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

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王爭帶着文登營的一千五百多員戰兵,集結兩千多巡檢司鹽丁,自寧海州城出發,朝蓬萊府城前進。

轟隆隆的步子聲第一次響徹在登州府北境。

蓬萊素有仙境之稱,傳說蓬萊、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皇漢武求仙訪藥之處,廣爲流傳的“八仙過海”的神州傳說,便源於此。

王爭來前也曾聽說許多關於蓬萊的故事,世人皆稱此地爲人間仙境,乃是登萊兩府最爲富庶繁華之地,城內的布政司、備倭都司,衛所等有關司署一應俱全,登州知府衙門治所就設在不遠處。

一聲令下,隊伍整齊的停在蓬萊南門下,這時王爭朝城上的角樓望去。

“山海名邦”四個大字躍然於上。

王爭的胸口不斷起伏,心中不禁激動澎湃,如此一座巨城,城內幾十萬的軍民,如今這所有的一切,居然已是唾手可得。

這似乎就是對自己近三年的辛苦努力最好回報。

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世人皆稱的“蓬萊仙境”,所以後人就把這座丹崖山喚作蓬萊。

爲了抓緊時機,趕在劉澤清回來之前牢牢握住登州府,所以這次上任事先並沒有通稟知府孫化龍以及城內的任何有關司署。

在他們眼裡,王爭只是帶着文登營從寧海州城集結出發,用了半日的時間來到城下上任。

城上的兵士見到城下這樣一支兵馬早就嚇得魂不附體,悄悄伸出半邊腦袋,見到打着朝廷的旗號這才鬆了口氣,連問是哪裡的兵馬。

“新任駐防蓬萊登州地方副總兵王總鎮,前來赴任!”董有銀踏出一步,扯着嗓子大聲喊道。

把門的兵士頓時張大嘴,沒等他說出話,已經有文登兵拿着王爭的印鑑與路引放到城角下的籃筐中,擡擡手示意讓他們拉上去。

把門的兵士不敢怠慢,連忙飛報知府孫化龍。

“知府大人,王爭來上任了!”

正在府中聽曲解悶的孫化龍這才知道,王爭居然帶着整個文登營的軍兵來赴任了,而且已經到了城下。

頓時他便有些生氣,這王爭也太不將自己這個知府放在眼裡了,哪有這麼匆匆忙忙不提前打聲招呼就來上任的?

城內的大小文武官員們動員起來,都是一陣手忙腳亂。

說起來,孫化龍還欠着王爭一個人情,他這個知府的位子和性命都能保住就是因爲王爭全殲清軍的功勞。

所以這次他雖然有些生氣,不過還是主動的召集文官出迎。

吳惟收到消息比孫化龍更晚,不過卻早早帶着親兵家丁站在府邸外頭等候。

這時候府邸外正有下人在忙活,將原本的元帥府牌匾換成“副元帥府”牌匾。

沒多久,登州知府孫化龍帶着一票文官風風火火的從水城那頭進到府城,遠遠看了一眼登萊總兵吳惟忠,卻昂着頭並沒做出什麼表示。

吳惟忠見到後倒是提前拱了拱手,笑道:

“知府孫大人怎麼也來迎接?”

孫化龍看了一眼吳惟忠,自己雖說欠了王爭一個人情,但是在其他武官的面前卻不能失了面子,整理下儀容,咳嗽幾聲,正色道:

шωш▲тtkan▲¢O

“王副將也算是爲朝廷立了大功,此番就任蓬萊,本官這個知府總歸是不能不聞不問,這才召集衆位同僚前來慰勞。”

