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

時間很快到了212年的農曆四月底,也就是大漢擊退草原聯軍入寇之後的那個初夏。

十萬北伐大軍都已籌備停當,上千艘的運河船舶與海船,分東西數路把數以百萬石計的各種軍需民生物資,運到北疆前沿。

之前的戰爭損害、主要是對基礎設施的破壞,也都基本上修復彌合。

受害最嚴重的渤海、右北平、遼西三郡,已經看不到什麼戰爭殘骸了,徹底修理打掃了一番。

另外,在過去的這個臘月、乃至開春的三個月裡,大漢軍隊也趁着搜剿殘敵、拓展人口的機會,在東胡草原上展開了圍捕與移民屯墾,

一邊搜略外逃的漢族和烏桓婦孺,一邊組織少量的漢人赤貧百姓爲骨幹,來當地種田放牧,沿着遼河兩岸稍微種點水稻,其他灌溉條件稍微差一點的地方,則輪作黑麥。

如此漸漸改變東胡草原的生產方式和民俗,順便爲將來進一步的北進提供更前沿的基地、跳板。

(注:東胡草原就是後世的科爾沁草原,就是秦漢之交時、被那個鳴鏑弒父的冒頓單于滅掉的東胡原本的聚居地,在大興安嶺以東。後文開始都用秦漢時的地名稱呼。

大興安嶺以西的漠南草原,就叫“南匈奴草原”,對應錫林郭勒。大興安嶺以西的漠北草原,後文就叫“北匈奴草原”,對應呼倫貝爾。

另外呼倫貝爾再往西、南側沿着肯特山到烏蘭巴托一帶,北到貝加爾湖,稱“丁零草原”。肯特山就是狼居胥山,貝加爾湖就是瀚海。)

至於這一波移民屯墾擴張的契機,其實也很好理解,算是恰逢其會,也花不了朝廷多少錢糧——

畢竟之前的戰鬥中,大漢累計殲滅了十九萬之衆的草原聯軍,還活捉了八萬七千多人的俘虜奴隸。這十九萬精壯人口對應的老弱婦孺,可不得有至少超過五十萬?

這些部族當中的精壯男性,本來是趁着冬天南下打劫補貼家用的,直接死在外面了,家裡那點人口當然是毫無抵抗力。

哪怕漢人不來,這個冬天他們也因爲失去了壯勞力、食物短缺過不下去,用草原上的殘忍方式,自行淘汰了一大批老弱。

也就是搞食物配給、在明知會餓死人的情況下,提前就不給老人分吃的了。這一切都是胡人自發乾的,跟大漢無關。

張飛趙雲還算是仁慈的了,在臘月的時候知道了草原上飢凍相食的情況,摧枯拉朽出兵,把老胡人都餓死得差不多後、剩下的那些婦孺收編了。

就這還有五十多萬人口,基本上算是整個東胡草原上全部的有生力量了。這裡面,外逃的漢族婦孺大約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是烏桓。

當然,哪怕是針對婦孺,大漢朝廷的救濟肯定不會白給,上報朝廷之後,朝廷立刻拿出了一個處置措施:

之前遼東不是從中平末年、糜竺治理地方後,就和平了多年,所以人口繁衍、男多女少,有赤貧光棍嗎?後來李素還移民了累計超過十萬人去三韓和扶桑。

那現在就依葫蘆畫瓢,繼續順着這個成功經驗,再拉個幾萬遼東漢人、赤貧娶不起老婆的青壯,給他們每人發一個被殺了丈夫的烏桓寡婦當老婆,也總好過沒有老婆,在東胡草原上廣泛屯墾。

另一方面,朝廷也緊急發佈了調令,提拔了一些在之前抗擊草原聯軍中表現不錯的遼西、右北平文官武將,同時把最擅長夷務的田疇、田豫二人往北調到東胡草原上,直接建立了兩個新的郡,讓他們開拓治理。

