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

李基看着齊周的目光,不禁多了幾分詫異。

不想這個做事一板一眼,彷彿不怎麼會轉彎的從事齊周,居然還能有這麼一番見解,一語便點出了此計最大的風險以及弱點。

欲橫掃烏桓定居點,逼迫烏桓分兵來攻,那麼自然需要抽調大量騎兵。

可一旦那支騎兵被圍剿擊潰,也就代表着近期內幽州將會完全喪失騎兵這一兵種。

沒了騎兵在側翼護衛,僅憑步卒想要與烏桓騎兵正面作戰完全是異想天開,讓幽州完全失去反擊的可能,僅能龜縮在城中堅守。

再兼之定居點被掃蕩屠戮,必然會引起烏桓人的忿怒,事後完全可以想象烏桓人必然會將這些憤怒完全發泄到漢民的身上。

這些,李基自是再清楚不過了。

但,以弱擊強,還想不冒任何風險是不可能的。

李基手中的摺扇一收,笑着道。“齊從事,不知你可還記得此前請你調取了幽州關於烏桓的所有記載?”

“自是記得。”齊周點頭應道。

“烏桓一族遷入漢土之後所有的定居點已盡數被吾所記住,且吾已依據幽州地形推演計算出了一條掃蕩諸定居點的路線。”

李基笑吟吟地說着。

“依此路線而行,可保那一支騎兵在大量烏桓騎兵圍剿中脫逃而出,牢牢地牽制住烏桓騎兵而無損。”

這一發言,若是劉備在此,自然會深信不疑。

但劉虞、公孫瓚、齊周等人,明顯流露出了幾分懷疑與猶豫。

不過言盡於此,李基已然不急了。

因爲劉虞沒有更好的選擇,公孫瓚更沒有其他的選擇,除了相信李基之外,再無他法。

劉虞本意也就是一味死守薊城罷了,但僅僅調動騎兵的情況下,對於劉虞原本的戰略幾乎沒有多大影響。

至於公孫瓚,本就不是由於風險而躊躇不前之人,在奇襲漁陽城附近的烏桓騎兵與掃蕩烏桓定居點之間選擇,公孫瓚自然明白哪一種選擇更加高明。

“子坤先生,需要多少騎兵?”劉虞問道。

“兩萬。”李基答道。

此言一出,在場衆人幾乎以爲聽錯了。

“子坤先生,眼下的幽州即便抽調所有騎兵,也遠遠沒有兩萬騎兵。”

頓了頓,齊周連忙提醒李基之餘,連忙道。

“而去奇襲烏桓定居點不是該以數千爲最佳乎?騎兵過多,反而會不夠靈活,容易被烏桓騎兵追上包圍。”

“三千騎兵,如何能讓烏桓調動八萬騎兵圍剿?”

李基僅僅是這麼道了一句,就讓齊周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派去掃蕩烏桓各個定居點的騎兵,本意並非是對烏桓定居點造成多少殺傷,而是逼迫烏桓騎兵分兵。

三千的餌,最多也只會讓烏桓調動萬餘騎兵咬鉤。

而想要引走八萬烏桓騎兵,那麼派去掃蕩烏桓定居點的騎兵自然不能少。

劉虞嘆息了一聲,道。“子坤先生,只是幽州當下確實沒有兩萬騎兵。”

“有!”

李基搖了搖頭,轉而開口道。

“此前基不是請求劉使君自代郡與上谷郡的馬場之中調撥八千戰馬過來?只需等那批戰馬抵達薊城,自然就有這個數目了。”

隨着李基的話音落下,鮮于輔幾乎是下意識地發出一陣笑聲。

“啊哈哈哈……”

“我還道子坤先生多智近妖,不想卻是道出這等天真之言。”

頓了頓,彷彿是勉強止住笑聲的鮮于輔一臉譏諷地開口道。

“此前據聞子坤先生也曾在涿縣久居,莫非是去吳會之地太久,以至於連騎着戰馬的步卒和精銳騎兵的差異都分不清了?”

