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大炮在轟鳴(1)

皇帝拍着孔晟的肩膀,“孔晟啊,你果然是上天眷顧之人,如此災難中都能安然無恙,看來,坊間傳聞你是上天派來輔佐朕定鼎天下的應世賢臣,是確鑿無疑了!”

孔晟知道自己絕對不能應承下這一茬來。別人議論歸議論,但自己不能承認。開玩笑啊,這世界上只有天子纔是上天之子,受天命治理天下,如果再冒出自己一個所謂的天命之子來,豈不是成爲皇帝和皇室的眼中釘?

一念及此,孔晟立即拜伏在地堅決道:“陛下,這些流言蜚語,都是對臣的中傷!臣一介士子,出身江南孔家,陛下靈武登基力挽狂瀾,臣不過受陛下感召和詔命,投筆從戎,能有今日,完全是陛下信任和連番擢升,哪裡有什麼上天的眷顧?!”

孔晟這番話說得非常漂亮,至少讓皇帝聽了心裡感覺很舒服。同時,孔晟用堅決的態度否認了關於自己所謂天命之子、氣運之子的各種傳聞,一概稱之爲流言蜚語和惡意中傷,藉此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皇帝哈哈大笑:“孔晟,你不必擔心,朕也是道聽途說,坊間傳聞,不會太當真的。你說得沒錯,你能有今日,爲朝廷立下蓋世功勳是一方面,朕之破格擢升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不是朕力排衆議,委以重任,你焉能有今日?”

皇帝的這番話其實也算是對孔晟“明白事理”的某種善意回應。

孔晟當即順水推舟,再次拜伏下去:“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無以爲報,當爲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皇帝突然想起了孔晟之前的抗旨拒婚,不由撇了撇嘴道:“好了,不要說這些漂亮話了,朕不愛聽。還爲朕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朕好意賜婚紀國公主於你,你竟敢忤逆朕的好意!執迷不悟,讓朕在滿朝文武大臣面前丟盡了面子!”

孔晟尷尬一笑,沒有接皇帝的話茬。

他突然想起紀國公主因他而死,神色就變得有些悲傷起來。皇帝沒有注意到孔晟的神色變化,輕嘆一聲道:“紀國爲了你也算是用心良苦,竟然服毒自盡,幸虧朕的御醫施救及時,否則,朕絕對不會輕饒你!你明日就去看看紀國,記住朕的話,朕之愛女,你要傷害了她,朕下一次,哼!定斬不饒!”

孔晟愕然,旋即大喜道:“陛下,紀國公主沒有……”

皇帝凝望着孔晟,不滿地沉聲道:“孔晟,你這是什麼意思?紀國爲你服毒是真,僥倖救回性命,至今纏綿病榻,你莫要無動於衷!”

孔晟如釋重負,紀國之死,成爲壓在他心頭沉甸甸的一塊巨石。如今聽聞紀國被救回性命,他心底的這塊巨石終於被搬開,暗暗鬆了一口氣。

孔晟連連稱是。既然紀國公主安然無恙,那麼,他當然要去探視一番,否則就是他不通人情了。

皇帝突然想起了今日回紇王子移地建在含元殿的種種威脅,又想起孔晟突然露面與自己相會,恐怕也與此有關,不禁神色一沉,轉頭望向了孔晟,一字一頓道:“孔晟,那回紇小兒今日之諸多狂悖無禮,着實讓朕心中憤怒。若不是顧忌回紇人舉兵十萬危及靈武邊陲,朕豈能容他?!”

孔晟笑了笑:“陛下今日龍顏震怒,其實大可不必。臣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亨點了點頭:“此刻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有話直說就是。”

孔晟輕輕道:“陛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蠻夷之人,一直以來,其實亡我中原之心不死。有野心的,不止是回紇人。所謂與蠻夷交好,都不過是戰略國策。想那回紇,苦守漠北苦寒之地,糧食物資匱乏,對我中原大好富庶江山,回紇人覬覦已久。因此,對於回紇人,該強硬的時候必須要強硬,絕對不能讓步,必要的時候,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皇帝倒吸了一口涼氣,搖搖頭道:“孔晟,不是朕心軟、婦人之仁,而是大唐如今內憂外患,實在是經不住戰火連年了。安慶緒和史思明的叛亂尚未平息,如果再有回紇大軍犯我邊境,南北夾攻、腹背受敵,朝廷如何應對?”

“陛下,過慮了。陛下可知打一場戰爭需要花費巨大的代價,回紇人也不傻,他們會考慮打不贏怎麼辦。況且,以回紇現在的國力,很難支撐與我大唐進行曠日持久的戰事。以臣看來,回紇人舉兵號稱十萬,其實頂多就是五六萬人,他們豈能舉國來犯?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大軍壓境,無非是施加威脅,企圖從大唐撈取好處,惦記着我們的糧草和物資輜重罷了。”

孔晟笑了笑:“如果陛下還存有擔心,那麼,臣還有一計,可以讓回紇人不戰而退,而且從此之後不敢輕易再犯我邊境。”

李亨大喜,一把抓住孔晟的胳膊急急道:“孔晟,朕就知道你有辦法,你且說說看,朕洗耳恭聽!”

