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

章武十年(205)十一月二十日。

會稽郡治山陰縣內,從句章巡視歸來的丞相李素,就得到了三韓與九州島平定的消息。

李素當然是非常振奮,當天就決定在公爵府上大擺宴席,宴請揚州官員、丞相府幕僚,同慶大捷。

當時,李素本人因爲剛剛從外地回來,正在享受天倫之樂,身邊都是妾侍子女,這些人當然也都向他賀喜。

爲首的,自然就是他側室中地位最高的甄宓。此刻的甄宓還有些憔悴,不過看上去心情很是喜悅開朗,只是肉身虛弱,她發自內心地吹捧:

“恭喜夫君又爲大漢綢繆瞭如此一樁大功,雖周公不及矣。”

李素一臉意氣風發:“這次至少也把當初青、兗度田引起泰山賊再叛的削地,拿回來了。要是後續還能再擴大功勳,說不定能多拿一兩個縣——”

甄宓聞言,卻不好接話,只是低頭微笑,靠在夫君肩膀上。

還是一旁抱着孩子的另一個小妾周櫻湊到近前打趣:“夫君從來不在意功名利祿,只想教化世人,怎麼反而計較起封地了。”

李素接過兒子,無所謂地笑笑:“咱是不計較,但也不能太寒酸,畢竟是想好了將來要拆封會稽,可如今閩中之地,才侯官一縣處於封下。

移民新設的漳、泉等地,那都是避嫌沒有吞併,將來總不好讓這小子淪落爲縣侯吧。”

原來,他手上這孩子,才四五個月大,正是他來封地會稽這兩年裡,甄宓又給他生的。

蔡琰留在老家陳留,爲父親最後盡孝,還帶走了李素那個姓蔡的次子。所以章武九年、十年這兩年,李素在會稽,大半的寵愛都分給了甄宓。

甄宓三年多前就給李素生下過第一個孩子,但是個女兒,所以李素至今只有蔡琰所生的兩個嫡子,一個還改姓了。最近纔算是剛剛補齊了繼承公爵爵位所需的兒子數量。

如今甄宓也已經二十一週歲,嫁給他整整五年了。周櫻她們幾個更是有二十六七歲了,蔡琰則已年過三十。

甄宓是去年秋天、李素剛到會稽半年之後懷上的,今年夏末剛生。生下來後,李素又很貼心地陪甄宓調養身體,小半年沒離開山陰,有些許公務也是在公爵府上處置,讓幕僚上門彙報請示。

到孩子滿了百日之後,確認沒什麼災病,妻妾也恢復得很好,李素才恢復了到處視察的工作節奏。

這不,十月初他纔去了一趟吳縣、婁縣、海鹽、句章,乃至新設的舟山縣,在外面走了一個半月,視察港口和船廠的建設工作。

畢竟倏忽之間,已經快兩年了,李素籌備的南方開發計劃,可不也已執行了兩年。

規劃中的舟山羣島燈塔羣如今當然還沒開建,畢竟海運需求還沒飽和到那種程度,那些勞民傷財的奇觀總能再拖延個五到十年才提上議程。

不過兩年的時間,對於港口和造船廠的建設、當地商貿工業的發展,已經是足夠發展出個雛形了。

畢竟這方面李素有豐富的種田經驗,當初魯肅在南海籌備造船事業,諸葛亮在光復雒陽後發展黃河下游的造船業,也都是兩年就看到療效、能湊出一支船隊了。

現在,李素剛剛視察完,對種田的階段性成果比較滿意,發現南方種田的產出可以比較高效低成本地與北方中原沿海地區交流、互通有無。

結果這幾天剛回來,就又得到了更多好消息。太史慈甘寧就如預期地取得了大勝,也算是讓李素的種田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繼續大造海船,把三韓和扶桑的高價值密度物產運回中原,構建緊密的商貿合作體系,那麼大漢對三韓和扶桑的控制就不會鬆弛,可以靠自身造血功能維持下去。

這裡面的彎彎繞,李素的妻妾們當然不會想得太明白,她們也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無法腦補出來。

不過甄宓好歹知道,夫君真的很強很負責,自己爲夫君生的第一個兒子才五個月,夫君已經在想着給兒子掙封地了,把閩中地區朝廷新設的縣也納入公爵領地,而這些將來都是她兒子的。

夫君年輕的時候明明不是這樣的,難道真是上了年紀之後,會變得多多少少有點溺愛少子麼。

這個念頭一閃過甄宓的腦海,她就連忙暗自譴責了一下,怎麼能想“上了年紀”這種形容詞呢,夫君明明也才三十六歲啊(對外虛報的,肉身三十三)

