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新時代來臨

子楚這時候其實是有忌口的。

忌重糖, 重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這些都是子楚愛吃的食物。

但經過朱襄和太醫商量後, 免除了子楚所有忌口。只要子楚能吃得下, 朱襄就變着法子給子楚做他想吃的東西。

朱襄折騰出了滑嫩可口的蛋撻, 調製出了各種口味的火鍋底料,用曬乾的紫菜和蝦米磨成粉爲菜餚提鮮……子楚的胃口還不錯。

只是子楚就算是躺在了病牀上也不肯丟掉手中的權力。

太子政雖然監國了, 但仍舊要每日在子楚牀前,給子楚講述今日重要的政務, 讓子楚做決斷。

朱襄原本想勸一勸,見子楚處理政務時眼神亮晶晶的模樣, 便作罷了。

按子楚的說法, 躺在牀上什麼也不做也就多活幾個月。人生苦短, 爲什麼不做喜歡的事?

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不會爲了讓親朋好友安心而壓抑自己。

他都當秦王了,還不能隨心所欲嗎?

酒鬼藺贄點頭贊同, 問子楚要不要來一口好酒。

咸陽前幾年的冬季逐漸寒冷,朱襄早就在自己的院落裡砌了火炕,現在火炕已經在咸陽宮普及。

不過從秦昭襄王起, 每當秦王重病時, 都只想在朱襄這個莊子度過最後的悠閒人生, 子楚也不例外。

何況他在沒重病的時候, 只要閒下來都會回這裡來,現在自然也是住在這裡。

雖然子楚每日還是會過問政務,但有太子政過了一遍政務,現在秦國又沒有太多大事,子楚每日都有空閒跟着朱襄出門散步。

如果他精神不濟, 朱襄就推輪椅出門散步。

隨着天氣越發寒冷,他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黑,指甲蓋也變黑了。

這是血氧不足的徵兆。

若在現代社會,他就該吸氧了。可這個時代沒有吸氧的條件,朱襄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子楚越來越憔悴。

子楚應該是很難受,但他每日都笑着,比以前的笑容更多。

他總是打趣朱襄,不要哭喪着臉,他這輩子從質子到秦王,當了秦王也沒有成爲孤家寡人,已經足以笑着離世。

朱襄漸漸也能笑着面對子楚,與子楚如以前那樣互相打趣。

後來經過蔡澤協調政務,給丞相藺贄放了一個長假。藺贄也住了進來,每日與朱襄和子楚聊聊天,散散步,玩一下棋牌。

三人就像是曾經在趙國一樣。

“說來那時候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不長命。”子楚回憶起過往。

他爲質子時不過十二三歲,身體又很瘦弱。

此去趙國路長,他幾乎與秦國隔絕音訊,身上又無太多長物,水土也不服,父母都已經做好了他會死在趙國的準備。

質子會帶走一些財物,趙國也會以宗室之禮對待質子。

比起尋常庶人,子楚的生活本來應該是不差的。但這得他認命永遠待在趙國,除了溫飽什麼都不做,錢財纔夠。

wωω● ttκΛ n● co 若他要尋訪老師讀書,他想與其他人交往應酬,他試圖打出一些名聲讓秦國想起他,他手中的錢財就遠遠不夠了。

朱襄曾經開玩笑,說要給子楚安一個懸樑刺股,鑿壁透光,囊螢夜讀,讀書讀到吐血的刻苦人設。

事實上子楚讀書時雖沒達到這程度,也是極其刻苦和艱苦的。

讀書成本太高了。

“我從秦國帶來一些書,抄寫後與他人換書。本該是互惠互利的事,他人卻輕視我,我只能給予錢財才能換到書。”

“想要尋人爲我解答書中問題,沒錢也不行。”

“從秦國帶來的財物幾乎都用在求學上了。”

子楚抿了一口果酒,嘆了口氣。

他在趙國沒有營生,坐吃山空,很快生活就變得窘迫。

食物變差,沒有醫藥,生病了就自己扛,連出行的車駕都賣了換錢日用。

原本跟隨他來秦的家僕也大多散去了,只有寥寥數人跟隨他,在外找些活計自給自足,也養活他這個沒有任何用處的主人。

他時常蜷縮在昏暗的房間裡,蜷縮着身體,靠着意志力熬過一次又一次病痛。

一身病根就是這樣落下。

在朱襄前世的歷史中,秦王子楚三年四月,信陵君率領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擊敗蒙驁,把秦軍重新堵回了函谷關。五國聯軍雖因離間計退兵,但之前幾代秦王在三晉之地的努力付之東水。

