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鮮生土豆

朱襄想了許久也沒想出秦莊襄王是誰。不過他想不出來, 可以推斷出來。

“他肯定是政兒的親爹。”朱襄猜測道。

爲了避免踩到忌諱,朱襄這些年把各國王族貴族的譜系都背了一遍。

高門士族的孩子啓蒙時都要背這些,以免無意間得罪別人。朱襄認爲自己身爲混入士族中的平民, 更應該詳細瞭解這些。

穿越到這個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時代,他再小心都不爲過。

因此,朱襄自然也是背了歷代秦王諡號的。目前秦國還沒有諡號“秦莊襄王”的秦王。

不過即使朱襄背不下歷代秦王的諡號,已經死掉的秦王他也沒地方去刷好感度啊。現在的老秦王就算知道他會種田, 也不可能對他有多高的好感。

好感度一共有五顆心, 一顆心是“略帶欣賞”,兩顆心是“願意結交”,三顆心是“知音好友”, 四顆心是“刎頸之交”。

系統沒有給五顆心的好感度命名, 只說五顆心的好感度是託付一切的感情。

系統手冊上解釋, 好感度命名只是便於宿主理解好感程度,與實際交友情況沒關係。

有可能朱襄沒見過對方, 對方卻因朱襄的名聲單方面對朱襄有好感;也有可能對方對朱襄好感達到了“知音好友”,十分認可朱襄,結果因爲立場不同, 所以希望朱襄趕緊去死。

朱襄看到系統手冊的解釋時,心都涼了半截。

他怎麼感覺,這個好感度顯示有些坑呢?

秦莊襄王對朱襄的好感現在是三心半, 知音有餘,刎頸不足。朱襄看到這個好感度,一雙眼睛變成了嫌棄的死魚眼。

這就是系統手冊所說的,“好感程度和實際交友情況沒關係”了吧?

“政兒他爹對我好感度這麼高, 大概是因爲他已經知道春花把政兒丟給我養了。”朱襄把自己關在書房,小聲分析。

這是他的壞習慣, 在需要比較複雜的思考時,必須說點什麼,思維才更清晰。

“政兒纔來我家十日,政兒他爹遠在秦國,就已經得知了趙國邯鄲的事?這怎麼可能?不,事情已經發生,就不能想可不可能。以‘十日’這個時間推測,政兒他爹或許就在趙國附近。”

Wωω ✿TTKΛN ✿¢ ○

朱襄拿出一張紙,在紙上描繪地圖。

這張地圖是他根據從行商手中收集的地圖,在自己所知的現代地圖上增改而成。

這時候平民家中私藏過分詳細的地圖,是會被當做間諜砍頭的。朱襄練習和使用地圖時,都是用後即焚,連雪都不知道朱襄還能畫詳細地圖——他不僅擔心雪說漏嘴,也擔心雪有心理壓力。

他只描繪了趙國西邊的地圖。地圖剛畫出來,他就知道未來的秦莊襄王現在在那裡了。

秦國正在攻打韓國上黨郡,恐怕這位剛回秦國不久的質子爲了爭奪政治資本,正在上黨勞軍。

“除了他就在趙國邊境,可能他在春花和政兒身邊都安插了眼線。”朱襄繼續分析,“只是這眼線是這位公子異人的,還是呂不韋的?”

按照常理來說,這些眼線應該是呂不韋的。

公子異人才及冠一兩年,不僅年紀不大,還早早被送來趙國當質子,幾乎沒有接受過王室教育。就算趙國民間都開始傳言他能回秦國全是因爲呂不韋,他自己沒什麼本事。

朱襄劃拉了一下好感列表,沒找到疑似呂不韋的名字——爲什麼說疑似,當然是這個系統的不靠譜之處不僅在於像素的畫風,還有那風格完全不統一的稱呼。

“藺相如”是名字;“荀子”是後世尊稱;“綱成君”是誰?“鉅子”是和“荀子”一樣的尊稱嗎?還有什麼“廉將軍”……系統你是不是對廉頗廉老將軍太敷衍了一點??

還好好感列表目前人數寥寥無幾,朱襄通過排除法勉強能把每個人對上號。這些人中肯定沒有呂不韋。

不知道是呂不韋不知道自己的存在,還是知道自己的存在但是對自己沒好感?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政兒他爹已經在呂不韋不知道的地方培養了自己的勢力。這個“傀儡質子”,恐怕沒有別人所想的那樣簡單。

