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中郎回京

在西城盤桓修整數日,充分掌握當地情況後,李素在申家人的帶路下繼續西行前往上庸。

說實話,這一帶地區,他兩世爲人,還是第一次走。親自乘船經歷過一遍,才知道路途的險惡——從西城順流而下,只要一天時間,就能通過碭縣抵達武當,足足六百里路程。

當然這不是直線距離,直線只有四百里,因爲漢水是蜿蜒曲折的。

船速如此之快,可見漢水在秦嶺中的落差之大,已經僅次於長江的三峽段,而遠比劉備軍之前征戰時經歷過的嘉陵江、宕渠更爲湍急。

這就意味着船靠划槳或者風帆行駛,根本不可能逆流而上——難怪歷史上諸葛亮死後,蔣琬當政時期,蔣琬提議變更北伐策略,改爲集中兵力收復東三郡,卻遭到朝野一片反對,而反對的理由也都很統一:

從漢中居高臨下順流衝擊,拿下西城、上庸固然易如反掌。但拿下了也不過是得到一塊“餘贅之地”,沒法反哺漢中地區的民力財力軍力。

因爲在上庸就算種出餘糧、生產出多餘的軍需物資,你走漢水水路也運不回來啊。除非你有膽量直接再順流而下攻下襄陽,否則只拿上庸就是浪費國力。而蔣琬時期蜀漢的國力明顯是打不下襄陽也不可能守住襄陽,只能作罷。

“沒想到這個地方河道如此陡峭湍急,不來一次那是真不知道交通基礎設施比巴郡還惡劣。”李素望着兩岸壁立百仞的秦嶺,心中不由感慨,甚至還忍不住吟唱笑罵:

“朝辭西城彩雲間,六百武當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哎呀,李中郎好詩啊。世人只知樂府有五言,中郎竟獨創七言,還朗朗上口。”帶路檔申凱聽了他的低聲吟唱,連忙拍馬屁。倒是典韋在旁邊什麼都聽不懂,不知如何叫好。

李素心情不佳地粗暴打斷:“好個屁——不許記下來啊!我這是咒罵秦嶺險惡,感慨百姓出入不易、朝廷也無法調集民力物力。這種詬詈天地的粗鄙之語,記什麼記!

對了,說正事兒,我問你——你們久住上庸,可知此地百姓有什麼別的辦法逆水行舟麼?總不能每次行船順流而下、都不開回來吧?”

申凱被罵,卻絲毫不敢生氣,反而由衷感慨:李中郎不愧是當世大賢,不但知天命,還出口成章,咒罵老天爺都隨口罵得這麼文雅!

馬屁歸馬屁,問題還是得回答,申凱陪着小心解說:“此地百姓很少行船,偶爾有,也只有運貨到下游的,返程時遇到衝不過去的激流,只能在岸邊拉縴拉回來、盤灘而過,極爲辛苦,所以商旅幾乎絕跡。”

李素又仔細聽了一會兒,才理解其中含義。

他來的路上也看了,並不是所有河段都那麼湍急,而是總共有那麼三四處,局部落差太大太急。除了這三四段之外,其餘河段是可以靠搖櫓和風帆逆流的。

而一旦到了那幾個湍急險灘,就得先把船上的貨卸下來、搬到岸邊走路運過這一段,再把變輕的空船拉到上游過掉這一段,然後再裝船。

那麼費力,誰還肯在這裡做生意,李素瞭解之後,只知道百姓爲了運食鹽纔會費那麼大勁兒,因爲秦嶺山區裡是不產鹽的,而鹽又是不得不吃。

上庸的鹽價,居然要比外面的世界貴出每鬥好幾百錢,差價都是運鹽人的辛苦錢。

李素不由想道:“整個上庸地區應該有接近十萬人口,西城是五千多戶,兩萬多人,上庸縣八千多戶,三萬五以上人口,其他七七八八加起來,算上房陵一共四萬人。

既然有需求,而且漢水河谷兩岸也還有那麼多坡地荒蕪可以開墾,灌溉條件也好,未來倒是能用來安置流民開墾。

如今戰亂波及到的地方還不多,蜀地非常富庶,成都平原三郡人口早就飽和了,進入馬爾薩斯陷阱。未來董卓、韓遂、李傕郭汜導致的雍涼持續戰亂、人口南流,肯定沒必要放進成都平原,就在漢中就地安置好了。

那麼,還有灌溉充分、便於開墾的地區,也就巴西和上庸了,在這兒只要想辦法修幾個不用截江的導流船閘,把下游船回航的問題解決掉,簡直一本萬利啊。”

船閘並不都是跟後世水電站大壩邊上那種船閘似的,得把整條河流都截斷。而是可以稍微挖山引一條支渠出來,然後在支渠的盡頭弄兩個閘門,用大型水車絞動開關。

尤其是遇到落差大的地方、往往本身還是S彎的時候,可以截彎取直,直接在上游擋住水流的山上,選個山體本身比較矮的點,小小開鑿一條縫隙。

開挖工程量肯定是有點大的,但因爲只有幾十米長,還是可以接受,一座船閘的工程量,估計也就等於鬆軟平原上挖幾十裡運河,技術水平也就是明清時候的船閘,落差別超過三四層樓高就行。

