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士族的本質

對基礎教育如何改變現狀,王易一直在想。

現在這個時代,想要對抗士族,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事情,不是沒有人去做,就比如曹操,一直在利用寒門的力量對抗士族,比如他手下的那些重臣,大部分都出身於豪強集團而非士族集團,同時也展現出了極其優秀的能力,協助他在前期橫掃北方,奠定了一統的基礎。

可是這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在黃巾之亂中,士族的元氣,被摧毀得太多了,不光黃巾,黃巾之前的兩次黨錮之禍,也讓士大夫集團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雖然那兩次黨錮之禍,本質上還是士大夫集團聯合外戚與宦官集團的權力鬥爭,然而不得不說,那時候的士大夫們還是都有着很強的豪氣與正氣的,三君、八顧、八俊、八及、八廚這些人,也許中間有不少是沽名釣譽之輩,然而真正有事的時候,還是這些人挺身而出,不怕身亡家滅,也要做一些他們認爲對的事情。

年過八旬的陳蕃,在宦官們假傳詔令要追捕他的時候,他沒有逃亡,也沒有束手就擒,而是拔劍而起,率自己身邊僅有的數十名太學生拔劍衝入承明門,要用自己的刀劍,去皇帝面前,去討一個明白!

議郎巴肅參與了竇武陳蕃要誅殺宦官的計劃,可是宦官不知道,只是將他囚禁了而已,他卻以有罪不逃刑的理由自己去投案,縣令想要解印與他一起逃亡(陳宮對曹操幹過的事兒),巴肅不肯答應,最終一起遇害。

陳蕃的友人朱震棄官痛哭,收葬了陳蕃的屍體,並將他的兒子陳逸藏到甘陵,被人告發。朱震全家被捕,都受到酷刑,然而朱震誓死不肯說出陳逸的行蹤,陳逸得以倖免。

此前曾得罪宦官的張儉四處流亡,在路途上,看見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門投止”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每戶人家即便知道會引來殺身之禍也願意收留他,張儉在衆人的幫助下,得以逃亡塞外。因爲收留他而被追究滅門的,前後有數十家之多宗族親戚都被殺害,郡縣因此殘破不堪。

如此可歌可泣之事,屢屢可見。

可是正氣畢竟是喪失了,有節氣的,有義氣的,在這樣的禍亂中,是最先站出來的,也是最先死亡的,而那些膽小的,畏懼的,甚至依附強權不在乎公理的,卻活下來了,於是強漢的氣象,就那麼突然地衰敗下來了。

桓帝期間,第一次黨錮之禍,靈帝期間,第二次黨錮之禍。

朝廷中的正人,逐一喪失,奸邪之輩,得居高位。

所以後世人都認爲,漢之亡,非亡於黃巾、董卓,也非曹操、曹丕,而是在桓、靈的時候,就已經根基朽壞了啊。

所以一朝黃巾亂起,朝廷竟無能爲力,只能讓各地太守自行募兵平叛,朝廷的虛弱,讓全天下都知道了。

所以一朝董卓入朝要行廢立之事,滿朝文武,都沒幾個人敢發聲,朝廷的威儀,全天下都知道喪失了。

始終一個強大的朝廷,是因爲有了那些出色而強大的人,才能夠變得強大,而不是先有了朝廷,纔有了那些強大的人。

士族的力量,損失了太多,所以初期曹操依靠豪強,開始壯大起來--光武帝其實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然而在北方差不多平定之後,士族得到了穩定的環境,他們開始恢復元氣--這就是士族最可怕的地方,他們有知識,同時還有傳承,士族也許會連續幾代都出一些庸庸碌碌的子弟,可是他們的傳承,卻不會斷絕。

他們也許出不了幾個天才,可是教出來的那些普通人,能當官的人,就能夠讓他們的權力一直得到保證。

而寒門、豪強,這些缺乏傳承的,想要出人才,就只能靠天分。

可是天分卻是沒法傳承下去的,天才都是不會教書的--因爲他們本能的就覺得,這些東西,看看書就能全部瞭解了,到底有什麼可教的呢?

所以曹操的兗豫軍事集團,劉備的核心人才圈子,在他們這一代,固然是將星如雲謀士如雨,可是到了下一代,卻不可避免的全部變得平庸。

郭嘉的兒子賈詡的兒子張遼的兒子典韋的兒子許褚的兒子 ……

關羽的兒子張飛的兒子趙雲的兒子諸葛亮的兒子 ……

這些人中,又能有幾個人才呢?

所以在後期,曹魏集團除了宗族子弟之外,就只能靠河東士人,潁川士人,

各地的士人。

鍾會一個靠家世得居高位的人,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砍了虎侯許褚的兒子許儀。

要是兗豫軍事集團還有着龐大的實力,他敢這麼做?

而蜀漢後期,也只有姜維一個人能支撐大局,五虎上將的後人們,有幾個能派上用場的?