秦王子楚憂憤無比,五月暴卒。

健康的人是不會憂憤暴卒的,暴卒的人的身體狀況本來就岌岌可危。

若非處境如此艱難,子楚也不會被拔除了身上所有的高傲,泯滅了從小耳濡目染對身份的看重,與庶人朱襄結識和相交。

“並在我家混吃混喝。”朱襄補充。

子楚罵道:“什麼混吃混喝,你給我安排的活計少嗎?你這個人啊,見到了誰能用就往死裡用,什麼事都推給我!”

藺贄點頭:“是的,就是這樣。他對政兒也是如此。誰會把家中財物都交給五六歲的孩童管理?”

朱襄厚顏無恥道:“給夏同和政兒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們應該謝謝我。”

子楚道:“那我真是謝謝你了,需要我寫個詔書謝謝你嗎?”

藺贄道:“你都這麼說了,他肯定要。”

朱襄道:“好,寫得情真意切點,記得親筆寫。”

子楚鄙視:“啊呸。”

朱襄也鄙視:“虛僞,不想寫就別說。”

藺贄在一旁使勁煽風點火。

子楚和朱襄立刻調轉矛頭,一起攻擊藺贄。

藺贄無所畏懼。只要他臉皮夠厚,所有黑歷史都是他的榮耀。何況黑歷史也不算黑歷史,他現在也這樣。

太子政心情很低落。但每次他抱着一大堆政務來見阿父,見阿父和舅父、伯父有說有笑,又低落不起來了。

特別是每次見到他,這三位長輩都會立刻話鋒一轉,說起他小時候的“趣事”,讓他血壓總是飆升,根本低落不起來。

太子政本來讓成蟜陪着阿父。當成蟜問了他幾次“大兄真的嗎”後,他就把成蟜拎走,美其名曰不打擾阿父養病,不準成蟜再請假不上學。

成蟜聰明的小腦袋一點一點。

明白了,他完全明白了。大兄惱羞成怒,那阿父、舅父和伯父所說的大兄的往事肯定都是真的。

大兄小時候好像也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居然還封大黃狗爲官,好幼稚啊。

成蟜揹着手搖頭晃腦,決定要悄悄把大兄的黑歷史記下,以後悄悄說給大兄的孩子聽,以報大兄老讓他做數學題之仇。

子楚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雖然他起身的時間越來越短,漸漸從和朋友聊天,變成了以傾聽爲主,他還是超過了太醫的預期,跨過了這個年。

若是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到了這個時候,都已經退位了。

但子楚仍舊是秦王。

他只要還能睜開眼睛,就會一直是秦王。

他的友人都知道子楚的執拗,所以早就不勸他了。

勸了也沒意義,太子政早幾日或晚幾日當秦王都沒什麼區別。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早退位是想帶下一任秦王一段路,但太子政早就是一個合格的秦王,子楚不需要帶他。

在政兒過生日的時候,廉頗、李牧和雪姬都趕了回來。

李牧還把已經沒有多大用處的齊王也帶了回來。子楚封了齊王一個樂侯。

朱襄吐槽,子楚選這封號挺樂子人的。

李牧把齊王扣在齊國一直沒送來,是爲了在攻城前讓齊王叩門勸降。

就算對方不降,也能搞崩齊人的心態。

朱襄得知此事的時候,差點嗆到。

這個主意是李牧和王翦一起想出來的。這兩人真損啊。

他都擔心齊王心態不好的話,恐怕來了秦國也活不了多久了。

齊王精神確實萎靡。

他雖無能,但智商沒有病理性問題,是個正常人。他做出這等事,齊人和後世人如何說他,他當然清楚。

只是清楚歸清楚,他都爲了活命而投秦了,當然要爲了活命繼續努力。

如果爲了齊王的尊嚴,他就與齊國共存亡了,還投什麼秦?

