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棉花地花蕾

韓非去拜見朱襄的時候, 朱襄正蹲在棉花田旁,指導農人整枝。

現在棉花已經結出了花蕾,能看出果枝和葉枝。

朱襄教導農人如何分辨果枝和葉枝, 剪掉葉枝,只保留主莖下部的葉枝, 留下的葉枝在三個以內,好騰出棉花果枝生長的空間,避免葉枝搶奪果枝的養分, 節省地力。

摘掉葉枝,農人尚能理解, 但朱襄說果枝也要適當摘除,還要摘取剩餘果枝上的果子時,農人面露猶豫。

朱襄笑着解釋:“棉花和果樹一樣, 不是結果越多越好。摘掉爛掉的果子, 才能保證其他健康成長的果子的營養。如果不摘掉不健康的果子,所有果子都會因爲營養不良長不好,那收成就不好了。”

見農人理解後,朱襄繼續教導他們如何打頂心,抹贅芽, 去空枝。

朱襄說得很慢,每一句話都會重複很多遍。他總能從農人麻木滄桑的臉上觀察出農人是否聽懂了他的話, 然後耐心十足地教導他們, 直到他們全部聽懂爲止。

如果是在現代, 他會分發小冊子, 照着小冊子指導農人。

在現代社會,就算是農人也基本識字, 只是對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比較差,需要農業指導技術員解釋很多次。朱襄本以爲教導這樣的農人已經足夠吃力。等回到了戰國時代,朱襄才明白,現代的農人大概都能在這個時代當官了。

識字在這個時代,是多麼稀缺的技能啊。

還好朱襄在趙國生活的幾年,已經磨礪出教導不識字的農人的本事,現在教導六國中最聽話的秦國平民,比當初在趙國輕鬆許多。

不過即使只要他下令,秦國平民無論心中有多少疑惑都會照做,朱襄仍舊不厭其煩地試圖讓農人真正明白這些做法背後的道理。

只有明白了這些道理,他現在教導的事纔會成爲農人自己的能力,才能讓農人離開這個莊子後,將他教授的技能傳播到其他地方。

若只是他視野裡的農田增收,對這個國家的意義並不大。只有他看不見的地方也用上了他教導的事,他纔不枉穿越一場。

秦王閒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控制不住權力慾,又回宮兢兢業業地幹活。

太子柱開心得淚流滿面,立刻拋棄了家中的美人住進了朱襄的莊子上,每日含飴弄孫好不快活,整個人臉色紅潤了不少。

現在太子柱就牽着嬴小政的手站在樹蔭下。朱襄耐心地教導農人,他和嬴小政耐心地看着朱襄教導農人。

“政兒,你的舅父是不是和書裡寫的聖賢一模一樣?”太子柱道。

嬴小政老氣橫秋道:“舅父對貴族、對平民都一視同仁,確實和聖賢一模一樣,所以很容易遭人記恨。”

太子柱點頭:“他的一視同仁,對很多人來說是侮辱。”

太子柱笑道:“政兒一定可以做到。”

嬴小政仰頭:“舅父下田示範如何摘取枝葉了,我也想去。”

太子柱牽着嬴小政樂呵呵地走出樹蔭:“一起去。”

