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冀州混戰——袁紹之死

綿綿春雨中,成羣結隊的董卓軍正與各自爲戰的袁紹軍浴血奮戰,雖然董卓軍無論在士氣、經驗和裝備上都遠勝過袁紹軍,又佔着地形和陣形優勢,但袁紹軍的兵力實在太多了,十二萬人馬,就算是不會動的稻草人,董卓軍也得砍上一夜,何況是手執刀槍棍戟的大活人,所以董卓軍局面上雖然完全佔據上風,卻也死傷不輕。

這時候,身爲袁紹長子的袁譚終於到了發揮作用的時候,一千多名放下了武器的袁譚士兵打出袁譚的旗號,在半坡上排成長排,一起大喊道:“袁紹軍的弟兄們,別打了,別打了,聽我們說幾句。”一起多人合力同喊,頓時將震天的喊殺聲壓下去,袁紹軍士兵不由一楞,董卓軍各級將領也發出暫停戰鬥的命令,董卓軍士兵逐漸退出戰圈,將袁紹軍遙遙包圍,山谷中,只剩下袁譚部隊的喊話聲迴盪。

見場面平靜下來,袁譚這才站到旗下,對着袁紹軍士兵撕破大喊道:“弟兄們,我是榮國公長子袁譚,我父親榮國公貪圖王位,有不臣之心,導致康王殿下興兵討伐,拖累弟兄們喪命受傷,在這裡,我代父親向弟兄們致謙了。”

袁譚此言一出,袁紹軍中一片大譁,士兵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驚訝,或鄙夷,或贊同。心情不一,而袁熙等袁紹軍權貴氣得七竅生煙,袁熙以劍指袁譚大罵道:“袁譚,聖人云,子不言父過,汝安敢出言污衊生父?你到底想作什麼?”

“聖人還有一句話,舍孝取忠!”袁譚立即反駁道:“康王殿下蒙賜神種,天命所歸,又愛民如子,入境後對百姓秋毫無犯,實乃冀幽兩州的救星,父親雖有賢名,卻刻薄寡恩,魚肉百姓,兩州民不聊生,士卒飢寒交迫,我袁譚雖然身爲人子,也不得不站出來說幾句,挽救兩州軍民於水火。”

袁譚的話博得董卓軍一片叫好聲,一些不願白白送死的袁紹軍士兵也在鼓掌,而袁熙等人則暴跳如雷,袁熙正要設法反駁,袁譚又接着叫道:“弟兄們,袁譚不才,爲了冀幽兩州的軍民百姓着想,已經在陣前起義,向康王殿下的軍隊投誠,我身後的弟兄,也是跟着我一起投誠的,你們想活命就學他們,放下武器出來投誠,康王殿下的軍紀嚴明,天下皆知,管保你們沒事。”

袁譚話音剛落,他背後已經投降的袁紹軍士兵立即在董卓軍的指點下一起大叫,“弟兄們,過來吧,你們家裡的父母在等你們回家,你們的老婆孩子在等你們回家,不要再白白送命了,康王殿下會給我們準備糧食和種子,不要開春的務農啊!”

聽到袁譚軍的招降,袁紹軍士兵一片混亂,軍心嚴重動搖,袁熙等人急得破口大罵,連忙約束士兵,以防士卒臨陣投敵,袁熙不住叫道:“別聽他們的,董魔王殺人無數,你們投降過去,照樣是死路一條!”其他袁紹軍權貴也是拼命吶喊,催促士卒去衝擊董卓軍防線,避免軍心繼續動搖。

這時,董卓軍後軍忽然挑擡來大量烤熟煮熟的玉米與土豆,其中不少都是董卓軍火頭兵在開戰後緊急烤制的,香味四溢,甚至蓋過了戰場上濃濃的血腥味,讓經常以桑椹河蚌充飢的袁紹軍士兵狂嚥唾沫,董卓軍士兵大喊,“河北軍的弟兄們,我們知道你們很餓,快過來吃吧,只要你們放下武器,你們就可以過來吃飽,將來你們的家人也可以把神米神果吃飽。”

