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

不立字據,是朝廷這裡談判南陽交割的最大前提。

這樣的話……陸議自然要獅子大張口,狠狠殺價。

立字據,是目前打擊漢室朝廷威儀的一柄利器,若無法達成,那就只好一口全吞了涼州。

作爲吞掉涼州的溢價補償,陸議許多明後兩年一共移交五千匹戰馬至南陽,以方便朝廷光復雒都、進擊河北時能有幾支可靠的騎軍。

目前朝廷方面的騎軍規模約在三千騎……軍隊縮編,騎軍維持費遠遠高於普通步兵,自然在縮編範圍內。

騎兵縮減的最狠,除了前線張飛手裡有兩千騎外,餘下騎兵就在江都。

其他縮編的騎兵也集中安置在地廣人稀的兩淮進行軍屯,並在各軍屯據點之間設立大大小小的馬場,用退下來的戰馬進行繁育。

這是唯一能補充戰馬的可行手段,期待魏國走私戰馬,或者是等北府放開戰馬流通……起碼這三五年裡是沒什麼希望。

三五年時間,還不如自己動手,集中馬匹資源,進行有計劃的繁育,以保證優秀馬種的擴大。

戰馬繁育,三年也就看個水花,五年纔能有點效果,若到十年後……自然不可能再缺馬。

裁軍休養、大興馬政,就是朝廷反制北府的有效手段。

就是吃定了北府不願意無端造反,哪怕南陽交割一事無限期延後,只要北府一日不造反,漢室朝堂始終被心向漢室的人掌控……那麼就有希望。

等到七年、十年後,漢軍休養一代人,戰馬也能繁育三代、四代,到時候關東四州之地,自然有了跟河北硬撼的底氣。

若真到了自食其力的這一地步,那益州就顯得很重要……必須要有一個人牢牢掌控益州,免得益州發生某種傾向於北府的演變。

巴人素來是益州地區的廉價、低成本的治安軍、僱傭軍,現在因兵主廟的原因,素來依賴益州的巴人,已無法信任。

僅靠益州的漢軍、南中兵,是無法有效遏制北府的蠶食。

唯有丞相坐鎮益州,才能斬斷各種內外勾連的線索,保證益州的乾淨、可靠。

若益州頂不住,被逐步蠶食,那其他州郡自然不會跟北府直接對抗;失去領頭的益州,再失去其他州郡的聲援,那朝堂之上忠誠於漢室的公卿,自然如空中樓閣,說話不頂用。

沒了地方聲援,漢室朝堂又能有什麼用?

因此,從益州方面能否頂住北府的蠶食壓力,是朝廷能否施行第一個‘恢復民生’五年計劃、第二個‘戰馬自足’五年計劃的關鍵。

十年生聚,積累戰馬,抵消魏軍騎軍優勢的發展規劃,是漢室朝廷唯一反制北府,光復全國的計劃了。

所以北府動什麼,都不能動益州,也不能動雒都,動了這兩個地方,朝廷將無路可走。

田信不願意打內戰,關羽也不願意打,丞相那裡又何嘗願意?

談判的事情也就這樣穩步進行,直到馬良的死訊傳入江都。

大將軍府,關羽心情複雜,馬良的死訊不算意外,恰巧在飛虎山查案的陳到對此事表達態度也不算意外。

馬良是死定了,若強行保住馬良,對朝廷法度、威儀的破壞太過深重;現在壓制北府,靠的就是朝廷的威儀,若自毀形象,朝野臣工寒心、失望之下,那很多事情也就跟着荒敗了。

因此,陳到建議他不要拖延,早早把這樁牽引各方關注的重案迅速了結。

人死了,案子還得判。

於是,廷尉卿李嚴被傳到大將軍府,準備草擬判決……若是合適,關羽這裡點頭的話,當場就能拿出處置辦法。

這顯然是不符合程序的,起碼要等押解的各級軍吏到達後,層層盤問、繪製新的口供,以判定‘非法出兵伐魏’一案中,中高級軍吏的主要責任。

每個營督以上的軍吏,註定是有罪的,只是罪大、罪小的區別,他們怎麼也該有一個當庭申辯的機會。

可這又有什麼好審問的?

如今的關羽跟兩三年前的壯碩身形比起來,已經瘦了兩圈,但骨架寬大,鬚眉花白更顯威勢:“馬季常已死,自是重罪。我料,應是馬季常貪功冒進,矯言誆騙田國讓,又脅迫黃襲等人,這才得以出兵。”

關羽語氣淡漠,似乎對馬良的死毫無觸動,讓李嚴看不出他的情緒變化。

李嚴端坐下首,沉眉思慮。

從正常的出兵程序來說,馬良、田豫都有完整的虎符,如果是境內抵禦魏軍侵攻,直接以正常軍書調兵即可。

可這是有計劃的越境出兵,那麼在最開始調兵的時候,馬良要出具相關的作戰軍令。

馬良沒有假節,他又隸屬於總督關東四州軍事的張飛節制,因此他必須出示張飛這裡的作戰軍令,以及自身配發的虎符。

軍中營督、軍正官級別以上的軍吏集體檢驗過,確認無誤後,這纔是一次合法的出兵。

可張飛沒有簽發類似的公文,馬良自然是非法出兵的主謀、主責;田豫及軍中營督以上的軍吏,都有同謀、失察的罪責。

因此必須審問所有營督以上的軍吏,以詳細區分罪責。

但馬良已經死了,嚴厲追究其他軍吏的罪責看似很有必要,實際卻沒多大意義。

見李嚴始終默然,似乎爲了司法公正要跟自己對抗。

關羽就補充一句:“田國讓無辜,此係先帝舊臣、手足,有柱石之才,我不忍他遭受牽連。馬季常若在,尚能洗清國讓冤屈。今馬季常不在,誰又能還國讓清白?”

“正方呀,我幾度閱覽卷宗,馬季常實系主謀,罪不容赦。”

關羽又以相對親近的口吻說:“我憐惜吏士無辜,正方何無情乎?”

見狀,李嚴只覺得脖子有點涼,做考慮模樣,緩緩點着頭:“嗯,廷尉府自會酌情處置,不使好人蒙受冤屈。”

聽李嚴改口,關羽鬆了一口氣,展露絲絲笑顏,又受限於心情,笑容又斂去說:“正方啊,國讓乃朝廷臂膀,萬望迴護。此事,以孝先來看,也是讚許的。”

會讚許麼?

李嚴不清楚,只覺得馬良自殺頂罪,有保住田豫的用意,可田豫要遭受很大的道德壓力。

有時候,人活着纔是最大的艱難。

顯然,現在就是田豫最艱難的時刻,好在還有大將軍肯豁出顏面進行保護。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