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荊州太平

黃四郎的肉身死沒死並不重要,當黃四郎的替身被當成他本人當衆斬首的那一刻,他在爪牙僕從的心中就已經死了。

張羨的肉身死沒死同樣不重要,當他被甘寧一箭射墜跌落的那一刻,在荊南聯軍士兵們的心中,荊州的天已經是劉景升劉使君說了算了。

當然也包括目前名義上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給劉荊州助拳”姿態出現的關羽。

這,就是劉備和關羽出峽時,必須結交好劉表的原因。朝廷任命的大義名分如今好用,有了這個名分,再配合少量的兵力,就能以順誅逆,成倍放大武力值的效果。

最多再過一年,這個世界就不會再出現“朝廷一紙聖旨,就能讓一個在地方上毫無根基的人,單騎入州掌握政權”的好事,這種窗口期馬上就要徹底關閉了。

(注:我知道有人會舉劉繇的例子,劉繇確實能在三年後還靠李傕的任命單騎入州,但他很快就被抗命的袁術派孫策幹掉了。所以,未遂的案例不能算在內。既遂的最後窗口期,就是劉表、袁紹、公孫度。)

隨着張羨的倒下,成批成批荊南聯軍普通士卒像沒頭蒼蠅一樣逃散,或直接跪地投降。外營的抵抗力度直接土崩瓦解炸了鍋。

被車仗保護起來的內營士卒,以及一小撮宗賊頭目,倒是就近看得分明,知道張羨只是墜臺,還想死硬抵抗一下。

但這也無非是正中關羽下懷——佷山大營一共有兩萬五千人,包括傷兵在內。外營大約有兩萬,傷兵也都在外營。內營只有張羨最嫡系死硬的五千人。

關羽巴不得那些宗賊頭目死硬到底,這樣纔好把他們都殺了,一鼓作氣摟草打兔子把零陵桂陽等處的豪強殺他個七七八八,省得將來再千里迢迢勞師遠征到湘南甚至五嶺追殺。

外營的兩萬人不是逃了就是投了,把火線投降的士兵立刻驅趕着殺向內營,關羽甚至都不用付出多少己方嫡系部隊的傷亡,就讓新附軍和死硬宗賊內耗便是。

血戰混戰一直持續到辰時初刻、天色徹底大亮,內營被殺得血流成河,張羨和一批宗賊頭目全部被殺於亂軍之中,一夜的交戰至少死傷了五六千人,其中混亂中自相殘殺的就佔了絕大部分。

關羽的丹陽兵總傷亡不滿千人,而且戰死者只有兩百餘人,還有一百多個傷勢比較重,估計也沒法醫治,其餘都是可以挽救的輕傷。畢竟這些丹陽兵也算是人人着皮甲,生存能力相比於無甲的敵軍還是強大不少的。

荊南聯軍的兩萬多人,除去死傷,還有一小半逃散了ꓹ 投降被俘的接近萬人。

關羽也怕人多了不好控制,先收繳了武器ꓹ 然後分成幾批分而治之。

他先把金旋帳下的武陵蠻挑出來,這部分大約有兩千人。

因爲按照之前跟劉表談妥的條件,武陵郡本來就是要割讓給劉備陣營的ꓹ 降兵自然可以收編。金旋也死在了亂軍之中,關羽再想控制武陵郡應該沒什麼難度。

關羽挑挑揀揀ꓹ 從俘虜裡抓了個蠻酋軍官,姓沙ꓹ 名字關羽也念不清楚ꓹ 就讓他暫時帶領這些武陵蠻。

剩下七八千人的俘虜,絕大多數是零陵和桂陽郡的郡兵及豪強勢力,少數是之前西陵城破時逃出來投奔友軍的華容賊貝羽手下。

華容賊貝羽的兵,以及如今還沒拿下的夷陵城裡的巴丘賊蘇代的兵,這兩部分加起來可能也有三五千人——目前還不知道總數,因爲得看後續夷陵城破城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會死扛到底ꓹ 有多少人會直接投。如果兵不血刃下夷陵,那麼這兩股宗賊的俘虜總人數能有五千人。