至於新郡的地名,因爲當地有紅色的山,靠西的那個郡就直接叫“赤峰郡”即可,反正當地只是草原,再往前追溯也沒有郡縣設置,沒有地名可以借鑑。

而靠東一點的那個郡,倒是有古地名可以借鑑,那就直接沿用“柳城縣”的名字,升級爲“柳城郡”,也就是後世的通遼,位於遼河上游。

這一番整頓遷徙之後,赤峰、柳城二郡的總人口接近六十萬,純漢族二十餘萬。

而剩下那些烏桓,也都被田疇等人拿着《史記索隱》慢慢教化同化,讓他們好好種田,認識到自己原本就是大漢子民、是孤竹國之後。

這些潛移默化的統戰工作,總能持續個至少一代人,才能明顯見效,急不得。

另外,爲了配合赤峰、柳城二郡的建設,趙雲顯然必須徹底打通整個遼河流域。而遼河在最東北角的那個拐點,原本去年也還沒有正式設置郡縣、原本是遼東和高句麗人之間的緩衝爭奪區。

那地方,大致相當於後世遼吉蒙三省交界的四平。今年爲了配合東胡草原那邊的開拓,趙雲也奉命帶兵,在當地又設立了一個新郡,就叫扶余郡。算是安撫已經被征服並漸漸同化的扶余人,以後再慢慢改名字。

由於草原地廣人稀,當地三個郡加起來、佔據的東胡草原超過15萬平方公里,放在中原的話,幾乎相當於一個最小型的州了。但人口才60多萬,還全境都地勢平坦,所以每個移民可以分得的土地還是非常可觀的。

而且按照後世的歷史,在這些地方也沒有建立州、盟,而是設置了三個地級市。可見當地也確實比較適合作爲農耕和遊牧的過渡區,在大興安嶺以內,還是可以搞定居生產方式的。

朝廷就給每個人口都分配了足足一千漢畝的土地,其中三百漢畝可以作爲輪作耕種,三年一輪,一年種水稻或者黑麥,第二年種一年大豆,第三年休耕。

遠離遼河的地方,那就徹底放棄水稻只種黑麥。

除此之外,當地在屯墾實踐中,也摸索出了一些節約勞力的套路,是原本內地不常用的,主要是大規模的焚燒秸稈還田——

漢末也沒什麼工業污染,所以燒點秸稈施肥沒什麼大不了的,環境完全可以承受。

同時期美洲的印第安人,幾千上萬年來都保持了燒荒耕作的傳統,一直能保持到西班牙人入侵。

不過,地廣人稀的地方燒荒和燒秸稈,也要防止火勢無法控制的問題。所以經過一線基層的摸索,總結出了“燒秸稈之前,先把田地四周翻耕出隔離帶”的經驗,確保燒一塊是一塊,別蔓延到大面積的枯草原上。

這些措施都弄上,基本上也就能確保黑麥這種低產作物,也能常年放養式畝產三四百漢斤了。

因爲黑麥這種作物,本來優勢就是用水少、耐寒耐大風,缺點是可食用的種子部分產量極低,而莖稈葉子浪費的營養物質太多。

也正因爲種子少產量小、莖稈卻粗壯高大,黑麥才那麼抗倒伏,草原上大風環境也不容易吹倒。

但秸稈一多,如果不還田,對土地肥力的消耗就太快了,寒冷環境下自然腐爛堆肥又太慢,燒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而歷史上毛子在西伯利亞種黑麥,倒是沒有普遍用放火的方式,但他們的休耕週期更長,一塊土地種完黑麥後,多的能休上四五年,等秸稈徹底爛透還田再回來種。

但那是建立在西伯利亞面積更爲廣袤、人口更爲稀疏的前提下的,那兒不差荒地。通遼、赤峰一帶跟西伯利亞還是沒法比的,還是要稍稍注意節約土地。

一番勤政治理,估計今年當地的百姓就能實現自給自足了。

另外,朝廷發放給當地百姓的土地雖然多,但早期有五年的墾荒免稅期,後續五年還有減半徵稅優惠。加起來十年期滿後,也只按照“佔田一百漢畝”的理論產量的三十稅一來徵稅,也就是休耕輪作的土地算是白送的。

這樣優惠的稅收政策,也就足夠充分調動當地人好好種田生產了。

一千漢畝地皮裡,剩下的七百漢畝當然還是保留草場狀態,可以適度放牧牲畜,但是朝廷會派農政官員幫忙宣傳、統籌,告誡大家注意規模,

不要超過“四十漢畝草場放一頭牛或五隻羊”的規模,因爲原本當地的烏桓和鮮卑人都是“遊牧”的,一個地方草吃完了就換個地方。

現在改成了“牧而不遊”,每戶人家草場都是固定死的,不讓再隨便遷移,這就要一定的數學工具輔助,算好養羊規模,免得夏天草旺盛的時候腦子一熱養多了、草消耗過快秋冬餓死。

