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推斷

建安六年九月的這場戰鬥,曹操希望是一場大戰的起因,然而讓他有些惋惜的就是,這場大戰,開始得極其突然,然後戰火迅速就席捲了整個青州,包括半個徐州,然而平息得,也極其突然。

短短兩月之類,劉備軍佔據了呂布的故地,袁譚軍退出了青州的三個郡和徐州的兩個郡,只是帶走了泰山那幫人罷了。

而在撤往齊國的過程中,昌稀脫離了泰山賊的大部分,進入了泰山郡,投入到了曹操的麾下,這讓袁譚很是生氣,不過看到臧霸依舊穩妥地在他手下之後,袁譚嚥下了這口氣,不過心裡卻開始記恨起曹操來。

如果曹操知道了這一點,一定會有一點欲哭無淚的感覺。

因爲真不是他故意把昌稀勾搭走的。

昌豬手下那不到一萬人,現在的曹操還真看不上。

可是昌稀卻覺得臧霸之前作出的投入袁譚麾下的決定是完全錯了,他不滿自己退出了琅琊等地,可是已經得罪了劉備,又要脫離袁紹麾下,那就只有投入曹操的麾下了。

對方來投奔他,曹操也不能不接納,不然以後還會有什麼人投奔曹操呢?

而且昌稀這個人還是很有用的,歷史上他雖然反覆無常,可是卻很能打,他數次反叛曹操,第一次是曹操親自去征討,纔打敗了他,第二次要張遼和夏侯淵一起聯手才擊敗他,第三次則是于禁和夏侯淵一起聯手,如果不是這些更能打的名將來征討,一般的將領他還真看不上。

所以此人也算是一個人才了,曹操是會用人了,哪怕是捏着鼻子,也把他收下來了,然後把他安排在泰山郡,也就是直面劉備和袁紹的第一線,同時安排了同樣出身泰山郡,並且麾下有一支精銳泰山軍的于禁擔任泰山郡守,有這麼一個猛人管着他,昌稀可能也就老實一點。

歷時兩個月的青徐之戰落下了帷幕,表面上看來,三大豪強倒是都佔了點便宜,劉備全據了呂布的故地,還接收了一大批猛將文臣,還有數千精銳老兵;袁紹雖然地盤沒有什麼收穫,還損失了一些精銳,可是泰山賊絕大部分投入他麾下,也讓他麾下的將領和士卒增加了不少;曹操什麼都沒幹,白得了一個昌稀和他麾

下數千泰山悍賊,都算是有所斬獲。

然而實際上,表面上最輕鬆得利的曹操,心裡卻是最苦澀的。

劉備和袁紹之間戰爭沒有擴大,而是平息了。

雖然現在已經入冬,理論上不會再有什麼戰爭,然而劉備方面和袁紹方面是簽下了和平協議的,這種協議哪怕是廢紙一張,可是至少證明,在兩者覺得有必要之前,是不會真正開戰的。

這樣一來,曹操的情況反而更尷尬了。

三強之間,他最弱。

而從地形上來看,他的根本之地兗州和豫州,兗州北方是袁紹,東方是劉備。

豫州則是東方是劉備,南方是劉表。

劉備現在穩住了青徐之地,全佔徐州之後,他接下來會朝什麼地方開始發展?

荊州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劉備拿下了荊州,那就從兩個方向包圍了曹操的豫州。

加上和袁紹達成了協議,劉備如果和袁紹先打他,平分兗州豫州之地再開戰……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啊。

雖然以曹操對袁紹的熟悉,袁紹應該不會和劉備聯手,可是誰也說不定不是。

“事到如今,只能委屈一下主公了。”荀彧對曹操道。

對於那個龐大的計劃並沒有起到作用,曹操倒沒有怪自己智囊團的意思,畢竟那麼精妙那麼大的一個計策,要全面的實施,是非常困難的,越是陰謀,就越容易自己失敗。

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袁紹劉備雙方確實是開戰了,只不過中途懸崖勒馬,沒有將戰爭擴大罷了,這需要雙方都保持足夠的冷靜,之前曹操那個計劃實行的前提就是雙方開戰之後收不住,越來越大……

開頭實施了,後面的沒有朝着曹操預想的方向去,那不是謀劃的問題。

“文若有話儘管說。”曹操道。

“主公不妨沒事對袁紹服下軟,強調一下當年的情誼,暗示朝廷在兗州豫州這邊的經營,無非最終就是爲大將軍準備的。暗地裡經營關中和庸涼,將一部分力量轉移過去,尤其是關中,現在已經很穩固了,我們在兗州豫州的屯田百姓,可以轉移一批過去,還有南陽,南陽那裡大戶衆多,又靠近劉表的地盤,如果盡數遷入關中,可讓關中恢復元氣,同時避免南陽被騷擾。”荀殘道。

