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帝師(2)

李萱緩緩睜開明眸:“父王,孔晟已經登基稱帝了嗎?那倒是恭喜了!”

李巨搖搖頭:“不,皇上退位爲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了十四皇子李僖,如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冊封孔晟爲帝師,總領四道軍政,幾乎囊括了大半個大唐疆土,他雖然不稱帝,卻……”

在所有人眼裡,孔晟就是不是皇帝的皇帝,他扶植了這麼一個傀儡小皇帝上來,自然不過是某種過渡。也許過不了多久,孔晟就要將李僖取而代之了。

但這個消息對於李萱來說,卻截然不同。她身形一震,眸光灼灼:“父王,孔晟竟然沒有稱帝?十四皇子李僖……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來我一直都沒有走近他的內心,原來如此啊!”

李萱俏臉垂下喃喃自語起來。

“我兒,你與鄭王頗有……頗有淵源,我們虢王一脈能否……全部都系在你的身上,我兒,爲父希望你能……”李巨絮絮叨叨地說着,但李萱卻是半點都沒有聽得進去。

她心裡此刻明鏡兒一般,她知道既然孔晟此刻沒有稱帝,那就永遠不會稱帝。否則以孔晟的爲人,他不會這麼麻煩。李僖稱帝自然很難掌控實權,但孔晟所想的,卻絕對不會是長期幕後操控。

李萱赤着白皙的雙足披着衣裳站起身來,向父親李巨和哥哥李川點了點頭,剛要說幾句什麼,卻聽下人急急來報:“王爺,皇上派人來宣旨!”

李巨父子吃了一驚。他們父子與李僖以前並無半點來往,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這小皇帝剛剛纔登基兩天,怎麼就好端端地派人跑到虢王府上來宣旨了?難道是孔晟的意思?孔晟要做什麼?

李巨更沒有想到,來的竟然是內侍省監朱輝光,宮內最大的太監頭目。朱輝光復雜的眸光投射在李萱婀娜的身形之上,輕輕清了清嗓子道:“虢王李巨,鳳陽郡主李萱,接旨!”

李巨父子父女拜伏了下去。

朱輝光尖細嘶啞的聲音迴盪在虢王府中:“虢王有女,雍容華貴,堪爲鄭王良配……朕特成人之美,賜鳳陽郡主李萱婚配帝師鄭王……”

小皇帝竟然來虢王府賜婚了,要將鳳陽郡主李萱賜給孔晟爲妻。同時被賜婚的還有前寧國公主。

這個消息不僅讓虢王府的人喜出望外,也在最短的時間內震動了整個長安城。沒有人以爲這是小皇帝的心思,肯定是孔晟所爲啊。孔晟竟然堂而皇之要納虢王之女鳳陽郡主爲妻,這讓人想起前幾日李萱砸毀孔晟神像的事兒,忍不住恍然大悟。

李巨父子自然是狂喜。李萱嫁給了孔晟,那他們就是事實上的皇親國戚了。別看孔晟現在沒有當皇帝,但日後遲早就是位列九五之尊。而朝政軍事天下萬民,實際上都掌控在孔晟一人手裡,他不是皇帝卻比皇帝更牛逼啊。

虢王府上下歡天喜地張燈結綵。

李萱凝立在後花園中望着不遠處那棵漸漸花敗的桂花樹,任憑蕭瑟的秋風吹拂着她嬌俏的容顏,神色複雜中又有幾分歡喜。

小皇帝竟然賜婚了,這肯定是孔晟的主意。而李萱心裡也清楚,如果是孔晟自己來求婚,她肯定寧死不從。但孔晟通過皇帝下詔賜婚,她就無法抗旨。孔晟知道她將虢王一脈的家族利益看得很重,所以才讓皇帝下了這麼一道賜婚的詔書。

李萱的心情非常複雜。驕傲如她,不願意與其他女人共侍一夫,分享自己的情感,但……孔晟如此強勢霸道,根本不給她拒絕的機會,這讓她又很茫然,她不知道自己嫁進了鄭王府,該如何與紀國幾個人相處。

這兩日,她雖然足不出戶也不關心外務,但紀國等女從洛陽抵達長安的消息還是傳進了她的耳中,而小皇帝在詔命中明確指出,五日後小皇帝將親自主持她們與鄭王孔晟的大婚典禮。

李萱輕嘆一聲,轉身盈盈走去。她的兩個貼身侍女趕緊歡天喜地地跟上。虢王在宗室之中都是沒落府邸,可如今卻變成了鄭王孔晟的親眷外戚之家,再次崛起指日可待。對此,虢王府中人,沒有一個不興高采烈。

五日後。

小皇帝李僖率滿朝文武大臣出宮親自主持孔晟與紀國、楊雪若、寧國、蘇、骨雲、聶初塵、李萱七女的大婚典禮,禮儀規制規模之龐大,等同於皇帝大婚了。李泌和杜鴻漸這兩位國相親自操辦,皇帝坐鎮,這場華麗浩大的婚禮驚動長安,前來鄭王府觀禮的百姓商賈將鄭王府所在的通巷擁擠得水泄不通。

