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新老交替

這個任命說實話,是超出了衆多人的預料的。

曾子文,這個最早投誠大唐王朝的前明將領,那可是在黃竹山時期就已經是成爲了大唐王朝實際上的參謀長的角色,雖然說從來沒有率領兵力上過戰場,但是在大唐王朝崛起的衆多戰役裡,都是離不開他在背後的策劃。

這樣的曾子文雖然說在名氣上不如李春景、郝柏年這樣的名聲在外的將領,但是在大唐王朝裡的地位卻是非常大的,乃是正兒八經的陸軍實權角色。

然而今天,此人卻是卸任了作戰部部長一職!

接替他的雷萬,其背景資歷同樣也是不淺,他本人乃是大唐王朝裡最早的一批武學堂、御學堂學生,屬於正兒八經的天子門生。

南下兩廣的時候,他就已經擔任當時的作戰司副司長,後來更是成爲了廣州戰役裡的實際總參謀長,後來軍制改革,他擔任了第一軍首任參謀長,不過很快就是被重新調回了改制後的作戰部任職副部長。

並在這個職務上一直幹到去年,隨後纔是出任新設立的戰略部部長。

去年年底,雷萬從戰略部部長卸任,其他人也是猜測過他的下一步去向,但是卻是沒有想到,他竟然會接任曾子文成爲作戰部部長。

難道說曾子文惹惱了陛下?

衆人議論紛紛,但是李軒卻是依舊不爲所動,軍方高級將領的任命,基本都是他親自一一任命的,不管是其他的高級將領還是內閣那邊,都是沒有一個人敢插手的。

李軒讓雷萬擔任作戰部的參謀長,倒不是說李軒對曾子文有了防備,防止他大權在握太久造成什麼麻煩,而是純粹因爲曾子文的能力已經是不足以擔任作戰部部長這個大唐王朝裡堪稱最核心的職務。

大唐王朝樞密院作戰部部長,乃是樞密院各部部長之首,負責部隊的訓練、作戰等事務,權力有多大,它的責任就有多重。

曾子文雖然資歷十足,過去多年裡也是勤勉,努力上進,但是他自身的能力缺陷,卻是導致了他已經是很難再跟上大唐陸軍的發展步伐了。

早些年的時候,大唐陸軍的主力部隊不過幾萬人而已,然而隨着部隊的數量越來越多,到現在,總兵力已經是超過二十萬人了,而這二十萬人,還都是清一色的野戰主力部隊,還不包括補充旅、新兵營裡的新兵,同樣也是不包括數量更加龐大的民兵組織。

作戰部所需要操心的事情也是極多,去年的一場江北戰役裡,李軒就是看的出來,曾子文已經是明顯跟不上大唐陸軍的成長步伐了,制定渡江北伐作戰計劃的時候,哪怕是有着衆多高級作戰參謀輔助,但是他依舊是很難拿出來適合的作戰計劃。

可以說,最後的渡江北伐作戰計劃,已經是和曾子文沒有多大關係了。

如今大唐王朝正值關鍵時期,統一在望,李軒自然是不會眼睜睜的看着能力已經不足的曾子文繼續坐在作戰部部長這個職務上。

所以他經過一番挑選後,最後把經驗豐富,能力更加出色的雷萬提拔了上來!

