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大唐中央銀行

紙幣在華夏大地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宋朝就已經是開始大規模使用,等到明朝的時候,更是大範圍流通使用。

但是傳統的封建王朝以爲自身的缺陷,導致紙幣信用不足,尤其是明王朝,除了明初時期其紙幣還信用比較充足外,等到了中後期,紙幣的信用基本是越來越低。

而諸多導致紙幣崩潰的原因裡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局不認可,當紙幣連官府都不收的時候,基本上也別指望民衆能夠認可紙幣的價值了。

而紙幣多年來所留下來的惡劣負面影響,一直都是影響大唐帝國發行紙幣的攔路虎。

爲此,大唐帝國早年開始推行紙幣計劃的時候,是採取了曲線救國的模式,那就是官方不直接發行紙幣,而是該由皇家銀行發行銀票的模式來代替紙幣發行。

其中最爲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民衆的心目中,官府的信用實在是太差了。

甚至都不如傳統的銀號等發行的銀票!

皇家銀行發行的銀票,其定義實際上也是傳統的銀票模式,其信用是由皇家銀行背書,而不是說由國家背書。

皇家銀行發行的銀票,其本質並不是法律認可的法定紙幣,而是皇家銀行單獨發行的一種存款票據!

皇家銀行的民衆把真金白銀存入皇家銀行,然後根據個人意願分爲多種,一種是記名儲蓄,這種存款就是給你開一個銀行賬戶,錢依舊是在賬戶裡,拿上存摺就能夠隨時取出來。

此外還有一種是不記名儲存,存錢進去後,不開設賬戶,而是直接兌換皇家銀行出具的不記名存款票據,這種皇家銀行出具的不記名存款票據,是認票不認人,只要拿着這種票據,那麼就能夠從任一一個皇家銀行的分行裡提取相應數額的真金白銀。

皇家銀行所出具的不記名存款票據,都是統一制式,面額也是固定的,從大額的一百兩面值,再到五十兩、十兩、五兩、一兩,再到五錢、一錢。

隨後又是發行了面值十文、五文、一文的小額不記名存款票據。

而上述不記名存款票據,也被統稱爲銀票!

因爲有着皇家銀行背書,並且隨時都能夠從皇家銀行裡兌換出來真金白銀,所以早期被商人們所接納,並逐步作爲流通紙幣使用,隨後,逐步是延伸到了日常生活裡流通。

不過,這種銀票,歸根到底還不是法定意義上的貨幣,它只是一種皇家銀行自行出具的不記名存款票據而已。

大唐帝國官方當時爲了推動紙幣的應用,也是規定,交稅可以用皇家銀行出具的不記名存款票據。

這種票據,實際上還有很多種,只不過不記名的銀票,目前只有皇家銀行有權力發行,其他銀行一律被禁制,不過其他銀行卻是被允許使用支票以及銀行本票這兩種票據。

支票,這個就不用說了,乃是一種存款人預存一定數額的金銀,然後獲得銀行所出具的支票本,支票所有人在支付的時候,直接填上數額,收款人,並簽名以及蓋章後,收款人拿着支票去銀行提取資金,銀行確認無誤後從存款人的賬戶裡劃撥資金。

這種支票支付,是專門針對商人所發行的,沒有一定的實力,是無法享受到支票服務的,同時因爲是記名模式,也是確保了資金安全,受到了不少商人們的歡迎。

而銀行本票,算得上是一種臨時限定條件使用的大額銀票,使用之前需要申請人前往銀行預存款項,然後獲得銀行本票,通常這種銀行本票是有期限的,倘若在限定的半年內不去提現,那麼銀行本票直接作廢,相關款項直接退回申請人賬戶裡,這種銀行本票,因爲採用預存、記名、限期、見票無條件兌付等特種。

因爲銀行本票通常是用來超大額的商業交易,最爲面額最低的銀行本票,其數額都是一千兩銀子,並且無上限,只要你敢預存,銀行就敢給你出具相應面額的銀行本票。

中小面額,可以長時間流通轉讓的銀票,加上銀行支票,再加上銀行本票,這三種形式基本上構成了目前大唐帝國的主要商業支付手段。

當然了,直接到銀行轉賬也是其中一個方式。

由此也是看的出來,實際上目前大唐帝國裡的各種紙質的有價票據,和官方都沒啥關係,只和大唐帝國裡到銀行有關係,人們使用銀票,並不是因爲銀票是法定的貨幣,而是因爲這是一種存款票據。

