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爭議

阿斗在讀書上的天資一般,再加上年齡尙幼,所以對於李相所說的評價並不能完全理解,但並不妨礙阿斗聽懂了最後一段中“虎臣”的總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那就是亞父對於這位將軍還是相當推崇的。

‘亞父認證,那定然是極好的……’

阿斗點了點頭,然後正想要說些什麼之時。

剛剛顧着咒罵二張的甘寧,連忙也從席間衝了出來,且懸掛於腰間的鈴鐺響起,就彷彿是自帶BGM似的,也跟着單膝跪在了徐盛的身旁,高聲道。

“區區鼠輩,有我甘興霸在此,定然不讓他們踏入吳郡一步!少主請允我出戰!”

與徐盛的沉穩相比,甘寧無疑是另一個極端,張揚桀驁,整個人所洋溢着的是絕對的自信。

阿斗見狀,忍不住又朝着李相看了過去。

只是李基又沒有特意在李相這個小屁孩面前點評天下英雄,所以李相還當真沒有聽過李基對於甘寧的直接評價。

不過有一點李相倒是清楚的。

“少主,此前父親遠征瀛洲,航船之事所依仗的便是這位甘興霸將軍。”李相小聲地答道。

頓時,阿斗的眼神明顯亮了亮。

‘這個好,這個明顯更好,能夠被亞父所依仗的將領必有能力。’

心思純粹的阿斗,迅速地排出了次序。

能夠被亞父稱讚的徐盛雖好,但是甘寧可是被亞父作爲心腹真正使用過的。

就在阿斗下意識想要點將甘寧之時,李相暗暗地拉了一下阿斗的衣角。

這讓阿斗先是有些疑惑地看向李相,然後就驟然反應了過來。

劉備不在吳郡的期間,作爲嫡子的阿斗自然能夠在吳郡中起到穩定的作用,且莫看阿斗是個吉祥物,可一旦阿斗表現出偏向,那麼臣下們如何會不衡量阿斗的想法。

不順着阿斗的意思,此事傳入劉備的耳中,會讓作爲主公的劉備產生什麼想法?

可若是順着阿斗的意思,一個五歲稚童在這等軍政大事上的建言跟胡鬧有什麼區別?

所以,在離開吳郡之前,李基特意對阿斗進行了囑咐與教導,那便是讓阿斗學會在必要時刻如何當一個吉祥物。

那便是多看,多問,不表態。

儘管是臨時教導,但亞父的話,阿斗無疑是深深地聽了進去的。

因此,阿斗在硬生生將原本的話吞了回去後,努力學着平時劉備的模樣繃着臉,然後奶聲奶氣地開口道。

“二位將軍請……請戰其心可嘉,不知其餘先生可有建言?”

阿斗的回答,讓原本已經做好了接下來如何圓滑取過主導權,將這一次會議給推行下去的賈詡頗爲意外。

起碼,以着一個五歲稚童而言,能夠做到不搗亂且放權,就算是賈詡也不得不承認有幾分人主之姿。

這讓賈詡頓時感到幾分牙痛且喜悅。

牙痛的是,阿斗自小就如此推崇李基,且深諳放權之道,那麼有劉備及阿斗兩代,李基的地位必然會穩如泰山;

喜悅的是,李基穩了,那老夫想必也穩了。

以着李基與賈詡之間的關係,不說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但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賈詡如此想着,臉上神色不變地站了起來,道。

“少主,二位將軍皆有破敵之能,何必擇其一,使之合力而爲,更是妥當。”

別人或許阿斗不熟悉,但阿斗還是認識賈詡的,明白賈詡與李基的關係匪淺。

而頗有充當吉祥物自覺的阿斗沒有出言表態,反倒是看向着在坐的其餘人。

這也是阿斗從李基的教導之中所學來的,那就是不自行抉擇,而是參考一衆臣屬商議的最終結果而定。

簡雍也是隨之站了起來,朝着賈詡反問道。

“文和,適才季常已言及來犯之敵恐怕有十餘萬之多,聽你的意思莫非是主動進攻不成?”

“不妥!不妥!”

不等賈詡回答,簡雍就自問自答地表明自己的看法,道。

“敵強我弱,不依仗堅城,等待主公率軍回援,豈有主動以卵擊石之理?當以主力固守城池,再集中郡中騎兵在城外騷擾敵軍後方,伺機斷其糧道即可。”

簡雍或許算不上是什麼一流謀士,但亦是深諳兵法,這一番論述可謂是有理有據,讓不少人暗暗點頭。

簡雍的反對,賈詡並不意外。

以着資歷而言,簡雍還在賈詡之上,本就是劉備的發小不說,平日裡也多有功勞。

與之相比,賈詡或許留下的功勞更多。

可基本都是不適合放上明面來說的,否則也不會連張昭、張紘都給迷惑了過去,以爲賈詡能夠在劉備集團身居高位完全依仗着李基的任人唯親。

平日裡,賈詡更是秉承着除了牢牢跟李基綁定外,與其餘文臣武將的關係都是過得去又不深交的地步,可謂是深諳自保之道了。

“若是等主公回軍,快則兩個月,遲則三個月……”

賈詡不急不緩地道了一句,讓簡雍的表情略微一滯。

三個月?

