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

在西域動手肯定是會被北匈奴和貴霜發現的。既然要搞事情,索性就搞的大一點,大張旗鼓的。畢竟曾經的大漢又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先例,不得不說曾經大漢在其他國家之前包裝的形象太過完美了。對於其他諸國的事物都愛搭不理、懶得理會,自身強大而又富庶,寬厚而又威嚴,還好面子。

這樣一個國家,不但對自己沒有威脅,而且還是個大肥羊兼靠山。只需要投靠一下,每年上供些不值錢的土特產就能夠收穫價值數倍於其的回贈。遇到強敵可以找老大來幫忙,老大打架都不用自己摻和,最多就是搖旗吶喊、搞搞後勤。

這麼好的傻大款、憨老大,上哪裡找去?給大漢做小弟那是無數國家都夢寐以求的事,就是大漢自身對他們不屑一顧、懶得理會罷了。

就如同當年的西域諸國一般,主動請求內附,求收留求投靠,結果大漢還是置之不理,根本看不上他們,強漢之風一覽無餘。

袁術對於漢朝的“傻缺”行爲不可置否,但是也正是因爲漢朝打造的這深入人心的傻帽形象,給他的行動帶來了諸多的便利。

貴霜和西域諸國可不知道大楚和大漢有何區別,在他們看來無非就是換了個名字罷了。但是袁術掌控之下的大楚對外的決策和大漢可是完全不同。

相較於大漢對於其他“偏鄉僻壤”、化外之地的不屑一顧,大楚和大楚控制之下的諸侯世家可是眼饞的緊。如今的大楚已不是曾經強壯但是並無多少攻擊性的山羊,而是貪婪而又兇狠的餓狼,目光所及都是獵物。

楊修想的很清楚,他表現的越強勢、弄出的動靜越大,就越能夠打消貴霜和北匈奴的戒心。

畢竟以常理來說,若是要針對他們,楊修肯定因該是要小心行事以免被發現。而若說想借助西域的力量對付他們,楊修有沒有表明此意。他們怎麼會想到楊修此來的最終目的不是爲了西域諸國和商道,而是他們呢?

前車師國國王略微思索了一下後就應下了此事,反正他也就是領路傳個話,其他國傢什麼反應跟他沒什麼關係。

爲了顯示肌肉,楊修可沒有就這麼輕飄飄的一封封文書派出去,而是將飛熊軍派出去了一部分,名爲護衛,實則是想威懾西域諸國。

三千飛熊軍,個個都是百裡挑一、身經百戰的精銳,在其他諸侯軍中當個百人將綽綽有餘。而且彼此間配合默契,七八個人配合一起,同樣數量的三流武將都不是對手。

當然,單個拎出來他們的戰力在大楚中並不算多強,可是在西域這邊,那可就不一樣了。

之前負責在城門口迎接使團的那位將軍,可是前車師赫赫有名的第一將軍,武藝超羣。當然,這所謂的武藝超羣是就前車師而言的。在楊修等人看來,這就是一個三流水準的普通將領,放在大楚撐死也就是百人將的水平,一抓一大把。兩個飛熊軍的普通士卒就能和其戰平。

而西域其他國家的武力情況和前車師差不了多少。楊修也不客氣,西域四十餘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派了飛熊軍的士卒前往護衛。根據各國的實力情況,少則三四人,多則八九人。護衛之餘順便和這些國家的將領切磋一下,展示一下實力的同時摸摸底。

儘管楊修行事如此囂張,彷彿根本不將西域其他國家看在眼中,但是這些國家還真都是能屈能伸,全都應下了,紛紛派使者前來,一個不落。就連和北匈奴勾搭到一起的康居國都派了使者來裝裝樣子。

沒辦法,對於大漢的行事作風他們習慣了,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曾經大漢的風格就是,誰不聽話,不管怎麼樣老子都要把你打出翔,直到打到你服氣服軟並道歉。而對於那些敢明面上餑漢室面子的,那更是不死不休,好面子好到了極致。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基本沒有國家敢明面上和大漢炸刺,敢這麼幹的基本都亡了。沒見北匈奴都被追的逃到康居附近隱姓埋名了嗎?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西域諸國的國王不管認不認可如今的大楚,願不願意歸附,但他們第一時間想都沒想就都條件反射的選擇響應,派遣使者前來。

不管怎麼說,禮都得做足。就是不願意,也得婉拒,以免招惹大楚的不滿。否則的話,若是就因此被大楚一氣之下興師前來討伐怎麼辦?這可是有前車之鑑的。

不管漢人如何要求,第一時間絕對不能直接拒絕。否則就形同於打臉,漢人會讓你明白什麼是要面子不要命。這是從無數被滅小國身上總結出來經驗。

而在這期間,負責護衛的飛熊軍士卒也都冒昧的請求各國“名將”切磋一下。雙反戰績都尚可,相差無幾。

但是當這些國家的國王和將領心中得意自滿之時,飛熊軍士卒直接將自己的身份曝出,順便提了句:自己這樣的在大楚根本不算什麼、光是這次派來鎮守西域的楚軍之中就足有三千和他們戰力相差無幾的人後,這些國家的國王和將軍臉都綠了。

合着和他們國家猛將對戰的不是大楚的將軍,而是最普通不過的精卒。而這種水平的,此次前來的大楚使團之中有三千之多。

有的國王腿當時就被嚇軟了,立刻備了厚禮隨同使者一起前去,絲毫不敢怠慢。

楊修這一手秀肌肉,兵不血刃、不動聲色的完全震懾住了西域諸國。西域各國紛紛響應了其召喚,派出使者攜重禮前來。一時間,原本一潭死水的西域整個沸騰了起來,目光全部聚焦到了位於前車師國的楚軍將士身上。就連貴霜和北匈奴也是忌憚無比的看着這邊,心中升起了警惕之意。

而主導着這一切的楊修此時卻坐在前車師國特意準備用來招待他們的驛站內,心情閒適的品着茶。

“一聲令下,諸國來朝,這纔是我大楚之風采。”楊修笑着道。

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與留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九百二十八章 進退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四百七十四章 騷擾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四十二章 戰亂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十四章 最強的天賦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一百四十章 單挑第五十一章 圈套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六百七十八章 遏制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二百三十四章 恐怖的荀悅第一百三十六章 迷茫的趙雲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三百八十八章 錢莊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的憤怒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屑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八百六十八章 下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八百三十一章 覆滅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思動的徐州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九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五百二十五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長壽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十二章 參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迷茫的趙雲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怒斥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四百零九章 大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二百零一章 人口換糧食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爲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
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與留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九百二十八章 進退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四百七十四章 騷擾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四十二章 戰亂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十四章 最強的天賦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一百四十章 單挑第五十一章 圈套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六百七十八章 遏制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二百三十四章 恐怖的荀悅第一百三十六章 迷茫的趙雲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三百八十八章 錢莊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的憤怒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屑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八百六十八章 下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八百三十一章 覆滅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思動的徐州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九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五百二十五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長壽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九十三章 藤甲兵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十二章 參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迷茫的趙雲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戟士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怒斥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四百零九章 大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一百九十五章 下跌的糧價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二百零一章 人口換糧食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爲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