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遷都還朝

當劉贇在得知了次子的美名後,是哈哈大笑。他知道張寧出身於江湖,而劉襄染了一身江湖氣息倒也不足爲慮。同時劉襄的性格極其像他,所以他找來了童飛,並讓劉襄拜在了童飛的門下,學習武藝。而學識方面他卻讓劉襄拜在了朱儁的門下,盡得朱儁的兵法及儒學。

至於三子劉希,由於年紀還小,所以劉贇決定將三子和小女鶯鶯帶在身邊,自己教學。劉贇這一系列的安排,讓不少的大臣們都意識到了什麼。當盧植與蔡邕等人問他將來希望誰來繼承他的位子時,劉贇笑了笑就說道:“我的繼承人必須是一位能征善戰、博學多才、治理天下的強者才行。我可以不管他是第幾子,只要他能通過我的考驗,那他就是我的繼承人。帝王之心可以有仁政,但決不能有博愛。”

劉贇這最後一句話也是在告訴他們,你們把我大兒子給教歪了,我的繼承人決不能是一位儒者。這世界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國家,而帝王也隨時要保持一顆警惕之心,誰要是敢來犯我疆土,就要十倍百倍的還之。

同時我建立的大漢朝就是一個以武立國的天下,文人決不能在武人之上。而且文武還必須要分開,文人不能插手武事,而武將也決不能干涉內政,所以文臣武將得攜手並進,共創我大漢朝的輝煌和永存。

當劉贇的意願被文臣武將們知曉後,大多數的人都支持了他的做法。唯有盧植、蔡邕等老學究是搖頭嘆息道:“矯正朝綱,違揹人常,還真是不走尋常路啊。看來我等確實老矣,已經跟不上下一代人的思路了,這可如何是好?”

說起來蔡邕等人還是希望長子劉新能繼承帝位,所以才孜孜不倦地教導他學好儒學。可劉贇的一席話讓他們多年的付出化爲了烏有,這怎能讓他們甘心呢。

而朱儁和鄭玄等人則勸道:“子幹兄、蔡翁,我等知道你們的用心良苦,但那位王爺可是在亂世中崛起的強者,又豈能讓儒家思想獨佔鰲頭呢。你看看他開辦的書院,有哪樣是爲了儒學而採用的,他要的是百家爭鳴的人才啊。而大漢崛起於秦皇的暴政,因此才得以平天下。但用儒學治國,得到的卻是滿目瘡痍,子安有句話說的不錯,絕對的權力釀成絕對的腐敗,這真是警示名言啊。”

wWW▲тт kǎn▲C O

聽到鄭玄、朱儁等人的勸說後,盧植等人也意識到了公子新確實在走他們的老路,而劉贇是絕不會允許歷史的重演的。當劉贇回到家裡時,蔡琰也是在偷偷的抹淚,而劉贇知道蔡琰傷心的原因,所以就對她說道:“文姬,新兒的秉性是好的,但他卻並不適合當帝王。如果真按倫理讓他當上了帝王,那也是在害他,更害了天下的百姓。正所謂帝王之家無私事,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演變爲國事,所以朕也被稱作是寡人,孤家寡人的意思。一旦帝王偏信了臣子,那遲早也會變成一尊傀儡帝的,就如那先帝及桓帝一樣,而苦的則是這天下的百姓。”

“那你將來如何對待新兒?”

“新兒得到了盧師及岳父的培養,三公九卿任由他挑選。”

劉贇此話一出,也算是絕了劉新成爲帝王的夢想。他可是劉贇的長子啊,這讓蔡琰又如何的甘心。而劉贇的堅決也使得蔡琰不知所措,當她找到自己的父親蔡邕商量時,蔡邕立馬就訓斥她道:“你一個婦道人家如何敢議論國事,就算子安再寵你,也決不允許你干政,明白了嗎?”