但是這種狀況,是不能一直持續下去的,因爲大唐帝國總是要發行法定紙幣的,而不能是和現在這樣,一直都是使用銀票代替。

更何況,唯一能夠發行不記名存款票據,也就是現在正在流通的銀票的皇家銀行,雖然是皇室資產科的全資銀行,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依舊只是一家商業銀行。

而把國家的貨幣發行都交給一家商業銀行,自然是極不妥當的。

但是,李軒也是考慮到,目前人們對皇家銀行的信任,明顯要高過對官府的信任,所以在新的紙幣發行時,他也不可能把皇家銀行直接給拋下。

爲此,在李軒的干預下,財務部和皇家銀行進行了相關的商討,最後決定了新型紙幣的發行模式!

首先,爲了新型貨幣的發行,同時更好的穩定國內金融,帝國將會在財務部下,成立全新的金融機構。

即大唐中央銀行!

該銀行並不是大唐現有諸多銀行的商業銀行,因爲該銀行並不具備任何的商業功能,該中央銀行的職能是監管金融機構、貨幣發行、金融調控等,乃是一家正兒八經的政策機構。

帝國元的硬幣以及紙幣發行,都由該行負責,同時開始從法律層面規定,除了中央銀行外,其他任何銀行都不能發行紙幣、硬幣。

爲了更好的開展紙幣發行業務,由中央銀行接管皇家銀行的所有銀票業務。

同時爲了不造成任何的動亂,規定新發行的紙幣、硬幣,可以無條件等額兌換之前皇家銀行所發行的不記名存款票據,同時皇家銀行將不會發行新的銀票。

於此同時,爲了穩定法定紙幣的信用規定,紙幣依舊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銀行裡,兌換出真金白銀,而不是和之前那樣,只侷限於在皇家銀行,而是能夠從所有的正規銀行裡兌換真金白銀。

當然了,這些銀行也是可以拿着這些紙幣直接從中央銀行裡兌換真金白銀。

不過,各大銀行想要獲得紙幣,同樣是需要用真金白銀從中央銀行裡兌換。

還有其他諸多的細節政策,而所有的政策,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穩定新紙幣的信用,進而推廣紙幣大範圍使用。

爲此,帝國財政也是非常的謹慎,在紙幣的印刷發行上,嚴格限定一比一的標準,那就是收進來多少的黃金、白銀,纔會發行多少的紙幣。

因爲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新型的紙幣,實際上就是中央銀行所發行的不記名存款票據。

前期的所有措施,都是爲了保障紙幣的信用!

通過法定紙幣以及法定硬幣的發行,徹底奠定帝國全新貨幣體系,使得‘元’這個概念徹底取代現在的真金白銀。

李軒希望着通過新型貨幣政策,從而扭轉目前貨幣混亂的局面,併爲未來徹底施行金本位制度奠定基礎。

當然了,即便是政策已經制定了,但是根據財務部的相關計劃,還需要相當漫長的準備時間,中央銀行的成立需要時間,接管皇家銀行的銀票業務需要時間。

受限於目前的大環境,財務部預估,等到明年夏天的時候,帝國新貨幣的發行纔會正式開始,而想要新貨幣,尤其是紙幣真正的普及到全國範圍,所需要的時間最少也是十年。

這是一項漫長而複雜的工程,急不來。

對於龐大的大唐帝國而言,一項大政策的施行,是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試驗,過渡時期的,謹慎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的話,腦袋一熱就做出大規模的改動,帝國會被玩壞的。

不過這是對於龐大的帝國而言,而對於普通的公司,尤其是民營企業而言,做出重大決策就是迅速多了。

由常州蘇州等多家傳統紡織業的商家,再加上好幾個士紳家族聯合組建‘大洋紡織公司’,在和大唐扶桑事務衙門屬下的聯姻委員會進行合作,引進了第一批扶桑女工工作效果不錯後,準備着和聯姻委員會進行第二次的合作,準備引入大量的扶桑女工到上海總部紡織工廠工作。

大洋紡織公司,這是一家中等規模紡織企業,其主業就是機制布,只不過它的產品主要是銷往扶桑,而不是國內!

