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

“南蠻已定、益州已平,看來是時候開展那個計劃了。”

收到了郭嘉發來的彙報後,袁術迅速的召集麾下的謀士商討下一步的計劃。

“主公,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冒險了?此法驚世駭俗,輕易動用恐怕後患無窮啊!我等現在已經完全佔據了大勢,無需行如此險計吧!”

田豐實在不明白袁術是怎麼想的。現在中原還沒拿下,怎麼就開始操心國外的事了?這重點把握不對啊!而且思想十分危險。

沮授等人也和田豐的想法差不多。按說主公不是一直都抵制世家的嗎?爲何現在又有這種養虎爲患的想法?

而像荀攸和顧雍這些世家之人內心則是激動無比。他意識到了袁術這是在幹什麼,世家的新一個巔峰要來了。

在場的世家和寒門中人各有心思,不過除了田豐外,誰也沒有發話。

“文和,你怎麼看?”面對這種情況,袁術還是先諮詢了自己的首席秘書。

瞬間,無數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賈詡的臉上,各種眼神不一。

這種成爲焦點情況令賈詡感到極爲不舒服,心中暗罵郭奉孝這貨怎麼還不回來。

不過現在所有人都不敢發話的情況下,除了田豐外,也就他的話語權最重了。賈詡內心輕嘆了口氣,還是逃不過啊!

“主公此舉不錯,但是容易造成世家尾大不掉,滋長他們的野心。若是主公一定要推行,務必要先和世家約法三章,先將一切條件和可能都安排好。”

不得不發言的賈詡只能避重就輕,一推三四五的將這些沒什麼用的廢話甩出來,將自己置身事外,就是不表明態度。

真是個老狐狸!

所有人的心中都暗罵一聲,就連袁術都感到極爲無奈。

“公達,你覺得呢?”袁術轉頭問向荀攸道。

瞬間,所有人的目光又集中到荀攸的臉上。

荀攸心裡自然是一萬個支持了!不過面對這種情況他怎麼敢表明態度?心中將這些看着自己的混蛋罵了一通,平復了下心情道:“一切由主公作主,不過確實要先和世家談好條件,以免日後難以管理。”

袁術點了點頭,看向其他人:“你們呢?還有什麼想法嗎?”

下面的人自然有的贊同有的反對,不過以袁術的性格,既然提出了這件事,恐怕是難以改變了,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其中,寒門士子多是心中輕嘆了口氣,而所有的世家子弟卻是內心欣喜若狂。

袁術見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微微一笑,裝過頭溫和的對着田豐解釋道:“元皓,世家固然有一些卑劣之人,但確實是我大漢的精華。有些東西我們用不到,不妨先將他們送給世家,換取我們需要的東西。”

“益州周圍的小國我們是無力顧及,更沒有那個精力去管理。與其放在那裡浪費,還不如將這些國家暫時交給世家。我相信他們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田豐何嘗不知道這一點?即使向袁術這樣的強硬之人也要學會妥協,否則的話,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生性剛正的田豐還是不願意看到袁術放任這些世家走上這一條道路。君君臣臣的儒家思想讓田豐無法認可袁術這種縱容分封的冒險行爲。

看到田豐閉上了眼沉默了,袁術滿意的點點頭,轉而看向了荀攸、陸康和蒯良。這三個人分別代表着新來江東的世家、揚州本地世家和益州本地世家。

隨着袁術的不斷壯大,以及分給江東世家不少利益的舉措,越來越多的世家選擇了投奔江東。慢慢的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其中最強的荀家自然成爲了他們其中的代表。

看到袁術的目光,三個人瞬間心領神會:“主公放心,主公只要支持江東世家掌控益州周圍的小國,不管任何條件和限制,某等定然遵從。”

開玩笑,這可是歷史性地一次突破,如果不把握好了,鬼知道幾百年後才能再遇上這種機會。他們所代表的世家就是砸鍋賣鐵,將一切壓在上面也要搏一次。弄好了就是真正的萬世之基。

