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
池野和商幼舒又待了一個上午後,通告結束,兩人揮手和節目組成員、以及方老師幾人告別。
張老師和吳老師也出來送了,但在鏡頭移開後,兩人就轉身離開——他們現在甚至都不想和池野多說話,只能說小年輕,路走窄了。
池野對此也沒有太在意,他走了,但施老師留了下來,商姐則和他一樣,都是《意外的旅途》這一期的飛行嘉賓。
兩人帶着各自團隊離開節目組拍攝地點,隨後池野看着還跟在自己身邊的商姐,有點疑惑:“你不回國啊?還沒吃夠?”
“啊?”
商姐眨巴眨巴眼睛:“你接下來要去幹什麼?”
池野想了想:“跟一個朋友約好了,要去吃個飯。”
“是…是科幻電影的事情嗎?”
商姐頓了頓,保證:“我絕對不外傳。”
池野的目光中充滿狐疑。
不過這件事也沒有保密必要,因爲娛樂圈就那麼大,“池野要搞科幻電影”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圈內。
而池野本人此前其實是沒意向這麼快就搞科幻電影的。
因爲科幻電影雖然一聽就高大上,但這個東西吧…週期太長,而且對後期製作、特效團隊、道具搭景的要求太高——如果要求低,就會變成另一個《魔都堡壘》。
但在接到領導的電話之後,以及對方話語中隱晦的暗示,都讓池野覺得契機似乎到了。
當然,因爲《魔都堡壘》的出現,國產科幻電影已經被堵死了大門。
各類資方、片方、甚至演員觀衆,都已經心灰意冷,這種項目想運作啓動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也是池野這次來美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他要找一個人。
“你想演啊?”
池野看着商姐狗狗祟祟的模樣,頓了頓,還是實話實說:“這個項目暫時還沒影子呢,你……”
“不不不。”
商姐擺手:“我就康康,我不演,太累了。”
池野:“?”
“……那你去忙吧,等你拍的時候我再找你看。”
商姐猶猶豫豫的揮手:“我…先走啦?”
池野斜眼打量着她:“你想跟着?”
“?”
商姐一挑眉,忽然一笑,搖了搖手指:“跟着也累,我上次來這邊還沒玩夠…咳咳,沒休息夠,我先去度假,回頭《女孩》上映的時候聯繫吧。”
池野示意:“那你可得快點,國慶就要上了。”
“這麼快?!”
商姐如遭雷擊:“這這…後期做的這麼快嗎?”
“青春片,就是快。”
池野呲牙:“去吧,你還有…大概兩個月的時間。”
“……走了,沒愛了,唉,爲什麼要拍戲啊。”
商姐垂頭喪氣的轉身,但又忽然頓住,回頭:“對了,小池老師…”
“嗯?”
池野回頭:“怎麼了?”
商姐小臉正色了一點,提醒:“張國文和吳一波都是電影圈的大咖…他們跟京圈還不太一樣,是其他幾個圈子的人。”
“所以…你多注意吧,雖然你現在電影也有了點成績,但…能交朋友,總比結仇強。”
“……”池野點頭:“我知道了,謝謝。”
“嗯…”商姐遲疑片刻,還是忍不住說:“但你這次真的很帥…我對你刮目相看了。”
池野:“?”
“拜拜拜拜,再見!”
商姐說完,就一溜煙的跑到商務車裡,主打一個疾如風,快如電。
池野:“……”
他盯着商姐的商務車離開,才走到車邊,搖頭:“真不知道她這一天都在快樂什麼…”
這邊,小劉已經等待多時:“池哥,上車吧。”
“約好時間了嗎?”
“嗯,對方說下午五點鐘,他那時候剛好休息。”
“行,那就走吧。”
池野點頭,團隊成員紛紛上車,前往目的地。
……
內娛,或者說中國電影行業,一直都是上面最重視的文化產業之一,電影圈之所以如此高高在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電影是全世界公認的第七大藝術。
文藝片、商業片、三級片…
種類很多,但近些年,或者說一直以來,商業片都是圈內的最強主流,也是圈內外、觀衆影迷認可一名演員的最大標杆,沒有之一——畢竟能賺錢的電影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好電影。
圈內尤爲極端。
池野的電影生涯其實才剛剛開始,但他後續的幾部作品,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以商業片爲主…說實話,就沒想着能拿什麼獎項,全是奔着票房去的。
《大佬》是反派男二,基本和主流獎項無緣。
《女孩》是青春片,給工作室賺錢用的。
《流感》倒是有可能,這是池野迄今爲止唯一一部,在商業和“文藝”上做的相對平衡,歷史票房口碑成績都絕佳的大製作。
但也要看上映後的反響…以及,你不得不承認,這同樣是一部商業屬性極重的商業片,且具有很強的工業化…卻不是在內地大陸。
是的,工業化。
國產工業化電影,是上面一直要求且期盼的目標,科幻電影就是集大成之作的一個絕佳題材。
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幻電影不光能代表中國工業化電影的成型、進步,標杆,打破好萊塢壟斷的機遇,甚至它還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軟文化實力,成爲一個備受世界矚目的“舞臺”。
——例如地球上的《流浪地球2》,裡面出現過多種當時未實現的科技,但在籌備小破球3期間,這些科技已經被一一實現,堪稱官方和電影聯動的教科書。
“科技強國”,是目前整個國家都在施行的國策啊。所以,《流浪地球》的出現纔會那麼振奮人心,甚至一度將電影團隊捧上神壇。
所以,這個題材它和任何題材都不同,池野要麼不做,要麼就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會跟《魔都堡壘》一樣,直接查無此人。
前幾年,業內資本那麼精明的情況下,大規模的瞄準科幻題材,爲的不就是想要一部《流浪地球》,想抓住這個百年難遇的機會嗎?