於是秦國太子和秦王的曾孫也下地,與朱襄一同在田地裡忙碌。

韓非在護衛的引領下前來拜見朱襄時,正好見到了這一幕。

“請稍等,太子、公子政和朱襄公正在田裡忙碌。”護衛板着臉道。

韓非伸長脖子,從護衛的身後張望。田地裡的人衣着都不算華麗,但勉強能看出有兩個人的衣服布料更加精緻。

其中一人滿頭泛着銀光的白髮,另一人頭髮花白,從背影上看都像老人,不知道誰纔是秦國的太子,誰又是朱襄公。

韓非猜測,頭髮花白,身形微胖的人應該是朱襄公,因爲秦國太子的年齡更大。

以韓非的身份,沒資格讓護衛去通傳,打斷朱襄的工作。

所以韓非站立了整整兩刻鐘,朱襄看着嬴小政走路在打偏了,抱着嬴小政上田壟的時候,才發現有人等着自己。

韓非也才發現,原來田裡還有一個衣着華麗的人。因爲太矮,他沒看到。

韓非想起了公子政是誰。傳聞朱襄公是秦國質子的舅父,那麼會跟着朱襄公下田幹活的秦國小公子,應該就是朱襄公的外甥了。

“久等了,你是?”朱襄一邊幫灰頭土臉的嬴小政擦臉,一邊問道。

他一緊張,更加結巴,半天沒介紹成功。

朱襄擡起頭微笑道:“別緊張,慢慢說,要喝口水嗎?”

會直接到他面前的人,應該是有人引薦,所以朱襄即使不認識這個人,也很客氣。

本來別人引薦,朱襄應該知道名字。但他最近忙於農田指導,這些事都丟給了無事可做的蒙武。蒙武覺得能見,他就見。

因爲此事,蒙武回家向自家父親煩惱了許久,埋怨朱襄實在是太輕信他人。

朱襄洗乾淨手,拿出一個竹筒遞給韓非:“先喝口水,我們去樹蔭下慢慢說。太子,可要先回去休息?”

太子柱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道:“不用。政兒,喂大父喝水。”

太子柱半蹲,嬴小政踮起腳尖,拿起竹筒給大父喂水。

太子柱可以自己喝水,非要孫兒喂。喝到了水,他笑得就像是後世的彌勒佛似的,好像嬴小政喂的水比自己喝的水更甜似的。

看着這祖孫二人的相處,朱襄露出了微笑。

比起特意展現出對政兒和自己好感的秦王,他與太子柱相處更輕鬆自在。

太子柱在他家裡住了半個多月,好感度已經漲到了一心半,讓朱襄感動不已。

太子柱真是秦王中難得的厚道人啊。

韓非紅着臉接過朱襄遞來的水,尷尬地抿了一口潤喉。

他不敢置信道:“你、你是朱襄公?”

他還以爲與他對話的人是太子。三人中太子身份最高,最先開口說話也更符合他的想象。

朱襄道:“我是。這位是太子……”

“我是公子政!”嬴小政牛氣哄哄道。

太子柱笑眯眯地揉了揉嬴小政的頭:“對,他是秦國公子中最聰明的政兒。”

朱襄對太子柱找到機會就要誇獎政兒的行爲十分無奈。

他想,太子柱對自己的好感是一心半,對政兒估計早就超過兩顆心了。

太子柱明明有二十多個兒子,多得完全記不住名字的孫兒。但他見到政兒後,好像只有政兒一個寶貝金孫似的,面對政兒時,完全是一個過分慈祥溺愛的好祖父。

不過自家外甥的魅力太大,爺爺輩的人對他都很溺愛,也不止太子柱這樣了。

韓非結結巴巴道:“我、我是韓、韓國宗、宗室,韓非。我前來請教……”

“等等,你是誰?”嬴小政上前一步,“韓非?”

“是……是。”韓非被嬴小政一瞪,不由氣勢一縮。

“政兒,禮貌些。”朱襄疑惑嬴小政爲何對韓非這個名字反應如此大。按理說,應該是他這個後世人對韓非這個名字反應大吧?

不過現在不是思考這些的時候,他深深看了韓非一眼,道:“你想拜入荀子門下?”

韓非急忙道:“不、不,我想拜入朱襄公門下!”

朱襄:“……”什麼?!韓非子要拜我爲師?

嬴小政:“!”什麼!!韓非要拜我舅父爲師!

不知道韓非是誰,所以笑眯眯地在一旁看着的太子柱道:“有很多人都想拜入朱襄公門下,你有何本事,能讓朱襄公收你入門?”

朱襄:“!”韓非子拜我爲師,我還要考驗他?!