否則這個時代的閘門只能靠大樹捆綁來充當,再深的話一個是找不到那麼長又粗壯的大樹,同時也怕大樹形成的閘門不夠強度,撐不住最深處的水壓。

等有了可以爆破山體缺口的火藥,和足夠的雍涼流民,就可以考慮開工。

不過,一旦真下決心這麼搞,李素也得通盤考慮漢中的戰略安全——原先沒有船閘,襄陽是不能反攻漢中的,根本遊不上來,以後有了船閘,回來也方便不少,軍事上就不得不防。

李素注意到後世大致十堰武當山一代,如今居然荒無人煙,沒有縣城——上庸是在支流築水上,要沿着後世丹江口往築水溯流一百里左右,河口地區卻沒人開發。

李素覺得,如果要開發上庸,有必要在十堰附近修一座縣城,截斷漢水,不讓下游的人偷越。而所有劉備軍未來修築的船閘,都得處於此處的上游,從此往下游一座都不許有。

李素不由追問申凱:“我看這武當山以西、堵水與漢水交匯的河口處,明明比上庸更爲平坦肥沃,爲何沒有百姓定居呢?”

申凱到底是本地人,地理非常熟悉,誠懇地解答:“此處雖然平坦,灌溉也便利,但土質並不結實,都是因爲漢水、堵水流至此處平緩下來,泥沙淤積,方圓數十里沼澤遍地。”

李素點頭,這才表示理解。

這地方大致就是後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丹江口水庫,外加後世的十堰市區。既然有庫區和沖積平原,那古代肯定是沼澤地了。

後世十堰能建設城市,是又經過上千年的泥沙沉積,沼澤變成了堅實的平原。

現在想搞活整個上庸地區,得想想看有沒有辦法把這片沼澤地利用治理成農耕區,這裡盤活了整個上庸就盤活了。

李素不是很懂這方面的事兒,只好以後再求賢請教。

……

“不管了,我看這武當山景色不錯,我們就在此山以西的沼澤邊緣,紮營等候幾日,等趙雲帶着援兵過來匯合,我們再去筑陽。我們畢竟是漢中兵嘛,帶太多人進入南陽郡也不好。

將來我看可以在此駐紮數千士卒屯田,沼澤不能種稻麥,那就種芋頭好了。有了存糧之後,此地駐軍百姓就能自給自足,無非芋頭不耐久貯,還是要運些米麥來渡過春荒才行。”

李素視察了一番,就吩咐軍隊在這兒駐紮下來,順帶卡住上庸縣的脖子,讓典韋帶點人去把上庸那邊不服劉備的死硬分子也清洗一番。

一旁的申凱看了李素這架勢,也是微微有些惴惴:這李中郎手筆野心很大啊,這是打算戰天鬥地好好在這兒種田了?要是將來外人很容易進來,申家的土皇帝可就當不成了……

不過應該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先穩一手觀望幾年,犯不着得罪李中郎。

大約一週之後,典韋就把上庸縣徹底肅清了,帶着兵回來,那些信了張魯邪的縣吏,能換自己人也都換上李素軍中帶來的小吏。

差不多與此同時,趙雲也帶着一些援軍抵達了武當山,與李素會合了。

而這一週的考察之下,李素也發現了在漢末種田的一些通病,他就這樣在武當山上納涼消暑,一邊寫點東西記在小本本上,準備回去後跟劉備說,組織百姓學習新的技能。

之前在漢中的時候,李素就發現了,這個時代的百姓很多都不懂多少種田技能,或者說會種的農作物就非常可憐的幾種,換別的就不會種了,也沒人教百姓。

這時代最先進的農書也就是《四民月令》,李素前世沒看過,但到了漢中之後,他特地讓人找來一本《四民月令》看了看,發現跟南北朝時候的《齊民要術》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關鍵是《四民月令》的作者口吻,一看就是一個豪強家大莊園的大管家,知道如何組織調度農奴一年四季如何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輪休種植各種蔬果。而百姓很少有懂這些。

李素在蜀地,看到花椒已經是一種成熟的商貿貨物了,很昂貴,茶葉也是如此,還有做枸醬的那種果子。但百姓不會去“耕種”這種作物,貨源都是來自於上山採藥的藥農,所有收穫都是純野生的。

同理,李素如今想要治理的這地方,按說可以靠水吃水,有沼澤地也沒關係,但百姓只會捕魚,從沒想過養魚,芋頭也都是沼澤地裡野生挖的,很少有人將其視爲農作物,而是“樵採所得”。

真要是開化一下民智,讓蜀地山區的富餘人口知道“山坡地也是可以主動種花椒種茶樹種甘蔗”,讓沼澤區富餘人口學會養魚種芋頭,益州何至於一到六七百萬人口就馬爾薩斯陷阱內卷呢。

