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

壽安殿中,並不似胡濟想象的那樣有什麼爭議、批評。

皇帝避入寢室,殿中兩位孔明端坐對弈,品嚐荊山新茶,如果忽略一旁寢室裡自閉的皇帝,那這種場景看着應該很是愜意。

對於下棋,丞相不擅長這個,比起閒逸能有時間專心鑽研的胡昭來說,丞相是不擅長的。

但胡昭又勝在講學、教授學生……實際的棋術也算不上高手。

也就看着愜意、高檔,論棋術兩人勉強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能殺的有來有去,頗多樂趣。

何況朝野之事已到如此地步,再爭什麼勝負已經不重要了。

如何體面收場就成了兩人共同的目標,反正半個月後朝廷北遷途徑葉縣時,大將軍自然會出面收拾皇帝。

哪有犯一次錯挨兩次打的道理?

一盤棋下完,胡昭很是盡興的投子認輸。

活到現在這個年紀,能找個地位相仿的人,能殺的難分難捨不在意輸贏本就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哪怕輸棋胡昭也不覺得輸了,終究是年歲太高注意力容易分散,精力不及丞相,輸了也是很正常的。

他是輸的很盡興,丞相贏的也沒多少值得驕傲的。

本就是一起下棋散散心轉移注意力,只要朝廷重臣不亂,中軍、衛軍、益州軍、南中軍不亂,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棋分勝負,胡昭又伸手收拾棋子,一枚枚黑瓷棋子丟入藤編的小壺裡清脆作響……對他這樣的閒散老人來說,李嚴對他最大貢獻就是燒製了許多生活中方便使用的瓷器。

棋子入籠,胡昭才慢悠悠說正事:“葛公,陳公月前來書,邀老朽前往南山講學。素聞陳公打擊私學尤爲強勁,姻親龐氏也難避免。老朽無意效仿龐氏,可陳公爲何如此看重老朽?”

都是字孔明的,也不好互稱孔明公。

丞相手裡攥着幾枚棋子,淺皺眉頭思索其中深意。

自鄭學、盧學、蔡學聯合終結了古今文經之爭後,經學就已經在理論上剔除了易於曲解、爭論的瑕疵,可以說是趨於圓滿。

圓滿就意味着無法更進一步發展,孔子的學生無法超越孔子;盧學、蔡學因爲歷史站隊問題不顯於世,流行的是鄭學……同樣道理,鄭學門人自然無法超越鄭玄。

這對普通士人、官員來說不是問題,這就不是這些人有資格關注的問題。

到丞相這個地步,自然要關心學術問題,學術是朝野、未來的心,心不正,以後教育出來的士人肯定也立場不正。

而當世流行的鄭學並沒有隨着魏國衰落而衰落,正向漢室朝廷蔓延、侵襲。

不是說鄭學不好,只是鄭學已經點滿,很難再超越。

畢竟鄭玄不在了,若在世,還有改進、糾正發展方向的餘地。

現在的鄭學勢頭猛烈,卻後勁無力,缺乏潛力。

能接鄭學的學說就三個,先帝受業於盧學,田信師出蔡學……盧學與蔡學,並不一定比鄭學高。

因爲戰亂、人爲原因,盧植、蔡邕的傳承已經散亂,這與鄭學不同。

鄭學傳承完整,鄭玄已經指出了終點,他本人就是終點所在,這比盧學、蔡學要深遠。

問題還是那個問題,一個尊師重道擺在面前,鄭學的門人很難從理論上超越鄭玄。

而盧學、蔡學傳承不完整,與鄭玄同屬新學,反而旁觀者明,能吸納鄭學的優秀理論,並從容超越。

殘缺,就給了後人進行糾正、增益、補充的餘地。

與這三個不一樣,胡昭與鄭玄、盧植、蔡邕比起來,在當年連提鞋的資格都無。

可勝在胡昭避居陸渾山,研究學說自成一系,關鍵是還活着。

繞開了經學,以舊《漢書》爲科,搗鼓出了偏向于田信理論的史學、漢書學說。

田信主張六經皆史,意在廢除經學傳家的各家對道德標準的掌控力。

故南山學院有史科、德科、經科、道科,其中經科的教材選用以‘導人向善’爲原則,不管什麼經,能勸人向善的纔是經;德科更偏向於精神層面的修養,修的是戒律,不作惡就是德。