而士族卻能夠依靠自身的教育系統,源源不斷的出產人才。

這纔是他們最可怕的地方。

他們壟斷了知識。

他們擁有着傳承。

而在被清洗過幾輪之後,原本可能還有些天真,還比較講規矩的士族們,開始赤裸裸地搶奪利益,一點權力他們也不想分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士族對權力的壟斷,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

然後呢?

士族們就不可避免的迅速腐朽了。

畢竟絕對的XX,就要帶來絕對的XX。

所以魏晉的那些士人們,都嗑藥,吃五石散,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開始清談,開始追求個性,開始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要麼就是極度奢靡開始炫富,不說人話不幹人事,整個社會的習氣急轉直下,底層人民飽受壓迫又看不到上升的渠道,於是接下來就”天街踏盡公卿骨”。

所以王易其實不想消滅士族,所謂的士族,不過是比較早的獲得了知識傳承的那批人罷了。

他們需要的,是競爭對手,需要的是一些壓力,一個國家的上層如果太過固定,沒有絲臺的流動,那麼這個上層必定就是腐朽的,腐敗的,不思進取的。

第270章沒法做主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735章選擇了逃跑第581章反而還移開了第709章辨認第242章威懾第447章淡淡一笑第425章慕名而來第341章識時務第142章舒縣城牆1第362章不能做主第405章打壓第96章冬季攻勢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253章觸龍與趙太后第289章會盟第312章代言人第277章諸葛亮第106章嚴白虎的怒火第300章主觀與客觀第662章十分擁擠的狀態第624章過於重要第721章大失所望第348章好的體系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647章發揮效果第174章一箭三雕第195章海上第541再一次地打敗第59章僵持的大軍第689章不是一件好事第16章生子當如劉明世第280章走華容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496章切進主題第333章天子還願第375章針對第524章傳國玉璽的真假第617章越快越好第222章天下第一武將第489章隆重登場亮相第657章其他的要求第214章知識的財富第599章還有什麼用第642章汗瞼城第598章不在乎了第330章衣帶詔第310章清君側第146章騙得我好苦第105章一石二鳥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333章天子還願第396章喉部一涼第139章分兵進攻第41章門閥第477章什麼都做不到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384章甄家的老窩第574章來者不拒第165章淩統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596章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第675章變得更加厲害第250章口水戰第307章先易後難第415章在所不惜第524章傳國玉璽的真假第491章愛戴百姓第165章淩統第378章士族第7章和曹操的協議第209章碾壓第13章大漢最美的逆行第67章物有所值第128章英雄用武之地第637章太鬧心第543章屏息以待第324章劣勢第11章勾引徐晃第669章可以挾持第173章故人第652章訓練的過程第58章袁公路的十萬兵第97章王易生氣第135章追逐第181章等着那一天第369章放棄兵權第370章逐漸穩定第207章準備第469章隱藏的意思第657章其他的要求第641章罪惡感第27章贏一場就行第357章前往烏巢第199章攻城上第16章生子當如劉明世第382章自相殘殺第178章牽制第451章正面措施第568章忽略了一件事
第270章沒法做主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735章選擇了逃跑第581章反而還移開了第709章辨認第242章威懾第447章淡淡一笑第425章慕名而來第341章識時務第142章舒縣城牆1第362章不能做主第405章打壓第96章冬季攻勢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253章觸龍與趙太后第289章會盟第312章代言人第277章諸葛亮第106章嚴白虎的怒火第300章主觀與客觀第662章十分擁擠的狀態第624章過於重要第721章大失所望第348章好的體系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647章發揮效果第174章一箭三雕第195章海上第541再一次地打敗第59章僵持的大軍第689章不是一件好事第16章生子當如劉明世第280章走華容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496章切進主題第333章天子還願第375章針對第524章傳國玉璽的真假第617章越快越好第222章天下第一武將第489章隆重登場亮相第657章其他的要求第214章知識的財富第599章還有什麼用第642章汗瞼城第598章不在乎了第330章衣帶詔第310章清君側第146章騙得我好苦第105章一石二鳥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333章天子還願第396章喉部一涼第139章分兵進攻第41章門閥第477章什麼都做不到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384章甄家的老窩第574章來者不拒第165章淩統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596章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第675章變得更加厲害第250章口水戰第307章先易後難第415章在所不惜第524章傳國玉璽的真假第491章愛戴百姓第165章淩統第378章士族第7章和曹操的協議第209章碾壓第13章大漢最美的逆行第67章物有所值第128章英雄用武之地第637章太鬧心第543章屏息以待第324章劣勢第11章勾引徐晃第669章可以挾持第173章故人第652章訓練的過程第58章袁公路的十萬兵第97章王易生氣第135章追逐第181章等着那一天第369章放棄兵權第370章逐漸穩定第207章準備第469章隱藏的意思第657章其他的要求第641章罪惡感第27章贏一場就行第357章前往烏巢第199章攻城上第16章生子當如劉明世第382章自相殘殺第178章牽制第451章正面措施第568章忽略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