任重道遠吶。

收復上庸之地的過程,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挑戰幾乎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但其他方面的無力感讓李素很鬱悶。

有業餘時間自己寫一本山寨版的《齊民要術》也好,雖然他不懂齊民要術,但照着《四民月令》借鑑、再讓一些老農把種這些“目前人還不認爲是農作物”的經濟作物的方法總結出來,李素記錄轉化爲文字,這點他還是做得到的。

而且也沒必要親自寫,文字整理完全可以交給諸葛瑾他們嘛。

李素一番折騰,最終在六月中旬才離開上庸山區,六月十八日,他把大部分人馬留在了益州地界一側待命,自己帶着嫡系船隊抵達了襄陽,然後打探了一下朝中的形勢。

得知董卓還在河東拖延時間,何進尚未有任何動作,而朝廷對於外兵越境調動的限制和指責,也確實比靈帝在位時鬆懈了不少。

李素這才放大了膽子,讓趙雲典韋帶了五百名騎兵,作爲入朝覲見使團的護衛名義,從襄陽轉入淯水、抵達南陽。

而後才上船登岸,從南陽走陸路,直奔荊州與司隸邊境的伊闕關。

不過,在進入司隸之前,李素讓趙雲隱下旗號,然後先派快馬秘密進京打探一下何進與宦官鬥爭的進度,而典韋則護着虛假的旗號緩緩而行。

第342章 像活塞撞潤滑油一樣輕鬆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533章 我是故意讓敵人有機可乘的第294章 諸葛亮半鍋實驗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777章 好兄弟就是要整整齊齊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288章 逐出師門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288章 逐出師門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第162章 董卓夜宴逼華雄第89章 李洛托夫雞尾酒第857章 光復大漢全境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328章 長安城內鴻門宴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第775章 他一直這麼勇敢嗎第765章 都當了丞相了,總得乾點活第721章 司空面前只有僞神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745章 該醒醒了,還在打仗呢第692章 大漢朝的連續兩任大將軍都是中風癱瘓第65章 整個晉東南都亂成了一鍋粥(河東支線結束)第669章 滅袁是一場持久戰第155章 打工人打工魂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紹一樣好謀無斷的時候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471章 從科技樹的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2章 先攢一波怒氣值第813章 目標郾城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468章 什麼都略懂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492章 似曾相識的勤王討董第88章 知恥後勇張翼德第763章 三十而相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412章 一路種田到前線第28章 假裝中了詐降計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610章 諸葛亮:專治各種懂人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應第692章 大漢朝的連續兩任大將軍都是中風癱瘓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814章 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99章 欽定反賊劉焉第334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八千字大章)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562章 蔡瑁的決斷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第718章 神劇輕鬆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幾年第10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94章 朝廷不讓去的地方我們絕對不去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180章 千金市骨諸葛亮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32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95章 沿着歷史長河一路碾壓第714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787章 許褚裸衣鬥張飛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404 敏感的人看啥都敏感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番外第48章 午時已到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673章 周瑜:我有經驗,李素:我有科學。第286章 袁紹掛孝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495章 弒君-上
第342章 像活塞撞潤滑油一樣輕鬆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533章 我是故意讓敵人有機可乘的第294章 諸葛亮半鍋實驗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777章 好兄弟就是要整整齊齊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288章 逐出師門第666章 沮公!事急矣!第288章 逐出師門第764章 似乎跟原來也沒什麼不同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第162章 董卓夜宴逼華雄第89章 李洛托夫雞尾酒第857章 光復大漢全境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328章 長安城內鴻門宴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第775章 他一直這麼勇敢嗎第765章 都當了丞相了,總得乾點活第721章 司空面前只有僞神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745章 該醒醒了,還在打仗呢第692章 大漢朝的連續兩任大將軍都是中風癱瘓第65章 整個晉東南都亂成了一鍋粥(河東支線結束)第669章 滅袁是一場持久戰第155章 打工人打工魂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紹一樣好謀無斷的時候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471章 從科技樹的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2章 先攢一波怒氣值第813章 目標郾城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468章 什麼都略懂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492章 似曾相識的勤王討董第88章 知恥後勇張翼德第763章 三十而相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412章 一路種田到前線第28章 假裝中了詐降計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610章 諸葛亮:專治各種懂人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應第692章 大漢朝的連續兩任大將軍都是中風癱瘓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814章 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99章 欽定反賊劉焉第334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八千字大章)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562章 蔡瑁的決斷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622章 決戰不是你想打就有得打第718章 神劇輕鬆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幾年第10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94章 朝廷不讓去的地方我們絕對不去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180章 千金市骨諸葛亮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32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95章 沿着歷史長河一路碾壓第714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787章 許褚裸衣鬥張飛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404 敏感的人看啥都敏感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番外第48章 午時已到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673章 周瑜:我有經驗,李素:我有科學。第286章 袁紹掛孝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495章 弒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