這些人的籍貫都是南郡人ꓹ 所以毫無疑問都要移交給劉表的部將文聘、王威統領。關羽也不稀罕這點降卒ꓹ 爲了劉備陣營的對外形象和外交名聲ꓹ 也不會扣留。

而剩下的零陵郡和桂陽郡兵ꓹ 就可以商量了。關羽可以對外宣稱說軍糧不足、抓到後收繳了兵器就地遣散,劉表也沒法查。

如果劉表想要ꓹ 那也可以多拿一些條件來換ꓹ 一切都是可以談的嘛。

……

攻破佷山大營之後ꓹ 關羽也不急着跟劉表交涉,他準備再花幾天ꓹ 先把夷陵攻下。

關羽軍抵達夷陵城下之後,也沒打算強攻,只是先圍住城西,然後讓部隊逐步往城北城南兩側延伸營壘。

然後讓城內的蘇代知道張羨已死,還把張羨的首級當衆用杆子挑着讓城裡的士兵看一圈,瓦解守軍士氣。

蘇代知道外無援兵,果然再無戰心,連忙趁着關羽軍剛剛完成“圍三缺一”的架勢、即將合圍最後一面之前,搶了個時間差帶了一兩千嫡系部隊和百餘騎軍官、心腹突圍。

蘇代的部隊並沒能跑掉多少,步行突圍的被追殺截住了大半,只有騎馬的人逃了。蘇代跑到孱陵一帶,搶了些民船順流而下直回巴丘,關羽也不追趕,估計跟着蘇代走掉的總人數不會超過五百人。

夷陵城內被拋棄的部曲也兵無戰心,關羽指揮飛梯攻城只衝鋒了兩陣就登了城,士兵紛紛投降。

把所有俘虜全部整頓好之後,關羽才喊來劉表的別駕伊籍。

關羽:“機伯先生,這裡有四千戰俘,都是華容賊貝羽與巴丘賊蘇代的部下,既然是南郡人,理當完璧歸趙,我軍即日派船解送過江,有勞先生跟劉荊州覆命,請文、王二位將軍來接收。”

伊籍拱手稱謝:“徵西將軍與關將軍真乃天下義士,言而有信,貴軍平宗賊過程中抓獲的戰俘,竟都能如數交還,劉荊州定然滿意,願意與貴軍長期保持盟好。”

關羽:“既如此,我與先生一起去一趟江陵,也好親自面見劉荊州交割清楚。也便於將來我軍過境江陵、襄陽北上討董。”

伊籍表示沒有問題。

劉表現在也是毫無嫡系武裝的狀態,而且因爲有了劉備關羽這個盟友願意幫他殺宗賊清場,劉表甚至連跟蔡家聯姻的事兒都沒做,至今沒有被蔡瑁挾制。

說不定他覺得沒必要再娶蔡瑁的姐姐了,也不用縱容蔡瑁一族。只有作爲謀士的蒯良蒯越依然被劉表重視,也正式結好籠絡,反正這倆人沒兵權不會造反。

而王威是劉表的同鄉,跟伊籍一樣是外來戶,跟劉表一起上任,忠誠度沒問題;文聘雖然是南陽郡人,算是荊州本地,但好歹也願意忠於劉表。給這兩人四千嫡系部隊,再配合荊州刺史的名份,完全可以把場面撐起來。

所以,當伊籍帶着關羽依約送還的戰俘抵達江陵後,劉表非常有氣度地親自接待了他們,話裡話外時時提起他跟劉備的交情,對於現有的交換條件全部予以承認,還留關羽一起飲宴接風。

不過,劉表也是人精,他自然有別的信息渠道,知道關羽還抓住了更多張羨部下的嫡系俘虜。

一邊喝酒,劉表就一邊旁敲側擊:“關將軍,聽說張羨所部,還有不少士卒俘獲,不知是如何處置的?”

關羽放下杯子,一捋鬍鬚:“我看那些士卒多是零陵人,很多隻是鄉民,被張羨橫徵暴斂強徵爲卒,不甚堪戰,有些自有盤纏的,就放他們自歸零陵鄉里了,畢竟我軍從巫縣出峽、千里而來,糧草不足,無法長時間養那麼多吃閒飯的俘虜。”

劉表內心暗暗可惜,但他城府甚深,表面上沒有任何流露,也沒有責怪之意:“如此,卻是可惜。貴軍出峽後所佔郡縣,多爲山地,產糧不足,無法供應大軍。

但荊襄之地,實則肥沃豐足,如今又是用兵之時,怎麼會養不起呢。這樣吧,之前貴我兩軍劃分宜都郡與南郡界線時,以夷陵縣爲界,確實是我欠考慮了。

我願將原屬南郡、位於長江以南的孱陵、樂鄉二縣也劃歸宜都郡,歸貴軍管轄。此二縣本就位於宜都與武陵之間、油江兩岸,乃雲夢澤淤塞而成的平原,田土肥沃,足可供糧養兵。

而貴軍目前養不起的張羨部俘虜,可以交給王威統轄,說不定明年開春我軍也會跟着討董。”