孔晟神色不變:“陛下,當日從臣那裡取來宮裡的那門火炮不知可在?”

李亨臉色一變,緩緩退了一步,有些警惕和威嚴地緊盯着孔晟沉聲道:“當然尚在。孔晟,你這是何故提起此物?”

“陛下,當日陛下從臣那裡取來宮中的不過是臣的一個試驗品,或者說是半成品,其實只具有觀賞價值,並不實用。但是後來臣對火炮又做了改進,不如……”孔晟疾步上前,附在皇帝耳邊小聲說了一番。

皇帝神色變幻,緩緩點頭:“也罷,朕一切依你。但是孔晟,此事事關重大,一旦……你可知道後果?”

皇帝目光凜然,略帶殺機。

孔晟知道皇帝在暗示自己,若是火炮因此而公開,那麼,今後就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或者說皇帝手裡,嚴禁孔晟私人掌握如此國之重器。

而事實上,即便是皇帝默許,滿朝文武也未必會答應啊。

孔晟早有思想準備。其實,既然他主動提出這般建議,說白了怎麼能不考慮到後果呢。

孔晟躬身下去:“陛下,臣正在充實完善火炮鑄造技術,臣可以答應陛下,待臣出使回紇結束回到長安,一定會將完整的火炮鑄造方法交給朝廷的火器鑄造監,決不食言。”

李亨狂喜,他前番之所以不惜以砍頭來威脅孔晟,無非惦記的還是火炮鑄造術。如今孔晟終於答應要將如此國之重器交給朝廷了,他焉能不高興?

其實孔晟從一開始就準備將火炮鑄造技術貢獻出來,推動這個時代的兵器科技進步。只是他不願意火炮鑄造術變成皇室私有的鎮壓天下的利器。而且,目前他所掌握的火炮鑄造術的確還不成熟、不成體系,待他從回紇出使返回之後,他會全身心投入到火器的研發上,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加以充實完善。

而同時,他會推動皇帝在國家層面設立火炮鑄造監,這就是國家的機構部門,而不是皇室私有。這種東西,只有掌握在國家層面上,纔不會淪爲某一個階層專權****的工具。皇帝可以更迭,可以改朝換代,但國家卻始終都是那個國家。

他還在考慮在大唐設立火器研究院。火器研究院,火器鑄造監,火器配置司,這三大國家機構分別獨立運作,各自制衡,分工協作,互相監督,火器就不會淪爲私器。

孔晟很清楚,火器只有作爲國家行爲,建立在國家工業體系發展的基礎上,纔會具有發展的空間。而如果是皇室的私器,當火器的價值被透支過去,皇帝就會失去對火器的重視程度。

從火器技術的發展來看,自火藥發明之後的700年間,中國發明瞭像火槍和突火槍之類的若干種火器。正如李約瑟所說:“從最早發現火藥配方到射出與內膛口徑吻合的彈丸的金屬管狀槍的完善,這整個過程在中國演進時,其他民族對此還一無所知。”後來蒙古人在長期的征戰之中把火器帶入他們所征服的阿拉伯和歐洲地區。一般地講,火器傳入歐洲的時間應該在13世紀中葉,或許還要晚些。然而,在500年後的鴉片戰爭中,最先發明火器的中國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早已無可奈何,只有捱打的份。

就火器的價值來看,中國人將它用於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威脅;當這種威脅被消除之後,朝廷就基本上失去了對發展火器的興趣。而火器傳入歐洲之後,歐洲人很快就接受了這種新式兵器,舉國家之力推動發展,纔有了後來西方火炮火器技術的突飛猛進,而最先發明火器的東方大國,卻只能在西方火炮的轟鳴下被動挨打。

在這件事上,孔晟想的很清楚。

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會竭力推動火器在大唐的發展,這是增強大唐國力和軍力的根本。而發展火器軍工產業其實還是一個抓手,這同樣會帶動其他相關的很多產業,最終推動的是整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突飛猛進。(。)

