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袁紹領導蓋“炮樓”

沮授、田豐開始爲袁紹分析當今的北方形勢。

拋開遙遠的邊陲西涼,北方被四位諸侯刮分。袁紹、曹操、劉備不用多說,新崛起的就是高遠。

袁紹勢力最大,擁有幽州、冀州、袞州、青州,四州之地,他的勢力將其他三人壓縮到了北方的邊緣地帶。

其次就是曹操,挾天子的曹操許都所在的豫州就不用說了,兩漢舊都洛陽、長安的兩個司隸部。幾乎整個河南都在他的手中,當然,如今被高遠奪取了黃河以北的河內三郡。曹操的地盤大,戰略縱深不在袁紹之下,只不過八面皆是敵人,難以施展全力。

再次就是劉備,關張之勇,三主徐州,坐擁大半山東,能力也不是吹出來的。

最後就是異軍突起的高遠了。

不過對於現在的袁紹來說,敵人的排位要調整一下了。由於高遠屢次戰勝袁紹和曹操,威脅度提升到了第一。曹操屢次戰敗,損兵折將,排名第二。劉備徹底被袁紹勢力壓制,排名墊底。

衆所周知,考試要先做容易做的題目,難題留到最後。諸侯爭霸,無疑就是一次最最嚴格的考試。

所以,在田豐和沮授看來,絕對不能在高遠這邊浪費太多的時間。那麼一來,反而會給曹劉聯盟喘息的時機。這兩個人若是緩過勁來,比高遠還要難對付的多。

倒不如先放緩一下對高遠的態勢。全力以赴對付劉備,擊穿曹劉聯盟。一統中原,掌控朝廷後。消滅高遠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袁紹一邊聽着,一邊點頭,然而卻是問道:“高孟嚴兵力擴張迅速,他會安心在幷州?又如何困死他在幷州呢?”

說到高遠兵力擴張,袁紹臉色就難堪了起來。現在全天下人都知道,曹操和袁紹就是給高遠“送錢糧送兵”的,生生將一個幾千人的小諸侯。“送”成了數萬大軍的小霸王。

幾千人硬生生“送”成了數萬人,天下但凡能夠想明白的。都失聲驚叫,類似後世的“我咧個去”。天下人都想着,若是也這麼“送”我多好,然而天下的高孟嚴只有一個。

其實。天下也知道,是高遠的能力,讓這些老牌諸侯紛紛在他面前失蹄。

田豐察言觀色,絕口不提“送兵”這樣的事情,道:“曹孟德也是在幷州損失慘重,至於困守下邳、小沛的劉備,已經不值一提。”

沮授跟着說道:“主公可在壺關口外,大規模建設堡壘、城塞、箭樓,此乃壁壘計劃。封鎖壺關口通往冀州的各處要道、要害。有了這些設施,就能夠堵死高遠唯一進入冀州的通道。高遠必定不敢出兵,他若是出兵。未到我鄴城,恐怕兵馬就已經損失殆盡。”

袁紹想了想,也是有道理的,交戰之中守城一方會大佔優勢,而高遠的優勢是騎兵,野戰機動是把好手。攻城拔寨不行。逐一攻破自己的壁壘,就會損失極大。四五萬人根本不夠填的。而若是不進攻,這些壁壘彼此呼應,不但能夠限制高遠的騎兵遊擊,也能夠隨時切斷高遠的糧道。

所以,高遠若是出兵,就必須要拔出這些壁壘,迫使他攻城蒙受損失,又能封鎖各地限制騎兵機動,妙計呀!

