉變第746章 叛亂平(3)第433章 宮變(2)第135章 算計第204章 夏邑第451章 力挽狂瀾(6)第344章 長安侯(2)第73章 攀附第388章 東宮(1)第127章 義無反顧第280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1)第365章 誰和誰的局(1)第207章 不滿第53章 垂涎三尺第481章 脫身(2)第515章 孔晟的手段(3)第319章 封賞之爭(1)第37章 螻蟻的尊嚴第267章 見蘇嫿(2)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744章 叛亂平(1)第63章 縱論天下(1)第611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8)第147章 脫身第135章 算計第417章 和親使第332章 拒楚王第443章 抉擇(5)第657章 郎情(3)第452章 力挽狂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