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一億六千萬

宣平十九年,不僅僅是對於帝國而言,乃至對於全球而言,都註定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這一年,大唐禮部下屬的朝報司,成爲了最爲繁忙的部門,每天都是愁着該如何從衆多的大新聞裡選出來適合的放在前面的幾個版面上,畢竟什麼新聞該上什麼版面,那都是重大的問題,代表着官方的直接表態,是不能亂髮的。

而造成宣平十九年裡,同時爆發出來了衆多大事件,其引子固然是火車和輪船的大規模應用等等,但這些只是一個引子而已,真要歸根到底的話,宣平十九年所出現的變化,是帝國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科技等全方面改革發展後的一個爆發!

這種鉅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大唐崛起,並進行諸多改革以後,就必然會出現這種事情!

現在,只是讓人們看到了而已!

在前些年,人們興許也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的變化,但是整體感覺卻是不怎麼明顯的,對於絕大部分帝國子民而言,其實大唐治下的華夏,和傳統的封建王朝治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他們依舊種田,交稅,服役,並且除了極少數人外,大部分人依舊不會走出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去外面看一看世界的變化。

真正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鉅變的,還是生活在城市裡,尤其是工商業發達地區的城市,比如說上海。

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們,應該是最能夠感受到這種社會的巨大變遷了,無數的荒地變成了工廠,從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的人們,以及匯成了上海這個奇特的現代化城市。

而在宣平十九年,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感受興許不會太過全面,但是多少都會感受到,比如說水利大建設進入到今年,很多地方上的水利設施已經是建設完畢。

這些水利設施,並不是都是洪澤湖防洪大堤,長江,黃河大堤這些超級工程,其實更多的還是鄉間的小型水利設施,以澆灌農田爲主。

歷盡數年的建設,大部分地方已經是完成了上頭交代的任務,把轄區內的基礎水利設施搞了一遍,興許有些地方只是流於形式,有些地方做的並不夠完善,但是總體而言,這一場波及全國的水利大建設,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其中最明顯的證明就是,在宣平十九年裡,全國範圍內,其實也算不上什麼風調雨順,很多地方的佳降雨量不足,而有些地方則是出現了大暴雨,帝國那麼大,總會有一些地方出現或多或少的天氣反常的。

但是,這些氣候上的變化,並沒有太過影響帝國的糧食產量。

根據農部方面的報告,宣平十九年裡,全國範圍內並沒有什麼地方出現糧食絕產等大災害,同時因爲水利設施的普及,讓很多下等田變成了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了上等田,如此也是使得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宣平十九年,稅部統計的‘農業稅’徵收情況,將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左右。

可別小看這百分之五,要知道,帝國的農業稅基本都是固定徵收的,既然有增加,那就代表着開發了更多的耕地,或者是普通的下等田變成了上等田。

農業稅因爲並不是按照糧食產量的比例來徵收,而是按照田畝的數量來徵收,所以這還無法真實的反應糧食產量的變化。

但是大唐糧食總公司所反饋上來的消息卻是足以反應帝國的糧食產量變化了。

宣平十九年秋收的時候,大唐糧食總公司下屬的多個省份的分公司都是緊急向總公司求援。

爲什麼求援?

因爲各地的分公司發現,預備用來收購糧食的資金不足了!

大唐糧食總公司,作爲大唐帝國裡最大的糧商,一直都是堅定執行糧價穩定政策,通過收糧,放糧等措施,用來平衡糧價。

而今年的糧食產量增加的有些多,哪怕是部分糧食分公司已經是意識到了糧食增產出現大豐收,提前準備了鉅額資金,但是依舊沒有想到糧食會增產到這個地步。

尤其是湖廣兩省,糧食公司反饋上來的數據顯示,湖廣地區糧食產量竟然是比去年多出了百分之二十,當地的人口顯然是無法消化這麼多糧食的,當地的農民們會把多餘的糧食拿出去販賣!

普通的糧商們又不是傻蛋,早就知道糧食大豐收了,那裡還肯按照去年的價格收糧啊,甚至都不願意按照當地糧食公司制定的糧食價格區間的最低計價收糧!

按照他們的預計,這要是收上來了,收多少虧多少!

普通的糧商們不敢收了,那些農民們自然是一窩蜂的把糧食擡到了糧食公司門口,而爲了穩定糧價,做到災年糧食不漲價,豐年糧食不跌價,大唐糧食總公司向來都是堅定的按照自己制定的價格區間進行收糧或者放糧的嗎,而且是不設上限的那種。

但是這收的糧食多了,這資金儲備也是出現了大問題,最後不得不向總公司求援!

當然了,大唐糧食總公司家大業大,手裡頭隨時都囤積着無數的糧食以及現金,而且大唐糧食總公司其實也是很賺錢。

他們從糧食產區裡收購糧食,都是按照比較低的價格區間收的,而運到糧食消費區,往往都是按照糧食價格的較高區間出售的,這個過程裡,雖然說運費比較大,利潤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大啊!

這些年來,大唐糧食總公司每年都賺取不少錢,除了經營過程裡繳納稅收外,還額外上交了不少的利潤。

所以即便是湖廣地區出現豐收年,對當地的分公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是在整個大唐糧食總公司裡並不算什麼,大筆資金調集過去後,繼續敞開了收購糧食!

這些收購的糧食,一部分會運往其他地方出售,尤其是缺糧的地區,一部分則是進行精加工,做成各種產品,比如說釀酒就是大唐糧食總公司的一大主要業務。

另外還有一部分則是會收入糧食儲備倉庫,作爲帝國糧食戰略儲備的一部分。

大唐糧食總公司在全國各地建立的糧食儲備倉庫那可是多的很,僅僅是在金陵城的戰略儲備倉庫,其內儲備的糧食足夠讓整個金陵城地區的數十萬人口吃上足足十年!