按照朝廷的最新規劃,也就是每戶牧民不能超過十二頭牛馬或者六十隻羊的養殖規模。

漢末的遊牧民族,本來是不修牛羊食槽,也不會搞有組織地大規模割草囤積飼料、手動投料的。他們的生產方式都很粗放,全是讓牲畜自己直接在地上吃草。

現在改了不許“遊”之後,勞動強度當然要增加,朝廷的農政官員小吏也得下鄉講解,教大家打草青貯,甚至教人不能完全指望牧草自然生長,還可以撒點苜蓿種子。

總之就是漸漸把當地人民改造成完全定居生活方式。

不過,定居放牧的勞動強度雖然大些,比種田還是輕鬆很多。所以稅率肯定也要比耕種類的農業稅高一點,暫定是十五稅一。

也就是每戶牧民每年除了繳納糧食稅之外,還要上繳一頭牛或者馱馬,或者是五隻羊,作爲實物稅。

這幾十萬牧民將來安頓好了、生產力走上正軌,大漢朝廷就可以每年多收幾十萬頭牛馬或者幾百萬只羊,對國力也是一個明顯的提升,將來就更不愁戰馬和耕畜了。

……

反漢的烏桓人已經徹底覆滅,所以大漢在東胡草原上做這些開拓部署時,本地也沒什麼人能反抗。

唯一能反抗的鮮卑人,因爲去年冬天損失太慘重,丟了四成青壯戰力,也沒多少餘力。

只能是趁着大漢駐軍不注意的時候,或者通過哨探偵查、發現有拉扯出空檔,纔過來騷擾破壞一把。

但張飛和趙雲也不是吃素的,有趙雲巡防設套,鮮卑人也數次中計,又復刻了一把“來了就跑不了”的慘劇。

哪怕趙雲用鐵騎兵的情況下、速度不足以完成對來去如風的鮮卑人的追擊,但他還可以只用輕騎嘛!

在雙方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這個時代的漢人騎兵,根本不需要仰仗鐵甲才能和鮮卑人血戰。就算雙方都是騎弓、皮甲,趙雲也是一樣絲毫不怵的。

鮮卑人很快就發現,已經擁有了充分草場和西域商路的漢軍輕騎,戰馬質量甚至明顯在鮮卑之上——

鮮卑人的馬匹,都是漠南漠北草原上的品種,並沒有中亞和中東地區的高端良種,而漢軍的馬匹已經經過了十幾年的東西交流,當然質量更好。

另外,隨着天下統一已經過去了十年,漢軍內部的軍工軍需部門,其實也有在慢慢自然發展、攀升軍工科技。

早在十年前,竄天猴火藥箭和原始手雷之類的兵器,就已經在軍中作爲特殊環境下的作戰裝備使用了。

這十年下來,火藥兵器自然也有別的新玩意兒出現,這些東西未必是李素指點的,諸葛亮也沒怎麼介入,所以屬於完全“百花齊放”的自然推演狀態,很多東西未必真有實戰價值,還缺乏真正戰場環境的檢驗。

如果是數十萬人級別的大規模混戰,這種可靠性存疑的新武器,也不好拿來列裝部隊。但是幾千人上萬人級別的草原運動戰、騷擾戰環境下,給趙雲的部隊練練手、蒐集一些實戰數據,就再好不過了。

趙雲也就樂於見到東胡草原上這種小規模騎兵對抗,順帶給自己的搜剿部隊裝備了數百上千件集束竄天猴火藥箭、原始的竹筒火藥槍,改良後的手雷……

如果讓李素看到了,肯定會驚詫於這些玩意兒簡直就跟《帝國時代4》裡玩到宋末明初,出現的“突火槍騎兵”、“一窩蜂”、“擲彈兵”等兵種差不多。

這些東西,也確實不需要穿越者來開掛,而是漢人工匠憑藉着自然推演,就能基於原始火藥爆破兵器,想到的改良。

雖然歷史證明了這些東西最後都會被火槍淘汰,但作爲一個過渡產物,讓工匠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留下一些歷史摸索、積澱一點小成本的試錯經驗,卻也沒什麼不好。

