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張巡進宮

孔晟被奪權被皇帝斥責、因爲德清民亂受到牽連的消息漸漸就從江寧城傳播開去,江南方面的動靜且不消說,在江北渡口等待渡江的定王李侗在得到如此這般通報之後,暗暗下定了決心,暫時放棄渡江南下,在附近的驛館住下,派人向長安火速返回,徵詢皇帝的意見,看看這場興師動衆的賜婚是不是就此罷休。

李侗的決定實際上是某種穩妥之舉,除了確保自己的政治利益不被孔晟“倒臺”牽連受損之外,也有維護皇家面子的考量。

對於李侗的決定,骨雲無動於衷。既然李侗暫時放棄渡江南下,她樂得清閒自在,每日帶着自己的侍女在江邊縱馬揚鞭騎射爲樂,或乘小舟入水,揚帆江上,暢遊大江美景。

她出身回紇塞外,這些日子從長安經河南江北南下,一路上對中原雄壯的山水風光而倍覺震撼,而漸漸接近江南地面,江南那綽約的風情和無盡的繁華,更是讓她心神激盪。

到了這個時候,她有些明白了,爲什麼二王子移地建和前國相骨咄祿會這般執着於侵略大唐疆土,這花花世界和萬里壯美山河,的確是那麼令人神往啊!

與中原相比,回紇漠北之苦寒,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但紀國卻反彈強烈,怒不可遏。

但紀國想不到的是,在京城和宮裡對自己言聽計從唯唯諾諾的幼弟李侗,如今竟然變得異常果決堅定,無論她怎麼說,都無濟於事。

紀國覺得眼前的少年李侗竟然是如此的陌生。

她柳眉一挑,怒衝衝道:“李侗,你好放肆!我和回紇公主前往江南,這是父皇的旨意,你竟敢抗旨不遵,流連江北不去?!”

李侗抱拳躬身賠笑道:“紀國姐姐,非是小弟抗旨不從,而是事有變故,小弟不敢擅自行動,我已經着人立即返回長安請旨,還請姐姐稍安勿躁,在此等候幾日。只要父皇旨意到了,小弟一定不再拖延,如何?!”

紀國冷笑起來:“父皇賜婚,已有旨意和賜婚詔命,你還請什麼旨?李侗,姐姐真是錯看了你,沒想到你人小鬼大,竟然滿腹的花花腸子!不要以爲我不知道你爲什麼在此地拖延,你無非是擔心孔郎被父皇問罪,牽連到你。”

“果然……”紀國那句嘲諷的話險些出口,但突然意識到影射張皇后會給自己和孔晟帶來禍端,所以就將話嚥下。她本來是想說,“果然是張皇后的親生兒子”。

“哼!”紀國拂袖而去。

望着紀國怒氣衝衝的秀美背影,李侗眼眸中掠過一絲羞怒。

午後時分,李侗突然得報,紀國公主帶着兩女侍女從大營失蹤,去向不明。李侗大吃一驚,但旋即明白紀國肯定是私自渡江南下尋找孔晟去了。

李侗無奈,只好派一支百餘人的禁軍護衛隊立即渡江前去尋找紀國等人的下落,務必要護得紀國周全不提。

同一日。

長安。

大明宮,政事堂。

中書省設政事堂,是閣相們討論國家大事的場所,堪稱這個時代的最高行政決策中心。皇帝李亨神色複雜,環視端坐在自己下首的最倚重的兩位國相李泌和杜鴻漸,還有另外一側的太子李豫,以及新近被提拔起來的準國相中書侍郎顏真卿,默然不語。

他之所以突然啓用顏真卿,一方面是爲了安撫忠誠於老皇帝李隆基的一干老臣,因爲顏真卿是這幫老臣的領袖靈魂人物。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牽制權勢日漸做大的李泌和杜鴻漸,同時也是爲了利用顏真卿這夥對李唐皇室忠誠之臣的影響力,鞏固自己的帝王之勢。

帝王心術,李泌和杜鴻漸心知肚明。不過,對於兩人來說,顏真卿雖然有些迂腐,卻也終歸是才學等身清正廉潔且對皇室忠心耿耿的名流之臣,絕不會爲了所謂的政治利益與李豫同流合污。

皇帝突然擺了擺手:“傳張巡!”

張巡進宮,等候接見多時了。

張巡緩步而入,拜伏在皇帝駕前:“臣張巡,拜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巡,你來見朕和諸位國相,可是爲了江南民亂和孔晟之事?”皇帝沒有半句廢話,直奔主題。

張巡起身,點點頭,朗聲道:“然。陛下,臣五日前接到江寧郡王孔晟的親筆書函,委託臣轉呈陛下,臣思慮再三,今日進宮面聖。”

張巡眸光中掠過一絲複雜。他接到孔晟的密函已經有幾日了,但一直遲遲沒有進宮。直到今日一早聽聞孔晟親自率軍在最短時間內平定江南民亂的軍報,才立即決定入宮完成孔晟的託付。