嬴小政:“……”舅父過分厲害了。

嬴小政眼珠子轉了轉,拉了拉朱襄的衣袖道:“舅父,別收他入門。他學到了本事就去幫韓王,會與秦國敵對!”

嬴小政看着韓非的臉色,心中十分暢快,有一種大仇得報的欣喜。

雖然他與韓非的大仇,是他滅了韓非的國,並賜死了韓非。

嬴小政晃晃腦袋。不對,我和他有什麼仇?是夢境中的自己和他有仇,與我無關。

“先回去,慢慢說。”朱襄聽見嬴小政的話,也不由想到了韓非因爲韓國而拒絕爲秦王出力的事。

不過其實仔細一想,韓非也並非非常堅決地拒絕爲秦王出力,否則不會把著作給秦王看,也不會詳細向秦王解釋他的理論。

而且韓非最後在獄中還向秦王上書解釋誤會,並不是一心求死。秦王在賜死韓非時也後悔了,立刻追了一道免死的詔令去,只是沒趕上。

朱襄摸了摸雙手抓着他的衣襬,一臉得意的嬴小政的腦袋。

陰差陽錯已經發生,不會有如果。但這一世,政兒肯定不會因爲韓非對他有威脅而殺了韓非。這不是因爲韓非從此就不會心繫韓國了,而是他的存在,讓韓非對政兒統治的威脅度變得可以忽視了。

“你遠道而來,也先梳理一番。”朱襄道,“你前來求教,肯定帶了你的著作,我先看看。”

韓非激動下拜:“是!”

朱襄扶着因爲勞累,腳步也有點虛浮的太子柱,身後跟着一隻拽着他衣襬的外甥小尾巴,領着韓非回到居住的宅子。

荀子今日休假,正好在庭院中的涼亭裡看書。

見有陌生人來,他懶懶擡眼:“誰?”

朱襄回答道:“韓國宗室韓非,他來向我求教,我先看看他的著作。”

“哦。”荀子繼續看書,沒有理睬韓非。

朱襄向韓非介紹:“這位是荀子。”

韓非趕緊拜見。

荀子擺了擺手就算應了,十分冷淡。

韓非表情低落。雖然荀子不認識他,所以對他不可能熱絡,但荀子冷淡的態度,還是讓他有些難過。

不過他很快振作起來,在下僕的帶領下去整理儀容,心裡琢磨着如何向朱襄解釋他的思想。

朱襄和太子柱、政兒三人一起衝完澡,在澡池裡泡着緩解疲憊。

“舅父,不要收他,不要收他。”嬴小政攥緊了小肉拳頭,在朱襄的肚腩上軟綿綿捶打。

朱襄有氣無力道:“好。如果他真的有才華,我就把他推舉給荀子。”

舉世聞名的韓非子變成自己的弟子,難道棄掉法學去學種地嗎?後世韓非子的迷妹迷弟們會哭的。

“不要,趕他走!”嬴小政繼續捶打朱襄的肚腩。

朱襄的肚腩被經常下田而形成的腹肌覆蓋,嬴小政沒捶疼舅父,把自己的手捶疼了,氣得一頭撞到朱襄的肚子上。

“哎喲,你輕點,不要對你舅父的肚子使用鐵頭功。”嬴小政撞擊的力氣很小,朱襄還是捂着肚子裝疼道,“你知道你的腦袋有多硬嗎?”

太子柱開懷大笑,變成了一隻哈哈怪:“政兒,你怎麼如此討厭他?”

嬴小政鼻子噴氣道:“因爲他是韓國宗室,不會對秦國盡心盡力!”

朱襄道:“這倒是。不過還是先看看他的著作吧。”

韓非子的第一手《韓非子》,他怎麼能不看?