無論是呂不韋已經得知了自己的存在但對自己沒有絲毫好感,還是政兒他爹心機深沉,都對自己的未來很有威脅。

“唉,現在分析出這些又有什麼用?我還能阻止威脅到來不成。”朱襄思索明白之後,瞬間泄氣。

他看着地圖沉默了半晌,然後將地圖撕碎,撒進了火盆中。

很清楚自己將捲入怎樣的爭鬥,卻因爲實力弱小身份卑微只能被動地接受。朱襄真的很不喜歡這個時代。

“往好一點想,說不定秦莊襄王是個好人,他對我好感度這麼高,只是單純因爲我救了他最寶貝的孩子,而不是認爲可以把我推在前面和呂不韋打擂臺。”朱襄苦笑,“我這個會種田的人,在秦國恐怕是要比呂不韋那個商人受歡迎一些。”

朱襄勉強自欺欺人,讓自己心裡稍稍好受些後,重新查看系統功能。

雖然秦莊襄王的好感度讓朱襄感到了憂慮,但他的好感度貢獻出三種良種,朱襄稍稍得到了些安慰。

之後,朱襄再次陷入鬱悶。這領取良種居然還是需要抽卡,不僅不同好感度的卡池稀有度不同,每個人物的卡池稀有度也不同,還可能抽出同樣的東西。

朱襄的臉變成了苦瓜臉。這怎麼還考歐氣的?我運氣一直不太好啊。

“先看看其他人的。”朱襄決定把所有人的好感度都領完之後一起抽。

藺相如、綱成君都是三顆星的好感度,但藺相如這個在歷史中很有名的人,人物稀有度居然不如綱成君。

綱成君……就是蔡澤吧?蔡澤的歷史中名聲不顯,卻比藺相如對這一段歷史影響更大,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蔡澤得到了秦國的重用,在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藺相如雖然很有才華也很有名氣,但困於趙國,又非武將,所以對整個歷史進程的影響不大。

想明白這一點後,朱襄心中難免涌出惆悵。

藺贄的才華或許不一定比蔡澤差多少。但他居然不給自己貢獻獎勵,說明他在歷史中沒留下多少漣漪。

現在的趙王已經不再聽藺相如的勸誡,之後的趙王更加昏庸。藺贄留在趙國,怎麼可能在歷史中留下漣漪?

朱襄的好感度名單中有許多他不認識的人的名字。正如系統提示的那樣,或許是自己擅長種田的名聲傳到了這些人的耳朵裡,他們就對自己有了起步一顆心的好感。

這些人中,有的名字一看就不是貴族。他們在史書中可能都籍籍無名,但這些人都被系統評價爲會影響歷史進程的人。

原來這“名人”,並非是青史留名的名人,而是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哪怕後人並不記得他們的名字。

朱襄隱約有一種,系統想告知他什麼的錯覺。比如他以穿越者思維想去“集”的卡,和系統想讓他“集”的卡不同。

只是一個好感度系統,就讓朱襄想了如此多的事,生出瞭如此多的煩惱和感慨。讓他連抽獎都有些意興闌珊,沒有焚香沐浴洗手更衣,直接抽了。

像素抖動,朱襄把一顆心的好感度的獎勵抽完,多了八角孜然茴香草果等種子,全是香料,全都不能直接吃。

朱襄嘴角抽搐。這些香料拿出來價值千金吧?在系統看來,不能填飽肚子的都是墊卡池的垃圾?

他又抽了二顆心的好感獎勵,仍舊全是香料種子,還是重複的香料種子。他想,可以給雪和政兒做一頓撒了五香粉的燒烤了。

爲朱襄提供三顆心好感獎勵的只有秦莊襄王、蔡澤、藺相如、鉅子和一個叫許明的他不認識的人。

許明的卡池稀有度最低,朱襄抽出了芝麻;

鉅子和藺相如的卡池稀有度一樣,朱襄抽出了兩種產量更高的小麥;

蔡澤的卡池稀有度明明更高,朱襄居然又抽出了芝麻,他想這一定是蔡澤運氣比較差的錯;

最後只剩下秦莊襄王的三顆心好感度沒抽,朱襄破罐子破摔地一點,一道黃色像素方塊冒充的金光閃過,最後組成了兩個字,土豆。

半晌,他伸出手,一個土豆出現在他的手中。

朱襄一隻手捂着眼睛,一隻手握着土豆,一點一點將生土豆全部吃了進去。

生土豆雖然能直接吃,但是不易消化,非常難吃,吃得朱襄眼淚都流出來了。

紅薯、玉米、土豆,傳說中三大神器,網絡皆傳,大清三億人口是紅薯、玉米、土豆催出來的。穿越者只要帶着這三大神器回去,就能鑄造一個盛世。

現代紅薯玉米土豆動不動高產幾千斤,那是經歷了現代技術的良種培育和化肥、農藥的功勞。

古代文獻中糧食畝產量的記載不太精準,有些還故意誇大,比如《汜勝之書》中記載畝產量一百石,即一萬多斤,現在都達不到。

但民國時期已經有了對糧食畝產量較爲科學的統計。根據記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統計的山東風調雨順沒有戰亂那一年,冬小麥畝產量一百五十斤左右,玉米畝產量一百八十斤左右,紅薯畝產量一千四百斤左右。

