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

整個鮮卑大軍亂作一團,公孫瓚率領着大軍瘋狂的屠戮着。而趙雲和張遼的騎兵在此時已經掉頭離開。張遼繼續前去收斂着異族俘虜。趙雲,則直奔蹋頓而去。

來之前袁術就給趙雲下了命令,這場戰鬥不管結果如何,蹋頓必須死,讓趙雲不要管其他的,死盯住蹋頓即可。援助公孫瓚的任務交由最擅長羣戰的張遼。

但最後,出於對公孫瓚的敬佩和好感,以及對於漢軍折損的不忍,趙雲還是選擇了前去援助公孫瓚。捨棄了這個能夠殺死蹋頓的良機。爲了彌補,趙雲率領着騎兵瘋狂的追趕着蹋頓的大軍,意圖消滅蹋頓這個梟雄。

袁術要想掌控遼西以及當地的烏桓人,必須要將蹋頓這個野心極大的單于消滅掉,之後再扶植一個傀儡即可。趙雲清楚蹋頓對於己方的重要性,他此時心焦無比,若是被蹋頓逃了,他還有何面目去面見袁術?

不過對於之前自己的所作所爲趙雲並不後悔,他相信,若是袁術知道,也會令他如此作爲的。民族利益高於一切,袁術可以算計公孫瓚,但絕對不會損害漢人的利益。當外部敵人入侵時,槍口一致對外,這是天下諸侯都堅持的底線。就像即使現在是消滅公孫瓚的最好時機,袁紹都沒有出手一樣。

有時候,人愚笨一點、迂腐一點沒什麼不好,大智若愚,太聰明、太精明未必是一件好事。文化的的進步並不意味着素質的進步,想想這個時代淳樸的百姓就明白了。仗義每多屠狗輩,無情最是讀書人。

不過凡事有得有失,若是趙雲沒有選擇放過蹋頓、支援公孫瓚,公孫瓚也不會再欠下一個人情,之後的一切也不會進展得那般順利。所以說,一飲一啄自有天定,何須自尋煩惱?

趙雲在後方瘋狂的追殺着烏桓的騎兵,但其行軍速度確實比不上良馬衆多的烏桓,慢慢的就被蹋頓率領的烏桓騎兵甩在了身後,眼睜睜的看着對方漸漸消失在遠處。

“可惡!”趙雲看着自己身後諸多癱倒在地的戰馬,憤怒的停下了追趕的步伐。

“將軍,咱們不追了嗎?”

“追不上就不強求了,反正對方必定會返回遼西,通知公瑾他們前去攔截,我們歇息之後直接前往遼西。”趙雲說道。

這次的失利讓趙雲無奈至極,打得過、追不上,徒奈何?戰馬的重要性在草原上顯露無疑。

此時的公孫瓚正率軍在戰場上屠戮着一盤散沙的鮮卑士卒,絲毫不管竄逃了的蹋頓和和連。

“主公,和連和蹋頓都跑了,除惡務盡,咱們要不要追上去?”鄒丹看着趙雲追着蹋頓遠去,有些意動道。

“不用。”對與鄒丹的建議,公孫瓚毫不遲疑的直接拒絕道。

田豫很清楚公孫瓚的心思,解釋道:“和連此人是個廢物,放掉他比殺了他與我軍更有利。他回去也沒什麼作爲,說不定還會引起鮮卑內亂。而蹋頓...”

田豫悄悄看了眼公孫瓚的臉色,低聲道:“蹋頓確實是一代梟雄,但烏桓的老巢在遼西,距離我們太遠,沒必要追擊。此時多擊殺俘虜一些士卒比什麼都強。”

鄒丹看到田豫的目光,心中明瞭。主公對袁術還是心存芥蒂啊!

放了蹋頓於自己而言無害,而對想要在遼西立足的袁術來說就是個大麻煩了,公孫瓚明顯還是不想袁術插手北方的事。

想清楚了這些,鄒丹就放下了立大功的念頭,閉口不言得專心率軍追殺起周圍的鮮卑騎兵。

近二十萬幾無反擊之力的殘軍,這完全是一場饕餮盛宴。能夠參與戰鬥的都是兵馬嫺熟的青壯,稍加訓練再配備上精良的裝備就是合格的戰士。所以公孫瓚並沒有一味地殺戮,而是以俘虜爲主,這都是他以後對戰袁紹的本錢。

