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

說起來這事委實讓人感覺吃驚,山東軍以往都是異常低調,無論崇禎如何的刁難,王爭更是對朝廷一向是百般順從。

可這次,山東軍二十萬戰兵,沒有任何徵兆的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兵諫。

王爭忽然下令出兵北上,山東軍在幾天之內就收編了滄州城內的殘餘明軍,並且牢牢將南北漕運控制在手中,速度之快,進軍之無可阻擋,都是令人歎爲觀止。

很多人聽到這件事之後才忽悠一下子想起來,在王爭手底下的,其實山東軍是一隻猛虎!

往常很多人因爲它的蟄伏而將其當成病貓,沒成想,一旦這隻猛虎起身,整個大明都要爲之戰慄不安。

兵諫之事風一樣的傳遍了各地的大街小巷,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回事的時候,王爭其實已經佔據了滄州。

得知這支兵馬就在距離自己二百里不到的滄州,北直隸的重臣、勳貴們總算是坐不住,開始商討應對之策。

可是究竟要怎麼應對,山東軍頭上頂着的還是朝廷官軍的旗號,就連京師中也起了風言風語。

說什麼從前忠君爲國的王大帥,卻屢屢遭受朝廷的猜忌和打壓,無論五城兵馬司的人怎麼抓,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扔進大牢,謠言依舊還是對朝廷不利。

從沒有一個地方武將能做到王爭這般威脅朝廷的地步,這種威脅朝廷不只是實力上,最主要的還是從百姓心中看出。

若是一般的兵馬進入北直隸,就算是朝廷官軍,百姓往往是惶恐不安,但這次卻恨不得山東軍直接打到京師。

要說這種輿論的轉向不是王爭所爲,就連崇禎都不會相信,可除此之外,更讓人畏懼的還是王爭這個人。

此人年歲不到三十,但這種種明裡暗裡的手段委實太多了些,真叫人防不勝防。

從前山東軍一萬多人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大勝,南擊闖賊,北拒韃虜,而且尚無敗績。

眼下王爭揮軍二十萬進駐滄州,真正目的究竟爲何,誰又能清楚。

雖然不知北上的山東軍到底有多少實數,但能確定的是,山東軍兵馬就算只有十萬人,天下間又有誰能抵擋。

北直隸明軍聽聞滄州之事後,早已是驚懼難安,有滄州守備那樣想法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

誰都知道,以山東軍眼下的實力,就算直取京師,怕也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爲什麼王爭就心甘情願的替明朝賣命?

滄州一戰,山東軍以近乎爲零的傷亡代價,便擊潰收編了附近的幾千明軍,並且成功掌控了河間府重鎮滄州。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朝堂之上的重臣勳戚們,更是人人自危,有不少人甚至在想,王爭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真的只是爲了更換爵號?

不過你要是仔細來看就會發現,其實王爭從發跡到現在,對於朝廷一向都是“尊奉”。

即便是這次兵諫,也並沒有什麼要造反的傳聞,只是給人一種受到猜忌,不得不這麼去做的感覺。

要說現如今的大明,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無非便是山東軍。

像王爭這般手握重兵,雄據一方的人物也就剩下沿海鄭氏,可鄭氏卻和山東軍無法同日而語。

鄭氏主海,替朝廷阻擋海盜、倭寇和洋人,步兵雖然在江南也很強,但卻並不能做到如今山東軍至強的地位。

相比之下,山東軍則不然。

首先,王爭的大本營在山東,距離北直隸那是非常近,若是以昔年奇襲建奴興京的速度來看,山東軍在一月之內便可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占得先機。

當然,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崇禎,正是看到這點,朝廷纔會屢屢刺激,試探王爭是否忠心。

這也得到了一個結論。雖說這位山東總兵看似中規中矩,但卻並不是死心塌地爲朝廷辦事。

儘管王爭隱藏的深,但也能有人隱約發現他暗中包藏的野心。

到了崇禎十五年的下旬,王爭以爵號不妥爲由,發動滄州兵諫,以雷霆之速拿下了滄州一帶。

這次出兵的行動中,不僅讓朝廷對王爭手中實力有了新的定義,也讓山東軍一系文武將吏看見朝廷軍隊的孱弱不堪,以及自己的如日中天。

還未出山東境內的時候,滄州守備聽聞山東軍北上,毫不猶豫的棄官潛逃,緊跟着城內明軍自相殘殺,等到山東軍趕到的時候,這座漕運重鎮,已經像個褪去衣衫的處子一般唾手可得。

山東軍一戰而定,正在商議如何處理周邊城鎮,卻接連受到了許多書信。

作爲朝廷的文官武將,在這種時候不思抵抗,卻爭相致書表達委曲求全之意,不得不說是個極大的諷刺。

他們都表明願意接受山東軍的改編,這委實是個意外之喜,不僅讓王爭眼前一亮,更是讓整個山東軍看見了一個希望——改朝換代的希望。

看着眼前厚厚幾沓書信,王爭禁不住微笑起來,直到現在,他總算明白歷史上李自成的心情了。

很多山東軍的將領和文官其實比王爭更着急,半個河間府幾乎都是望風而降,要是其它地方也一樣,那爲什麼不直接攻取京師。

……

大約是進入滄州城以後的半個月,山東軍戰兵將領和軍議司文吏都聚在一起,爭論的面紅耳赤。

“李左軍議,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這世道亂成這個樣子,還不去直接打到京師,將那老皇帝拉下來!”

說這話的是董有銀,鄧黑子和高亮也是點頭,周圍一應山東軍的戰兵將領都在不斷附和,眼中亮着興奮的光芒。

“這種朝廷,尊奉有什麼用,莫不如打到京師,以咱們山東軍的實力,又有誰敢阻攔?”

其實李岩心裡也有些癢癢,他輔佐王爭至今爲的是什麼,不就是推翻明朝,改朝換代嗎,可現在的的確確還不到時候。

想到這裡,李巖笑了笑,忽然問道:

“打到京師把崇禎拉下馬容易,但在那以後,誰來做皇帝?”

這話問的就有失水準了,衆將想都沒想,紛紛嚷道:

“這還用問,當然是大帥做皇帝!”

“李左軍議此話何意?”

聽見這些,李巖搖搖頭,看了一眼南邊,靜靜說道:

“就算打下了京師,還不等大帥登基,南京立刻就會有人稱帝即位,就算隨隨便便出來一個王爺監國,名義上都是正統。”

說到這裡,李巖笑着反問道:

“到那個時候,我山東軍必收天下羣起而攻之,打下一個京師有什麼用,還不是待不住?”

說着,李巖眼中泛出了深深地憂慮,皺緊眉頭說道:

“更何況,眼下的大明朝還並不是無人哪。”

董有銀有些不耐煩,搖頭晃腦的問道:“還有什麼人能和大帥相比?”

“就是,李左軍議怕是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說是左軍議不想去,管右軍議去便可!”

黃陽一直都很平靜,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興奮,他都是低調的站在一邊,可這個時候卻忽然開口,沉聲說道:

“孫傳庭。”

這句話說完,屋子裡頓時靜了下來,孫傳庭對朝廷忠心耿耿,的確不可小覷。

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
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