前幾天,李軒已經是和找曾子文私底下談過,並且明確談道了這個問題,而且還讓曾子文推舉繼任人選,曾子文雖然有所不甘,但他更多的還是無奈。

最近兩年,他也是早就感受到了力不從心,但是他卻是一直強行支撐着,如今終於是撐不下去了,不是他不願意繼續撐下去,而是陛下不讓他繼續撐下去了。

無奈之下,曾子文只能是任命,最後舉薦的人選卻也是雷萬。

雷萬接任曾子文,成爲了大唐王朝第二任作戰部部長之後,曾子文作爲老功臣,李軒自然也是不會虧待他的,哪怕是爲了做給別人看,曾子文都是要高高捧起來的。

御書房值班大臣的頭銜也還繼續保留着,此外,李軒還授予他樞密院副使頭銜,而這幾乎也是陸軍將領所能夠達到的最高職務了。

樞密院不設樞密使,只設副使,但是自從設立這個職務後,就沒有授予過,而曾子文還是第一個獲得這個職務的將領。

同時,曾子文的爵位也是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由伯爵提升爲侯爵。

但是儘管有這一系列的補償,但是曾子文實權旁落卻是事實,而雷萬則是迅速成爲了大唐陸軍的新貴將領。

擔任作戰部部長後,雷萬在半個月後就是獲得了入值御書房的權力,而且還是值班大臣。

而這也就意味着,陸軍方面的將領,有兩人成爲了御書房值班大臣,而這種情況在大唐王朝裡是不可能長久的,御書房裡的御書房值班大臣雖然沒有定員,理論上皇帝想要安排多少人就多少人,但是最近幾年來,一直都是七個人,而陸軍和海軍方面,一直都是一個人,再加上督察院一人、內閣四人,已經是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構架,人數的增加或者減少,都是很容易引起政壇劇烈震動。

因此衆人猜測,不用多久,曾子文的御書房值班大臣的頭銜就會被剝奪。

而衆人的猜測也沒有錯,三個月後,曾子文請辭御書房值班大臣頭銜,李軒按照慣例不準,但是三次請辭後還是批准了,不過曾子文依舊保留了御書房行走大臣的頭銜,同時李軒又是給他多加了一個頭銜:皇子軍事教習。

只是現在的幾個皇子還是小屁孩,走路都不利索,這軍事教習也只是一個榮譽稱號而已。

雷萬擔任作戰部部長,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也算是後事了,暫且打住不說,卻說雷萬擔任在作戰部部長之後,一邊是帶着作戰部的衆多參謀們制定春季攻勢,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在作戰部內部掀起了一番改革。

首先,他上折說,作戰部事務繁忙,而他雖然有副部長相助,但是依舊是分身乏術,請求把增設一名副部長,增設後,作戰部將會有兩名副部長,其中一人專門負責管理作戰,稱之爲作戰副部長,另外一人則是管理其他事務,稱之爲常務副部長。

另外,他還對作戰部下屬衆多雜亂的司、科進行了整合。

而這些改革,都是雷萬陸軍中將在上任之前,就已經是和李軒商討過,並得到了支持的。

有李軒的支持,雷萬對作戰部的改革相當順利。

不過內部的改革,對於雷萬而言,這並不是評判他能力高低的標準,雷萬合不合格,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否合格的安排、指揮如今大唐王朝的二十幾萬大軍。

而接下來的春季攻勢,就是雷萬證明自己的最好時機。

上任作戰部部長後,雷萬上校就已經是頻繁拜訪衆多高級將領,並組織了多場沙盤推演,參與的人不僅僅有作戰部裡的參謀們,更邀請了衆多野戰部隊裡的主官,同時還從投誠的衆多明軍將領裡挑選人員,讓他們充當明軍方面的將領。

爲的就是更好的模擬實戰,以得到更多的數據爲後續的作戰計劃做準備。

二月份,剛上任不久的雷萬親自率領了一大票參謀們奔赴江北前線,抵達徐州視察,他需要親眼看到並瞭解到前線部隊的實際情況。

三月,雷萬陸軍中將正式提交了春季攻勢的作戰計劃!

整個計劃,將會動用到第三軍、第二軍、部分第四軍以及近衛軍、還有海軍。

在江北地區預計將會投入十萬以上的主力部隊參與前線作戰,另外會準備不少於三萬兵力駐紮後方,充當戰略預備隊,預計戰場會波及山東、河南兩省。

同時爲了配合春季攻勢,湖廣方面也會適當的發動一次中等規模的進攻,以牽制張嶽所部。

如果湖廣方面也算上的話,那麼參戰部隊就會是足足四個軍再加上近衛軍,總兵力超過二十萬人,這將會是大唐王朝成立以來,規模最爲龐大的一次作戰。

當然了,雖然參戰的人很多,但是卻是比較分散,第一軍主要負責湖廣方面,第二軍主要負責皖北、河南方向、第三軍主要負責山東方向。

第四軍則是準備充當戰略預備隊。

而近衛軍和以往一樣,會抽調部隊組成一支混成部隊,暫定規模是上次以上,三個步兵營爲核心,再加上輜重、炮兵、騎兵等輔助部隊,大約五千人,組成近衛軍暫編旅實際參與前線作戰。

