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

至於戰兵的擴充方案,王爭自然也是通知下去,參將黃陽主事登州營戰兵的招募,千總石剛與千總鄧黑子爲其副手。

戰兵就是原來整個文登營的兵力,共有八哨一千五百三十六人,這次王爭準備將戰兵擴充到五千人。

王爭將整個登州營的戰兵分爲五個千總的兵力,不過按照“四四行伍”的建制分起來,每個千總的兵力其實並不是整好一千人。

一什十二名戰兵,一個千總有五哨的兵力,一共是九百六十名戰兵,五個千總的兵力便是擴充後的登州營戰兵,總計要有四千八百人。

所以減去原來一千多人的文登兵,實際需要招募的戰兵人數是三千多人,這次招募王爭新設了兩百人的馬兵隊,入戰兵籍,也算是湊齊了五千人。

至於五個千總兵力的統屬問題,王爭帶着一隊爲親兵,其餘四隊依然讓董有銀、黃陽、鄧黑子和高亮四人統帶。

除此之外,鳥銃隊仍然是不入籍的戰兵,這次也要擴充到一個千總九百六十人的兵力。

鳥銃隊哨官任胡以往一直都是哨官的職銜,這次擴招後升爲千總職銜自然是順理成章。

任胡算是文登營的老人,現在即將成爲第五名戰兵千總,終於要步入登州營的高級軍將行列,他激動之餘也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帶好鳥銃隊。

說起來有個有趣的現象,王爭並沒有刻意鼓動,但登州營內部還是分成了上中下三個階層。

最上面的自然是戰兵,戰兵是整個登州營最精華的部分,如同奴營中的巴牙喇兵,人人久經陣戰,帶着最好最新的裝備,作戰時王爭親自率領。

戰兵的代表是董有銀、黃陽、鄧黑子、高亮與即將升任的鳥銃隊千總任胡這五名千總。

往下便是各地的駐守正兵,他們多是各地表現優異的巡檢司鹽丁,少部分是招募考較直接充入,雖然戰鬥力還不錯,但仍然需要打磨才能擔當大任。

他們中的代表便是各地的正兵千總將官。

最下層是醫師、大夫、文吏、輜重兵等輔兵,這些人不必上陣打仗,但作戰時也是必不可少,尋常的操訓最爲輕鬆。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登州營輔兵的操訓也要比大部分別地官軍要嚴苛得多。

輔兵的代表是輜重隊隊官袁立、寧氏醫坊的寧胡來與軍議司參軍處的負責文官徐克文。

高亮覺得比試中表現不好,本以爲會被處罰,誰想卻被委以重任,主事負責全部戰兵的斧槍教習。

傑姆覺得這次比試得罪不少人,沒成想卻因禍得福,終於有了在登州營第一份的正式工作。

他一方面感激王爭的信任,另一方面不想無所事事,覺得他在大明要比在本國更有存在感,更可能獲得榮譽,所以全心投在斧槍的教習上。

王爭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高亮是登州營的高級將官,讓他主事纔不會有牴觸情緒,而他要是想完成自己下的死命令,就只有求教於傑姆,這也有助於兩人的關係走近一步。

高亮作爲戰兵五個千總之一,在登州營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要是與傑姆關係緩和下來,對傑姆順利融入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說起來,這斧槍的使用方法王爭會一些,之所以讓傑姆協助高亮,也是想真正考驗他一次,若是表現的好,才能放心給其它的任命。

駐紮在各地的登州營各部,八月上旬便接到了元帥府發出的軍令,由軍議司行文各處,一場轟轟烈烈的招募活動便是展開。

無論從前的文登營還是如今的登州營,但凡是招兵擴招的軍令下來,向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規模浩大。

戰兵從正兵裡篩選精銳,正兵缺額就要從巡檢司鹽丁裡選優秀的充入,鹽丁護佑地方人數最多,則要從各地的百姓、流民中補足人手。

......

時間來到崇禎十一年的九月份,登州營的擴招活動在八月中旬就已經結束,根據軍議司參軍處報上來的統計結果。

登州營戰兵總計招募了三千多人,其中包括兩百人的新編馬隊,隊官是一個叫全卓的人。

全卓老家在遼東金州,世世代代以養馬爲生,後來他加入邊軍想要立功、光宗耀祖,但是進錯了隊伍,統帶他的總兵叫做吳襄。

大淩河之戰,吳襄受命帶着數萬邊軍馳援大淩河,遭遇後金軍阿濟格阻擊,時遼東總兵吳襄當即“棄軍奔逃”,數萬大軍如同無頭蒼蠅一般,被殺的屍橫遍野,大潰不堪。

全卓僥倖逃得一條性命,輾轉入關卻先後被數股流寇抓獲,見識到流寇的殘忍行徑後,他便想着投奔官軍。

逃離流寇手中後,全卓最先來到天下聞名的平賊總兵左良玉麾下,卻發現左營其實是不正名的流寇,頓時再度逃亡。

前年輾轉來到山東登州府,迫於溫飽,先在溫泉鎮鹽場幹了一段時間的幫工。

所幸王爭治下的鹽場待遇非常好,全卓幹了一陣子,表現突出被當時負責那一片的鹽丁小頭目報上去,分得一間土房。

全卓當時想都不敢想還有這種好事,在別的地方上官都是極力欺壓百姓,左營時全卓甚至對官軍失望透頂,未成想這邊卻如此不同尋常,頓時決定要在這邊定居下來。

自打來到登州府,全卓小日子過的相當不錯,就算比起原來在遼東時候還要好,每日吃飽喝足,加上鹽丁的工錢倒能每月吃上一次肉食。

每當想起這件事,就讓全卓更覺得不可思議,身子也是迅速的壯實起來,沒多久趕上文登營擴招,全卓躍躍欲試的去參加考較,那幾日人數都很多。

但全卓仍然憑藉優異的身手成功入選,成爲巡檢司下轄的一名鹽丁,被分配到溫泉鎮衙署,後來巡檢司內部精選嫡系鹽丁,已經是小頭目的全卓毫不猶豫的報名。

當日到場的都是各分署優秀鹽丁,全卓卻依舊錶現出衆,順利成爲巡檢司兩個統領之一,鷹臉刑一刀麾下的一名嫡系鹽丁。

全卓跟着刑一刀,在赤山地界打土霸,殺惡賊,好像開始了新的生活,後來王爭就任登萊副總兵,移駐蓬萊,全卓也被舉薦進入登州營正兵序列,跟隨成爲遊擊將軍的刑一刀在赤山駐防。

這次的大擴招,全卓聽聞戰兵將要擴充,興奮的幾個夜裡都睡不着,起來拿着刀槍練到雞鳴響起也不覺得累。

八月上旬,全卓帶着刀槍正要去參加考較,路過一間院落時聽到久聞卻熟悉的馬蹄與嘶鳴聲。

左右打聽一番,全卓驚喜的發現,王爭王將軍組建了馬隊,而且馬隊這次居然也在擴招。

全卓曾經是邊軍騎兵,家裡世世代代都是馬戶,對韃子恨之入骨,上馬後如同鯉魚入海一般,技壓全場。

軍議司參軍處主事徐克文在送往元帥府的文書上這樣寫道:

“全卓,遼東金州人氏,原邊軍馬卒也,其人面若檑木,陽武身軀,馬術過人,有如虎之才。”

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明神宗平倭詔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
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明神宗平倭詔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