“兄弟,我們可以吃嗎?”當糧食挑到投降的袁譚軍士兵面前時,一名袁譚降兵飢餓難耐,忍不住問道。董卓軍火頭兵笑道:“你們已經投降了,當然可以隨便吃,吃飽啊,不夠還有。”袁譚軍降兵一陣換呼,你爭我斗的抓起玉米土豆大嚼,惹得其他沒有投降的袁紹軍士兵嫉妒得幾乎發狂。

在全神貫注的生死搏鬥的時候,人是很難感覺到飢餓與疲勞,反而在戰事稍歇使精神放鬆時,飢餓與疲勞這兩個魔鬼最容易讓人意志崩潰,儘管袁紹軍的將領極力鼓舞士氣,還是有士兵開始投降,第一名投降的是一名年紀不滿十六歲的半大孩子,袁紹軍爲救袁紹急行軍只讓士兵帶了少許乾糧,瘦小的他在昨天干糧就已經被老兵搶去,一天多沒吃東西的他早餓得雙眼只冒金星,見投降就有東西吃,他第一個跑出隊伍,大喊着跑向董卓軍,“軍爺,我餓,我要投降。”後面的袁熙等人見了,忙命督戰隊上前追殺,誰知五、六名袁紹軍督戰隊士兵剛追進了那半大孩子十步內,董卓軍軍中立即颼颼飛來數十支羽箭,將他們射成刺蝟一般,讓那孩子平安跑進董卓軍軍中,早有董卓軍火頭兵給他捧來一堆冒着熱氣的土豆與玉米,並用火把照耀那半大孩子狼吞虎嚥的模樣,其中一名心地比較好的董卓軍火頭兵還安慰那半大孩子道:“別怕,慢慢吃,小心別噎着。”並遞給那孩子一葫蘆水。

董卓軍用食物招降被包圍的諸侯士兵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的效果都沒讓董卓軍高層失望,在吃飽與被殺面前,大部分的人還是很理智的選擇了吃飽。無數袁紹軍士兵高喊着投降衝出隊伍,並且與阻攔他們的袁紹軍督戰隊刀槍相見,甚至有的督戰隊士兵都開始拋下武器向董卓軍投降。

見此情景,袁熙等人焦急萬分,袁熙更是親自撥劍在手,親自衝到陣前砍殺逃兵,“不許投降,都給我回來殺敵!”正亂砍亂殺間,袁熙忽然聽到後軍大叫,“二公子小心!”袁熙一楞擡頭,忽見一匹火紅的戰馬載着一名高大的武將朝自己衝來,袁熙一眼就認出來人是誰,嚇得魂飛魄散,急忙閃避但爲時已晚,一柄長達丈二的方天畫戟迎頭劈到,袁熙在世上最後聽到的聲音,就是自己頭骨的破碎聲。

呂布懶洋洋的揮去方天畫戟上的鮮血與腦漿,對還沒有投降的袁紹軍士兵大喝道:“要投降的趕快,再遲一會,本侯就又要殺人了!”呂布的聲若雷鳴,讓袁紹軍士兵不由自主的退後一步,當下決心動搖的袁紹軍士兵再不猶豫,紛紛拋下武器奔入董卓軍陣中。

天色微明時,十二萬袁紹軍已經投降了八萬餘人,其他的士兵大部戰死,只剩下袁紹軍大將張南、焦觸率領的三千多人被董卓軍重重包圍,仍然拒絕投降,對袁紹之忠誠連賈詡都爲之感動,賈詡親自下山來到陣前,對張南、焦觸兩人施禮道:“二位將軍,事已至此,何苦再爲袁紹賣命?過來吧,我以西涼軍軍師之名擔保,只要你們投降,定受大王重用,封官賜爵,金錢美女,要什麼有什麼,絕不食言。”