張巡其實比誰都明白,孔晟之所以要通過他來向皇帝轉呈在江南推進土改新政的事,主要還是因爲張巡也有這方面的政治抱負,只是張巡沒有機會也沒有膽魄像孔晟一樣進行實踐罷了。

“講!”皇帝擺了擺手。

“陛下,臣雖然人在京城,但對孔郡王在江南推行土改新政,還是頗爲讚賞和敬仰。我朝施行均田令至今,凡地方官都知道,世家豪門圈地之風愈演愈烈,均田令實則早已形同虛設,朝廷早該下令廢止了。”

張巡的話說了半截,李豫就冷笑一聲:“張巡,朝廷政令,該不該廢止,不是你能妄言決斷的。況且,即便是要廢止,也需要朝廷和父皇下詔施行,孔晟在江南膽大妄爲擅自罷黜均田令……”

張巡不卑不亢拱手道:“太子殿下,臣當然不敢妄言決斷。臣只是受孔郡王之託,轉呈孔郡王向朝廷的建議主張。”

李豫冷哼一聲。

張巡又道:“陛下,單是江南一地,不在戶籍之人口就有數十萬衆,這些人沒有田產,依附於世家豪門爲生。江南大半土地掌握在世家手中,這直接導致朝廷賦稅減少至少五成。而放眼天下來衡量,隱形人口至少數以千萬計。如果這些人口被重新再錄戶籍,發放田產,每一年給朝廷將會帶來大量的稅賦收入,至少,目前的朝廷稅賦增加兩三倍是不成問題的。”

皇帝目光發亮。

實際上,自打孔晟平息德清民亂的急報抵達京城,傳到了皇帝的案頭上,皇帝就明白孔晟的真正用意了。所以,他今日特地着急李泌等國相進政事堂議事,聽取張巡代替孔晟的進言。

李豫皺了皺眉:“張巡,你莫要胡言亂語,以臆測之詞來欺瞞父皇!你所言種種,誇大其詞,可有證據?”

“太子殿下,這絕非是下官臆測,陛下可着戶部進行測算,一目瞭然。孔郡王在江南推行土改新政,將世家豪門圈佔的私田官田重新登記在冊,發還失地農人,再將淪爲世家奴僕佃戶的農人登記入籍,目的就在於此。陛下,臣以爲,孔郡王以一人之力,頂千秋之罵名,做的實在是功在社稷和朝廷的大事,只需一年,單是江南一道,上繳朝廷的稅賦就可以實現翻倍,這毫無疑問。”

“但孔郡王如此勢必觸及江南豪門利益,這是江南大族紛至沓來進京告狀的關鍵因素。”張巡躬身下去:“臣以爲孔郡王並無個人私利之心,所謂德清民亂——真相也已經查明,本是本地大族蠱惑鄉民,煽動流民鬧事,對抗孔郡王土改新政的一場鬧劇罷了。”

李豫眉頭緊促,冷聲道:“張巡,十餘萬衆聚衆謀反,豈能是一場鬧劇?”

張巡笑了,默默反脣相譏:“請問太子殿下,若真是十餘萬衆聚衆謀反,攻佔城池劫掠官庫,單憑孔郡王那一千多人馬,在一日之內就能平息剿滅?”

“事實擺在眼前,證據確鑿,孔郡王已經將這場民亂的前因後果詳細奏報,陛下,臣就不再贅言了。”張巡將孔晟關於德清民亂的奏報轉呈了上去。

朱輝光接過去放在了皇帝的案頭上,但皇帝卻沒有翻看。

張巡又道:“民亂滋事之首犯、從犯三十六人,已經羈押在江南神龍衛鎮撫司衙門。還請陛下和諸位國相裁處!”

“臣以爲,廢黜均田令,已經勢在必行。”

皇帝長出了一口氣,轉頭望向李泌、杜鴻漸以及顏真卿等人:“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李泌起身道:“陛下,臣以爲張巡所言有理。臣本來就有所懷疑,孔郡王爲人老成持重,不會做觸犯國法的事情。所謂江南民亂禍起孔郡王,本就是誣告之詞。”

杜鴻漸也起身附和:“自前隋以降,均田令施行百餘年來,至今早已形同虛設,土地還授無以爲繼。臣昔年在地方爲縣令,就深有感觸。土地大多在士紳豪門手裡,官府根本沒有田產授予百姓,所以,均田令在事實上已經消亡了。”

李豫冷笑起來:“均田令乃是歷朝歷代延續下來之國策,豈能因爲孔晟一人之建議,就輕易廢除?而廢除之後,請問各位國相,將以何製取而代之?”

