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

甘寧派人暗中一通知公孫瓚,田豫就直接一口答應了。本身就是甘寧不提出此事,他們回到幽州後也會如此而爲,畢竟騎兵的長處就在於其機動性,敵後騷擾正是其拿手好戲。

但甘寧如此強調提醒,卻令公孫瓚和田豫有所察覺,不過他們並沒有戳破此事,因爲他們都清楚甘寧此時絕不會坑害他們,不說定然有其難處,他們也猜得出來。

說起來界橋此地可說是深入冀州腹地,遠在中山國和河間之南。公孫瓚也就是麾下多是騎兵,而且極爲自信纔敢於此處再與袁紹決戰。第一次界橋之戰之時,是因爲冀州北部諸郡縣望風而降,雙方戰線才推至此處的。而這次,則是因爲公孫瓚太過自傲,袁紹有意引誘纔將戰場置於此處。

若是公孫瓚勝了還好,可以輕易地攻佔冀州北部地區,和袁紹兩分冀州,當然,精華部分還是在袁紹所在的冀州南部區域。可如今敗了,公孫瓚想要返回幽州回守可就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之內,袁紹早已展開行動了。

袁紹對於自己能夠擊敗公孫瓚抱着絕對的信心,所以其早就着眼於戰敗之後如何北伐幽州一事之上。而正如陸遜所想,袁紹確實在中山國郡的望都附近安置了糧倉,爲北伐做準備。

望都不但毗鄰中山國,而且東北方不遠就是公孫瓚麾下幽州的第一道防線北平縣。待袁紹攻下北平並以之爲攻打幽州的據點之後,這裡就會成爲安穩的大後方。袁紹在界橋之戰開始之前就已命令之前在高陽縣暗中隱藏的三萬大軍出兵北平,不求將之攻下,只是將之圍困,避免公孫瓚增兵,待袁紹主力大軍到來再行攻城。

公孫瓚現在身邊只剩下萬餘大軍了,但只可惜袁紹爲了界橋之戰已經將近乎全部主力都集結於此,北方並無多少兵力能夠埋伏與其。要知公孫瓚身邊可是還有近萬的幽州鐵騎呢,尋常的步卒沒有三五萬左右的規模根本就是送菜。

而背叛公孫瓚的烏桓和南匈奴在界橋之戰後就直接跑路了,絲毫沒有幫助袁紹狙擊阻攔公孫瓚的意思。他們雖然派人向袁紹示好,但也並不相信與其。此時他們還忙着趕回北疆,將族人聚集起來、重整旗鼓呢。

袁紹能戰勝公孫瓚,可是對於他們這些異族來說卻是沒什麼威脅,畢竟他不像公孫瓚是以騎兵之強出名的,步卒再強在北疆也只能吃土。除非袁紹組織出大規模的騎兵,否則根本對他們毫無辦法。

烏桓和南匈奴對此看的很清楚,所以他們在察覺到公孫瓚露出敗相的第一時間就倒戈了。因爲在公孫瓚面前他們只能臣服,而與袁紹他們卻可以平等的合作。雙方各取所需,誰也奈何不了誰,無需被對方操縱。

雖然對於缺乏騎兵主力無法追擊到公孫瓚感到有些遺憾,但袁紹卻是沒有放棄追擊的意思,大軍一分爲二,二十萬大軍追擊,剩下的則帶着俘虜、傷兵和戰利品回到鄴城休整。

公孫瓚剛剛經歷大敗,麾下鐵騎幾乎折損殆盡,白馬義從也已經只餘五百,可說是膽氣盡喪,自然只能被追着打。不過公孫瓚還是在田豫的勸阻之下派出了三千鐵騎在公孫越等人的率領之下在河間附近進行騷擾,而他則是直接率領大軍前往范陽。

北平被圍的情報他已經知曉了。三萬步卒圍困於此,袁紹大軍緊隨其後,此時已經有些心怯的公孫瓚根本不敢前往相救。因而,其索性直接暫時放棄了此地,前往北平之後的范陽進行休整防守。

袁紹的打算公孫瓚十分清楚,對方如此大陣仗絕不會是爲了追擊他這麼簡單,一定是爲了趁勝追擊一舉拿下幽州。此時公孫瓚兵力不多,根本無力與之相抗,因此以空間換取時間是公孫瓚唯一的選擇。