在御前陸軍戰略會議上,雷萬陸軍中將親自向李軒以及陸軍的高級將領們講解自己的戰略構想。

身穿陸軍將官常服,佩戴着陸軍中將軍銜的雷萬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圖面前,手持指揮棒在地圖上指指點點着,同時口中還朗聲說着:

“北上山東的部隊,應當沿着京杭大運河持續北上,迅速的,有力的突破沿途明軍的攔截,並攻佔沿途的城池,做出奔襲天津、威脅幽州姿態!”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倆都是坑逼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陳立夫的奏章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飄揚在馬六甲上的大唐龍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陳立又升官了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機動部隊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燧發槍變白菜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四百三十三章 爾等,皆可殺(爆發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國海外產業佈局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金陵花魁迎陳立夫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九百七十八章 決戰漢陽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帝國石油公司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戰艦不夠找海軍租啊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借糧從不還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防備外星人入侵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四百一十九章 僞唐賊軍想要幹嘛?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大唐死路一條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零三十章 讓轎子有多遠滾多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給他加一加擔子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九百四十五章 張嶽會跑嗎?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七百五十七章 口徑大就是正義第一百四十九章 雷暴風雨夜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二千一十四章 華南礦務公司的申請書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吐魯番設省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停運轉的戰爭機器第四百零六章 各方爭奪(萬字爆發求訂閱)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細分的工業化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八百二十八章 剿賊安民檄——北伐!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切都完了(第四更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進北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放棄治療的韃靼人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裝甲車測試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四百九十四章 馬上皇帝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第一千零十章 黃金計價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靖州抄後路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葡萄牙這隻噁心人的刺蝟第七百零三章 頭痛的張嶽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三百零三章 大戰爆發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百九十一章 比壯丁更好用的俘虜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一日破城,大名震驚第七百九十章 恭迎王師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興市場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抽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小祖宗,輕點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五百八十五章 改朝換代三把火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英格蘭的蒸汽機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洗澡?不洗,死都不死!第一千零九十章 天子不是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倆都是坑逼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陳立夫的奏章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飄揚在馬六甲上的大唐龍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陳立又升官了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機動部隊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燧發槍變白菜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四百三十三章 爾等,皆可殺(爆發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國海外產業佈局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金陵花魁迎陳立夫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唐土鱉海軍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第九百七十八章 決戰漢陽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帝國石油公司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戰艦不夠找海軍租啊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唐借糧從不還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防備外星人入侵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四百一十九章 僞唐賊軍想要幹嘛?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大唐扶桑相親大會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大唐死路一條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零三十章 讓轎子有多遠滾多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給他加一加擔子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九百四十五章 張嶽會跑嗎?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次子們的成家立業第七百五十七章 口徑大就是正義第一百四十九章 雷暴風雨夜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二千一十四章 華南礦務公司的申請書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吐魯番設省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貴族子弟在扶桑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停運轉的戰爭機器第四百零六章 各方爭奪(萬字爆發求訂閱)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細分的工業化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鳥糞是個寶第八百二十八章 剿賊安民檄——北伐!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切都完了(第四更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進北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錢不是問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放棄治療的韃靼人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裝甲車測試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四百九十四章 馬上皇帝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第一千零十章 黃金計價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靖州抄後路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葡萄牙這隻噁心人的刺蝟第七百零三章 頭痛的張嶽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三百零三章 大戰爆發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百九十一章 比壯丁更好用的俘虜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一日破城,大名震驚第七百九十章 恭迎王師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興市場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抽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小祖宗,輕點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五百八十五章 改朝換代三把火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英格蘭的蒸汽機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洗澡?不洗,死都不死!第一千零九十章 天子不是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