嬴小政這才收手:“好。”他也想再看一次。不知道這個年齡的韓非,思想與夢境中自己認識的韓非有幾分相似。

朱襄泡完澡,將頭髮略微擦乾後,披散着半溼的頭髮去見韓非。

太子柱累了,先回房休息。嬴小政雖然也累了,但他死死抱住舅父不放,非要一同去。

朱襄疑惑極了。後世許多人看見一個“韓”字就犯惡心很正常,難道政兒也有“韓國厭惡症”?此韓國也非彼韓國啊。

“久等了。”朱襄請韓非坐下。

韓非摸着椅子,小心翼翼地坐下。

朱襄心裡頗有些哭笑不得。他有這麼可怕嗎?

“政兒有些纏人,我抱着政兒和你聊天,請不要介意。”朱襄道。

韓非使勁搖頭:“不會不會。”

他看着朱襄披散的銀白色頭髮,心中有一陣恍惚。

沒想到他以爲的秦太子居然是朱襄公,而看朱襄公面容也並非老人。朱襄公難道是天生異相?不愧是舉世聞名的大賢!

韓非恭恭敬敬將自己帶來的書簡呈上,朱襄將鬢邊髮絲別在耳後,一手扶着政兒,一手展開書簡。

韓非此刻的著作,和朱襄印象中的《韓非子》有很大不同。

他還未拜師荀子,也還未遊歷七國,所以無論眼界、學識還是思想都很不成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地想要讓韓國強大的士子。

朱襄心中微微嘆氣,現在的韓非還只是一塊璞玉。

不過璞玉也是玉,韓非的思想比起同齡人也算不錯了,至少他有思考君王和大臣、國家和平民之間的關係。

“還不錯。”朱襄一目十行掃過,已經將韓非的書簡記下。

韓非以爲朱襄只是粗略看了一遍,沒有認真看他的著作。這很正常,自己的名聲還沒有達到讓朱襄公一字一句閱讀自己的著作的程度。

韓非挺直背,想要向朱襄解釋自己的著作,朱襄卻先開口,就韓非著作中一些事提問。

看着韓非驚訝的神情,嬴小政抱着舅父的手臂嘴角上彎。

嚇到了嗎?驚呆了嗎?我舅父過目不忘,現在說不定比你自己對你的著作更熟悉,哼!

韓非確實驚訝,有些他自己都記不清的細節,朱襄都能說出來,還翻出竹簡詢問他。

韓非驚得都不結巴了:“朱襄公,你都背下了?!”

朱襄矜持道:“我記憶力比較好。”

韓非深呼吸。真的都記下了。

不、不愧是朱襄公!

韓王爲什麼不早點派人去請朱襄公!韓非心裡悲憤極了。

朱襄見韓非神情低落,關心道:“怎麼?累了渴了還是餓了?要不要先休息,明日再聊?”

韓非趕緊道:“不、不累。我只是想,想若是韓王迎朱襄公入韓……”

“那韓國現在就已經滅亡了。”嬴小政一把抱住朱襄,回頭看着韓非,營養怪氣道,“你是想讓白翁用韓國的都城換我舅父入秦嗎?”

韓非臉色蒼白。

他支支吾吾了半晌,垂下了頭,眼角有些泛紅。

嬴小政鬆開懷抱,對着韓非的方向探出身體。

咦咦咦?哭了?年輕的韓非原來如此脆弱嗎?讓我看看……哎喲!

嬴小政抱着腦袋,怒視着自家舅父。

“別頑皮。”朱襄道。

“哦。”嬴小政屁股挪動了一下,背靠着朱襄的肚子伸直腿。

朱襄道:“不過政兒說得有道理。如果我真的如天下傳聞的那樣,有讓一個國家強盛的本事,去了韓國,反倒是給韓國增加禍事。”

韓非吸了吸鼻子,委委屈屈道:“韓、韓國就、就留不住賢才嗎?”

朱襄想了想,道:“你應該聽說過,春秋時有一個國家,他的國君十分仁義,所以吸引許多賢才來投,所以楚王出兵滅了這個國家,你認爲是國君行仁義不對嗎?”

