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

“二弟,我不明白,如今之形勢你爲何不繼續你的遊歷,反而要在這個節骨眼投奔曹操?如今的曹操還有什麼奪得天下的可能嗎?”司馬朗看着自己這個自幼就極爲有主見,而且性情內斂到近乎陰沉的二弟,極爲不解的說道。

作爲司馬家的長子,他已經投入曹操麾下了,按照一般的道理來說,司馬懿就是投主也應該另擇他人。更何況現在天下四大諸侯之中,曹操雖說英明,但勢力遠不及二袁,唯一的優勢手握天子也因爲各諸侯稱帝一事變成了雞肋。司馬朗不明白曹操還有什麼足以令司馬懿投奔的理由。

“兄長,正如你所說,現在天下局勢已經日漸明顯,弟再不出場,恐怕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司馬懿理所應當道。自袁術兵出涼州之時,他就意識到這亂世的時間不多了,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參與其中,此次就是他一個很好的機會。

“至於弟爲什麼會選擇曹孟德,自有弟的思量。期間因由不便爲兄長多說,兄長你也無需多問,只要知道弟是爲了我司馬家着想,不會行愚蠢之事就行了。”司馬懿眼中閃過一道詭異的光芒,微笑着說道。

看着自己這個陰惻惻的二弟,司馬朗只覺得心累。因爲董卓之禍,他受父親的命令帶領家族逃離洛陽前來投奔其父看好的曹操。在這段時間一直是由他代替父親來教育幾個弟弟的。

其他的幾個弟弟還好,一如他一般溫順懂事,或許天資差上一些,但也都是可造之材。但唯獨這個二弟,讓他深感無奈。

自幼其就性格陰沉,極有主見,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偏偏有天資極其聰穎,被隱世胡昭看重,視爲知己,雙方亦師亦友。自此之後他就更看不透這個二弟了,根本管教不得。

但是知弟莫若兄,司馬懿的性格他是再清楚不過了。他可不相信對方在此時出仕僅僅是爲了在曹操危難之時彰顯自己的能力以獲得重用,否則的話,一年前的中原混戰他早就應該出山了。

“二弟,爲兄知道你智略過人,爲兄遠不及你,但是爲兄還是要告誡你一二,凡事當以穩妥爲先。現在我們司馬家已經是穩固之勢,可沒必要冒這些險。”司馬朗告誡道。

司馬家和現在的幾大諸侯是什麼關係?袁紹袁術所在袁家,那是司馬家的老大,而且雙方還有姻親關係。劉備最爲倚重的陳羣所在的陳家,那是司馬家的表兄弟。曹操又是司馬防當年慧眼識珠一手舉薦的,有知遇之恩。

而且司馬家又極會做人,出仕的司馬朗雖然在曹操的麾下,但卻基本不參與軍事、少有諫言,只是個隱形人,一心做好治理一方的工作。若說軍師類的謀士可能還會招人恨,那司馬朗這種內政型的絕對不會有諸侯會記恨。

這就是司馬家的生存之道,與荀家的四處押注差不多,司馬家是四處討好。本身司馬家的實力就屬於那種不強不弱的,不比荀家家大業大,更沒法和袁家和楊家相比,但刻在骨子裡得會做人,讓他們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呈騎牆之勢、任你大風大浪我自巋然不動。

原本歷史軌跡中的司馬懿一開始也是一直在推脫曹操的邀請,直到曹操徹底一統了北方,大局已定,再加上郭嘉身死之後他才“被迫”出仕,一步步獲得曹操的信任,代替了郭嘉的位置成爲曹操新的謀主。縱觀漢末,司馬家可稱得上是徹頭徹尾的老陰比,在暗中熬死了最強的一代人,然後崛起。後來的司馬家一如袁家一般,被成爲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兄長之意,弟明白。還請兄長放心,弟自有辦法繼續維持我司馬家不衰的地位。”司馬懿語氣自信道。

他此次出山可不是要爲曹操力挽狂瀾的,曹操不過是他的選擇之一。若是曹操真的撐過了此關,他或許還會另眼相看,輔佐與其。但若是曹操兵敗,他自有辦法把曹操作爲禮物獻給袁術,藉以奠定自己的地位。

......

