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

公元197年,五月,十二日。

初夏的天氣溫和無比,陽光明媚和藹,不經意地透過薄薄的雲層,化作縷縷金光,灑遍大地,給壯麗的金陵城鍍上一層燦爛的光輝,壯麗無比。

此時不過是卯時,太陽剛剛升起,但金陵城內已是甲士密佈。新建的皇宮外,道路兩旁,精神抖擻、面容嚴肅的甲士們分列兩側,而城中的百姓、商賈們都紛紛自發的走到街上,隊列整齊的排作一羣,擡頭望着皇宮方向,目光中滿是熾熱,面露興奮,一語不發。整個金陵城內人羣林立,充斥着上百萬的人口,但卻寂靜無比,無數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宮內的未央宮方向。

百姓、工匠、商人和士卒們對於袁術那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和敬畏。對於百姓來說,是袁術給了他們豐衣足食的生活,給了他們安定和希望。對於商人來說,是袁術取消了他們卑賤的地位,給了他們應有的權力和保障。對於工匠來說,是袁術提高了他們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有了未來和方向。而對於士卒來說,袁術對於士卒的珍視和厚待則成爲了他們唯一的信仰。

所有人對袁術稱帝早就翹首以盼。在江東,百姓們早已對大漢失望,而一直期盼着袁術稱帝。

皇宮之內,未央宮前,巨大的廣場正中,一座潔白如玉、巍峨壯觀的天壇建立於此。紅毯鋪地,香案擺設,最中間,一面黑色的楚字旗幟迎風飄揚。以田豐和孫堅爲首的上百文武官員身穿新制的官服,整整齊齊的陣列在天壇臺階兩側,神色恭敬的背對着未央宮,看向未央宮對面的午門。

而在臺階之下,六個陣列整齊一行擺開,各有數百人,衣着不一。位於正中的兩個陣列,左側的陣列是由江東各地最具盛名的鄉老組成,他們紛紛衣着整齊乾淨的布衣,其中一些老人身形佝僂,但卻皆是精神矍鑠。右側的陣列則是由各地最具威望的世家豪紳家主組成,身着錦衣,平日個個不威自怒,但此時卻是面色祥和,平靜無比。

往外兩側的陣列則分別是江東的商人和工匠推舉出來的代表,皆是面露感激、緊張和興奮之色。在這種莊嚴的儀式之下,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能參與到其中。若不是袁術聖心獨裁,以他們身邊世家之人的自傲,定然不會允許他們這些卑賤之人並肩而立。因而他們心中充滿了對於袁術看重的感激。

最外側的兩個陣列一爲金陵書院和鹿門書院中的諸多出色士子,一爲金陵軍校中的學員。他們都是袁術未來的中堅力量,某種程度上也是袁術最得意的門生。此時讓他們參與其中瞻仰一下袁術登基的盛況,如此能更好的堅定他們心中袁術的地位。

這六個陣列之下的巨大廣場之上,則是六千整整齊齊的士卒,個個面色堅毅、身形健碩,手持鋼槍,身披重甲,皆是經歷無數戰場廝殺的精銳,滿身銳氣,刀劍林立,旌旗飛揚,紛紛面露狂熱,令人望而生畏。這些人中有不少身體殘疾的退伍士卒,袁術並沒有忘記他們的存在,他們依然精神飽滿的傲然而立,身上充滿了肅殺之氣。

最令人震撼的是,這六千士卒無一例外,皆是三流武將水準,放在其他諸侯軍中最次也是百人將的水平。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毫不客氣的說,除了袁術外所有諸侯的三流武將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整整六千三流武將,臺上的文武百官以及世家中人們看見這一幕,心中都不免被震撼了,雖然知道袁術的強大,但這麼直觀的看到這麼恐怖的一幕,依然令他們升起了一股敬畏之感。

林立的旗幟之上,黑底藍字,斗大的“楚”字迎風飄揚,在風中颯颯作響。

朝陽緩緩升起,溫暖的陽光從壯觀巍峨的未央宮宮頂緩緩照射到了午門之上。就在這一刻,站在臺上最前方等待已久的田豐和孫堅同時睜大了雙眼,望着午門的方向,聲音洪亮的朗聲道:“吉時已到,恭迎吾皇!”