張南與焦觸對視一眼,一起答道:“多謝軍師美意,我等身受袁公知遇之恩,寧死不降!”賈詡見勸解無效,只得扭過頭去,對着無數拉弓待發的董卓軍弓箭手輕輕揮手,示意他們放箭,不忍心看到他們被亂箭穿心的慘景……消滅了袁紹軍最後一支主力軍隊後,賈詡徹底鬆了一口氣,這次董卓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突襲冀州,實在是過於冒險,好在終於算是成功了,曹操軍已被打退,袁紹成了甕中之鱉,雖然冀州北部和幽州名譽上還在袁紹軍控制中,但袁紹剩下的那點兵力,已經再也翻不起什麼風浪,而且在董卓軍南下進攻江南之前,康鵬就給張遼留下一個錦囊,讓張遼在冀州戰事出現袁紹軍兵敗的決定性戰役後出兵幽州,趁火打劫搶佔袁紹軍大後方,現在這個時候,張遼率領的黑騎軍,應該已經踩進了信都城中的土地。

命令部隊就地休息至正午,賈詡這才點起兵馬南下鳳凰山,去與董卓軍臧霸部隊會師,順便結束袁紹的性命,途中,打了決定性勝仗的董卓軍軍中歡聲笑語一片,更有甚者,已經在盤算自己立下多少軍功,能獲得多少賞賜了,全軍上下一副喜氣洋洋的景象,就連被俘虜的袁紹軍士兵彷彿都受了感染,已經在幻想回家後一家團聚的美好情景。

待慢慢行軍到鳳凰山山下時,臧霸已經在山下襬好酒席,準備給賈詡等人接風洗塵,軍隊中呼兄喚弟,招朋聚友,互相擁抱在一起,而在鳳凰山上,袁紹看到來救援自己的軍隊被董卓軍大部俘虜,已經氣得嘔血過升,險些就此蹬腿。

“恭喜軍師,恭喜溫侯,恭喜諸位將軍旗開得勝。”臧霸笑嘻嘻的抱一個團圓楫,比出一個請的姿勢,“軍師,諸位將軍,末將早給你們準備了酒席,今天,末將一定要敬你們三杯,不醉不散。”

呂布這幾天在野外吃乾糧早吃得嘴裡淡出鳥來,聞言大也不客氣,步衝到席前,抓起一壺酒就往嘴裡灌,後面李傕、郭汜等人也嬉嬉哈哈的衝上去與呂布爭搶酒肉,賈詡忙提醒他們道:“不可過多飲酒,別忘記了,袁紹還在山上。”

“軍師你放心。”呂布又抓起一壺酒,大笑道:“先讓本侯吃飽喝足,本侯擔保在一個時辰內攻破鳳凰山,把袁紹的人頭帶回去給義父當夜壺。”

“溫侯,喝酒的時候。”郭汜捧着一壺酒,哭喪着臉說道:“你就不要提夜壺兩個字了,你不噁心我們還噁心。”

郭汜誇張的表情惹得呂布哈哈大笑,賈詡也不禁啞然失笑,這時,一匹快馬自南面衝來,馬上人遠遠就大叫道:“軍師,軍師,子龍將軍急報!”

“肯定是子龍打勝仗了,說不定還抓住了曹操小兒。”呂布猜測道,但賈詡細看來人時,不由失聲道:“不對,他身上怎麼有傷?”呂布等人大吃一驚,都扭頭看去,一看果然,那傳令兵身上居然掛着花,再跑進時,已經可以看到那傳令兵臉上焦急的神色,剛纔還喜氣洋洋的董卓軍衆將,都在心裡升騰起一個不詳的預感。