而剛纔她也正是因爲想到了這一點,所以纔不好意思點破李素變得“醉心利祿”,畢竟那有得了便宜賣乖的嫌疑。而兒子不是周櫻的,所以周櫻打打趣無所謂。

……

此後數日,李素大擺宴席,接受了揚州各地官員的慶賀。同時他自己也在琢磨,並且召集來幕僚商討,該如何給劉備上表,爲衆將請功,

同時拿出一套對三韓地區乃至邪馬臺的後續統治方案,讓劉備接受對當地的深入開發和治理,而不是僅僅以羈縻的形式鬆散統治。

當然,李素心裡完全清楚,太史慈發出這份捷報的時候,濊貊夷和熊襲蠻子的一部分死硬部落,肯定還在抵抗,不歸王化。太史慈幹掉的,只是那些頂層的蠻王,後續還有得忙呢。

否則征服蠻夷之地也就太容易了,大漢的版圖遠不會只有如今這麼點大。

相比之下,後世日韓之地,其實算是比較容易拓展進大漢統治圈的,至少比漠北草原要容易的多。

究其原因,古代沒法統治日韓,只是航海技術不行,船太大。朝鮮半島靠陸路運輸跟中原聯繫,成本比遼東更高數倍。航海短板一解決,剩下的漢化不是問題。

畢竟日韓的生產方式、農作物、氣候環境,跟中原農耕區是很近似的。

最多兩代人,四十年,當地人就可以把自己當成漢人了,何況他們都還沒有系統的文字,只有語言,也沒有歷史記載。漢人有文字有書籍尤其是有歷史書,還不是漢人說了算。

如果把中原的失地貧農移民過去,那同化進程就只會更快,畢竟移過去的民族構成就是完全的漢人,很快能成爲當地的主體人口。

不管眼下做得如何,至少開了一個好頭,後續一切可期。

……

李素對於在有生之年徹底整合日韓、趁着他們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識之前就扼殺,當然是有信心的。

但他缺乏的,是一個足夠的藉口,不得不承認,這裡面有一些他個人的私心和傾向,畢竟其他不是穿越者的人,不可能在漢末就覺得這些鳥不拉屎地方的蠻夷有提防其將來做大的必要。

對於漢朝統治者而言,難度不是問題,成本是很大的問題,就算解決了海運,皇帝還是會覺得開拓那些地方不划算。

朝鮮半島也多山,除了後世漢江流域和釜山盆地,其他地方沒什麼成片的大面積農耕區。都是山區和原始森林,礦產資源倒是有些,煤也很多,但古代沒用啊。

曰本列島就更是山地太多,平原就北九州、大阪灣和琵琶湖、關東武藏野這幾片上萬平方公里級別的平原。而且最大的關東平原如今還是原始沼澤地呢。

這些東西,對於漢人而言同樣沒有吸引力。只會覺得朝廷投了人力物力財力搞原始投資、花運費移民過去,也對中央財政毫無反哺,反而時間久了容易形成新的、更強的有威脅割據。

畢竟不怕東邊島上有蠻夷,就怕有了有文化的移民過去,這些移民卻不心向大漢。那樣一旦中原出現不穩,將來反而有可能反噬。

這些粗淺的道理和擔心,李素都不用上表劉備,光是在山陰城內,跟其他心腹揚州官員和幕僚討論時,就已經有足夠多的人提出了。

張鬆、王累、桓階這些幕僚紛紛表示了自己的不理解,乃至提出了折衷的意見:

“丞相爲何念念不忘在這些遠處東海之東的蠻荒僻壤、另設州郡?雖然陛下信任丞相,但也要給出足夠理由纔好。否則恐怕假以時日,還是會被朝中新晉大臣暗中攻訐吶。

這些地方孤懸海外,離中原太遠,就算陛下與丞相君臣相得,難保百年之後不會有後世子孫趁中原不穩自行割據。爲長遠計,還是不開拓的好。”

李素對於這些意見,還真沒法立刻迴應。

畢竟他知道張鬆這些人說的,都是確有道理的。

即使站在穿越者的角度,覺得這些地方後來會有威脅,但不得不承認,這些東邊的鄰居最初能發達起來,就是靠着跟中原學習,只是最後別人改了新的師傅,脫亞入歐了。

暫時的征服容易,但一旦把文明傳過去之後,產業上卻沒能形成新領地與中原的互通有無、自行造血能力,那幾個朝代之後,就是在自樹敵手。

說句難聽的,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如果李素有生之年,能抵達美洲。那他對美洲的態度,肯定也只能停留在物種交換的程度。