沒錯,袁術現在想做的就是讓世家們去暗中滲透乃至掌控益州周邊的無數小國,從而間接掌控這些國家。

這件事看似簡單,但卻釋放了一個信號,袁術要向周朝看齊,徹底的放開分封制這頭怪獸。與此相比,之前的夷洲和朱漄洲的封地都不過是小打小鬧。

袁術自然知道這其中的利弊得失。周朝的衰亡和春秋戰國的出現就是前車之鑑。若是有朝一日主強僕弱,又是一個大爭之世。不過袁術樂於見此。

分封制的消亡和郡縣制的盛行固然算是封建社會的一大進步,但也同樣減緩了華夏擴張的腳步。

中國古代最爲重要的兩大思想,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貫穿了秦朝以後的整個歷史。但這兩大思想都有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大一統和君權至上。

所以自此以後,分封制開始消亡,維持王朝的統治成爲了最大的目標,華夏對外擴張的行動越來越慢,漸漸沉迷於內鬥之中。

益州附近,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有不少的小國,這些小國都弱的不行,屬於那種隨便派五萬大軍就能將他們全部一巴掌拍死的那種。

就是這麼弱的地方,幾千年來都沒有納入華夏的地域。主要就是因爲中央管不過來,將之拿下也只能放任其自治。若是派一些管事的人,在天高皇帝遠的情況下,時間長了這些人難免會生異心。

要知道,一羣什麼都不懂的土著可遠比在漢人領導下的國家好對付多了。因而分封制和諸侯國的結束固然是一大進步,但也確實阻撓了華夏擴張的腳步。

袁術也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一開始就將這條路留給了世家。與其便宜了外人,還不如便宜這些和自己一脈相連的世家。

沒有萬世的王朝,只要不停止擴張的腳步,只要佔領着自己腳下這塊土地的是漢人,自己犧牲一點也可以。

相對於建立一個維持個幾百年、最多上千年的王朝,袁術更想給這個民族一個方向,一個不斷壯大的方向。

秦漢、隋唐,每一個空前盛世之前都得有一個朝代的祭奠。有了秦朝和隋朝的基礎,纔有了之後的漢唐盛世。

同樣,若是讓分封制與郡縣制輪迴不止,延續着周朝到秦朝再到漢朝這個輪迴,華夏的疆域就會無休止、無界限的壯大。

或許到最後,整個世界充滿了各個由漢人建立的國家,但至少,站在世界之巔的都是漢人。

袁術不是聖人,他也有私心,但他的私心太大,大到包含了所有的漢人。所以他不在乎自己將來可能會建立的王朝會在什麼時候滅亡,他只在乎漢人能否興盛、能否成爲屹立在世界之巔。

知道的多了、擁有的多了,眼界和思想自然就開闊了。袁氏的興衰根本不被袁術看在眼裡,否則他也不會放任孫策這麼個義子如此成長。

在他看來,所有的漢人都是自己人,他想要做的並非是一統大漢天下這麼簡單,而是要帶領漢人走上一條鯨吞世界的道路。

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三十八章 聰明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八百七十七章 犧牲第七百二十七章 覺悟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九十四章 無雙呂布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之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八百六十七章 火攻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一百九十七章 躍躍欲試的二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六百四十二章 醜女不醜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五百六十四章 猶豫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四百一十一章 潼關失守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五百零八章 召見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蠻之況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三百五十七章 鏖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行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戟揮舞第二百八十章 曹操之憂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七十九章 黃祖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五百七十九章 外遷第七百七十五章 捕鯨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詐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實第三章 認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
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三十八章 聰明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九百三十九章 應對第八百七十七章 犧牲第七百二十七章 覺悟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九十四章 無雙呂布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之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八百六十七章 火攻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一百九十七章 躍躍欲試的二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六百四十二章 醜女不醜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五百六十四章 猶豫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四百一十一章 潼關失守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五百零八章 召見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蠻之況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三百五十七章 鏖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行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戟揮舞第二百八十章 曹操之憂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七十九章 黃祖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五百七十九章 外遷第七百七十五章 捕鯨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詐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實第三章 認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