然而袁紹也發現了此計的缺陷,不由問道:“這勢必需要運用大量的兵力,消耗大量的物資。”

袁紹說的也是真的,守備戰雖然有優勢,但困在一處只有消耗沒有產出也是必然的。

然而這些事情沮授和田豐已經想到了,兩人一笑,就有田豐道:“不用我軍一兵一卒,就用各家士族的家兵。讓他們在自家的土地上建設堡壘、箭樓,協防高遠。這些人畏懼高遠,我們兵力在南,他們一定會好好經營北部的。”

沮授緊跟着笑道:“主公,幷州逃亡來的士族,不是總吵着讓您賜予土地嗎?您就讓他們用帶來的錢購置土地,就將臨近壺關口的土地給了他們,一舉兩得。”

田豐又道:“高遠受困幷州,一定會謀求洛陽方向的發展,就會威脅曹孟德的關中地區,曹孟德因此一定會着重佈置兵力在洛陽,更加有利於主公奪取徐州。”

袁紹通透了,撫掌大笑,“妙計,妙計。公與、元浩,你們就是我的子房、蕭何!”

於是,袁紹聽從沮授和田豐的建議,採取西北壁壘圍困高遠,官渡對峙曹操,全力猛攻徐州的軍事策略。

緊跟着,袁紹售賣西部土地給幷州逃亡的士族。並宣講高遠威脅論,高遠若是東進,第一個受害的就是冀州西部的士族。他就此鼓勵在冀州西部的所有家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防禦攻勢。

一開始,士族們沒有當成事,因爲有袁紹的大兵在。然而當袁紹的大部分軍力全部調往徐州方向後,果然如同田豐、沮授所言,各家士族慌了神。就開始全力按照袁紹提供的計劃,大規模建立堡壘,崗樓,箭樓。

這些防禦工事連成片,三五里就是一座,全部安置在要道、要害之地,扼守通往冀州內部的道路。直如同後世的鬼子炮樓封鎖一般,封鎖住了高遠進入冀州的通道。

中原大戰還在繼續,袁紹猛攻劉備。

202年六月,河內郡。

高遠是士族的害羣之馬,天下第一大禍害,冀州士族轟轟烈烈開始“蓋炮樓”運動了。這消息傳來,高遠只能表示“無所謂”了。畢竟這事情發生在別人“家裡”,他想管也管不到。倒不如將有限的精力,用來發展自己的地盤上。

另外。高遠最近的確很忙,四周終於消停的他,必然要好好建設一下自己的根據地。

而首要人物。就是科舉,官員的提拔。

這幾天,河內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繁榮,這來自於各地寒門士子的不斷到來。

高遠科舉制度任命幷州官員的檄文,早已經傳遍天下。

但士族不用考試就能當官,對遠去幷州考試的事情自然嗤之以鼻。

而沒有出仕之道的寒門士子得到這個消息後,着實興奮了一陣子。但有學識的他們很快冷靜了下來。他們不由想到,突然崛起的高遠。他能夠在幷州站穩腳跟嗎?他能夠抵擋住曹操和袁紹兩大霸主的攻勢嗎?

若是擋不住,前去幷州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然而高遠再一次戰勝袁紹十萬大軍,並收納三萬降兵的消息傳來後。寒門士子的熱情徹底的燃了。他們便感到高遠必將成爲天下又一名霸主級諸侯,這時候正是投效他的最佳時機。

因此,太多的寒門士子,通過各個渠道,前去河內郡趕考,規模直如同後世王朝秋闈趕考一樣壯觀。

六月六日,河內郡,州牧府,議事廳。

司馬懿拿着花名冊欣喜道:“主公。已經有四千五百八十七人報名了。”

高遠嚇了一跳,“這麼多人?”他的地盤各郡縣職位並不多,心說這比例快趕上後世公務員考試了。不過人越多當然越好。他便琢磨着,考不中的也要想辦法留下。畢竟在一千八百年前,遍地都是白丁的古代,找個文化人不容易呀。

文武喜悅中,司馬懿笑道:“大族把持權柄久矣,寒門士子很難得到出仕的機會。主公大勝袁紹。威名大振,霸業可期。這些人都來尋找機會,也是可以預見的。”

“這也是我們的機會。”高遠點頭道。

他便任命司馬懿爲此次科舉的主考官,陳琳、辛毗爲副考官,負責實際主持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其實他這一次的科舉已經是精簡版了,不過這一次也不是帝王級的科舉,精簡版足夠用了。