第199章 雍丘(2)第574章 賀蘭堡(6)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630章 屠寺(1)第325章 英雄本色(4)第727章 兵臨城下(1)第68章 欽差到(4)第82章 避雪向吳亭(1)第144章 招夫(4)第23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第715章 范陽戰報第763章 在長安(2)第10章 望江樓(4)第179章 失望第8章 望江樓(2)第508章 光明使(4)第378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8)第281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2)第722章 大唐戰神(3)第44章 舉薦冊封第626章 美人計、連環套(9)第329章 落葉滿長安(3)第103章 一線生機(2)第310章 明珠有淚(1)第537章 紅線女(5)第530章 遣婚使、傷離別(3)第453章 力挽狂瀾(8)第599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1)第300章 絕望的蘇嫿第447章 力挽狂瀾(2)第586章 上國伐謀(6)第520章 孔晟的手段(8)第375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5)第635章 紀國出家(1)第397章 太上皇還朝(1)第638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1)第138章 算計(1)第365章 誰和誰的局(1)第201章 雍丘(4)第402章 朱雀門血案(2)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167章 義之所至第754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6)第253章 高夫人第489章 復出(5)第705章 鋌而走險第84章 避雪向吳亭(3)第202章 雍丘(5)第371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第34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3)第554章 靈武(9)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44章 舉薦冊封第728章 兵臨城下(2)第354章 長安紙貴(3)第249章 濟陰郡(2)第23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2)第124章 交易第529章 遣婚使、傷離別(2)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549章 靈武(4)第94章 染血的陌刀(5)第300章 絕望的蘇嫿第8章 望江樓(2)第134章 車門山(5)第58章 海闊天空!第681章 坐山觀虎鬥?第561章 凱旋門、會盟碑(4)第137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89章 瑞雪兆豐年第272章 火中取栗(3)第424章 銅鐵合金大炮(7)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254章 雪荔(1)第359章 大唐模特隊第117章 神仙也難救第250章 濟陰郡(3)第283章 虢王的意第525章 降服神鵰(1)第734章 能量異變(2)第596章 年少肝膽雄(8)第305章 嚴莊降第723章 大唐戰神(4)第492章 復出(8)第412章 安國寺(3)第224章 嫌隙(1)第434章 宮變(3)第522章 辣手(2)第497章 大炮在轟鳴(2)第720章 大唐戰神(1)第498章 大炮在轟鳴(3)第667章 公審(4)第494章 復出(10)第334章 皇帝的眼線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344章 長安侯(2)第243章 政治聯姻(4)第252章 濟陰郡(5)第478章 神秘地宮(1)第726章 大唐戰神(7)
第199章 雍丘(2)第574章 賀蘭堡(6)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630章 屠寺(1)第325章 英雄本色(4)第727章 兵臨城下(1)第68章 欽差到(4)第82章 避雪向吳亭(1)第144章 招夫(4)第23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第715章 范陽戰報第763章 在長安(2)第10章 望江樓(4)第179章 失望第8章 望江樓(2)第508章 光明使(4)第378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8)第281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2)第722章 大唐戰神(3)第44章 舉薦冊封第626章 美人計、連環套(9)第329章 落葉滿長安(3)第103章 一線生機(2)第310章 明珠有淚(1)第537章 紅線女(5)第530章 遣婚使、傷離別(3)第453章 力挽狂瀾(8)第599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1)第300章 絕望的蘇嫿第447章 力挽狂瀾(2)第586章 上國伐謀(6)第520章 孔晟的手段(8)第375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5)第635章 紀國出家(1)第397章 太上皇還朝(1)第638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1)第138章 算計(1)第365章 誰和誰的局(1)第201章 雍丘(4)第402章 朱雀門血案(2)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167章 義之所至第754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6)第253章 高夫人第489章 復出(5)第705章 鋌而走險第84章 避雪向吳亭(3)第202章 雍丘(5)第371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第34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3)第554章 靈武(9)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44章 舉薦冊封第728章 兵臨城下(2)第354章 長安紙貴(3)第249章 濟陰郡(2)第23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2)第124章 交易第529章 遣婚使、傷離別(2)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549章 靈武(4)第94章 染血的陌刀(5)第300章 絕望的蘇嫿第8章 望江樓(2)第134章 車門山(5)第58章 海闊天空!第681章 坐山觀虎鬥?第561章 凱旋門、會盟碑(4)第137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89章 瑞雪兆豐年第272章 火中取栗(3)第424章 銅鐵合金大炮(7)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254章 雪荔(1)第359章 大唐模特隊第117章 神仙也難救第250章 濟陰郡(3)第283章 虢王的意第525章 降服神鵰(1)第734章 能量異變(2)第596章 年少肝膽雄(8)第305章 嚴莊降第723章 大唐戰神(4)第492章 復出(8)第412章 安國寺(3)第224章 嫌隙(1)第434章 宮變(3)第522章 辣手(2)第497章 大炮在轟鳴(2)第720章 大唐戰神(1)第498章 大炮在轟鳴(3)第667章 公審(4)第494章 復出(10)第334章 皇帝的眼線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344章 長安侯(2)第243章 政治聯姻(4)第252章 濟陰郡(5)第478章 神秘地宮(1)第726章 大唐戰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