然而,這場驚動大唐的盛世婚禮很快就被小皇帝接下來的一道改革政令轉移了全民的關注點。皇帝下詔,朝廷推行新政,進行政治軍事社會體制變革,改革涉及所有權貴階層的整體利益,也與百姓商賈息息相關,所以這自然更加讓人關注了。

小皇帝年幼,自然什麼都不懂,而改革的推動者和主導者自然就是孔晟了。

改革的整體思路如下:

取消政事堂,設立政務院,政務院設總理大臣一名,副總理大臣數名。孔晟自領總理大臣,李泌、杜鴻漸、楊統、袁晁爲副總理大臣。

政務院依舊內設六部。李泌等副總理大臣兼領各部主官。

取消道州縣的行政體制,設立鄉、縣、州、省四級行政區劃。鄉之長官爲鄉長,縣之長官爲縣令,州之長官爲刺史,省之長官爲總督。

施行軍政分開。

取消軍政合一的藩鎮。設立十大軍鎮,實際上借鑑採取了現代的大軍區制,軍事統轄範圍爲西北、隴右、西南、東南、東北、關內、江南和河南、嶺南、京畿。

軍鎮首長仍然爲兵馬節度使,但只有軍權無政權。全國兵馬分散駐防十大軍鎮。

在長安設立軍務院,設大元帥一名,副元帥數名。孔晟自領大元帥,郭子儀、李光弼、南霽云爲副元帥。元帥之下,設立大將軍。

設立監察院。值司督察天下官員,相當於原先的御史臺,但比御史臺的權力更大,地位更高。任命顏真卿爲監察院令,總領天下監察事務。

設立法務院。執掌刑律司法,任命張巡爲法務院令。監察院和法務院各設副使數人。

兩院雖然直歸政務院統轄,但卻擁有一定獨力的職權。在關鍵時刻,可以撇開政務院獨立行使職權。

設立火器鑄造監,歸政務院兵部統轄。舉全國之力,鑄造火器火炮,裝配全軍。

當然這是改革的整體思路。具體的細節和分支非常龐大和複雜。孔晟提出了思路,而具體的細節方案,李泌等人組成了數百人的一個團隊,幾易其稿,醞釀了三個多月纔出臺。經皇帝御筆頒佈實施。

如此種種,皇帝徹底被架空。實際上,嚴格說起來,架空的不是小皇帝李僖,而是日後的所有皇帝。孔晟真正的目標初現端倪了,他要主導建立這樣一種體制,皇帝爲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卻沒有實權。真正的權力在政務院,然而又施行軍政分開,司法監察相對獨立,從而又形成了互相有效制衡。

小皇帝李僖惶惶不可終日,不知何時就被孔晟滅殺。但孔晟雖然架空皇帝,獨掌大權,卻沒有廢黜皇帝的意思。

政務院下令在全國廢除均田令,還田於民,解放農奴和流民,在全國推行官辦學堂,招收寒門子弟入學,破除世家大族壟斷。

但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和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尤其是涉及世家權貴利益的事情,推行起來舉步維艱。如果不是孔晟使用強力手段,威懾天下,恐怕根本無法推進。

形勢漸漸明朗了。

輿論漸漸分化爲兩種。一種是不知情的天下百姓和普通官僚權貴,認爲孔晟推進改革的目的是架空皇帝,大權獨攬,因爲畢竟事實上孔晟一個人兼領了軍務和政務,小皇帝就是一個面子上的擺設。

還有一種是改革的推進者和局中人,比如說李泌杜鴻漸這些。他們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中漸漸認識到,孔晟真正的目的不是集權和架空皇帝,他是要推行和建立這樣一種互相制衡更能富國強兵的舉國體制,而時機成熟,估計孔晟就會功成身退。

有了李泌杜鴻漸等人的力同心和全力配合,改革漸入佳境。大半年的時間過去,大唐天下變了新顏。政令通暢,朝廷運轉效率極高,貪腐現象大爲減少,朝廷對地方的控制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得到大幅增強。

而就在小皇帝登基後的第二年,天下大勢漸漸穩固,新格局確立下來的時候,天下豐收,國庫充盈。李泌等人看到了改革的成果,嚐到了改革的甜頭。

就在天下人載歌載舞慶賀豐年和天下太平的時候,孔晟突然調集西北和隴右、西南三個軍鎮的十萬兵馬分別從肅州、茂州、姚州三個方向進攻吐蕃,向吐蕃全面宣戰。而孔晟命郭子儀李光弼鎮守長安,南霽雲協防,而自己則親自帶着烏顯烏解李彪李虎等麾下勇將,率裝配了火器和火炮的五萬神策軍從長安西征吐蕃。