高遠暢想一番,起身鄭重道:“一定要做好這一次的科舉,未來有一天,全國的大考,一定會成爲所有有學之士的晉身之道!”同時,這科舉考試,就能夠徹底打破士族對權柄的壟斷,自然而然的,士族階級就會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全國的大考!”這句話,讓司馬懿等人感受到了高遠的雄心。衆人一起拜道:“一定盡心竭力,輔佐主公完成這一次的科舉考試。”

第二日,司馬懿、陳琳、辛毗等人,就在郡中官署碰面,商議考試流程、規則,並制定考題。陳琳大文豪,辛毗亦是一等一的文化人,加上文韜武略的司馬懿,制定相當一級的考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高遠對於內政科舉方面交給司馬懿等人很放心,這一日,他又開始着手軍事上的建設。他找來趙雲、張遼。

首先,高遠吩咐趙雲進行降兵和本方部隊的整合。

其次,根據幷州的產能和之前袁紹、曹操“相送”,高遠可以維持五萬人的主力部隊,因此,他責令張遼負責在各地選拔精銳,招募主力新軍一萬,加上之前的,共計五萬主力部隊。

主力部隊日夜強化訓練。

再次,選拔主力淘汰的兵源也不能輕易拋棄不用,從中再選拔優良的,責令閻柔,田豫負責組建各地的守備軍。以郡爲單位,每郡三千人的守備軍,守備軍不用日夜強化訓練,有時間屯田,這就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幾乎不用消耗幷州的產能,反而能夠提高產能。

最後,高遠有感於應該加強對治下一切的掌控力,便打算成立一個秘密的情報組織,稱爲特情衛。任命族親嫡系高雅爲負責人,負責內外的情報工作。高遠面授機宜,組織新立,對外以先前的細作爲雛形,對內,安插忠實可靠的人員,進入各要員,大家族之中監控。這一切,皆要秘密進行。

三日後。

司馬懿頗爲疲憊的回到了家中,手裡拿着一疊珍貴的洛陽紙,密密麻麻都是字跡,便是這次科舉考試的試題。他做事仔細,便是回到家中,也在研究科舉的事情。

遠處一人罵罵咧咧而來,“高孟嚴搞的這叫什麼,平白拿我們士族的土地去養活平頭老百姓。搞得老子錢也沒了,還如何出去玩耍!”

身邊的侍從,戰戰兢兢跟着。

此人看到了司馬懿,呼道:“二哥!”

司馬懿聞聲望去,便看到了自己的六弟司馬進。他幾個兄弟裡,就這小子不上進,心說這小子這段時間不玩鷹遛狗了?

司馬進沒有去玩耍,是因爲沒錢了,這眼珠子滴溜溜一轉,就盯在了司馬懿的手上,頗爲興奮道:“二哥,這就是試題了!”

ps:感謝:李建飛福利,魚非起起落落打賞。

明天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偃旗息鼓一天,暫定攻克兩座城池(就是兩更)。不過,好像咱們還沒有打贏呢。主公們,全力支持末將每日攻打“四座城池”吧!