這一年夏天,漢軍原本打算全力反擊鮮卑,但是被鮮卑這樣騷擾之下,其他戰場方向倒是難以找到鮮卑主力決戰,戰局就這麼被稍稍拖住了。

而且夏天的時候,水草豐美,漠北草原的草也足夠吃,所以幷州與河套那邊的漢軍一旦出關北上,鮮卑人馬上就收縮了。相比之下,還是東線戰場更容易找到決戰機會。

時間拖到了七月份,隨着盛夏過去,在整個夏天的拉鋸戰中,趙雲和張飛在東胡草原方向又陸陸續續累計殲滅了大約兩萬鮮卑青壯。

把鮮卑軍隊的總人數,從十三萬進一步壓縮到了十一萬。關外三郡的屯墾工作,卻推進得很穩健,破壞始終在可控範圍內,隨着第一季的糧食即將收穫,漢人也會在關外站得更穩,不用依靠中原的運輸補給了。

天氣轉涼後,漠北草原的草也肯定不夠吃了,鮮卑人必須趁着秋天草高馬肥,把漠南草原也充分利用起來。如此一來,被漢軍主力咬住決戰的概率,也大大提升了。

漢人的策略,就像是一道道絞索,慢慢把鮮卑的脖子卡緊。

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774章 安如磐石居庸關,堅壁清野拒張飛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184章 實事求是第123章 花樣百出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802章 鄴城落第370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87章 你這不是出賣朋友,是治病救人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177章 胸甲騎兵第36章 踢到鐵板了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87章 關雲長義釋嚴顏第61章 狗急跳牆第128章 劉瑁中毒暴斃,釣魚城投降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176章 郫縣種田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309章 死得跟夏侯淵一個待遇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613章 堂堂之師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684章 地圖封公第705章 諸葛瑾進京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第239章 大道至簡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519章 還價越還越慘就沒人還了第357章 荀攸的堵漏番外第35章 病毒的敵人未必是朋友,也可能是消毒水第613章 堂堂之師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第556章 荊州泥潭第805章 連荀彧都反對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33章 星星黃巾可以燎原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372章 收網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252章 天胡開局的新年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784章 曹操:仲德你每次都多慮了,孤早已提防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644章 許攸掌兵第344章 追亡逐北第532章 先來一個米其林分量的開胃小前菜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794章 學以致用劉玄德第694章 改革就是要極限拉扯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5章 水到渠成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6章 赴常山第53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431章 被水淹沒不知所措第7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24章 真沒想到,劉備能來啊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311章 來去自由第586章 海盜本色(今天就恢復兩更吧,還四千字)第400章 有右將軍在工人還想失業?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
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774章 安如磐石居庸關,堅壁清野拒張飛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184章 實事求是第123章 花樣百出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802章 鄴城落第370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87章 你這不是出賣朋友,是治病救人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177章 胸甲騎兵第36章 踢到鐵板了一些扯淡的章節感言(關於加更)……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87章 關雲長義釋嚴顏第61章 狗急跳牆第128章 劉瑁中毒暴斃,釣魚城投降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176章 郫縣種田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309章 死得跟夏侯淵一個待遇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613章 堂堂之師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528章 最強大敵第684章 地圖封公第705章 諸葛瑾進京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第239章 大道至簡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519章 還價越還越慘就沒人還了第357章 荀攸的堵漏番外第35章 病毒的敵人未必是朋友,也可能是消毒水第613章 堂堂之師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第556章 荊州泥潭第805章 連荀彧都反對第812章 天下洶洶徒爲你我而已,願與將軍會獵許昌第33章 星星黃巾可以燎原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796章 李丞相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第372章 收網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252章 天胡開局的新年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580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第784章 曹操:仲德你每次都多慮了,孤早已提防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644章 許攸掌兵第344章 追亡逐北第532章 先來一個米其林分量的開胃小前菜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794章 學以致用劉玄德第694章 改革就是要極限拉扯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5章 水到渠成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6章 赴常山第53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431章 被水淹沒不知所措第7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24章 真沒想到,劉備能來啊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311章 來去自由第586章 海盜本色(今天就恢復兩更吧,還四千字)第400章 有右將軍在工人還想失業?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