李泌和杜鴻漸沉默了下去,卻是無言以對。他們當然是認爲均田令必須要廢黜了,但是,以什麼稅賦制度來進行取而代之,他們暫時還是沒有譜兒。

第635章 紀國出家(1)第250章 濟陰郡(3)第663章 江寧鐵騎、神龍衛(3)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537章 紅線女(5)第573章 賀蘭堡(5)第750章 叛亂平(6)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502章 大炮在轟鳴(7)第526章 降服神鵰(2)第319章 封賞之爭(1)第263章 高夫人逼婚(3)第759章 起兵(2)第275章 血濺鴛鴦樓(1)第635章 紀國出家(1)第514章 孔晟的手段(2)第31章 摸不透第568章 決鬥(2)第70章 心跡和心機(1)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399章 太上皇還朝(3)第249章 濟陰郡(2)第46章 李輔國下江南第322章 英雄本色(1)第403章 朱雀門血案(3)第706章 骨雲的心第419章 銅鐵合金大炮(2)第114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1)第452章 力挽狂瀾(7)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386章 李輔國的求救(2)第746章 叛亂平(3)第669章 袁晁(1)第271章 火中取栗(2)第769章 帝師(3)第492章 復出(8)第156章 見虢王(6)第29章 我的心第8章 望江樓(2)第547章 靈武第407章 十王宅(1)第665章 公審(2)第449章 力挽狂瀾(4)第192章 楊朝宗第271章 火中取栗(2)第638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1)第455章 大清洗(1)第388章 東宮(1)第1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6)第287章 兩女爭鋒(1)第611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8)第486章 復出(2)第118章 追風救主一瞬間第753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5)第630章 屠寺(1)第522章 辣手(2)第424章 銅鐵合金大炮(7)第225章 嫌隙(2)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684章 民亂(2)第277章 血濺鴛鴦樓(3)第410章 安國寺(1)第679章 蘇嫿與楊雪若第385章 李輔國的求救(1)第769章 帝師(3)第475章 天怒(2)第121章 驕傲清高潛在骨第433章 宮變(2)第765章 改朝換代?(2)第159章 霸王不言勇,少年自稱雄(2)第718章 唐州(4)第589章 年少肝膽雄(1)第567章 決鬥(1)第345章 長安侯(3)第721章 大唐戰神(2)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17章 請都金陵表(1)第703章 沈大少第214章 驅逐(3)第378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8)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9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1)第456章 大清洗(2)第109章 古桑黑店(2)第511章 陷阱(1)第622章 美人計、連環套(5)第193章 違抗軍令第419章 銅鐵合金大炮(2)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49章 紅顏鑄劍第719章 唐州(5)第28章 義興周氏(3)第737章 炮打洛陽(1)第35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4)第24章 七竅玲瓏心第69章 欽差到(5)第283章 虢王的意第398章 太上皇還朝(2)第609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6)
第635章 紀國出家(1)第250章 濟陰郡(3)第663章 江寧鐵騎、神龍衛(3)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537章 紅線女(5)第573章 賀蘭堡(5)第750章 叛亂平(6)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502章 大炮在轟鳴(7)第526章 降服神鵰(2)第319章 封賞之爭(1)第263章 高夫人逼婚(3)第759章 起兵(2)第275章 血濺鴛鴦樓(1)第635章 紀國出家(1)第514章 孔晟的手段(2)第31章 摸不透第568章 決鬥(2)第70章 心跡和心機(1)第379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9)第399章 太上皇還朝(3)第249章 濟陰郡(2)第46章 李輔國下江南第322章 英雄本色(1)第403章 朱雀門血案(3)第706章 骨雲的心第419章 銅鐵合金大炮(2)第114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1)第452章 力挽狂瀾(7)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386章 李輔國的求救(2)第746章 叛亂平(3)第669章 袁晁(1)第271章 火中取栗(2)第769章 帝師(3)第492章 復出(8)第156章 見虢王(6)第29章 我的心第8章 望江樓(2)第547章 靈武第407章 十王宅(1)第665章 公審(2)第449章 力挽狂瀾(4)第192章 楊朝宗第271章 火中取栗(2)第638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1)第455章 大清洗(1)第388章 東宮(1)第1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6)第287章 兩女爭鋒(1)第611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8)第486章 復出(2)第118章 追風救主一瞬間第753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5)第630章 屠寺(1)第522章 辣手(2)第424章 銅鐵合金大炮(7)第225章 嫌隙(2)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684章 民亂(2)第277章 血濺鴛鴦樓(3)第410章 安國寺(1)第679章 蘇嫿與楊雪若第385章 李輔國的求救(1)第769章 帝師(3)第475章 天怒(2)第121章 驕傲清高潛在骨第433章 宮變(2)第765章 改朝換代?(2)第159章 霸王不言勇,少年自稱雄(2)第718章 唐州(4)第589章 年少肝膽雄(1)第567章 決鬥(1)第345章 長安侯(3)第721章 大唐戰神(2)第583章 上國伐謀(3)第17章 請都金陵表(1)第703章 沈大少第214章 驅逐(3)第378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8)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9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1)第456章 大清洗(2)第109章 古桑黑店(2)第511章 陷阱(1)第622章 美人計、連環套(5)第193章 違抗軍令第419章 銅鐵合金大炮(2)第614章 相見不如不見(2)第49章 紅顏鑄劍第719章 唐州(5)第28章 義興周氏(3)第737章 炮打洛陽(1)第35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4)第24章 七竅玲瓏心第69章 欽差到(5)第283章 虢王的意第398章 太上皇還朝(2)第609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