把有價值的物種種子、幼崽帶回來種植、飼養就好,但對美洲殖民在如今這個時代肯定是沒有價值的。

你做得再好,幾百年之後呢?無非是相當於培養出一個新的米國,最多無非是一個血統上不是白人主導、而是以黃種人爲統治階級的黃色米國。

道理就跟歷史上千年後英國人培養出的米國那樣,無非換一個移民新主的膚色而已。

李素靜下來之後,覺得自己必須捋一捋給劉備的勸說藉口。

他自己內心當然知道,征服曰本短期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尋找金銀銅礦。

(注:曰本不僅有佐渡金山、石見銀山,銅礦也很多的,有別字銅山和足尾銅山。只不過古代跨海運銅成本比較高,中原早期的航海技術不行,所以銅看不上眼。

曰本的地質條件和智利其實差不多,都是大洲大洋板塊邊緣的火山擠壓隆起,這樣的地方金銀銅所有重金屬都豐富。

但曰本人因爲細水長流開採了一千多年,所以到當代明顯不如智利了。在江戶幕府統一曰本的早期,也就是16XX年,曰本的銅礦出口也佔到過世界第一,但只維持了不到一個世紀)

如果假以時日,花個幾十年移民開採,中原肯定會對當地形成重視,好好建立統治。甚至朝廷中樞會爲此建設一支常備海軍,以形成威懾,免得當地地方權貴仗着孤懸海外、而覺得自己有希望獨立。

當然,如果只是單方面的“經濟掠奪”,壓榨礦產資源,那麼被移民過去的百姓肯定也會不甘心。所以這個過程中,也要想辦法形成經濟上的互利。

畢竟在李素這套設想下,以後在曰本列島定居的也都是移民過去的漢人後裔,那就是真的同文同種了,不是“被殖民壓迫的異族對象”,肯定要考慮他們的民生,不能跟歷史上英國人對米國人那樣。

長遠來看,如果不搞礦產資源掠奪這種不可再生、不可持續的行當,那就只有把曰本多山的環境,改造成一個種植梯田、山林經濟作物、以及進口醃製海產品的州。

然後利用中原平原耕地更多的比較優勢,用中原的糧食,換取山林和梯田作物、醃魚幹。這就逼得李素得進一步改良造船技術、降低海運成本,否則連糧食貿易都海運的話,肯定是會鉅額虧本的。

至於賣醃魚,這一點倒也沒什麼問題,因爲歷史上,進入航海時代之前的英國,就是這麼立國、通過賣鱈魚鮭魚,從歐洲大陸賺取金銀硬通貨的。還有就是拿着巴斯漁船捕鯨販賣鯨鬚鯨油鯨肉。

曰本的地緣環境,在海洋資源方面跟英國很近似,當然也能模仿這個經濟生態位。

但可惜的是,這些東西目前還是空中樓閣,只能是作爲一個遠期規劃,而依然無法解決眼下最急迫的動機問題。

李素不可能鐵口直斷跟劉備預言“曰本有金山銀山銅山”,他得掩飾一下。

想來想去,最後李素也只想了一條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只能是仗着劉備對他的信賴,先曲線迂迴一下。

“要不,就拿着當初從林邑人那裡引進林邑稻的例子,勸誡一下陛下,要開眼看世界。發現了新的文明聚居地,要深入探險調查,說不定在曰本能有值得引進的新農作物物種。

這種建議組織探險考察的計劃,花費應該不多,真着手了之後,再在執行過程中先斬後奏、歪打正着,要是真發現了金銀礦,陛下也會答應擴大探險計劃吧……”

李素想來想去,最後居然發現自己最後的規劃,竟跟歷史上哥倫布跟西班牙女王吹噓的美洲的價值,驚人地相似。

沒辦法!誰讓美洲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一錢不值的呢?後來發展得那麼好,那是百年之後的事兒了!是歐洲一代代失地農民去殖民,好好種田開發的結果。