“文若此乃大計。”曹操讚賞道。

“兗州雖然四戰之地,然而山川之固,河流之險,和關中一樣,都是霸業的根基。就算兩面對敵,然而只要幾處要點駐紮好,那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荀攸展開了地圖:“泰山那裡,由於禁的泰山軍在,不會有什麼問題,不管是青州來的袁譚人馬還是劉備的人馬,在那裡想要越過,都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接下來兗州和冀州交界之處,東阿、濮陽,這都是大城,攻下來很困難,同時在戰略上也沒什麼意義,就算拿下來,袁紹軍也要一個城一個城市的往下打,兗州城池到處都是,水網密佈,以袁紹的能力,他不會逐步的攻城略地,那樣只能陷入持久戰之中,所以那裡有程仲德在,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曹操默默點頭

“所以袁紹要進兵,從白馬、延津,順着黃河而下,就可以直接對許都造成威脅!拿下許都的話,我軍就算能夠苟延殘喘,也不會再有什麼威脅了!所以這裡,官渡!是我們必須要好好經營的地方!能在那裡攔住袁紹的軍隊,許都就穩如泰山!”荀殘手指重重地點在地圖上,大聲說。

曹操長出了一口氣。

“正是如此。”

曹操狹長的雙目中閃過一絲凌厲:“守住官渡,許都就穩如泰山,而我們也可以更好的經營關中。哪怕是兗州最終沒有守住,也要讓關中重新繁華起來。”

“正是,到時候袁紹如果拿下兗州,他們和劉備之間的矛盾,就會不可避免地爆發出來!”荀彧堅定地說。

第261章騷擾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708章現在的計劃第734章盡數都投降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13章大漢最美的逆行第631章振奮人心第333章天子還願第194章昏迷第603章設下陷阱第203章圍困第409章欠缺磨練第99章驅民第159章劉備的地盤第415章在所不惜第130章江東豐饒之地第285章衆人的力量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681章糾結事情第555章真正的戰鬥第210章雄兵第202章真正的計劃第381章回歸朝廷第273章如虎添翼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180章爭奪第398章大傷元氣第262章蔡瑁的底氣第301章物理第190章斬顏良誅文丑第405章打壓第685章相遇之後第369章放棄兵權第135章追逐第613章統一想法第1章太師不可以第607章悲傷的故事第554章和誰結盟合作第486章有點莫名其妙第532章印象更加深第248章龐統的選擇第686章帶路第218章婚姻大事第73章再難也要辦第374章袁家的傳承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608章來回變換的臉色第145章劉勳的好消息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659章精神抖擻第295章建安九年第603章設下陷阱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519章考慮事情第378章士族第437章沒有用的取暖之物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第645章兵臨城下第660章犧牲自己第140章連奪三城第87章留着孫策更有用第489章隆重登場亮相第195章海上第670章肯定會反悔第111章一年之約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184章背叛第228章張遼第66章守城開始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710章目的地第100章初次殺人第249章告別第321章軍校第275章秘密武器第632章四分五裂第314章早知道第418章王易凱旋而歸第226章勝負第476章保重第633章精準度和力度更好第417章帶着些許的詫異之色第213章英雄下第635章按照圖紙第42章古籍第458章生死大敵第213章英雄下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189章陣前第247章比刀好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736章不是想要第540章應該怎麼開口第416章交織第234章震驚第152章曹操的煩惱第78章肅清淮南這個呢?第541再一次地打敗
第261章騷擾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708章現在的計劃第734章盡數都投降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13章大漢最美的逆行第631章振奮人心第333章天子還願第194章昏迷第603章設下陷阱第203章圍困第409章欠缺磨練第99章驅民第159章劉備的地盤第415章在所不惜第130章江東豐饒之地第285章衆人的力量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681章糾結事情第555章真正的戰鬥第210章雄兵第202章真正的計劃第381章回歸朝廷第273章如虎添翼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180章爭奪第398章大傷元氣第262章蔡瑁的底氣第301章物理第190章斬顏良誅文丑第405章打壓第685章相遇之後第369章放棄兵權第135章追逐第613章統一想法第1章太師不可以第607章悲傷的故事第554章和誰結盟合作第486章有點莫名其妙第532章印象更加深第248章龐統的選擇第686章帶路第218章婚姻大事第73章再難也要辦第374章袁家的傳承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608章來回變換的臉色第145章劉勳的好消息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659章精神抖擻第295章建安九年第603章設下陷阱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519章考慮事情第378章士族第437章沒有用的取暖之物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第645章兵臨城下第660章犧牲自己第140章連奪三城第87章留着孫策更有用第489章隆重登場亮相第195章海上第670章肯定會反悔第111章一年之約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184章背叛第228章張遼第66章守城開始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710章目的地第100章初次殺人第249章告別第321章軍校第275章秘密武器第632章四分五裂第314章早知道第418章王易凱旋而歸第226章勝負第476章保重第633章精準度和力度更好第417章帶着些許的詫異之色第213章英雄下第635章按照圖紙第42章古籍第458章生死大敵第213章英雄下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189章陣前第247章比刀好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736章不是想要第540章應該怎麼開口第416章交織第234章震驚第152章曹操的煩惱第78章肅清淮南這個呢?第541再一次地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