嬴小政歪頭,這個故事好像聽過,記不得從哪裡聽過了。

韓非道:“我知道。所以現在已經不適合行仁義了。”

朱襄失笑:“那如果那個國君不是施行仁政,而是整備軍隊,楚王就不滅他嗎?”

韓非道:“這……”

朱襄搖頭:“你在書簡中寫這個故事,以佐證你所說的今不必效古,是詭辯。今不必效古是正確的,但這個故事並不是說明了你想闡述的問題。”

“一個靠近強國的弱小國家,若平庸,可能會多活一會兒。一旦它想變得強大,肯定就會立刻被強國滅掉。”

“商周原本的地盤很小,但商周原本在邊陲,所以他們暗中擴大才沒有引起別人的警惕。秦國也一樣。秦國慢慢強盛起來,是因爲中原國家看不上秦國西陲之地,給了秦國發展的機會。”

朱襄嘆了口氣,雖然很同情韓非,但也很直接地打碎了韓非的幻想:“韓國從立國之初就已經失去了機會。”

朱襄招了招手,一位僕人遞來紙筆,他在紙上畫了七國地理位置圖。

韓國領土正好位於七國正中間,地盤又小,哪怕別人不打他,其他國家互相打仗也會波及他。

所以韓國雖然不會被一口氣滅掉,但他從建國初期時,就已經進入了緩慢的衰亡。

朱襄向韓非解釋着韓國的地理位置,用秦國做對比,告訴韓非爲什麼韓國沒有希望成爲七國中的雄主。

秦國所有戰爭都在函谷關之外打,所以贏了有好處,輸了整備一年又能捲土重來,秦國境內的生產秩序沒有因爲戰爭而破壞。

而其他國家,戰爭發生在自己的國土上,哪怕贏了戰爭,也會被秦國逐漸消耗國力。

趙國就是這樣。

秦國與趙國的戰爭,秦國其實贏少輸多,但逐漸衰弱的卻是趙國。因爲戰場附近的農人不可能安心耕種,錯過了一季,就是錯過了一年。

一年的饑荒,會餓死多少人?會少多少稅收?

後世人都知道要禦敵於國門之外,戰爭若在本土打響就已經輸了一半。而此時,只有秦國有這個意識。

“秦國在戰略水準上就勝過其他國家許多了。”朱襄感慨。

白起聽朱襄正在指導學子,立刻來看熱鬧。

他正好聽到朱襄說到這,臉上浮現出自豪的笑容:“很多人都沒有看穿這一點,朱襄能看穿這一點,可以躋身名將之列了。”

朱襄連連擺手:“我都說了慈不掌兵,我不行。”

白起道:“如果讓你去守城呢?抵禦匈奴呢?”

朱襄:“……呃,這個我還真能領兵。不過最好還是別去了,我膽子小,見不得血肉橫飛的場面。”

白起拖了張椅子坐下:“我又沒想推舉你去,不會讓你去。你們繼續。”

韓非疑惑地看着這個突然出現的面容平和的老人。

朱襄介紹道:“這位是武安君白公白起。”

韓非表情一僵,立刻腦門上冒出了一層冷汗。

嬴小政嗤笑:“白翁,他怕你!”

白起捧着陶瓷杯,神色平靜道:“嗯,六國人都怕我。”

嬴小政恭維:“白翁厲害!”

白起輕笑。

韓非眼珠子都不敢轉了。

白起打完楚國之後,活躍地點就主要放在了三晉之地。韓國的衰落,白起出了很大的力。

可看到了白起,韓非連仇恨的心思都升不起來。這位武安君實在是太過厲害,厲害得讓人敢揹着他說仇恨,當着面就怕得連恨都不敢恨了。

嬴小政牛氣哄哄地把舅父的手臂當扶手拍了拍。

他又感覺爲夢境中的自己找回了場子。

夢境中的自己,不謝!