吳惟忠哦了一聲,笑了笑,不置可否。

蓬萊城裡外三層,最內府城初建於洪武年間,外沙城增建與永樂十四年,除此之外,另設有蓬萊水城,依山傍海,易守難攻。

說起來,蓬萊水城歷史悠久,自宋代起便是有雛形,不過當地官員稱“備倭城”的比較多。

蓬萊外沙城近似方形,每面約長約一千一百多米,爲適應山丘海岸的地勢,所以輪廓並不規整,雖然名爲沙城,但嘉靖年城牆改爲磚砌。

四面各開一門並各有甕城,四處門樓角樓共七座,在水城河道出入口設有水門,由登州水軍六營駐防把守。

水城直通府城北門,城內街市起四方格局,東西門之間的大街是爲南北幹道,偏西跨街建鼓樓。

南北門內的街道也是幹道,但未對直,算是次要街道,基本與幹道平行修建。

除了享譽盛名的蓬萊閣和燈樓,城內用於官兵駐紮的營房便有五處,市井和廟宇更多,蓬萊閣崇樓高峙,視界廣闊,與城內佈置構成壯觀的景色。

蓬萊水城結合地形和軍事要求作自由佈局,在這時候的城市風格中也算別具一格。

隨着蓬萊沙城南門“吱呀呀”的打開,文登營戰兵都是提起百倍精神,器宇軒昂的邁步進城。

跟着王爭從文登城到寧海州,現在更是來到蓬萊,文登營的兵士們心態也是逐漸變化。

這回可是正經的大城,在整個膠東半島提起來也能排上名號,他們心中的激動之情比起王爭來其實並不少。

“轟隆隆...”

來之前,整個文登營的兵士一大半都已經裝備上了鐵甲,虎槍和鐵盾也已經裝備了三成,鳥銃隊擴編爲兩哨。

整齊的腳步出現在蓬萊城內的主幹大道上,鐵甲刀兵交錯的錚然聲響貫天徹地。

蓬萊城是寧海洲城的幾倍大,街市錯綜複雜且有舊有新,朝府城前行的沿途,既有華美裝飾的二層酒樓,也有低矮殘破的民房街巷。

許多百姓面黃肌瘦且色澤暗淡,成羣的蹲靠在路邊牆角,看着這支不一樣的軍隊,彷彿見到嶄新的希望。

與百姓的感覺形成鮮明對比,行走在城內的富戶們雖是紅光滿面,卻心有畏懼,面露忌憚。

把門的幾個朝廷衛所兵眼中止不住的驚愕,看看自己身上破破爛爛的鴛鴦襖,手裡鏽蝕不堪的長槍與腰刀,再看看這些文登兵身上嶄新的鐵甲軍衣,真是人比人氣死人,這可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文登兵進城用了大約半個時辰,不過這還沒完,最後一個文登兵進城後,邵勇帶着鹽丁們穿着統一的巡檢司藍色衣襖,手持腰刀大搖大擺的跟在後面,昂首走進蓬萊城。

鹽丁人數更多,這隨同前來的起碼要有兩千多人,雖說行進不如文登營那樣整齊有氣勢,不過一眼看上去也是制服鮮明,人頭攢動。

邵勇忍不住裡裡外外的看着蓬萊城,眼睛好像都不夠用一樣,簡直是土豹子進城的感覺。

其他人也差不多,畢竟是頭一次來這種大地方,處處新奇,好像什麼都沒有見過一樣。

按照王爭之前的吩咐,邵勇帶來這批鹽丁後就駐紮在蓬萊城內不走了

王爭給他自行在這邊選取登州府鹽丁總部的權利,選好後,只需通報王爭批准,就可以帶着人籌措修建了。

邵勇可是興奮的緊,王爭上任後可就是正兒八經的副總兵,自己率領的鹽丁按照從前的規矩,很快就會成爲正規的朝廷軍兵了。

到時候自己到底是能當上守備、都司、衛所,甚重是遊擊將軍呢!

在巡檢司熬了這麼久,爲的不就是這身份轉正的一天,雖說在登州營內部他們還是鹽丁的身份,但是說出去已經和正經的朝廷官兵沒兩樣。

一想到這裡,邵勇就連走路都感覺飄起來,還是自家將軍手段更狠。

話說回來,他不知道有多慶幸當初跟對了人!

求推薦票,月票,訂閱!

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明神宗平倭詔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九十章:指點江山
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明神宗平倭詔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九十章:指點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