“即便調了八千戰馬過來,但騎兵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訓練出來的……”

然而,隨着鮮于輔不斷說着,李基臉上的笑容卻是越發顯得意味深長且充滿了一種包容與鼓勵的味道。

直至,鮮于輔也完全反應了過來。

若僅僅是襲擊僅剩老弱婦孺的烏桓定居點,數千之數的精銳騎兵就已經足以掃蕩了。

那多出來的八千匹戰馬所馱的是騎兵,還是步卒,在戰略上又有什麼區別,甚至步卒打掃掃蕩完畢的烏桓定居點還會更利落一點。

以着幽燕之地的民風,想要抽調出八千懂得一點點馬術的步卒當真不是什麼難事。

而不僅僅是鮮于輔,在場略通一些兵法軍事之人也是接二連三地反應了過來。

重要的是騎兵數量,足以引起烏桓人重視忌憚,不得不派遣大量騎兵去圍剿的數量。

“妙啊!妙啊!!”

公孫瓚忍不住大讚了起來,道。 “子坤先生原來早有準備,甚至想到了以步卒混入其中充當騎兵的法子,可堪天衣無縫,那些烏桓賊子斷然難以識破。”

李基謙虛地拱了拱手,答道。

“前去掃蕩之前或是八千步卒,不過以幽燕之士的底子,說不準掃蕩了一圈兼以練兵,說不準便當真是兩萬騎兵了。”

“有理!”

公孫瓚點了點頭,頗有些自傲地說道。

“若論騎兵,當世自當首推幽燕,只需給某足夠的時間與錢糧,莫說是八千,就算是八萬騎兵也能練出來。”

“正好,那些烏桓賊子留在定居點的老弱婦孺,合該成爲某練兵所用。”

劉虞對於公孫瓚那準備殘殺老弱婦孺不以爲恥,反倒是充滿期待的反應略有些不滿,但一番討論下來。

劉虞也不得不承認李基之計確乃當下治烏桓之患的良藥,而縱觀幽州有能力且有威望統領兩萬騎兵前往掃蕩烏桓諸定居點的,也唯有公孫瓚。

如此一來,即便劉虞與公孫瓚之間依然存在着難以調和的理念矛盾,但當下戰略已定的情況下,還是迅速地相互配合了起來。

公孫瓚以及李基都分別開始調兵入薊城,然後將所有騎兵都整合到公孫瓚的麾下,步卒則是盡數用於守備薊城。

且在李基的提醒下,隨着防守的兵力變得充裕,劉虞還額外各抽調了三千步卒到距離薊城最近的兩個小城協助駐防。

如此一來,兩座小城不僅可與薊城互成犄角之勢,還能避免烏桓人輕易攻陷那兩座小城以爲據點威脅薊城。

除此之外,劉虞爲表對李基的尊重,特允吳郡所屬大軍依然歸李基所直接節制。

即便是劉虞本人想要指揮吳郡兵力,也須先經過李基。

並且,就連公孫瓚所準備率領前往掃蕩烏桓定居點的騎兵,爲免吳郡兵力遭到損傷,劉虞與公孫瓚都不準備讓吳郡騎兵也加入其中。

只是,李基深諳真正精銳騎兵,是需要經過足夠的磨鍊與廝殺的。

長江以南,練不出真正的鐵騎。

如今的吳郡騎兵也就是能欺負欺負江東人,與真正的幽州精銳騎兵相比,即便是李基都能明顯感覺到差異。

再加上,李基對於自己的謀劃有足夠的自信,所以直接命令趙雲率領吳郡騎兵也暫且加入到公孫瓚的麾下聽令。

只是,趙雲對於這個命令卻是皺着眉地出聲拒絕。

“子坤先生,請恕雲不能聽令。”

“爲何?”李基問道。

趙雲拱手道。

“離開吳郡前,主公曾給雲一個密令,要求雲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應以保護子坤先生爲第一要務。雲隨公孫將軍暫去討賊,若是子坤先生遭遇什麼危險,雲將無顏面對主公重託。”