聽到父親的訓斥後,蔡琰不得不收起了她的心思來。而此時的劉贇已經顧不上家裡的事情了,當他將遷都的事情告訴給了父王和母妃後,劉康是搖着頭就說道:“我不去雒陽,免得見了協兒會讓我心軟,等你什麼時候登上了帝王之位後,我與你母再去雒陽城也不遲。”

劉康這些年也總算是看出來了自己兒子的霸氣,所以這帝王之位也遲早會落到他兒子的手裡。好在他們這一脈也算是正統的皇親國戚,就算劉贇登上了這位子也是衆望所歸。

看着自己的父母不願遷往雒陽城,劉贇也沒有勉強,而是將自己的家小帶在身邊後,便啓程前往了雒陽城。同時隨他一起出發的還有孔融孔文舉,而劉贇帶他去雒陽城也是讓他在那裡建起一所學府來。一月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雒陽城,此時的雒陽城在田豐和滿寵的治理下,也在漸漸地恢復着昔日的輝煌。

當劉贇一行住進了新建好的攝政王府後,劉贇就召來了田豐和滿寵說道:“元皓、伯寧,現在迴歸的百姓有多少,可否安置得下他們的田產來?”

“主公請放心,現在司州已有上百萬的移民,雒陽城外也有的是田地,足夠滿足百姓們的所需了。”

“還是主公的新政好,將田產設爲了國有,可租但不可轉賣。那些回收的田產我們也給了公價,並沒有讓那些世家們吃虧。”

“這樣就好,以後主城內將以商業爲主,而城外依舊可以耕農採桑。不過城裡城外的治安一定要處理好,不可讓那些宵小之輩有機可乘。伯寧是負責管制刑法這一塊的,以後可就讓你多多費心了。”

“爲朝廷盡責是伯寧的本份,決不會讓主公您失望的。”

“對了元皓兄,等皇上和衆大臣們都來雒陽城後,就選一吉日宣佈朝廷的迴歸吧。”

“諾,臣必當選出一良辰吉日來。”

數日後,衆大臣們也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雒陽城裡,而劉協也早已安置在了宮中。等到所有人都到齊後,劉贇便宣佈了朝廷迴歸雒陽城的事宜,至此大漢朝的國都算是恢復了舊制。

當第一次在新皇宮內臨朝之時,劉贇就宣佈了重新擬定三公九卿的職位。同時三省六部制也隨之產生。對於三省六部制也是經過了大臣們的一致通過後,才選定出臺的,而今天的朝會就是宣佈擬定好的人選名單了。而做爲皇帝的劉協,他只需要說一聲“准奏”便可以成事了。至於蓋章落印自有人代勞,反正傳國玉璽是掌控在劉贇的手中的。

第三百零五章 搶人才 (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中不和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的到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七十八章 黨錮之爭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章 徐榮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家至聖 (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三十二章 鍛造師蒲元第二百八十章 漢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下蔡第五百八十章 強渡黃河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四百零四章 夷州島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章 周郎故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四百八十六章 廬江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出南郡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二十三章 一詩成名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四百一十章 再進益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熊軍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三百七十七章 玉門關第五百四十七章 圍追堵截(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二百八十二章 攻破廬江城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一百七十章 長安之亂 (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四百六十六章 周瑜詐死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二百七十章 雙星閃耀 (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五百九十五章 與彭城共存亡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三百章 馬躍檀溪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孫使者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二百一十五章 陣斬夏侯淵第二百九十六章 孫策遇刺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九十章 兩手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溫酒斬華雄
第三百零五章 搶人才 (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中不和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二百二十九章 兄弟鬩牆 (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的到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七十八章 黨錮之爭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章 徐榮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家至聖 (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三十二章 鍛造師蒲元第二百八十章 漢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下蔡第五百八十章 強渡黃河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四百零四章 夷州島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四百四十一章 司馬懿出使雒陽城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七十章 周郎故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橋之戰 (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四百八十六章 廬江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出南郡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二十三章 一詩成名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四百一十章 再進益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熊軍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三百七十七章 玉門關第五百四十七章 圍追堵截(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二百八十二章 攻破廬江城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一百七十章 長安之亂 (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九十八章 製作炒茶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四百六十六章 周瑜詐死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二百七十章 雙星閃耀 (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五百九十五章 與彭城共存亡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三百章 馬躍檀溪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孫使者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二百一十五章 陣斬夏侯淵第二百九十六章 孫策遇刺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九十章 兩手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敗西涼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溫酒斬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