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勇氣可嘉(加更)

此刻,範商哪裡還敢硬氣?

除了將自己也曾呵斥顧均之事隱瞞了下來外,幾乎是竹筒倒豆子一般盡數給說了出來。

聽罷了顧均爲大義而慨然赴死,未曾有損大漢絲毫顏面之事,帳中便是連最爲理性的周瑜都不禁紅了眼眶,且有些懊悔提議如此遣使之事。

周瑜本以爲大漢立國數百以來,已多次因漢使被害而興兵滅國,周邊諸國理應知曉漢使這個身份所代表的是什麼。

再加上週瑜並非是日南郡人,並不是很清楚林邑國向來對日南郡以及大漢已經傲慢到了什麼程度。

且大漢向來都有着“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

所以周瑜提議遣使之時,還當沒有預料到林邑國的膽子居然如此之大。

至於從範商口中複述而出的顧均囂張話語,周瑜更是不覺得其中有什麼問題。

上國使節訪一蠻夷之國,態度囂張一點,語氣霸道一點,怎麼了?

莫非是大漢使節不配以如此語氣對蠻夷之國說話乎?

這一點莫說是周瑜不會覺得如何,誰要是覺得大漢使節對外應該卑躬屈膝,便是如今大漢的諸多大儒都會跳起來抽對方嘴巴子。

大漢自從北擊匈奴,南征南越,西開都護府之後,歷來對外都是如此強勢的。

“顧均,不墮大漢之威,大丈夫也!”

徐盛率先對此進行着表態。

“若是顧均未死,如此男兒當與之一醉方休。”甘寧也是流露出感慨之色。

“日南郡,亦有大丈夫!”周瑜有幾分感觸地說着。

惟獨孫策沒有吭聲,冷冷地盯着面前的範商,嚇得範商兩股戰戰地開口道。“我……我已經都說了,饒命啊,饒命啊……”

孫策一腳將範商踹翻在地,道。“滾!且將適才我所言一字不漏地告知罪人區連,我不日將至占城。”

“是是是。”

如獲大赦的範商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衝了出去。

而在範商倉皇離開後,以着軍帳之中的衆人也是紛紛出來,然後命人打開棺柩。

看着棺柩之中人首分離的顧均,衆人俱是悲怒交加。

且林邑國明顯沒有什麼好的縫屍匠,僅僅是早早處理了一下。

所以徐盛當即便讓人找來了軍中的縫屍匠,也好讓顧均能夠完完整整地入土爲安。

秦漢時期以來,軍中皆喜愛以首級論軍功。

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久病成醫,讓軍中向來不乏掌握優秀縫屍技術的士卒,以便於爲自家的袍澤修補身體。

等重新將顧均的身體修復過後,虞國對於徐盛大爲感激之餘,亦不禁是悲從中來地開口道。

“吾尚有一個不情之請。”

“虞府君但說無妨。”徐盛答道。

虞國緩緩地開口道。

“我這妻弟歷來喜愛我漢家文化,只可惜生於日南郡,難有先生教導,故以他平日裡就時時嚮往中原,希望有朝一日能一睹大漢的中原風光,所以不知能否請徐將軍將他帶往中原尋一繁華之地安葬?”

“若如此能全顧使的一二分心願,徐盛必定安排妥當。”

頓了頓,徐盛接着開口道。

“且關於顧使之事,盛亦會如實記載呈於主公面前,由主公親自向朝廷請功,記於史書之上,讓後人傳唱紀念之。”

“如此我便代妻弟謝過徐將軍了。”虞國感激地說道。

而在一側旁聽的孫策聽罷,相對於顧均的身後事,孫策更關乎的是其他事,問道。

“顧使可留下後人?”

