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主觀與客觀

對王易的話,諸葛亮倒是一聽就懂。

“我們人類社會的規律,是靠我們自己來佈置,然後執行的,所以是主觀的,這種規律,可以叫主觀規律,因爲是我們設定的,那麼我們也可以破壞,可以更改。就好比一條律法不合時宜了,我們就不能因爲它存在了,就不將他改變。只要我們想去做,就可以改變它,這樣的規律,就叫主觀規律。”王易道。

“唔好比亮每日都要泡一壺茶,這就是亮的主觀規律,若有一天亮不飲茶 了,就可以改變這項規律。”諸葛亮道。

“正是如此。”王易欣然道:“而有些規律,卻不是靠人力能夠改變的,這樣的規律,就叫客觀規律。我們可以看到它,卻如同客人不能對主人家的事情指手畫腳一樣,我們只能看,沒法改變。”

“就比如水往低處流。”諸葛亮笑道。

“正是如此。”王易摘下自己的佩劍,然後往地下一扔。

“看,任何東西,都會掉在地上,這是因爲,地面有一種吸力,會將所有的東西都吸在地上,這就是大地自身的重力。”

“所以我們才能夠在地面上行走,而不漂浮起來嗎?”諸葛亮眼中冒出了好奇的光芒。

接下來諸葛亮就開始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他的智力確實極高,所以聯想能力也很強,問的問題雖然稀奇古怪,卻隱隱符合了各種物理規律……

王易知道的,就會解答,不知道的,就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這一談,就足足談了一下午。

“亮原本以爲自己已經是熟知天下之事了,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事情,是亮所不知道的。”諸葛亮嘆息道。

“世間的道理太多,哪怕我們窮盡一生,也難以盡數知曉。然而一人智短,兩人智長。我們如果能夠將我們這一生思索到的一些東西,留給後人的話,那麼後人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然後在我們留下的東西的基礎上,思索出的東西。文明,就是這麼積累下來的。”王易道。

“所以孔聖堪爲萬世師。”諸葛亮點頭同意。

“孔聖讓天下人,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有教無類的重要性,自此寒門子弟纔有了學習的機會,官職纔有了流通的前提。雖然我父在徐州揚州推行了更好的政策,卻也不過是在孔聖的基礎上,多走了一步罷了。”王易道。

“那也非常的了不起了。”諸葛亮誠心誠意的道。

“後世萬丈高樓,也是因爲前輩典籍,才能平地而起,因果不能顛倒。”王易道。

諸葛亮點點頭。

王易想了想,然後才道:“銘本愚鈍之人,十年來都是渾渾噩噩,然而在數年之前,卻大有改觀,在我父虎踞東南的過程中,也算是有了一些微功。”

“少使君自謙得過頭了!天下誰不知道少使君力挽狂瀾,才讓劉皇叔在徐州能坐穩,接下來不管是取淮南、定江東,少使君都是劉皇叔麾下第一大將,名將之名,天下皆有耳聞。若少使君只是微功的話,那麼劉皇叔麾下,還有功臣嗎?”諸葛亮搖了搖扇子,然後笑道。

王易哈哈一笑:“功勞自然是要承認的,可是銘在那之前……確實就是一個普通人,遠不如諸葛先生思維敏捷,能有現在的成就,全靠……祖先庇佑,光武大帝入夢來,教了我很多的東西。”

諸葛亮神色一動。

實際上在展開輿論戰之後,劉備和王易,就已經有意思地向外傳達光武大帝入夢指點王易這個傳聞了。

兩漢之間,各種神秘學其實也是大行其道的,各種神神道道的事兒,很多時候,那些有智慧的大賢也容易被人忽悠痛了,例子可不是一個兩個。

袁術只不過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罷了。

所以在魏晉之際,催生了玄學--那算是中國古代那些神神道道的神秘學的巔峰了。

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爲不管民間還是朝堂之上,都有大量吃這一套的,而現在劉備地盤已經穩固,是可以造勢的時候了,於是通過輿論戰,劉備也開始

不斷的派人,在天下遮遮掩掩地說一些王易是因爲得到光武大帝指點,才變得這麼出色的之類的傳聞。

之所以遮遮掩掩,則是王易要求的--他可是懂這些的--知道你越是遮遮掩掩的去傳,大家反而越相信,傳播起來就越快!

所以諸葛亮當然也是聽說過。

對於他這樣的智者來說,對流言的分辨能力當然很強,只不過事實擺在面前,他們也不由得不相信這一點。

最初聽到王易那套鬼話的,不過是劉關張加上簡雍這幾個人罷了,可是王易這近十年來的表現,確實讓天下吃驚,尤其是劉備地盤上各種技術的運用,都是一些聞所未聞的技術,怎麼不能讓其他人好奇呢。

所以王易是得到了光武大帝的指點,才讓劉備的勢力得到了這樣的膨脹和發展,這種說法,也是有很多人相信的。

畢竟傳言有事實爲基礎,那就顯得很真實了!