糧食增產,足以說明帝國持續了數年的水利建設已經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當李軒看到來自大唐糧食總公司以及其他部門的相關報告後,他就知道,距離讓全國子民吃飽飯這個偉大的戰略目標雖然還很遠,但是已經是看到了一絲曙光了。

至少,這幾年裡帝國上下,已經是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事件!

當然了,僅僅是沒有大規模的饑荒事件而已,很多地方的子民依舊是吃不飽飯的。

對於此,李軒很清楚,但是也是很無奈,在沒有化肥,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了,養活超過一億六千萬人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至於想要讓這一億六千萬人都每天吃飽飯,說實話,這個難度有些大。

至少以目前的大唐帝國的技術能力是無法達到的。

畢竟讓全國子民不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情況,和讓全國子民天天能吃飽,這裡頭差距可是天差地別的,哪怕是後世的華夏,那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勉強達到吃飽飯這個標準。

更何況,自從帝國統一後,因爲沒有戰亂的影響,人口增長速度遵照着古老的傳統,開始逐步加快,這個增長速度甚至比可耕地的開發速度還要快。

而按照戶部剛剛完成的人口普查的情況來看,帝國的人口已經是達到了超過一億六千萬。

戶部在宣平十五年開始就進行人口普查了,不過受到交通、通訊落後等諸多麻煩,直到宣平十九年纔是勉強完成,其數據很多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準備,相當多的一部分是依靠推測和數學計算得來的,尤其是對邊遠山區的人口統計,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這一億六千萬人口,幾乎所有都是生活在本土地區,而生活在若干海外領的人口加起來不足五十萬,而生活在各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十多萬而已。

其中擁有最多移民的海外領是琉球府,戶籍人口約爲二十萬,不過這二十萬人裡,十多萬人都是入籍的扶桑女子,真正的常住人口其實沒有這麼多,頂多也就幾萬人而已。

扶桑女子通過正規渠道入籍帝國,通常都是在琉球府大隅縣入籍,同時這些扶桑女子只是戶籍在這裡,而生活居住的地方則是在本土。

而且很多人其實已經把戶籍遷移到了華夏丈夫所在地或者是在國內的其他地區,這十多萬,只是戶籍還留在大隅縣的扶桑女子而已。

這麼多年來,從各個渠道入籍大唐帝國的扶桑女子,總人數應該是超過了三十萬人。

這三十萬人,幾乎都是年輕適齡生育女性,讓國內衆多的單身狗們大喊帝國萬歲!

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五章 駙馬是個老實人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七十九章 曾子云的驕傲與不屑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沒了張屠夫,帶毛豬也吃第二千三十一章 絕望的大唐鐵路總公司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二十二章 格德斯的豪邁之心第七章 這是要私定終身!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四百八十二章 激烈爭論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竟敢壞朕的帝國基業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風箏的韃靼騎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開發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裝行進第四百一十章 老子唾你一臉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死也不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僞唐官員投降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勞動合同法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葡萄牙的悲哀第三十八章 誤入深山的弱女子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第一百四十三章 龍華鎮依舊在堅守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鋼鐵大橋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七百二十二章 雞飛狗跳的第一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殺入黑龍江流域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兩百五十一章 三千明軍來襲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讓人無語的大唐子民第五百七十章 好在跑的快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倒黴的南林堡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聲第二千七十一章 委培生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來自蒸汽機項目組的捷報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軍,大大滴狡猾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線膛時代的到來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第二千五十六章 陸軍有的我們也要有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國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軍五年發展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裝柳州獨立團第四百四十三章 這怎麼可能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唐西美洲協議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七百六十八章 秦志福跑部第兩百一十三章 進城!進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無能爲力的法律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德借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四百三十八章 席捲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瞎貓碰上死耗子(求月票)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奧斯曼六國遷非洲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錢!我們耿家有的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唐帝國領土:屋久島(開疆擴土求訂閱)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二千八十二章 黑海海峽談判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鎮江迎聖駕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軍誓死不從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五百零五章 橫掃廣西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
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一百三十一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五章 駙馬是個老實人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七十九章 曾子云的驕傲與不屑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沒了張屠夫,帶毛豬也吃第二千三十一章 絕望的大唐鐵路總公司第四百五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二十二章 格德斯的豪邁之心第七章 這是要私定終身!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四百八十二章 激烈爭論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竟敢壞朕的帝國基業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風箏的韃靼騎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開發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裝行進第四百一十章 老子唾你一臉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死也不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四百零七章 快看啊,僞唐官員投降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勞動合同法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葡萄牙的悲哀第三十八章 誤入深山的弱女子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第一百四十三章 龍華鎮依舊在堅守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鋼鐵大橋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七百二十二章 雞飛狗跳的第一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殺入黑龍江流域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兩百五十一章 三千明軍來襲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讓人無語的大唐子民第五百七十章 好在跑的快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倒黴的南林堡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印度洋上的炮聲第二千七十一章 委培生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來自蒸汽機項目組的捷報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軍,大大滴狡猾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線膛時代的到來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第二千五十六章 陸軍有的我們也要有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國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軍五年發展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先生教我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裝柳州獨立團第四百四十三章 這怎麼可能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唐西美洲協議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七百六十八章 秦志福跑部第兩百一十三章 進城!進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無能爲力的法律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德借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四百三十八章 席捲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瞎貓碰上死耗子(求月票)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奧斯曼六國遷非洲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錢!我們耿家有的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唐帝國領土:屋久島(開疆擴土求訂閱)第九百一十二章 尋訪長生不老藥第二千八十二章 黑海海峽談判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後再說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鎮江迎聖駕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軍誓死不從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五百零五章 橫掃廣西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