“有一子,已快十歲。”虞國答道。

由於十餘歲往往便會成親,所以即便顧均看似二十餘歲的年紀,有個十歲的兒子不是什麼稀奇事。

且這個年紀,也讓孫策頗生幾分感觸。

孫策猶記當年初遇老師,似乎自己也是這個年歲。

當即,孫策略微猶豫過後,開口道。

“若是虞府君相信我,可將顧使的幼子交給我照料。此前我曾聽聞老師有意在各地尋覓天賦異稟的少年孩童親自教導之,我準備將顧氏幼子推薦給老師。”

“若是其能被老師所看重,他日……可就是國士侯門生的身份,足可保一生富貴無憂。”

頓了頓,孫策不忘補充道。

“即便老師沒看上他,我亦會將其收爲義子,放在身邊教導。”

虞國聞言,頓時流露出幾分狂喜之色。

隨着虞國近來與徐盛等人的接觸,自然是從徐盛等人口中瞭解到揚州牧劉備與國士侯李基的事蹟,以及相當一部分如今大漢的局勢。

因此,若是顧均之子能被國士侯收爲門生,必然是未來可期!

“可可可!!”

虞國幾乎是瞬間就答應了下來,甚至就連原本因顧均而生的悲痛都沖淡了幾分。

或許顧均此生未能親眼目睹大漢的繁華,但其子能代之而一睹之,想來顧均在九泉之下也足以瞑目了。

且爲表對顧均的敬佩,徐盛主動將“漢使出訪林邑,而被林邑國所殺”之事傳遍三軍。

一時間,三軍激憤。

此事,就宛如是戳中了漢人的某些底線一般。

上至將校,下至士卒,無不憤怒。

完全不用徐盛激勵士氣,三軍士氣已然高漲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徐盛見此,也不拖沓,諸多準備早就已經安排就緒,即日便率領着兩萬五千大軍拔寨往南進發。

僅僅只有孫策與周瑜領着親衛悄然脫離了大軍,行至海邊與接應小船會合,返回到已經遠離岸邊的艦隊之中。

且由於前來出使的範商等人,在進入日南郡後就被團團“保護”,完全不給他們與知曉艦隊存在的西卷城周遭百姓接觸。

因此,在漢軍動如雷震一般往南進發的同時,一支林邑國無人知曉的艦隊已經在大海之中游弋,等待着給予林邑國的致命一擊。

而西卷城距離與林邑國接壤的邊界並不遠,士氣高漲的情況下,僅僅是行軍不足兩日就已經抵達了林邑國邊界。

只是略微出乎了徐盛意料的,還不等漢軍真正進入林邑國境內,便有斥候回報前方有大軍似乎正在擺開陣勢。

甘寧聞言,臉上露出猙獰的笑容,冷聲道。

“好好好,勇氣可嘉!”

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34章 火攻奇襲?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556章 雄壯否?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79章 養望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961章 洛陽事急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953章 愚忠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52章 吾計成矣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606章 水攻第846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533章 新野之戰(二)第568章 戰車漂移?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937章 窮怕了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92章 孫氏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160章 地上涼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8章 大興,大興第438章 取代勞役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24章 意在萬世
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第713章 振臂一呼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34章 火攻奇襲?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556章 雄壯否?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320章 瀛洲種姓制度實行之策第79章 養望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961章 洛陽事急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953章 愚忠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52章 吾計成矣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688章 丟盔棄甲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第666章 吾軀不倒第552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511章 醜陋的下場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585章 三月,桃花開的日子(第三更)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606章 水攻第846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533章 新野之戰(二)第568章 戰車漂移?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679章 即日發兵,討袁!!!第937章 窮怕了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867章 看你如何擋我李子坤?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92章 孫氏135.第135章 逃跑向英傑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920章 如何處置漢使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160章 地上涼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567章 大纛前移第682章 賣主求榮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616章 都他媽的兄弟第107章 十二書信召君歸第329章 四世三公袁本初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8章 大興,大興第438章 取代勞役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814章 死得太早了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409章 卸甲,棄刃,投降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951章 一時激憤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24章 意在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