“你就是伯達的弟弟,司馬懿?”位於主座之上,曹操饒有興趣的看着臺下這個面容平和中略帶一絲陰沉的青年道。

“正是在下。”司馬懿不卑不亢道。

“你說你能夠說服袁紹和劉備出兵,有何把握?”曹操眼中微不可查的閃過一絲欣賞,嘴上卻是淡淡道。

曹操眼中的欣賞並沒有逃脫司馬懿的目光,其心中輕笑一聲。他跟隨胡昭求學數年,學得最多的就是洞悉人心。胡昭希望的是他看遍這世界上的各種人心,瞭解人心的善惡和人性的弱點,繼而引導人們走向善。但司馬懿與胡昭所想不同,他只學到了前者,不過他學得很徹底,甚至遠遠超過了胡昭這個老師。

對於曹操這種疑心病重的人,不能裝的太傻,也不能藏得太深,適當的展露自己的鋒芒但又讓對方能感受到你有所隱藏才能取信於對方。讓曹操看穿自己“拙劣”的隱藏,才能徹底放下心來,司馬懿就是這麼做的。

“在下的把握就是明公。”司馬懿奉承道。

“哦?說來看看?”

“明公手握兩州之地,作用四十萬大軍,無論是戰略縱深還是實力都足以與袁術抗衡,若是三方聯盟,足以與袁術正面抗衡。劉備和袁紹之所以不願全力來援不是他們不動脣亡齒寒的道理,而是他們對於自身安危的擔心和缺乏利益的吸引。只要解決這兩點即可。”司馬懿淡淡道。

“袁術雖然在遼東安置了三萬鐵騎以威脅袁紹,但是三萬鐵騎對於袁紹來說不過是小麻煩罷了。十萬步卒就足以守住幽州,更遑論還有南匈奴存在。而司隸的數萬大軍就更不用說了,河北世家現在把幷州視爲禁臠,袁術根本攻不進去。而攻打冀州,劉備又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防線。”

“袁紹不願前來,是出於對明公的忌憚。他希望看到的是明公與袁術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利。青州此地袁本初可一直沒有放棄過,一旦袁術退兵他絕不會放過此地。而若是明公兵敗,他同樣可趁勢拿下青州,順勢南下抵擋剛剛經歷過大戰的袁術軍。”

“其說白了就是對袁術的實力心存僥倖,對明公心存忌憚。臣要說服其來援並不難,只要曉以利害,並表明明公與其絲毫沒有威脅,再暗暗施壓即可。畢竟明公與他的關係也沒有好到拼死爲了其抵抗袁術而任由其再後面劫掠的地步。若是他不來援,大不了一拍兩散。韓遂劉表在金陵過得也還不錯,不是嗎?”司馬懿淡然道。

“可以袁本初的高傲,你若是真的說出此言,他定然不會妥協,反而會暴怒,倒時就更不好收場了。”曹操皺眉道。

“所以說,這話不能由臣說出,而要由該說出此話的人說出。”司馬懿早有應對道。

“許子遠。”一直在一旁閉目不言的戲志才輕聲道。

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鬆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不解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六百九十二章 亂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二百七十七章 賞罰分明第七百章 擋住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臨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六十章 小懲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淹夏侯第九百六十三章 拜訪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局第七百零五章 犧牲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科技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六十章 法正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量出兵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九百五十八章 桀驁第四百一十五章 捨棄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五章 鬧劇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八百章 迷霧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襲第二十章 冀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七百三十章 前車師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
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鬆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不解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六百九十二章 亂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二百七十七章 賞罰分明第七百章 擋住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臨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六十章 小懲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淹夏侯第九百六十三章 拜訪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奈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局第七百零五章 犧牲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科技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六十章 法正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量出兵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九百五十八章 桀驁第四百一十五章 捨棄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七百二十五章 鬧劇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八百章 迷霧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襲第二十章 冀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七百二十八章 決斷第七百三十章 前車師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