在最初的時候,你只能騙君主一些直接見效快的利益,不是說有巨量的現成財寶,就得說有高產農作物,兩者總要佔一個,不然君主幹嘛支持這個計劃。

李素想明白之後,才獨自完成了他給太史慈甘寧等人請功的奏表,順便寫了幾條對於在三韓和邪馬臺建立新的州郡的建議。

這也不算離譜,歷史上公孫度在平定三韓之後,也在三韓以大漢的名義、自己建立了一個新的州,名叫“平州”,轄區就是相當於後世整個朝鮮半島。

現在朝廷還多統一了一個九州島,設一個新的州級行政單位,也說得過去。而且遼東以北的新開拓區,也能調整一下,順便把東北重新劃分一下。

幾件事兒,被李素歸攏在一個奏表裡,年底之前一起送到了雒陽。

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835章 荀諶:我弟和我侄兒都是尚書令,我投誰都是一樣的第372章 收網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107章 少帝膽怯天下知第429章 可惜看不到敵人的士氣槽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46章 天殺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第476章 亞洲馬車伕第684章 地圖封公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365章 衆正盈朝豈能用宦官的發明!第758章 曹子和突圍遇關羽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第475章 奢靡不亞於隋煬帝第488章 腦補中的三路鉗形攻勢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25章 胡酋授首(五千字大章)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542章 衛將軍領司空事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707章 到了李司空手上,什麼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第693章 袁紹:金身等死,閃現遷墳第400章 有右將軍在工人還想失業?第297章 靈渠谷奇謀番外第24章 長遠之計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333章 三十萬大軍齊聚街亭第341章 看菜下飯的精髓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534章 放着歷史書白讀都不讀,活該他找死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677章 于禁願降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192章 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番外第59章 黃金五年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第171章 呂布逃命番外第71章 楊修:我帶來了這個時代的和平第222章 虛與委蛇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759章 斬曹純,奪襄城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820章 永不言敗第80章 英雄所見略同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33章 星星黃巾可以燎原第48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367章 諸侯之間也是要競爭拉攏的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85章 巴西三賊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278章 報團取暖的反賊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番外第25章 給蠻夷帶來文明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13章 悠然神往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835章 荀諶:我弟和我侄兒都是尚書令,我投誰都是一樣的第426章 猝不及防的最高形態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352章 張飛的細柳營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第785章 岌岌可危第31章 飲馬遼河第433章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第74章 黃天蕩測試版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56章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大漢朝過去兩百八十三年的讀書人都是辣雞第82章 拖人下水第319章 高祖託夢該怎麼託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765章 都當了丞相了,總得乾點活第3章 外交的最高境界番外第41章 地球正統論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
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835章 荀諶:我弟和我侄兒都是尚書令,我投誰都是一樣的第372章 收網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107章 少帝膽怯天下知第429章 可惜看不到敵人的士氣槽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46章 天殺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第476章 亞洲馬車伕第684章 地圖封公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365章 衆正盈朝豈能用宦官的發明!第758章 曹子和突圍遇關羽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第475章 奢靡不亞於隋煬帝第488章 腦補中的三路鉗形攻勢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25章 胡酋授首(五千字大章)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542章 衛將軍領司空事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707章 到了李司空手上,什麼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第693章 袁紹:金身等死,閃現遷墳第400章 有右將軍在工人還想失業?第297章 靈渠谷奇謀番外第24章 長遠之計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333章 三十萬大軍齊聚街亭第341章 看菜下飯的精髓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534章 放着歷史書白讀都不讀,活該他找死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677章 于禁願降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192章 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番外第59章 黃金五年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第171章 呂布逃命番外第71章 楊修:我帶來了這個時代的和平第222章 虛與委蛇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716章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第759章 斬曹純,奪襄城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20章 漢朝也有價格雙軌制第820章 永不言敗第80章 英雄所見略同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33章 星星黃巾可以燎原第48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367章 諸侯之間也是要競爭拉攏的第90章 沒有人比甘興霸更懂渠江水戰第85章 巴西三賊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第278章 報團取暖的反賊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番外第25章 給蠻夷帶來文明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13章 悠然神往第511章 龐統詐降救橋蕤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27章 閻柔就計詐李素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835章 荀諶:我弟和我侄兒都是尚書令,我投誰都是一樣的第426章 猝不及防的最高形態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352章 張飛的細柳營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第785章 岌岌可危第31章 飲馬遼河第433章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第74章 黃天蕩測試版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56章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大漢朝過去兩百八十三年的讀書人都是辣雞第82章 拖人下水第319章 高祖託夢該怎麼託第751章 不到最後一刻,連隊友都不知道諸葛亮要幹什麼第765章 都當了丞相了,總得乾點活第3章 外交的最高境界番外第41章 地球正統論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849章 劉曹對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