那傳令兵奔到賈詡身邊幾乎是跌下馬的,人還沒站起來,已經把浸滿汗水的趙雲急信遞到賈詡面前,賈詡連忙搶過展開,只看了兩眼,喜怒不形於色的賈詡就已經臉色大變,呂布忙湊上來與賈詡一同觀看,只見趙雲在信上寫到:軍師,雲死罪奉報,初平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傍晚,雲領軍追殺曹賊敗軍至黎陽一帶,即將追上曹賊時,劉備軍大將黃忠與張飛忽然領軍自兩旁殺出,而且敵人使用了三種威力極大的新武器,專克我軍騎兵,我軍猝不及防之下死傷慘重,雲被迫率敗軍先行撤回鄴城,並急書軍師,請軍師提防,敵緊追不捨,雲將誓死守住鄴城,罪將趙雲書。

“大耳朵的軍隊,他們不是在徐州嗎?”呂布吃驚得下巴差點掉在地上,失聲道:“他們是什麼時候到冀州的?爲什麼事先我們一點消息也沒有?”

賈詡搖頭,他也不明白劉備軍爲什麼會神兵天降出現在冀州,只是追問那傳令道:“子龍將軍說敵人用了三種威力極大的新武器,是那三種新武器?”

那傳令兵從包袱中取出一物,遞與賈詡,賈詡接過細看,見是一隻四尖的鐵釘,每尖長約一寸,輕而結實。那傳令兵解釋道:“軍師,這是他們的第一種新武器,弟兄們都叫它扎馬釘,專釘戰馬的馬蹄和我們的腳,非常厲害。”

賈詡一言,將那扎馬釘往地上一丟,果然有一隻釘尖朝上,呂布大奇,撿起來連丟幾次,每次都是這樣——一隻釘尖朝上,呂布臉色大變,顫聲道:“如果我的赤兔馬踏上這支鋼釘,那赤兔馬就完了。”

“還有更厲害的,只是我們沒繳獲實物。”那傳令兵哭喪着臉說道:“敵人有一種弩箭,可以不裝箭的情況下連發十箭,箭頭上還喂有毒藥,我們人或者戰馬一旦被射中就得喪命;還有一種六尺多長的戰刀,可以站在地上斬殺我們馬上的士兵和馬頭,非常強,我們都叫它斬馬刀。弟兄們都是第一次遇上這樣的武器,被他們打蒙了。”

那士兵說完,董卓軍衆將已經個個倒吸了一口涼氣,扎馬釘,連發弩,再加上斬馬刀,難怪趙雲會吃敗仗,換成誰帶兵遇上這樣的武器,也非吃敗仗不可。

“即刻集結士兵。”賈詡顏沉如水,大喝道:“立即攻山,兩個時辰之內,一定要拿來袁紹的人頭!”

“遵命!”董卓軍衆將知道現在不是擔擱的時候了,朗聲答應,立即去組織軍隊攻山,而賈詡乘這個空隙,以董卓軍軍師之名下發了四道命令,第一道命令給張遼,命令張遼將攻城池的任務交給副手,張遼自己領一軍火速南下,增援鄴城;第二道命令給守衛青泥隘口和潼關的徐榮、徐晃,命令他們即刻兵出洛陽,控制汜水關與虎牢關,謹防曹操、劉備兵進洛陽,並且作好準備在必要時兵進兗州;第三道命令給駐紮荊州的馬超、張繡兵團,命令他們即刻攻打豫州;最後一道命令給江南的魯肅、甘寧軍團,命令魯肅分兵攻打合肥與楊州,威脅劉備的老窩。

十餘隻信鴿騰空而起,爲了以防萬一,賈詡每一道命令都有三隻信鴿傳遞,以免出現命令無法送到指揮官手裡的意外。而賈詡又奮筆急書,給遠在長安的康鵬解釋冀州出現的意外情況,並解釋自己發動全軍總攻擊的原因,在信中,賈詡向康鵬諫道:“大王,詡竊以爲,我軍統一天下的時機還不成熟,民間漢室威嚴尚存,我軍物資與兵員準備都不充足,荊州與江南兩路進攻不可持久,僅爲圍魏救趙,將劉曹兩軍逼出冀州後,我軍必須撤軍,以免後勁無力,滅劉誅曹,還要從長計議,望大王三思。”

賈詡放下筆,將信和那隻扎馬釘一起交與信使,再三囑咐道:“十日之內,必須將此信與此釘送與大王手中,切不可延誤。”信使答應,匆匆上馬而去,賈詡這才把注意力轉移到鳳凰山上的戰鬥上來,雖然此時董卓軍已經攻上了半山腰,將袁紹軍逼上了主峰,算是神速,但賈詡仍然心急如焚,又喝道:“傳令下去,半個時辰內,一定要攻破主峰,否則軍法從事!”