這個時間對於一場戰爭而言,並不算久。

有些堅城死守個幾年不被攻下,都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可吳郡並沒有那種險要的堅城,並且戰爭蔓延到吳郡境內,一旦打上個兩三個月,恐怕原本繁華的吳郡都要被徹底打爛不可。

再加上對於這個時代的大軍而言,放縱士卒隨意劫掠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如此一來既能激勵大軍士氣,又能爲大軍補充大量錢糧。

吳郡的富沃在其餘人眼中早就是一塊垂涎欲滴的肥肉,怎麼可能只攻不掠?

當然,不能說簡雍的法子毫無可取之處。

以着劉備在吳郡的民心基礎,軍民一心固守各地城池的情況下,即便“討吳盟軍”有十餘萬人,都不可能短時間內攻得下吳郡。

可在吳郡境內開戰,再持續兩三個月,那麼對於民生的破壞是難以想象的,甚至將吳郡都給打爛了都不是不可能的。

至於堅壁清野……

以着吳郡近幾年來劇烈膨脹了數倍的人口,各地的城池根本不可能容納得了所有百姓。

等簡雍聯想到這一點之時,額頭不自覺地冒出了冷汗。

若當真讓大量百姓遭了兵災,將吳郡給徹底打爛了,那麼就算是將吳郡守了下來,那也跟敗了沒什麼區別。

旋即,簡雍冷靜了些許後,向着賈詡問道。“不知文和又有什麼妙計?”

賈詡曬然一笑,一副無害之色地開口道。

“老夫能有什麼妙計?不過子坤隨着主公離開吳郡之前,料想會有宵小來犯,倒是留下了幾個策略。”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尤其是阿斗,臉上更是明顯地流露出一副欣喜之色,下意識地拉着李相的手搖了一下,下巴一揚,道。

“阿兄,我就知道亞父必有準備,定教那些宵小有來無回。”

距離阿斗相當近的賈詡,頓時覺得心裡有些膩歪,有種讓李基給白嫖了還不能聲張的感覺。

李基確實是一手暗中主導了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但是其中的無數細節都是賈詡所負責的,就連接下來如何破敵,也是賈詡所制定的策略。

只是接下來賈詡想要儘可能調動留守吳郡內的文臣武將,最爲快捷簡單的法子就是借用李基的威望。

張昭、張紘對於賈詡的輕視,以至於昏招迭出,讓賈詡省了不知道多少事。

且賈詡本就是不在乎名聲之人,此次更是讓賈詡看到了隱於李基身後當個老六的快樂,所以賈詡纔會主動地將功勞都往李基的身上推。

不過平日裡賈詡的威望相當一般,所以也不乏出現質疑的聲音。

糜竺想了想,起身表態道。

“口說無憑,既是子坤先生留下妙計爲何不是交由少主或是季常所掌管?還請賈長史取出憑證纔是。”

就在唯一知道內情的夏侯博猶豫是否要開口爲賈詡站場之時,賈詡不急不緩地從懷中取出一物,道。

“此物不知可否爲憑證否?”

衆人的目光隨之看去,只見在賈詡手中所捧着的赫然是吳郡郡丞的印信。

印信的出現,幾乎是瞬間就讓在場的文臣武將們對於賈詡所說的話信了大半。

印信乃是隨身所攜之物!

若不是李基親手將印信交給賈詡,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此刻會出現在賈詡手中。

而這也是賈詡自信可以在會議之中掌握話語權的底氣所在,只要亮出李基的印信,在吳郡之中便能輕易取得足夠的話語權。

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940章 陽謀?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61章 吳郡郡守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194章 緩稱王第583章 遷治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4章 意在萬世第393章 莫須有?!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748章 狂妄!狂妄之極!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172章 想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66章 曹老闆的魅力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908章 戰後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436章 李曦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304章 捧殺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37章 二選一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958章 大局已定第346章 七三開第792章 三贏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8章 大興,大興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661章 請借北風三刻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63章 最後的殺招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97章 請君入甕第938章 不忠不義之徒?
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940章 陽謀?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61章 吳郡郡守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194章 緩稱王第583章 遷治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80章 五步成計第24章 意在萬世第393章 莫須有?!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748章 狂妄!狂妄之極!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859章 調兵遣將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515章 劉表評三家第327章 殺那個矮的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68章 忠君愛國賈文和?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505章 荊州事變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251章 暴秦遺民?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172章 想第577章 逆勢袁紹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66章 曹老闆的魅力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454章 自古以來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908章 戰後第944章 師出同門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347章 溫酒斬華雄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436章 李曦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928章 破局所在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637章 有傷天和第820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723章 鯨吞豫州之風,已成了勢第548章 割發代首(續)第304章 捧殺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323章 親爹哪有亞父香?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845章 劉備與李基的衝突矛盾?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37章 二選一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958章 大局已定第346章 七三開第792章 三贏第630章 袁術出兵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8章 大興,大興第790章 倒反天罡第661章 請借北風三刻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663章 最後的殺招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210章 誰人可破山越第97章 請君入甕第938章 不忠不義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