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張鬆出使

張魯獻城投降,沒過幾日文昭亦是領兵進入了南鄭。

他得知楊氏滿門被滅的消息以後,當即嚎啕大哭,而後命人將楊氏兄弟厚葬,又追封了他們一些官職。

經過這麼多年的成長,文昭對於逢場作戲早已輕車熟路。縱然是他一手主導楊氏滅門之事,表面仍舊露出了痛心疾首的樣子。

張魯主動投降文昭,使得文昭奪取整個漢中不費吹灰之力。文昭感念張魯之功績,上表請封張魯爲鎮南將軍,閬中侯,食邑萬戶。

就連張魯的幾個兒子,亦是各有封賞。

文昭對於張魯的封賞不可謂不重,哪怕是關中最受重用的幾個將領,也未曾得到如此優待。

他這樣封賞張魯,卻是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其一,張魯乃是五斗米教的領袖,漢中百萬民衆對於張魯都感恩戴德,很多人甚至是五斗米教的信徒。

厚待張魯,文昭就可以輕而易舉使得漢中百姓歸心,還有漢中的那些降卒、降臣,也不會再起異心。

其二,對於發展境內的道教思想,文昭覺得張魯是個非常好的人選,想要將他挖到太學前去授課。既然要重用張魯,自然要厚待他。

其三,這也就是千金買馬骨的典範。

文昭日後難免會與其他諸侯交戰,今日張魯投降反而得到重用、封賞,日後其他人想起張魯的事蹟,在一定情況下就很可能會不戰而降。

其四,此次將楊氏一族滅族,完全是張魯爲文昭背了黑鍋。文昭向來恩怨分明,自然不會白白利用張魯。

對於文昭而言,封賞出去的不過是一些虛職,得到的卻是許多實惠。張魯得到這些封賞之後,惴惴不安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不僅如此,他知道文昭極其看重閻圃,反而主動勸說閻圃投降陳旭。

自家主公都已經投降,閻圃也不是一個看不清局勢之人,自然亦是跟在後面投降,這不由使得文昭大喜過望。

漢中既定,文昭當即召集麾下文武,說道:“如今劉璋、劉表仍舊沒有退兵,諸位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賈詡輕笑兩聲,說道:“欲使此二人退兵乃易事耳,主公只需作書兩封,講明現在的漢中局勢,吾料定此二人不敢再繼續攻打漢中。”

“若他們仍舊不願退兵,憑藉主公帶來的十萬虎賁之師,將兩人擊潰亦非難事。”

陳旭聞言大喜,說道:“文和與吾之意不謀而合,此次能夠兵不血刃奪取漢中,多虧了文和之謀劃,此戰首功非你莫屬。”

隨後,文昭再次對於賈詡大肆封賞。賈詡在關中的身份地位,一時無兩。

果不其然,劉璋、劉表得知文昭已經奪取了漢中之地,尚未收到陳旭的書信,就已經開始商議退兵事宜。

待文昭書信抵達以後,兩人自然不敢怠慢,剋日領兵回返。

當然,此時劉璋的心裡卻是十分擔憂,文昭會將下一個目標放在益州身上,回到成都以後,就召集帳下文武前來議事。

“諸位,不成想陳文昭居然這麼快就攻下了陽平關,那張魯亦是將整個漢中拱手相讓。陳文昭野心勃勃,實力強勁,若是他有心奪取益州,卻該如何是好”

益州文武全都人心惶惶,以前他們只聽說過陳旭的威名,已及關中兵的厲害,卻沒有直觀接觸過強大的關中兵。

現在得知屢次挫敗益州軍的張魯,居然獻城投降,所有人頓時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劉璋見衆人吶吶無語,臉色當即有些難看。

就在此時,只見張鬆上前說道:“主公,陳文昭雖然實力強大,卻一直尊奉天子,忠於漢室。”

“主公乃大漢宗親,陳文昭不見得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攻打益州。如此一來,豈不對他的名聲有所損害”

劉璋聞言,臉色這纔好看了許多。

黃權卻是反駁道:“子喬此言差矣,陳文昭本來就是黃巾餘孽,因爲投靠董賊這才得以接受朝廷招安,這些年來南征北戰,打下諾大疆域。”