傳令兵迅速將命令送到正在強攻主峰的呂布、李傕等人手中,幾員董卓軍大將知道鄴城形勢危急,沒有抱怨,山路險峻難以行馬,呂布帶頭跳下赤兔馬,步行攻上主峰,李傕、郭汜等人紛紛效仿,幾員董卓軍大將執盾當先,帶領士兵向上疾衝。

而在山頂,僅剩兩千帶傷士兵的袁紹已經知道死期將至,但袁紹貴族的血液已經完全綠色,親自帶着最疼愛的三子袁尚帶兵頑抗,就算死,袁紹也要拖幾個墊背的,山上山下飛矢如蝗,滾石如雨,喊殺聲震天,仰攻的董卓軍既要躲避箭石,又要向上衝鋒,道路之艱難自不用說。

用鮮血染紅了上山的道路後,董卓軍主力終於衝上了鳳凰山主峰,將袁紹軍殘部徹底包圍,此刻全身染血的袁紹狀若瘋虎,不住向董卓軍砍殺,而在他身邊,足足有上百名赤膊血戰的袁紹軍士兵,一時間董卓軍倒拿他們沒有半點辦法。

李傕見袁紹威猛血戰,而自己的士兵畏縮不全,李傕不禁大怒,“一羣廢物,讓開,我親自去殺袁紹!”李傕挺刀正要向前,一隻手攔住他,李傕一看卻是呂布,呂布喝道:“沒時間了,現在不是和他鬥勇鬥狠的時候,士兵讓開袁紹,弓弩手準備,放!”

密集得象羣蝗一樣的雨點朝袁紹飛來的時候,袁紹長嘆一聲,“田豐,悔不聽你良言啊。”遂橫劍自刎,護衛在他左右的死士也紛紛中箭倒下,而袁紹最疼愛的三子袁尚,早已經被董卓軍士兵砍翻,踐踏成肉泥……袁紹的屍體從鳳凰山上搬下來時,董卓軍等人沒有時間歡呼,賈詡立即命令李傕與郭汜二將押解俘虜後行,賈詡自己則與呂布、臧霸和馬忠率軍四萬軍隊火速趕往鄴城。

“子龍,千萬要撐住啊。”賈詡在心中說道:“鄴城絕不能丟。”

@!!

()