不是他們不想在國內市場上混,而是因爲國內市場競爭太過激烈了,以江南紡織公司,直隸紡織公司等多家大型紡織公司爲首,爲了爭奪國內市場進行了慘烈無比的廝殺。

家小業小的大洋紡織公司,因爲技術能力有限,其布匹的質量也一般般,成本控制也不行,根本無法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那些大企業進行競爭,只能是跑到海外淘金。

而宋丸子工作的紡織企業,就是這家大洋紡織公司!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都比他們強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騎兵的浪漫:寧死不用手槍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軍火槍營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鬥士秦志福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兩百七十一章 最關鍵的時刻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八百四十一章 揚州城內的亂象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七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八百八十七章 官場得意陳立夫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們海軍也是要臉的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竟然有人敢貪救災款第九百九十一章 大人快走!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義領養第兩百八十章 擴軍封侯第六百八十章 有史以來最強突擊營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第一千四百章 陸軍不服第八百零六章 聖駕抵達金陵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一百七十七章 讓人震驚的馮家莊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說一句你牛逼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個大唐人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招人難?用錢砸啊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七百零四章 窮兵黷武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兩百零二章 終於要打縣城了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驚掉一片下巴第八百一十五章 陸軍艦隊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第八百九十七章 陳立夫是個人才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防備外星人入侵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啓翔牌汽車第四百五十三章 擔憂的錢祧裡第二千一百九十二章 持續敗家的陸海軍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騎兵最佳戰馬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歐洲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讓人絕望的大阪之戰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顧大局的海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求殺敵,但求嚇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死都要搞蒸汽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錫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這些大唐人太野蠻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唐危矣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經濟命脈-鐵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曾子文震驚記第三百二十六章 奔襲興泉府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四百一十五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求訂閱)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東北征夷司令部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戰鬥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七百九十二章 遷都第四百九十四章 馬上皇帝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公子很滿意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務衙門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來了文選司是龍盤着,是虎貓着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八百三十七章 明軍炮手趙東第九百七十一章 賊軍第二步兵師去哪了?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都比他們強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騎兵的浪漫:寧死不用手槍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軍火槍營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鬥士秦志福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兩百七十一章 最關鍵的時刻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八百四十一章 揚州城內的亂象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七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八百八十七章 官場得意陳立夫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五百一十一章 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打下梧州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們海軍也是要臉的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竟然有人敢貪救災款第九百九十一章 大人快走!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義領養第兩百八十章 擴軍封侯第六百八十章 有史以來最強突擊營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第一千四百章 陸軍不服第八百零六章 聖駕抵達金陵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一百七十七章 讓人震驚的馮家莊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說一句你牛逼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個大唐人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招人難?用錢砸啊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七百零四章 窮兵黷武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兩百零二章 終於要打縣城了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驚掉一片下巴第八百一十五章 陸軍艦隊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第八百九十七章 陳立夫是個人才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防備外星人入侵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啓翔牌汽車第四百五十三章 擔憂的錢祧裡第二千一百九十二章 持續敗家的陸海軍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騎兵最佳戰馬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葡萄牙人的震撼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歐洲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讓人絕望的大阪之戰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陸軍也窮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顧大局的海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求殺敵,但求嚇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死都要搞蒸汽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倒黴的第五十七團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錫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這些大唐人太野蠻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唐危矣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經濟命脈-鐵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曾子文震驚記第三百二十六章 奔襲興泉府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四百一十五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求訂閱)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東北征夷司令部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子爵世子的戰鬥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七百九十二章 遷都第四百九十四章 馬上皇帝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公子很滿意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大唐南洋事務衙門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來了文選司是龍盤着,是虎貓着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八百三十七章 明軍炮手趙東第九百七十一章 賊軍第二步兵師去哪了?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