“若、若韓國也有武安君……”韓非膽子還是很大的,很快就從對武安君的恐懼中緩過來。

“那和迎我入韓有什麼區別嗎?”朱襄道,然後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臉頰,“拿我和白公相提並論,我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你沒有。”白起道,“如果我在韓國,六國一定會爲了解除我這個威脅頻繁攻打韓國。即便我能贏一次、兩次、三次、數次,但正如朱襄所說,韓國每一場勝利都會耗費自己的國力,要麼韓王無法忍受這件事,將我送給他國;要麼我能在我有生之年護住韓國,我一死,韓國立刻被人所滅。”

韓非雙手攥緊衣襬:“韓國、韓國就全然沒有辦法了嗎?韓國基業幾百年……”

朱襄嘆氣:“韓非,晉國都可以滅亡,爲何韓國不能?”

韓非猛地擡起頭。

朱襄的神情在他自己都沒察覺的情況下,變得非常冷酷:“你想讓韓國強盛,所圖的是韓國,還是你韓國宗室的身份?如果你只想要韓國宗室的身份,勸韓王獻國即可。秦國邊陲總有無法開發的地方,可以任命韓王爲王。”

“如果你所圖的是韓國強盛……”朱襄停頓了一會兒,譏笑道,“憑什麼韓國能強盛?韓國的王位本就是背叛舊主,三家分晉中得來;它不修德政也不修王政,不關心平民也不任用賢才,好事是一件也不做;它的地理位置也如此差。這樣的國家,你憑什麼要讓他強盛?憑什麼韓王就一定要是你們這一家人?”

“舅父……”嬴小政擔憂地仰着頭看着朱襄。

朱襄深呼吸了幾下,把腦海中趙王的模樣擦去。

他道:“韓非,現在韓國不會滅亡,因爲其他六國還需要留着韓國這一片小小的地方作爲緩衝地。但韓國肯定會滅亡,因爲結束戰亂必須天下統一。無論六國的貴族再自私,他們也不能阻擋天下大勢。你如果想要從我這裡學到如何讓天下繼續分裂民不聊生,請回吧。”

朱襄揮衣袖,然後抱着嬴小政向白起道了一聲抱歉,轉身離開。

“舅父……”嬴小政抱住朱襄的脖子,繼續擔憂道,“舅父你還好嗎?別生氣了。我們趕走他!”

朱襄蹭了蹭嬴小政的臉,道:“我只是有些難過。人皆自私,賢才皆知天下一統纔是救世良方,但他們爲了自己的家族,卻會站在我們的對立面。我是因爲這個而難過。”

不是什麼爲了國家,沒有這麼高尚。

七國的法理都來自周,底層的百姓都哪裡好過就去哪裡,貴族們更是知道七國原本是一家人,甚至互相都有姻親。

家國民族的概念,是天下一統之後才提出,在近現代才鞏固。

而此刻,所有人都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韓非不是熱愛韓國,而是不能接受韓王室不再是韓王室;之後的張良也不是爲了韓國,只是爲了自己家族的覆滅和韓王。

或者說,他們所說的“國”就等於“王”,不是自己心中的國土和百姓。

Www◆ тт kдn◆ ¢〇 因爲現在的庶民如草芥,地位連“百姓”都還沒到。

其實秦國也一樣。秦國的擴張也是秦王想成爲更大的“王”,和什麼結束戰亂救世濟民沒關係。

後世封建王朝雖然建立者的內心也是如此想,但他們至少會打出結束亂世、重整華夏、救世濟民的旗號。

而現在,這種旗號都不存在。

韓非子是後世有名的思想家,他的理論對後世封建王朝制度定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襄見到韓非子時,心裡與當初和荀子見面一樣,有一定“朝聖”的思想。

而此刻的韓非只是一個眼睛只看得到韓王室的士子。而他想要讓其延續統治的韓王一系,比起如今的趙王也不須多讓。甚至韓王更蠢一些,只是因爲國土面積小,又經常捱打,所以做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荒謬事。