第145章 不要叫破喉嚨第71章 袁紹的妥協第110章 壺關事變第156章 發動羣衆第100章 山中埋伏第287章 諸葛慫雞第97章 陣前的突破第120章 抓現行第255章 袁軍不度雁門關第214章 翁婿戲敵第79章 連環誘曹第289章 苦肉計第222章 挖地道第129章 突圍與圍剿第170章 救駕第148章 幷州白皮書第55章 曹操的圖謀第258章 袁跑跑第108章 高遠的突襲第207章 失敗中總結教訓第31章 我不是鬼子第288章 主公神了第283章 南征第230章 曹操受教第182章 漢獻帝露餡第233章 投機不成着火了第198章 痛定思痛第64章 老二和老三的單挑第14章 關羽戰顏良第290章 詐降書第61章 強敵來襲第253章 戰事再起第92章 士族大逃亡第114章 高遠的”提款機“第163章 子龍斷後第220章 飛的高遠第290章 詐降書第95章 袁紹大舉進攻第272章 死的最快的皇帝第126章 孟德不VS孟嚴第216章 首戰告捷第209章 郭嘉有病第23章 趕緊挖坑第92章 士族大逃亡第130章 一往無前的孟德第151章 猛將投降第230章 曹操受教第45章 又入王庭第231章 都要來借箭第258章 袁跑跑第24章 絕影瞬間沒影第218章 關張之勇第83章 疲憊第233章 投機不成着火了第137章 新兵種第172章 大救星第134章 從輕發落第104章 戰地支援第238章 墊院子的傳說第39章 落難佳人第144章 綁票計劃第242章 搶俘虜第5章 名將張遼第276章 袁家的覆滅第96章 壺關前的戰鬥第290章 詐降書第234章 決口黃河第100章 山中埋伏第202章 喜得貴子第249章 何去何從第179章 陛下快上驢第135章 思想與教育第105章 呆頭鵝袁紹第169章 看敵人死掐第138章 徐庶辭行第106章 空關一座第267章 騎兵突擊第120章 抓現行第279章 一統中原第31章 我不是鬼子第264章 八十萬大軍壓境第286章 凡人的智慧第183章 你是騙我的第148章 幷州白皮書第197章 抓袁紹第18章 小曹很受傷第127章 馬特拉稀第217章 喊話的藝術第147章 情難還第227章 田豐有個好主意第214章 翁婿戲敵第61章 強敵來襲第183章 你是騙我的第151章 猛將投降第132章 河東孤軍第175章 大家請喝白玉湯第136章 天下招醫第271章 三方混戰第232章 先別放火箭第89章 土地改革
第145章 不要叫破喉嚨第71章 袁紹的妥協第110章 壺關事變第156章 發動羣衆第100章 山中埋伏第287章 諸葛慫雞第97章 陣前的突破第120章 抓現行第255章 袁軍不度雁門關第214章 翁婿戲敵第79章 連環誘曹第289章 苦肉計第222章 挖地道第129章 突圍與圍剿第170章 救駕第148章 幷州白皮書第55章 曹操的圖謀第258章 袁跑跑第108章 高遠的突襲第207章 失敗中總結教訓第31章 我不是鬼子第288章 主公神了第283章 南征第230章 曹操受教第182章 漢獻帝露餡第233章 投機不成着火了第198章 痛定思痛第64章 老二和老三的單挑第14章 關羽戰顏良第290章 詐降書第61章 強敵來襲第253章 戰事再起第92章 士族大逃亡第114章 高遠的”提款機“第163章 子龍斷後第220章 飛的高遠第290章 詐降書第95章 袁紹大舉進攻第272章 死的最快的皇帝第126章 孟德不VS孟嚴第216章 首戰告捷第209章 郭嘉有病第23章 趕緊挖坑第92章 士族大逃亡第130章 一往無前的孟德第151章 猛將投降第230章 曹操受教第45章 又入王庭第231章 都要來借箭第258章 袁跑跑第24章 絕影瞬間沒影第218章 關張之勇第83章 疲憊第233章 投機不成着火了第137章 新兵種第172章 大救星第134章 從輕發落第104章 戰地支援第238章 墊院子的傳說第39章 落難佳人第144章 綁票計劃第242章 搶俘虜第5章 名將張遼第276章 袁家的覆滅第96章 壺關前的戰鬥第290章 詐降書第234章 決口黃河第100章 山中埋伏第202章 喜得貴子第249章 何去何從第179章 陛下快上驢第135章 思想與教育第105章 呆頭鵝袁紹第169章 看敵人死掐第138章 徐庶辭行第106章 空關一座第267章 騎兵突擊第120章 抓現行第279章 一統中原第31章 我不是鬼子第264章 八十萬大軍壓境第286章 凡人的智慧第183章 你是騙我的第148章 幷州白皮書第197章 抓袁紹第18章 小曹很受傷第127章 馬特拉稀第217章 喊話的藝術第147章 情難還第227章 田豐有個好主意第214章 翁婿戲敵第61章 強敵來襲第183章 你是騙我的第151章 猛將投降第132章 河東孤軍第175章 大家請喝白玉湯第136章 天下招醫第271章 三方混戰第232章 先別放火箭第89章 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