劉表提到的這兩個縣,位於油江兩岸,油江口對岸隔着長江就是後來的公安縣。因爲古代的雲夢澤比後世的洞庭湖要大好多倍,所以這兩個縣也算是古云夢澤退化後留下的沖積平原,土地非常肥沃。

劉表這樣建議,明顯是打算在油江口一帶,直接捨棄長江南岸的南郡二縣,在此跟劉備劃江而治了。

當然了,荊南最南面的零陵和桂陽,名義上還是劉表遙領得。畢竟那是兩個郡,放棄太捨不得了,他的心理價位最多隻能拿一兩個縣來換有生力量。

只不過,把孱陵周邊割讓給宜都郡之後,劉表暫時也失去了南下零陵、桂陽的通道。因爲洞庭湖以西的長江南岸土地基本上歸劉備了,而洞庭湖以東的長江沿岸土地則是長沙太守孫堅的。未來劉表必須在洞庭湖邊撕開一個口子,才能沿着洞庭湖-湘江控制零陵、桂陽。

關羽也沒想到劉表還挺慷慨的,居然一次性就割兩個縣——縣和縣也不一樣,洞庭湖平原的縣可比長江三峽的山區縣肥沃多了。

關羽:“既如此,我軍還有六七千名張羨部下的俘虜沒來得及放,就交給使君處置吧。另外,還請使君去書一封,給袁公路,也算是做個見證,就說我軍已經肅清北伐討董的沿途障礙,使君也會支持我們過境討董,讓袁公路放心。”

劉表:“這些都是小事一樁,來,喝酒。”

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856章 處理劉和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604章 善謀者無赫赫之謀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59章 有意尋糜竺,無心遇魯肅第498章 孤欲帝則帝,何須遺詔第801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414章 恍如西部片第409章 承諾不首先使用大殺器第31章 代人捉刀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819章 八陣和八陣圖的差距第11章 取信賈琮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484章 利用變法撈錢撞到槍口上了第146章 北關羽,南道榮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4章 三月磨一劍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第563章 真降都被當成詐降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71章 豐收的季節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487章 打了勝仗一定是好事嗎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29章 省親救難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第262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377章 歷史進入了深水區第451章 大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116章 師妹你聽我解釋第453章 勢如破竹、直撲龍編第644章 許攸掌兵第303章 身陷重圍馬孟起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618章 劉備飄了番外第25章 給蠻夷帶來文明番外第36章 君臣共識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第435章賈詡的B方案第606章 輕取石門第820章 永不言敗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209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上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269章 還沒北伐先分贓第628章 戰前準備番外第40章 破除迷信任重道遠第64章 拿糜竺的錢當然不用客氣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645章 袁紹親征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327章 不到渭河心不死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840章 連封三公第130章 不過旬日下江州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556章 荊州泥潭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795章 不管你跑幾步,你都有資格笑百步第690章 對付鴕鳥心態只能捂蓋子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159章 泡澡侯府落成第69章 殺帥奪軍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16章 蝴蝶效應
第466章 羣策羣力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856章 處理劉和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604章 善謀者無赫赫之謀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59章 有意尋糜竺,無心遇魯肅第498章 孤欲帝則帝,何須遺詔第801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414章 恍如西部片第409章 承諾不首先使用大殺器第31章 代人捉刀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819章 八陣和八陣圖的差距第11章 取信賈琮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484章 利用變法撈錢撞到槍口上了第146章 北關羽,南道榮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4章 三月磨一劍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第563章 真降都被當成詐降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71章 豐收的季節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番外第5章 五年規劃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583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113章 劉焉公然謀反第487章 打了勝仗一定是好事嗎第83章 無血開城下南鄭(三更)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29章 省親救難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第262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377章 歷史進入了深水區第451章 大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116章 師妹你聽我解釋第453章 勢如破竹、直撲龍編第644章 許攸掌兵第303章 身陷重圍馬孟起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618章 劉備飄了番外第25章 給蠻夷帶來文明番外第36章 君臣共識第52章 辱師之仇,九世可報也第435章賈詡的B方案第606章 輕取石門第820章 永不言敗第266章 “歡慶”變法成功第789章 無謀匹夫都升級了第209 竄天猴談笑間,戰象灰飛煙滅-上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269章 還沒北伐先分贓第628章 戰前準備番外第40章 破除迷信任重道遠第64章 拿糜竺的錢當然不用客氣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645章 袁紹親征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327章 不到渭河心不死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840章 連封三公第130章 不過旬日下江州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553章 我見猶憐,況老賊乎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556章 荊州泥潭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795章 不管你跑幾步,你都有資格笑百步第690章 對付鴕鳥心態只能捂蓋子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159章 泡澡侯府落成第69章 殺帥奪軍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16章 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