“如今漢中已經被其佔據,他又怎麼可能放過益州這個天府之國”

而後,黃權向劉璋說道:“主公,陳文昭乃豺狼猛獸是也,不可不防啊。”

張鬆說道:“我等在此處爭辯,卻並無太大裨益。主公若是想要了解陳文昭之心思,不妨派遣使者前往漢中,試探一下陳文昭的態度,便見分曉。”

劉璋聞言大喜,問道:“何人能夠擔此重任”

張鬆急忙上前說道:“某雖不才,卻也願意爲主公分憂。”

劉璋當即說道:“子喬若肯出使漢中,必能試探出陳文昭之虛實”

他雖然覺得張鬆長得太醜,心中頗爲不喜,卻也知道張鬆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ωωω. тт kán. ¢Ο

如今益州文武對於關中軍畏之如虎,只有張鬆卻仍舊侃侃而談,主動爲劉璋分憂,這不由使得劉璋對於張鬆的感官大爲改變。

劉璋隨後派遣張鬆帶着大批糧草、錢財,北上前往漢中,以恭賀陳旭剿滅張魯爲名,前來試探文昭虛實。

卻說文昭讓張魯除了漢寧王的稱號,佔據整個漢中之後,就開始整頓漢中內務。被文昭帶入漢中的十萬精銳,也都被他分散開來,把守各個地方的險要關隘。

這一日,忽有斥候來報,說益州牧劉璋派遣益州別駕張鬆,前來祝賀陳旭剿滅叛王張魯,特意帶領錢糧金帛犒賞三軍。

陳旭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當即大喜過望,說道:“吾他日若奪取益州,此人必能成爲內應矣”

而後,文昭便親自帶領回下文武,出城三十里前去迎接張鬆。

作爲一個穿越者,自然有着極大的優勢。哪怕隨着時間的流逝、歷史的改變,這種優勢會慢慢削弱,仍舊對於文昭有着很大的幫助。

他可是知道,張鬆此人本來就不滿劉璋,一心想要將益州尋一位明主。

歷史上他本來想要將益州地圖獻給曹操,卻因爲曹操嫌棄他長相醜陋,伶牙俐齒,這纔對曹操心懷怨恨。

與之相反,劉備卻對張鬆敬重有加,這才使得張鬆、法正、孟達,成爲了劉備日後取益州的內應。

文昭不願重蹈曹操的覆轍,這才親自出郭相迎。

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8章 折服第490章 狩獵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93章 以死脅迫第163章 洞房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1001章 怒火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117章 交談第41章 白馬失守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07章 於夫羅第9章 毀田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33章 郭淮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655章 鬧事第134章 褚燕第773章 破劍閣第258章 吃嫩草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682章 不安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301章 反應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696章 輓歌第372章 勸降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373章 王承第46章 再議黃巾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472章 劫營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28章 龜兒子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296章 生死戰第984章 楊樹下第212章 張揚第682章 不安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28章 有鬼第156章 伏兵第504章 判刑第163章 洞房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223章 安頓第807章 勸降第476章 重逢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965章 一封信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558章 張鬆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345章 面聖第759章 昏迷第957章 鬥陣(下)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503章 傳統第379章 圖謀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345章 面聖第696章 輓歌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47章 反攻第816章 天子崩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547章 渡河第733章 破寨
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8章 折服第490章 狩獵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93章 以死脅迫第163章 洞房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1001章 怒火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117章 交談第41章 白馬失守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07章 於夫羅第9章 毀田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33章 郭淮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655章 鬧事第134章 褚燕第773章 破劍閣第258章 吃嫩草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682章 不安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301章 反應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696章 輓歌第372章 勸降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373章 王承第46章 再議黃巾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472章 劫營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28章 龜兒子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296章 生死戰第984章 楊樹下第212章 張揚第682章 不安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28章 有鬼第156章 伏兵第504章 判刑第163章 洞房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223章 安頓第807章 勸降第476章 重逢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965章 一封信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558章 張鬆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345章 面聖第759章 昏迷第957章 鬥陣(下)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503章 傳統第379章 圖謀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345章 面聖第696章 輓歌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47章 反攻第816章 天子崩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547章 渡河第733章 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