“薊城乃是守勢,基只會呆在城中,且基的身邊還有翼德,安有兇險?”李基反問道。

這讓趙雲略有些心動,但還是搖了搖頭,提議道。“既然如此,不若讓三將軍率領騎兵而去,由雲護於先生左右。”

……

李基。

李基怕不是瘋了纔會讓張飛跟着公孫瓚一起去,不是擔心肉包子打狗,而是以着張飛的莽撞暴脾氣再加上公孫瓚的剛烈脾性。

這兩個人湊在一起,怕不是先狠狠地幹起來鬧出些難以調和的矛盾。

也唯有趙雲這種萬金油似的溫和性格,纔是最爲適合的選擇。

“子龍啊……”

李基語重心長地開口道。“縱觀主公麾下諸將,汝可知吾最爲看重的乃是何人?”

“雲,不知。”趙雲答道。

“自是你趙子龍無疑。”

李基滿臉欣賞與嘉許地開口道。

“只是子龍的年紀尙幼,又缺乏大量統兵經驗,故以無論是主公還是基還算是想對子龍寄予重擔,也只能是先按捺着衝動。”

“而如今,這莫過於一個最好的鍛鍊機會!”

“伯圭兄乃是幽州宿將,精於騎兵之道,基需要子龍暫聽命於伯圭兄之際,多多向伯圭兄請教,爲吳郡真正練出一支鐵騎之餘,也希望子龍能夠迅速成長爲可比擬伯圭兄的騎兵統帥。”

這一番話說得本就尊崇李基的趙雲,心中可謂既是激盪又是感動。

儘管趙雲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不算低,但是由於趙雲並沒有表現出多強的統兵練兵能力,再加上年歲尚不足二十。

以至於趙雲平日裡除了領着吳郡僅有的三千騎兵外,大多反而做的是類似於保鏢的活。

而如今,在李基看來無疑是個極好的機會。

趙雲猶豫再三後,終是應承了下來,拜道。

“承蒙子坤先生看重,雲願聽令,只是雲未能護於子坤先生左右之際,還望事事小心。”

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889章 以牙還牙,以水還水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724章 危矣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938章 不忠不義之徒?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99章 老道士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628章 荀彧之謀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8章 大興,大興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502章 繼續躺着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926章 小朝廷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7章 毒士???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733章 周瑜VS曹仁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583章 遷治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735章 吾已等候多時了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194章 緩稱王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817章 稱“魏王”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805章 武夫與政治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958章 大局已定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988章 平胡第593章 創業的曹老闆(第三更)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655章 鬥智第80章 往吳郡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922章 嘆運道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
第653章 張飛橫橋第889章 以牙還牙,以水還水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724章 危矣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938章 不忠不義之徒?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99章 老道士第608章 一合之敵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221章 一虛一實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257章 吳郡存在的漏洞第628章 荀彧之謀第19章 良?誰知道?誰信?第452章 讓大漢再次偉大第8章 大興,大興第665章 典韋在此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502章 繼續躺着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284章 身如斷旗第926章 小朝廷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592章 豫州動向第7章 毒士???第629章 曹昂求援第526章 摸魚式打法(第三更)第733章 周瑜VS曹仁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30章 三條路線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583章 遷治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735章 吾已等候多時了第742章 奉令當賊,勿忘分寸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194章 緩稱王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817章 稱“魏王”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915章 漢使持節,行巡四方第805章 武夫與政治第972章 子午谷奇謀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1章 計謀模擬器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958章 大局已定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624章 我與曹賊誓不兩立(第三更)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988章 平胡第593章 創業的曹老闆(第三更)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416章 猛虎之殤第506章 屯兵柴桑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738章 治水達人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587章 二百里相迎第893章 藥從何來?第655章 鬥智第80章 往吳郡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474章 我有一計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922章 嘆運道第784章 明主之風劉阿斗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