同樣,張遼早就開始收編俘虜了。這場仗他雖然沒怎麼參戰,但卻在最關鍵的兩個時間點幫了公孫瓚一把,若不是他的幫助,公孫瓚這場戰鬥估計會以慘勝結束。

公孫瓚的勝利是註定的,張遼對此毫不懷疑。這場戰鬥公孫瓚發揮了幾成的力量張遼都看不透,但絕對不是全部,估計是爲了接下來與袁紹的戰鬥留手。別的不說,袁術提供的那三千馬鎧,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在白馬義從的戰馬身上,否則這場戰鬥白馬義從減員能否上三位數都兩說。

但不管怎麼說,張遼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否則的話,公孫瓚不說底牌暴露,絕對會再減員上萬的士卒。

公孫瓚承了這個情,默許了張遼抓俘虜的行爲,就算是回報的一點利息。本來張遼殺傷了那麼多的敵人,就有抓獲俘虜的資格。

張遼也很識趣,總共就一萬大軍,連同之前的南匈奴士卒抓捕了三四萬的青壯、近十萬的馬匹就收手了。這一趟他算是滿載而歸,減員不過兩百餘,卻收穫瞭如此多的戰利品,還獲得了公孫瓚的兩個人情。

不得不說,這種大規模亂戰的戰場上張遼率領的大軍戰力着實太恐怖了。上萬人的大軍經過兩次激烈的廝殺,折損卻不過兩百餘,比白馬義從還要少上不少。張文遠之威顯露無疑,稍露鋒芒就令人感到恐懼。

這場大戰中死在張遼大軍手上的異族騎兵起碼在五萬以上,這還是張遼中途一心想要抓俘虜,沒有過多的參與到鬥爭之中。張遼就是大規模雜兵的天敵,就如同南匈奴對於小規模精銳的天克一樣,就是呂布這等猛人也得低頭。要不是遇到世家這羣不按套路出牌的暴兵流,南匈奴估計還能在幷州折騰個幾十年。

“公孫將軍,既然戰鬥已經結束,那麼我們就暫時告退了。清除異族殘餘勢力的事還請將軍多多費心。”張遼將俘虜紛紛用麻繩綁住雙手、整軍安置好之後,前來向公孫瓚道別。

戰事結束,他再也沒有停留下來的理由。現在公孫瓚對於他們的態度有些微妙,儘量還是離遠一點,避免相互間再出現摩擦和猜忌。

公孫瓚轉過身,完全不理會張遼的拜別。場面略顯尷尬,田豫連忙站出來打圓場道:“某家主公心神疲憊,無力送迎,還望文遠將軍不要介意。”

“無妨!公孫將軍事務繁多,我等就先告辭了。”

“十分感謝將軍這次的援助,他日再見!將軍珍重!”

“嗯!”張遼微微頷首,深深看了公孫瓚的背影一眼,微笑着轉身率軍離開。

聽見馬蹄聲漸行漸遠,公孫瓚微嘆了口氣,低聲道:“希望沒有再見的機會吧!”

位於公孫瓚身旁的田豫聞言,微微一笑:“主公果然睿智,袁公路所謀想必主公已清楚了吧!”

“呵呵!”公孫瓚冷冷一笑:“袁家的人都真是自信啊!我這還沒開始打,他們就認定我會輸,連我的身後之事都算計好了。”

“袁氏雙雄,一南一北,若是聯合在一起,這天下哪還有其他諸侯的容身之地?幸虧袁家出來的都是霸道之人,否則我等也不會有機會。”田豫語氣略顯無奈。現在的天下局勢,老袁家的氣魄顯露無疑。當世最強的兩大諸侯都出自袁家,二者地盤加起來,天下已被其佔據近半,這是何等的恐怖。

“這些世家之人,都是如此自傲!總有一天他們會輸在自己的自大之上!”公孫瓚低沉道。

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窮人與富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七百五十三章 三而竭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八百四十章 毒計第八百七十七章 犧牲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馬第五百零一章 袁紹之怒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合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四百一十九章 火燒長安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七百零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二百零二章 閒不住甘寧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八十七章 襲營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的憤怒第四百四十章 缺糧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八百三十三章 依然是個窮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十八章 借將第五百二十一章 主動權第三十五章 官吏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場磨礪第六十四章 拍賣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八百六十八章 下場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五十七章 局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四百四十一章 借糧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九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
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窮人與富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七百五十三章 三而竭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八百四十章 毒計第八百七十七章 犧牲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馬第五百零一章 袁紹之怒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一百一十九章 搶錢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合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四百一十九章 火燒長安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七百零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二百零二章 閒不住甘寧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八十七章 襲營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的憤怒第四百四十章 缺糧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八百三十三章 依然是個窮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十八章 借將第五百二十一章 主動權第三十五章 官吏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場磨礪第六十四章 拍賣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八百六十八章 下場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五十七章 局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四百四十一章 借糧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九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