第23章 王允歸來第4章 凱旋而歸第9章 鐵騎對飛軍第35章 定時破四郡(中)第24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中)第6章 俘虜政策第15章 血戰汜水關(3)第52章 奸雄本色第50章 統一之戰(8)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32章 選擇第1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48章 再戰汜水關(上)第18章 招降第7章 冀州混戰(2)第1章 盟友的責任第1章 不良司機的厚禮第27章 康王第13章 儒林文會前奏曲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19章 心有屬,相逢時已晚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3章 董青天發威第39章 佈局第14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臥龍初出第14章 董老大的羣英會第50章 再戰汜水關(下)第25章 劫持獻帝(上)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18章 宿命的相遇(2)第23章 最奇怪的搭檔第27章 董老大遇刺(上)第3章 董青天發威第8章 螳臂當車(上)第53章 無盡的痛第12章 烈女文鷺(下)第22章 人口爭鬥戰(下)第35章 定時破四郡(中)第9章 愛恨交織第51章 統一之戰(9)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48章 嫁禍第41章 文武大會(1)第45章 脣槍舌劍(上)第45章 天譴曹操(上)第6章 俘虜政策第49章 封鎖鄱陽湖第51章 魔王發飆第52章 奸雄本色第56章 賈詡下策第3章 痛定思痛(下)第19章 亂起第55章 成都絞肉機第1章 驚人的任命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32章 董二軍PK虎豹騎(中)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38章 英雄末路(下)第21章 人口爭鬥戰(中)第28章 江夏諜戰(上)第5章 收買人心第5章 收買人心第7章 牛刀小試第11章 盡釋前嫌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37章 局勢突變第3章 董青天發威第5章 大棒加蜜棗第7章 義與不義(上)第7章 冀州混戰(2)第2章 董老大的話是不能亂說的第14章 血戰汜水關(2)第48章 再戰汜水關(上)第16章 陽平關之戰第43章 董老大的心事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42章 錦帆甘寧第32章 送別第49章 封鎖鄱陽湖第21章 董老大割須棄袍第38章 大典第19章 亂起第11章 子龍歸心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15章 血洗黃家莊(上)第27章 董老大遇刺(上)第4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中)第40章 雙蒸飯和爆米花第14章 董老大的羣英會第9章 螳臂當車(中)第12章 天下第一武將大會第33章 神醫?官迷!第25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下)第39章 斬將收民心第2章 在押糧路上第52章 成都保衛戰(中)第9章 董老大微服私訪記第11章 朝議屯田第23章 勝利(中)
第23章 王允歸來第4章 凱旋而歸第9章 鐵騎對飛軍第35章 定時破四郡(中)第24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中)第6章 俘虜政策第15章 血戰汜水關(3)第52章 奸雄本色第50章 統一之戰(8)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32章 選擇第1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48章 再戰汜水關(上)第18章 招降第7章 冀州混戰(2)第1章 盟友的責任第1章 不良司機的厚禮第27章 康王第13章 儒林文會前奏曲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19章 心有屬,相逢時已晚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3章 董青天發威第39章 佈局第14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臥龍初出第14章 董老大的羣英會第50章 再戰汜水關(下)第25章 劫持獻帝(上)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18章 宿命的相遇(2)第23章 最奇怪的搭檔第27章 董老大遇刺(上)第3章 董青天發威第8章 螳臂當車(上)第53章 無盡的痛第12章 烈女文鷺(下)第22章 人口爭鬥戰(下)第35章 定時破四郡(中)第9章 愛恨交織第51章 統一之戰(9)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48章 嫁禍第41章 文武大會(1)第45章 脣槍舌劍(上)第45章 天譴曹操(上)第6章 俘虜政策第49章 封鎖鄱陽湖第51章 魔王發飆第52章 奸雄本色第56章 賈詡下策第3章 痛定思痛(下)第19章 亂起第55章 成都絞肉機第1章 驚人的任命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32章 董二軍PK虎豹騎(中)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38章 英雄末路(下)第21章 人口爭鬥戰(中)第28章 江夏諜戰(上)第5章 收買人心第5章 收買人心第7章 牛刀小試第11章 盡釋前嫌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37章 局勢突變第3章 董青天發威第5章 大棒加蜜棗第7章 義與不義(上)第7章 冀州混戰(2)第2章 董老大的話是不能亂說的第14章 血戰汜水關(2)第48章 再戰汜水關(上)第16章 陽平關之戰第43章 董老大的心事第39章 一女許二夫第42章 錦帆甘寧第32章 送別第49章 封鎖鄱陽湖第21章 董老大割須棄袍第38章 大典第19章 亂起第11章 子龍歸心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15章 血洗黃家莊(上)第27章 董老大遇刺(上)第4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中)第40章 雙蒸飯和爆米花第14章 董老大的羣英會第9章 螳臂當車(中)第12章 天下第一武將大會第33章 神醫?官迷!第25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下)第39章 斬將收民心第2章 在押糧路上第52章 成都保衛戰(中)第9章 董老大微服私訪記第11章 朝議屯田第23章 勝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