反正都會被罵,現在如果反抗,他豈不是功虧一簣?所以齊王的心態比朱襄所想的要好,他甚至還能和後勝一同罵那些不投降的人忤逆,是想害死他。

太子政向朱襄抱怨,如果是他當秦王,他一定要弄死齊王,不讓齊王噁心他。

阿父真是厲害,爲了傷害齊國的復國之心,能容忍這個噁心的傢伙待在咸陽,污染咸陽的環境。

太子政當然知道把亡國之君都安排在咸陽最好,但他就是不想和這羣亡國之君待在同一張地圖上。

噁心!想吐!

流放!統統流放!

朱襄拍了拍太子政的背以當安慰。

他懷疑,歷史中的始皇帝會不會也與自家政兒一樣,是個“性情中人”。

大概率是。

唉。

子楚得知了太子政的想法,把太子政叫到跟前教育了許久。

爲王者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即使兒子你當了皇帝,成了天下至高無上的人,也要忍下許多事,不能爲所欲爲。

治國如烹小鮮。必須翻動,否則會糊底;動必小心,否則會爛掉。

明君許多行爲看似大刀闊斧,實則是用斧頭雕花,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太子政垂着腦袋,聽着阿父教訓他不成熟。

朱襄和藺贄在一旁嗑瓜子。

李牧沒有跟着這兩個無良的長輩一同看政兒笑話。政兒都快當父親了,還是得給政兒些面子。

子楚撐着病體給太子政過了一個很隆重的生辰。

魏晉之前沒有過生日的傳統。從國君到民間都不過生日。

子楚繼位的時候,就已經把秦國的新年從十月改成了正月,並規定了除夕和新年放假兩日。

太子政是正月初二過生日,他讓全國在正月初二也放假一天。秦國的新年假期增加到了三天。

以前朱襄在自己家關起門來給太子政過生日就罷了,秦王子楚居然公開爲太子慶生,這違背了禮制。

但秦王子楚給所有官吏放了一日假,荀子找反對的人聊了聊,大部分反對最激烈的儒家弟子都不反對了。

秦國的官吏都很累。

國君帶頭,從上到下都是往死裡卷。官吏幾乎很少有休息的機會。

現在新年好不容易多了一日假,總共三日的假期,比起原本只有兩日的假期,官吏們休息之後還有精力走親訪友,甚至去稍遠一點的地方踏青。

官吏們都對秦王此舉感恩戴德,你卻反對,信不信同僚在你門上潑糞?

何況秦王放假的理由是“衆卿這幾年辛苦了,新年多一天假,好好陪陪家人”,名義上和太子政過生日沒關係。

有的儒生非常清高,就算自己不放假也要堅持“禮”。

然後這些儒生很快就因爲拉肚子等各種原因沒來得及上奏,遺憾地看着秦王子楚這個朝議全票通過。

他們捶胸頓足。

不過是一日假而已,他們居然被最信任的同門甚至親朋好友背刺!

背刺他們的人都背手望天。

如果君有難,吾可與君同死。但這可是整整一日假啊!

荀子說起此事,都不知道是該氣還是該笑。

秦王子楚笑得前俯後仰,青黑的臉色都泛起了血色。

“政兒啊,待你統一天下,休養生息之時,給百官多放幾日假。”秦王子楚叮囑,“他們都辛苦了。”

太子政不同意。百廢待興,不給我幹活,放什麼假?

但長輩輪番嘮叨什麼勞逸結合效率更高,他只能黑着臉同意。

“不知道羋姬肚子裡的孩子什麼時候出生。”子楚咳了兩聲,感覺自己快撐不住了。

人的意志力有極限啊。

就在子楚快要放棄的時候,老天似乎也不想再給這位與“秦始皇”擦肩而過的秦王更多遺憾。

羋姬終於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比政兒當初胖多了。

因爲太胖,所以把羋姬狠狠折騰了一番,看得守在產房裡的雪姬提心吊膽。

還好羋姬身體雖不好,也母子均安。

太子政看着那個乾嚎不掉眼淚的大胖小子,滿臉嫌棄。

子楚則對孫兒讚不絕口,說孫兒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孩子,比政兒還好看。

朱襄:“不如政兒。”

雪姬:“不如政兒。”

太子政得意:“哼。”

子楚選好了很多名字,思來想去都不滿意。

太子政原本以爲,“扶蘇”此世不會再叫扶蘇了。

朱襄卻道:“不如就叫扶蘇如何?《詩經》中的《山有扶蘇》詩中,女子明明在等待那位男子,等男子來了之後卻說自己等的是美男子,不是這個狂徒。正好符合政兒明明很喜歡這個孩子,卻嫌棄他長得醜的彆扭嘴硬。”

子楚拍案叫絕:“好!就叫扶蘇了!”