“恭迎吾皇!”二人話音剛落,臺上的文武紛紛跟着田豐和孫堅一起跪倒在地,高聲喝道。

“恭迎吾皇!”臺下的百姓、世家、商人、工匠、士子、軍校學生緊跟着紛紛跪倒在地,整齊的高喝道。

“恭迎吾皇!”再下方整齊的六千士卒也紛紛跪地高聲喝道。聲音直衝雲霄、聲震天地,傳遍整個金陵城。

“恭迎吾皇!”整個金陵城內所有翹首以盼得百姓和分列道路兩側的將士此時也紛紛跪倒在地,面向皇宮的方向由心的高聲喝道。

近百萬人的聲音整整齊齊,凝結一處,迴盪在天地之間,震撼無比。

巨大的午門在陽光照耀之下緩緩打開,肅穆的奏樂聲也隨之響起。沐浴在陽光之下,侍衛侍從們牽着華麗威嚴的帝攆緩緩而出。帝攆之上,一道威嚴的身影正坐其上,散發着帝王的威勢,玄黑色的長袍上九條五爪金龍縈繞其上,袍角那洶涌的雲海下,衣袖被風帶着高高飄起。

十二旒冕冠下,劍眉微挑,黑如墨玉般的瞳仁散發出無比的威勢,令人望而生畏不敢直視。威嚴平靜的面龐映着晨曦,帶着天神般的威儀和與身俱來的高貴,整個人發出一種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氣。

衆人的目光緊緊盯在帝攆之上那個威嚴的身軀之上,隨着帝攆一步一步的接近天壇而緩緩的移動着。

帝攆來到天壇之下,擡攆的侍從緩緩將帝攆放下,分列兩旁。袁術在內侍的服侍之下緩緩的走下,站立在天壇之前擡頭望去。璀璨的光芒從天台之上緩緩的映入他的雙眸之中,令他微微的眯了眯雙眸。

此時,緊隨着帝攆的鳳攆之上,鳳儀錦袍、儀態萬千的馮氏也緩緩的走了下來,來到了袁術的身旁。

迎着所有人的目光,袁術輕輕挽着馮氏的手並肩而行,緩緩的沿着鮮豔的紅毯走上了天壇。

“吾皇祭天!”

待袁術及馮氏走到天台之上,香爐之旁。一旁早已站立於此、面色莊嚴的蔡邕,朗聲道。

“今之天下,漢室無度,恆靈二帝無道,百姓悲苦難言,無以度日,民不聊生。今有豫州,汝南汝陽,袁氏公路,帝舜之後,四世三公袁家之嫡子,得天而授,天下百姓,心之支持,奉天而行,願意庇護天下蒼生,立朝於楚,天下共勉之!”

天壇之上,袁術和馮氏,一王一後,皆然下跪於天,袁術,手捧早先賈詡準備好的玉璽,頭頂蒼天,朗聲道,聲音迴盪在天地之間。

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三十一章 兵餉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五百二十一章 主動權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九百零三章 結黨營私第四百一十九章 火燒長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目標第七百四十七章 僵持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七百九十二章 速戰第八百三十章 令行禁止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六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四人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四百七十一章 憋屈第一百零四章 不安的劉表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子學院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八百一十五章 吐槽第五百零三章 劉虞之言第二百七十三章 無從下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六百二十八章 烏桓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九百零三章 結黨營私第六百章 退卻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一百六十五章 荊州世家的憤怒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八十九章 栽贓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四百四十二章 扶風法氏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一百一十二章 剽悍的徐庶不需要解釋第四百一十八章 說劉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十二章 參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第四百二十九章 詐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三百三十一章 皇商風浪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
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三十一章 兵餉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五百二十一章 主動權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九百零三章 結黨營私第四百一十九章 火燒長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目標第七百四十七章 僵持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七百九十二章 速戰第八百三十章 令行禁止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六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四人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四百七十一章 憋屈第一百零四章 不安的劉表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子學院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八百一十五章 吐槽第五百零三章 劉虞之言第二百七十三章 無從下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六百二十八章 烏桓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九百零三章 結黨營私第六百章 退卻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一百六十五章 荊州世家的憤怒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八十九章 栽贓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四百四十二章 扶風法氏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一百一十二章 剽悍的徐庶不需要解釋第四百一十八章 說劉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十二章 參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第四百二十九章 詐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三百三十一章 皇商風浪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