幽州雖不斷廣闊,但戰略縱深還是有的,若是令各城大軍據城死守,可以爲公孫瓚拖延不少時間。在此期間公孫瓚就可再徵召士卒守城對敵,亦或者找到袁紹的弱點逼其退兵。

范陽縣乃是通往公孫瓚的老巢薊縣的必經之處,也是范陽郡的最大的堅城。其後的涿縣、良鄉等城較之都要相差一些,自然是公孫瓚最爲重視之處。

“陛下,我們是否要派兵前往北平相助一二?”待進入范陽縣之後,鬆了一口氣的田豫最終還是忍不住的問道:“如今袁紹大軍壓境,若是不前往救援,恐怕北平城撐不了多久。北平乃是幽州的門戶,不可輕易丟之。”

公孫瓚此時彷彿才緩了一口氣,毫不猶豫的拒絕道:“不行,我們現在的兵力不足,而北平縣又被袁紹大軍圍困,少量的兵馬根本無法進入城中,救之無益。”

“那就如此看着北平的將士們被袁紹圍攻,孤軍作戰?王門將軍手中可就一萬步卒,再加上北平的守軍,不過一萬兩千餘人,根本撐不了多久啊!”田豫目光不忍道。

“救一人,那以後衆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現在我不去救他們,他之後被圍困的將士就會自我勉勵。”公孫瓚語氣淡漠道:“不過就此不管也不好,這樣吧,你派人傳信北平縣,讓王門率軍據城而守,朕很快就會率兵前往援助,讓他一定要多撐上一段時日。”

田豫目光緊緊的盯着公孫瓚,他發現現在的這個主公忽然變得如此陌生。這還是曾經那個義氣沖天的主公嗎?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曾經白馬義從的口號就是公孫瓚欽定的,一直以義氣和勇猛著稱的他什麼時候變得這般畏縮冷血了?連麾下的將士都不肯相救,反而還騙其抵死守城爲自己爭取時間。難道界橋一戰的失敗對公孫瓚的打擊真的這般的大嗎?

一戰打斷公孫瓚的脊樑,陸遜所言的不錯。公孫瓚往日狂傲義氣的背後是深深地自卑和自私,庶出的他自幼就是這種性格,但一直順風順水才爲暴露。

而界橋一戰,公孫瓚整個人的脊樑直接被袁紹打斷了。曾經的公孫瓚已經變了,除了外在依然的桀驁外,內心的自信和義氣已然完全被怯懦和自私所取代。否則若是按照以往那個白馬將軍的性格,縱是士卒不夠,公孫瓚也會帶足兵馬前去相助,縱是敵衆我寡也是毫不畏懼的以命相搏、死戰到底。

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蠻之況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七十四章 內敵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八百二十二章 差距第九百二十四章 疏忽大意第六十章 法正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八百二十五章 身毒的優勢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三百二十八章 司馬懿之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七百六十五章 練兵之法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死無生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六百零九章 搞事情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一百零六章 水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英勇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十章 資質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六章 孫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八百六十七章 火攻第二十五章 甄家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爭和商人第九百四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六百二十三章 蹋頓的疲憊第四百四十三章 恭迎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登支援第九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九百四十四章 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八百三十章 令行禁止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三百六十章 龜縮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三百七十七章 神·張遼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四百一十五章 捨棄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五十二章 尾隨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六百九十七章 危機第三百零一章 地圖和藥方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七百六十九章 身毒之動第一百七十章 各方心思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五十六章 陸家
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蠻之況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七十四章 內敵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八百二十二章 差距第九百二十四章 疏忽大意第六十章 法正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八百二十五章 身毒的優勢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三百二十八章 司馬懿之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七百六十五章 練兵之法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死無生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六百零九章 搞事情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一百零六章 水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英勇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十章 資質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六章 孫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八百六十七章 火攻第二十五章 甄家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爭和商人第九百四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六百二十三章 蹋頓的疲憊第四百四十三章 恭迎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登支援第九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九百四十四章 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八百三十章 令行禁止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三百六十章 龜縮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三百七十七章 神·張遼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四百一十五章 捨棄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五十二章 尾隨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六百九十七章 危機第三百零一章 地圖和藥方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七百六十九章 身毒之動第一百七十章 各方心思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五十六章 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