太子政:“等等!”

藺贄道:“有道理,扶蘇形容樹木枝繁葉茂,寓意很好。”

太子政:“但是……”

雪姬忍着笑道:“很美的名字。”

太子政:“舅母!”

蔡澤安慰太子政:“扶蘇這名字確實不錯。爲人父母,就盼着子嗣長成茂密的大樹。”

太子政當然知道“扶蘇”二字的良好含義。他給長子取名爲“扶蘇”,就是取樹木繁茂之意。

但舅父這《山有扶蘇》在鬼扯什麼啊!

長輩們紛紛同意,剝奪了太子政給兒子取名的權力。

於是扶蘇還是扶蘇,精神好得迎風尿三丈,在太子政第一次抱他的時候就尿了太子政一身。

太子政拎着臭烘烘的兒子,臉比兒子的尿還臭。

雪姬笑着指導太子政如何給兒子把尿,並回憶起太子政小時候。

朱襄一邊笑,一邊幫笑得差點喘不過氣的秦王子楚拍背。

藺贄笑得最爲猖狂。蔡澤拍着藺贄的肩膀,笑着讓藺贄別笑太厲害。

李牧乾咳兩聲,扭過臉不讓別人看到他的表情。

因爲秦王子楚和朱襄等人爲王孫取名太過兒戲而臉黑的荀子,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不是嘲笑太子政,只是想到了有趣的事。

又是閒散幾日。

當溫暖的春暉投入窗扉,朱襄告訴子楚今年春耕也很順利,應該是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

子楚微笑道:“我終於能安心了。”

而後,他懷抱着咯咯直笑的胖孫子,在摯友和兒子的環繞下閉上了雙眼。

……

公元前241年,秦王子楚十年二月,秦王子楚辭世。

秦王子楚詔曰,秦國正是緊要關頭,因此不辦國喪,不允許國民爲他守孝。

幾年奔波救荒,讓秦王子楚在秦國腹地的仁名比秦仁文王更甚。連鄉間老農聽到秦王過世的消息後,都伏地痛哭不止。

秦王政繼位,次年改元。

一個時代落幕。

此後羣星雖仍舊璀璨,卻因烈陽當空,光輝燦爛,不見星月。

“嬴政”的時代到來。

第41章 乾菜炒臘肉第144章 藺贄新田律第41章 乾菜炒臘肉第51章 三豎子樂器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4章 清蒸鹽焗雞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128章 糖醋鱸魚花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128章 糖醋鱸魚花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11章 閒談科舉路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165章 直轅戰意義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180章 新鮮全魚宴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18章 十月糖桂花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167章 趙姬訴無辜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71章 趙歌謠鵲鳥第110章 藺贄狗啃泥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05章 雞清湯時蔬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139章 豆花燒腦花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77章 浮燈煙花火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142章 荷葉時令菜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140章 白菜糞肥泥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
第41章 乾菜炒臘肉第144章 藺贄新田律第41章 乾菜炒臘肉第51章 三豎子樂器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190章 城牆楚歌聲第4章 清蒸鹽焗雞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128章 糖醋鱸魚花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128章 糖醋鱸魚花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11章 閒談科舉路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263章 楚王啓殉楚第165章 直轅戰意義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180章 新鮮全魚宴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3章 薺菜瘦肉粥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18章 十月糖桂花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188章 沿江內遷令第251章 分別待團聚第167章 趙姬訴無辜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71章 趙歌謠鵲鳥第110章 藺贄狗啃泥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255章 秦王繞柱走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05章 雞清湯時蔬第99章 紅燒江鱸魚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139章 豆花燒腦花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36章 牢門鎖鑰匙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77章 浮燈煙花火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142章 荷葉時令菜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140章 白菜糞肥泥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