道科就更簡單了,道法自然,這是一門自然學科。遵循‘理論推導結果,結果證實理論’這一原則……而這個修道的學科,教出來的都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者。

胡昭一開口,就讓丞相陷入思考。

到了他這一步,所謂的政治就是整治人心,人心齊正自然做什麼都順。

胡昭看着是個給皇帝講學的清閒博士,可也是影響當世人心齊正的重要存在。

自然地,如胡昭這種清白的學術大能不能用官位來衡量。

北府心齊,就在於中高級軍吏始終待在軍隊裡,沒有攪合政務;也在於中低級軍吏外放的縣尉、縣令長與田信保持正常的公文聯繫,田信能掌握每一個人的動態,時常勸勉、警戒。

也在於北府是一個上升勢頭猛烈的勢力,雖然要打擊的敵人範圍很深、很廣,但也意味着勝利的果實格外豐美。

到目前爲止,北府出身的官吏只在環關中地帶出仕……再遠的話,就不方便田信監察、交流和培養。

所以到目前爲止,北府小到府兵都有一個學習、上升的空間、通道;大到中高級軍吏,也有一個勸進、元從之功可以期待。

這個上升期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田信工作壓力並不重。

工作壓力除了處理政務消耗的時間、體力、心力外,還有心理承受。不斷收拾存在人情關係的舊部,是個人都會有心理壓力。

別的不說,新幣在益州推行,把益州士族的根本利益給賣了,作爲長期益州的實際統治者,丞相終究不是心性涼薄的人,自然很不好受。

同樣道理,天下民心思定,誰鼓動戰爭,誰就有這種源自道德的心理壓力。

龐林突然逃跑帶動豫州郡縣的官吏逃亡,原因就在這裡,這種壓力實在是太大。

能頂住這種壓力的只有大將軍、大司馬、魏延這些亂世沉浮的宿將。

而目前朝中,已經沒有願意來承受這種看似忠義道德,實際違背仁善道德的壓力。畢竟是先帝舊臣,道德感、責任感相對強烈很多。

沉默許久,丞相就說:“陳公在關中立大學,今後人心希望應在關學。胡公應知如今天下將定,理當文學興盛。值此之際,是名師尋覓高徒,高徒亦尋覓名師。良才美玉多往關中,胡公此去正好能一展所長。”

唯立功、立德、立言,可以不朽。

胡昭已經六十五歲,心神寬慰高興的時候精神奕奕,怎麼看都比丞相硬朗、旺盛。

略作思考,胡昭就說:“恐門徒不適。”

顧慮馬秉不願意跟隨他去關中,田信不是逼殺馬良的元兇,可在馬家人看來,馬良死因跟北府是沾邊的。

無關乎道理,是感情上不願意接受。

對此丞相不假思索:“馬季常兒子豈會如此短見?”

皇帝壞了另一個馬家的退路,那胡昭這條路就不能荒廢。

哪怕馬秉想不通,也要想辦法讓馬秉想通這個問題。

馬良是手足兄弟,自己兒子可以吃虧,不能再讓馬良的兒女吃虧。

胡昭見了這話,當即也就寬心,江都一行這些年,也就收下一個好徒弟,自然要好好照顧。

至於皇帝,兩位孔明先生都沒有提及。

一個明知在作惡還要作惡的皇帝,違背先帝遺訓,已然失去搶救的意義。

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七章 夷營督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
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七章 夷營督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