朱襄腦海裡不由浮現出趙王的模樣。

無論趙國被趙王糟蹋成什麼樣子,也沒有人說推翻趙王。

韓國朝堂一片浮誇之風,君臣皆昏庸無比,韓非還想着延續這樣的韓王統治,不低頭看看在韓王統治下哭泣的韓人。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思想,這個時代的常態。

這就是現實。

我終究還是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朱襄握住嬴小政的手,貼在了自己的額頭上。

通過與韓非的討論,朱襄發現,他無論再怎麼竭盡全力融入這個時代,竭盡全力避免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事,但總會有人不斷告訴他,他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歷史書中那些令後世尊敬的賢才,都會一一站在他的對立面上。

“我沒事,就是想起趙王了。”朱襄露出了微笑,道,“韓非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韓王的昏庸程度不比趙王差。我看見他竭力想要維護韓王的統治,就想到了趙王。”

嬴小政道:“那……那換個韓王,韓國會不會好一些?”

朱襄微笑道:“可能會吧。如果韓非自己當了韓王,或許韓國會好很多。”

嬴小政嘟嘴:“那韓王還是繼續昏庸下去吧,別爲秦國統一天下擋路。”

朱襄捏了捏嬴小政嘟起的嘴:“韓國不會爲秦國統一天下擋路。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會爲秦國統一天下擋路。”

他問道:“政兒,如果舅父想要讓天下庶民也讀書識字,通過考試做官,你同意嗎?”

嬴小政沉默。

如果天下平民都學了舅父幾分本事,這王就不好當了。

朱襄道:“我只是說說而已。政兒,你不累嗎?在田地裡幹了那麼久的活。走,回去睡覺。”

嬴小政道:“把韓非晾在那裡嗎?”

朱襄任性道:“我讓雪去接待他。”

嬴小政:“啊?”

舅父你可不可以別把不想做的事推給舅母?舅父你有點過分了!

朱襄偶爾就是很任性。他和雪說了一聲,雪嘆了口氣,去招待韓非,盡地主之誼。

雪埋怨道:“既然你欣賞他的才華,又爲何惹怒他?”

朱襄理直氣壯道:“是他惹怒我。”

雪嘆氣:“是是是。既然他惹怒了你,我就把他趕出去。”

“不用了,讓他繼續向荀子學習吧。”朱襄訕訕道,“看來以後我都無法收弟子。”

雪道:“你這個脾氣,確實收不了弟子。”

埋怨後,雪便去幫朱襄收拾善後。

她本以爲韓非聽了良人誅心的話,會生氣離開。她準備讓韓非在家裡住一日,然後爲他聯繫咸陽學宮,讓他住進咸陽學宮中。

但韓非第二日抱着書簡,在朱襄門前站立,居然沒有退縮,想要繼續請教朱襄。

只是看着他紅腫的眼睛,朱襄知道昨日自己說的那番話,讓他心裡並不平靜。

朱襄對韓非的語氣軟和許多。本來韓非也沒有錯,錯的是自己。

“不要向我學。”朱襄誠懇道,“你該向荀子學。”

韓非問道:“朱襄公不願、不願教我嗎?”

朱襄道:“不是我不願意教你,而是我無法教別人。如果別人真的將我想教的學了去,那麼對弟子並不好。”

朱襄指着地面:“我是種田的人,我只會低頭看着地面。”

他又指向天空,指着遠方:“而這個時代的賢才,應該看着君王,看着更浩大、更遙遠的地方。所以即便你想學我,我也不能教你。我會幫你舉薦給荀子。”

韓非似懂非懂。

但朱襄不肯教他,他想留在朱襄家中伺機請教朱襄,也只能投向荀子了。

荀子知道此事後,先掏出戒尺給了朱襄狠狠幾下子,罵道“你不想教的弟子就退給我?”。然後,他考校了韓非,神情複雜。

“你的目的是延續韓王室統治,但正如朱襄所說,韓國註定滅亡,即便這樣,你也要求學嗎?”荀子問道。

韓非堅定道:“我不會放棄!我、我想向荀子,向朱襄公學習!我想看看秦國爲何、爲何這麼強大!”