諸葛亮則是將信將疑。

不過現在,王易現身說法,就更加的有說服性了。

不光說,王易還直接掏出了一本書,遞給諸葛亮。

“這是光武大帝託夢交給我的,簡體字對照表。這種簡體字,可更方便地讓天下人,都識字,從而知道很多的道理。”

諸葛亮神色一動。

劉備地盤上在大規模的教授平民學習簡體字,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很多士子對此都是痛心疾首,卻毫無辦法,諸葛亮對簡體字也是很好奇的,他當然知道,簡體字如果能夠和隸書一脈相承的話,這意味着教育的成本會大幅度減少,士族對教育的壟斷,也就更加的困難了。

現在有簡體字對照表在手上,他當然要迫不及待地及待地看一看。

“此書乃是光武大帝託付給我的,世間只有我手上有。”王易對正在看着這本印刷精美書籍的諸葛亮道。

諸葛亮恍然大悟,難怪不像劉備治下印刷出來的書籍那麼粗糙,原來是光武大帝給的啊。

“諸葛先生可耐心地看看,我明日再來。”王易笑道。

第323章揭幕第34章敗家子第633章精準度和力度更好第178章牽制第414章戰略第492章不夠盡興第161章買馬第392章留着第271章最大的魚第545章不可磨滅的陰影第406章帝國崩盤第574章來者不拒第523章讓人有安全感第691章更深的興趣第378章士族第526章能夠成大器幹大事第120章降維打擊第105章一石二鳥第417章帶着些許的詫異之色第63章輝煌的勝利第673章反思情況第310章清君側第527章顛覆了世界觀第500章實施計劃第407章心情如何第693章回復統一的第317章荊州的變化第522章恨意也與日俱增第442章堂而皇之的接受第257章舌戰羣儒第441章心生嚮往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6章朝廷的封賞第696章這麼的震驚第670章肯定會反悔第617章越快越好第336章皇帝退位第491章愛戴百姓第431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458章生死大敵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85章只有一枚雞蛋第331章獻帝的想法第224章長沙三傑第240章三代之治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336章皇帝退位第628章順風順水第556章化險爲夷第322章授人以漁第437章沒有用的取暖之物第575章再撿回來一條命第160章等得起第38章未雨綢繆第241章拿走的第347章擒獲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519章考慮事情第300章主觀與客觀第705章沒什麼壓力第127章前後夾擊第394章雙重打擊第526章能夠成大器幹大事第342章我有外掛我怕誰第238章神速第719章能夠知道對方第404章不合適第505章帝王的威壓第402章沒有反抗的力量第673章反思情況第676章拼命往上爬第350章名將對名將第648章形式很明顯第728章沒有那麼大的限制第496章切進主題第589章絕對不簡單第40章士族的本質第183章等着那一天2第180章爭奪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233章分歧第649章動都不敢動第86章狹路相逢第653章是出岔子第41章門閥第369章放棄兵權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356章孤注一擲第39章寒門不易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551章第一步的計劃第94章安排第649章動都不敢動第232章大島第11章勾引徐晃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387章處於劣勢第113章調兵遣將第685章相遇之後
第323章揭幕第34章敗家子第633章精準度和力度更好第178章牽制第414章戰略第492章不夠盡興第161章買馬第392章留着第271章最大的魚第545章不可磨滅的陰影第406章帝國崩盤第574章來者不拒第523章讓人有安全感第691章更深的興趣第378章士族第526章能夠成大器幹大事第120章降維打擊第105章一石二鳥第417章帶着些許的詫異之色第63章輝煌的勝利第673章反思情況第310章清君側第527章顛覆了世界觀第500章實施計劃第407章心情如何第693章回復統一的第317章荊州的變化第522章恨意也與日俱增第442章堂而皇之的接受第257章舌戰羣儒第441章心生嚮往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6章朝廷的封賞第696章這麼的震驚第670章肯定會反悔第617章越快越好第336章皇帝退位第491章愛戴百姓第431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458章生死大敵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85章只有一枚雞蛋第331章獻帝的想法第224章長沙三傑第240章三代之治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336章皇帝退位第628章順風順水第556章化險爲夷第322章授人以漁第437章沒有用的取暖之物第575章再撿回來一條命第160章等得起第38章未雨綢繆第241章拿走的第347章擒獲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519章考慮事情第300章主觀與客觀第705章沒什麼壓力第127章前後夾擊第394章雙重打擊第526章能夠成大器幹大事第342章我有外掛我怕誰第238章神速第719章能夠知道對方第404章不合適第505章帝王的威壓第402章沒有反抗的力量第673章反思情況第676章拼命往上爬第350章名將對名將第648章形式很明顯第728章沒有那麼大的限制第496章切進主題第589章絕對不簡單第40章士族的本質第183章等着那一天2第180章爭奪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233章分歧第649章動都不敢動第86章狹路相逢第653章是出岔子第41章門閥第369章放棄兵權第528章時不時起伏第356章孤注一擲第39章寒門不易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551章第一步的計劃第94章安排第649章動都不敢動第232章大島第11章勾引徐晃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387章處於劣勢第113章調兵遣將第685章相遇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