土豆產量也是約一千斤左右,實際上達不到這麼多。現代土豆良種“超白”、“中薯4號”、“中薯10號”等的畝產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會種植在良田上,畝產大約就是五百斤左右。

這樣看來,紅薯和土豆的產量仍舊很高。但稍稍有點農業常識的人就該知道,紅薯和土豆這類作物因爲是無性繁殖,非常容易積累病毒,導致產量退化,甚至直接絕收,種植時需要經過脫毒處理。而這些都是現代科技的功勞。

愛爾蘭饑荒就是因爲土豆退化和病害造成。

古代中國的勞動人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再加上飲食習慣的不同,在1914年至1918年的統計數據中,紅薯、土豆、玉米種植面積只有百分之九,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規模種植過紅薯和土豆。

清朝入關時多次大屠殺讓富庶之地十室九空,變向“緩解”土地兼併;攤丁入畝之後,新的戶口統計,統計到了大量隱戶;清中期的實際控制面積包括了東北、西北、草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等地,百姓對這些地方進行開墾,耕地達到了前朝的兩倍;因爲人口壓力,勞動人民絞盡腦汁進行套種,提高產量,甚至弄出了兩載十三收這樣的絕活……

紅薯、土豆、玉米當然也有功勞。更多的主糧作物豐富了農民的選擇。農民能在災荒年間補種更多種類的作物,還能利用貧瘠的土地。套種增收技術也能將低產作物換成這三種高產作物。

但將清代勞動人民用苦難、聰明、勤勞鑄造的奇蹟,全部歸功於三種外來作物,朱襄作爲農學人,自然是不會犯這種錯誤。

可即便他知道土豆不是什麼穿越神器,推廣了也不可能讓所有勤勞耕種的百姓餓不死,他還是淚流滿面。

確實,在沒有現代技術加持下的土豆,就僅僅是救荒作物。

但戰國時代,還沒有“救荒作物”,甚至平時吃的主糧、蔬菜都極其匱乏。如果遇到了災荒絕收,農人沒有任何補救的辦法,只能挖雜草、啃樹皮、吃泥土。

就算救不了所有人,救下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十萬人……甚至幾十萬的人,都是活生生的命!

朱襄想起了自己隨着藺相如在趙國各地賑濟災荒時,看到的那一幕幕的慘景。

他空有一身知識,卻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只能閉上眼不去看農人絕望的神情。

如果那時候有土豆,我能救下多少人?

以老百姓們自己的勤勞自己的聰慧,只要告訴他們土豆種植的好處和壞處,他們自己就能摸索出最大化利用土豆活命的技巧,規避土豆的風險。

正如古籍記載的,災時大規模種植,災後變成零散種植,這就是老百姓們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

自從“復活”之後就幾乎沒掉過眼淚的朱襄,臉埋在手臂上泣不成聲。

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63章 白棉花朵朵第141章 子楚手中箭第21章 果醬蒸蛋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150章 廉頗大禮包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44章 肉粥滷肉片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104章 蔡澤慶賀禮第211章 閒談科舉路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51章 三豎子樂器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269章 番外二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9章 薑絲炒肉絲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174章 長平君粉絲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235章 太子政及冠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31章 歷史的轉折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178章 溫酒打邊爐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250章 棗樹已成林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0章 豬油蒸雞蛋第135章 松茸火腿雞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91章 豬油糖炒麪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253章 秦王政謀劃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240章 新時代來臨第139章 豆花燒腦花第110章 藺贄狗啃泥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44章 肉粥滷肉片第170章 擺事實證據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94章 山野神祭品第268章 番外一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184章 廣陵鄭國渠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203章 身後事熱鬧
第147章 飲盡杯中月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63章 白棉花朵朵第141章 子楚手中箭第21章 果醬蒸蛋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127章 蓮子銀耳羹第150章 廉頗大禮包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44章 肉粥滷肉片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104章 蔡澤慶賀禮第211章 閒談科舉路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51章 三豎子樂器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269章 番外二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9章 薑絲炒肉絲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174章 長平君粉絲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235章 太子政及冠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31章 歷史的轉折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178章 溫酒打邊爐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250章 棗樹已成林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0章 豬油蒸雞蛋第135章 松茸火腿雞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91章 豬油糖炒麪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253章 秦王政謀劃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240章 新時代來臨第139章 豆花燒腦花第110章 藺贄狗啃泥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44章 肉粥滷肉片第170章 擺事實證據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94章 山野神祭品第268章 番外一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184章 廣陵鄭國渠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203章 身後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