第686章 民亂(4)第432章 宮變(1)第108章 古桑黑店(1)第395章 冷酷無情(6)第764章 改朝換代?(1)第8章 望江樓(2)第92章 染血的陌刀(3)第87章 各懷心思第447章 力挽狂瀾(2)第194章 驅虎吞狼第138章 算計(1)第245章 美人計(2)第207章 不滿第607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4)第234章 心知肚明第573章 賀蘭堡(5)第359章 大唐模特隊第536章 紅線女(4)第326章 斬殺嚴莊第37章 螻蟻的尊嚴第14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3)第446章 力挽狂瀾(1)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67章 欽差到(3)第561章 凱旋門、會盟碑(4)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373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3)第229章 奇襲睢陽渠(4)第700章 紀國進楊府第397章 太上皇還朝(1)第744章 叛亂平(1)第579章 賀蘭堡(11)第127章 義無反顧第170章 入睢陽第447章 力挽狂瀾(2)第709章 毀滅!第1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6)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722章 大唐戰神(3)第768章 帝師(2)第767章 帝師(1)第515章 孔晟的手段(3)第173章 話鋒如刀第587章 上國伐謀(7)第503章 封賞第245章 美人計(2)第339章 大朝會,大幕揭(2)第13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2)第562章 凱旋門、會盟碑(5)第155章 見虢王(5)第102章 一線生機(1)第521章 辣手(1)第761章 起兵(4)第7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3)第93章 染血的陌刀(4)第221章 依律當斬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767章 帝師(1)第643章 江寧郡王(3)第389章 東宮(2)第571章 賀蘭堡(3)第509章 “神鵰俠侶”(1)第393章 冷酷無情(4)第341章 大朝會,大幕揭(4)第280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1)第606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3)第201章 雍丘(4)第267章 見蘇嫿(2)第56章 劍出鞘(3)第181章 一句調戲引發的血案第457章 大清洗(3)第376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6)第124章 交易第229章 奇襲睢陽渠(4)第23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4)第697章 路遇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335章 寧玉碎不瓦全第415章 和親之爭(2)第336章 膽子太大?第42章 煙雨樓盟約(2)第765章 改朝換代?(2)第706章 骨雲的心第63章 縱論天下(1)第241章 政治聯姻(2)第301章 上天之怒(1)第498章 大炮在轟鳴(3)第540章 周摯(2)第98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3)第161章 臨別第528章 遣婚使、傷離別(1)第77章 鄭氏的認同第47章 衣冠禽獸第770章 吾爲長劍鎮山河(1)第531章 權衡利弊第697章 路遇第178章 借糧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695章 斬汝之狗頭(2)
第686章 民亂(4)第432章 宮變(1)第108章 古桑黑店(1)第395章 冷酷無情(6)第764章 改朝換代?(1)第8章 望江樓(2)第92章 染血的陌刀(3)第87章 各懷心思第447章 力挽狂瀾(2)第194章 驅虎吞狼第138章 算計(1)第245章 美人計(2)第207章 不滿第607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4)第234章 心知肚明第573章 賀蘭堡(5)第359章 大唐模特隊第536章 紅線女(4)第326章 斬殺嚴莊第37章 螻蟻的尊嚴第14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3)第446章 力挽狂瀾(1)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67章 欽差到(3)第561章 凱旋門、會盟碑(4)第71章 心跡和心機(2)第373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3)第229章 奇襲睢陽渠(4)第700章 紀國進楊府第397章 太上皇還朝(1)第744章 叛亂平(1)第579章 賀蘭堡(11)第127章 義無反顧第170章 入睢陽第447章 力挽狂瀾(2)第709章 毀滅!第1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6)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297章 雷霆之怒(3)第722章 大唐戰神(3)第768章 帝師(2)第767章 帝師(1)第515章 孔晟的手段(3)第173章 話鋒如刀第587章 上國伐謀(7)第503章 封賞第245章 美人計(2)第339章 大朝會,大幕揭(2)第13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2)第562章 凱旋門、會盟碑(5)第155章 見虢王(5)第102章 一線生機(1)第521章 辣手(1)第761章 起兵(4)第7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3)第93章 染血的陌刀(4)第221章 依律當斬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767章 帝師(1)第643章 江寧郡王(3)第389章 東宮(2)第571章 賀蘭堡(3)第509章 “神鵰俠侶”(1)第393章 冷酷無情(4)第341章 大朝會,大幕揭(4)第280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1)第606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3)第201章 雍丘(4)第267章 見蘇嫿(2)第56章 劍出鞘(3)第181章 一句調戲引發的血案第457章 大清洗(3)第376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6)第124章 交易第229章 奇襲睢陽渠(4)第23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4)第697章 路遇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335章 寧玉碎不瓦全第415章 和親之爭(2)第336章 膽子太大?第42章 煙雨樓盟約(2)第765章 改朝換代?(2)第706章 骨雲的心第63章 縱論天下(1)第241章 政治聯姻(2)第301章 上天之怒(1)第498章 大炮在轟鳴(3)第540章 周摯(2)第98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3)第161章 臨別第528章 遣婚使、傷離別(1)第77章 鄭氏的認同第47章 衣冠禽獸第770章 吾爲長劍鎮山河(1)第531章 權衡利弊第697章 路遇第178章 借糧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695章 斬汝之狗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