荀子道:“既然你主意已決,那就在我門下聽課吧。”

荀子將韓非安排到咸陽學宮,每日聽他授課。

待韓非熟悉秦國律令之後,他就會將韓非安排在身邊服侍自己,滿足韓非想要近距離與朱襄接觸的願望。

荀子不知道韓非與朱襄接觸後的結果是好是壞,反正韓國都會滅亡,對韓非而言,恐怕也不會有比這個更壞了。

秦王得知了此事,得知了朱襄的憤怒。

他扶額長嘆。

屏退了所有人後,秦王扶着額頭沉默了許久。

半晌,空曠的室內才響起他低沉的聲音:“朱襄啊朱襄,如果秦王也變得昏庸,你是不是也會像厭惡趙王韓王一樣厭惡秦王。你會的,對嗎?”

朱襄肯定會,所以他纔不能完全對朱襄放心。

希望政兒能安全長大,否則其他秦王肯定會殺了朱襄。

朱襄這樣只對賢良的君王忠誠的態度,真是讓人如鯁在喉啊。

“幸虧寡人是個賢王。”秦王嘆了口氣,起身,“去朱襄家。”

想着朱襄,他又饞了。

這幾日田地豐收,朱襄應該又有時令的新鮮菜了。

秦王想,又該讓太子幹活,他去休息了。

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80章 闢水蠱神藥第95章 神靈杯中血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43章 冰涼烤羊肉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68章 趙王悔恨淚第97章 豬油酸菜面第268章 番外一第209章 燜烤熊掌肉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219章 鹽場小海鮮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80章 新鮮全魚宴第245章 長平君喚雨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196章 桂花甜點宴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76章 問晉公後人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第76章 滋補藥膳湯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209章 燜烤熊掌肉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123章 幹鍋土豆片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10章 藺贄狗啃泥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179章 麻油拌時鮮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9章 羊肉湯泡饃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107章 君子僞善心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187章 燕王喜報仇第12章 始皇鼻涕泡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168章 百密有一疏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185章 成家立業夢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40章 茱萸土豆粉第203章 身後事熱鬧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33章 冰涼冬雪花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41章 乾菜炒臘肉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50章 太醫安神藥第121章 紅燒牛肉麪第135章 松茸火腿雞第192章 破牛陣奪旗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205章 雞清湯時蔬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84章 廣陵鄭國渠第1章 羊奶稻米羹
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7章 始皇小桌板第80章 闢水蠱神藥第95章 神靈杯中血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43章 冰涼烤羊肉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68章 趙王悔恨淚第97章 豬油酸菜面第268章 番外一第209章 燜烤熊掌肉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219章 鹽場小海鮮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80章 新鮮全魚宴第245章 長平君喚雨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74章 廉頗心火氣第196章 桂花甜點宴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76章 問晉公後人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第76章 滋補藥膳湯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101章 老秦王誘餌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209章 燜烤熊掌肉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123章 幹鍋土豆片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10章 藺贄狗啃泥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179章 麻油拌時鮮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82章 補藥雞蛋湯第9章 羊肉湯泡饃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107章 君子僞善心第93章 友人慶祝酒第187章 燕王喜報仇第12章 始皇鼻涕泡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39章 撥雲終見日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168章 百密有一疏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224章 冰鎮甜豆花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185章 成家立業夢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40章 茱萸土豆粉第203章 身後事熱鬧第136章 竹筍傍林鮮第33章 冰涼冬雪花第25章 野兔野狐鴉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24章 五香滷兔頭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12章 蕪菁蘆菔菘第41章 乾菜炒臘肉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50章 太醫安神藥第121章 紅燒牛肉麪第135章 松茸火腿雞第192章 破牛陣奪旗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205章 雞清湯時蔬第61章 棉花地花蕾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184章 廣陵鄭國渠第1章 羊奶稻米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