池野也想試試,那麼首先,他就需要一個“行內人”,一個能幫他將這個項目組建起來的人才。
下午五點鐘,他見到了這個人才。
……
咖啡廳內。
池野打量着對面鬍子拉碴的青年,他年齡不大,卻留着絡腮鬍,一副困得睡不醒的模樣。
但池野知道,這是個人才。
郭峰,內娛此前一個並不出名的小導演,從出道到現在,沒拍出過什麼驚世駭俗的作品。
在五年前,他開始深入鑽研科幻電影領域,在上面沒有政策的時候,他靠着人脈關係,自費到美國學習先進的工業化電影技術,且手底下還有一個有着共同志向的團隊,一個積極向上,充滿熱愛的團隊。
是一個十足的偏執型“人才”。
爲什麼說他是人才?
因爲池野找遍了這個世界,都沒找到郭凡,又找了幾輪,才終於鎖定到了他身上。
他跟郭凡不太一樣,但又有點像,池野決定試一試他。
“科幻電影?你要拍嗎?”
郭峰在聽完池野的講述後,眼皮打架:“這個不好搞的…以國內現在的技術,想搞好很難…我看了那個《魔都堡壘》…說實話,我有點灰心。”
“你是對《魔都堡壘》灰心,還是對國內的工業化電影灰心?”
郭峰一愣。
池野將手機翻過來,推向他:“這是我正在拍的一部電影,投資3個億的末日災難片,你可以看看。”
郭峰頓了頓,意外又吃驚的接過來,翻了翻池野手機上的內容,半晌沒有說話。
“這不是在內地拍的。”
池野解釋:“因爲題材有點敏感,在外面我們搭了很長時間的景,包括其他團隊,說實話,花的冤枉錢不少,連羣演都要求至少練習半年以上的“喪屍舞”。”
郭峰放下手機,讚歎:“您真的很用心。”
池野斜眼打量着他:“我不是給你白看的。”
郭峰一怔。
“這麼說吧,《流感》也是工業化電影,但因爲內地現在工業化發展的不夠成熟,所以我們只能找外面的團隊…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做了出來。”
池野想了想,直言不諱:“上面給了我一定的支持,會開綠色通道,我手裡也有本子和投資…”
郭峰張了張嘴,完全沒想到池野說的這麼直接,這麼…讓人難以拒絕。
“那我…我考慮…”
“你別考慮。”
池野打斷他,很乾脆的說:“是我需要考慮你,不是你考慮我。”
郭峰:“……”
“你們團隊的成員都很優秀,也很年輕…但你們沒有實操過的經驗,所以我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大項目交給你。”
“……我…我們可以的,真的可以,就是國內沒劇本,三體我們現在搞不出來,但其他的類型…”
郭峰想解釋。
不知不覺間,他有點急…因爲池野剛纔說的話,和給他看的東西,確實對他很有吸引力。
——池野嘛,他知道,內娛現在最紅的年輕藝人…此前他對池野的印象就是這個。
但到了現在他才反應過來,對方確實是內娛現在最當紅的藝人,但同時,他還是一名老闆,一個手裡握着各種對他來說都極具吸引力資源的“資本”。
嗯…通過對方跟他三言兩語的交談,就瞬間扭轉彼此“身份”的樣子來看,他覺得池野確實和曾經的鬱言不一樣。
鬱言是斷層頂流,但池野除了是斷層頂流,個人能力無疑是要比鬱言更突出的。
“我可以給你們注資,但想要上手項目,你們必須先操作一個項目給我看看。”
池野從小劉手上接過一份文件,遞給郭峰:“你先掃一眼,沒問題我們再接着談,如果不願意,我繼續找別人。”
“……”
郭峰就是個宅男,第一次跟池野交流,只感覺對面給了他很大的心理壓力,略有點不適的同時,卻又有點興奮。
——有項目有資金有劇本…是的,池野的劇本能力在《大佬》過後,已經傳開了,這纔是他願意來的原因。
科幻電影,不只需要特效和後期的工業化,劇本同樣很重要,但很可惜,以目前國內的情況,《三體》是搞不出來的,而除了《三體》之外,又沒有其他的大IP。
現在,池野給他的這份文件,會是什麼?
他能寫出優秀的科幻劇本?
郭峰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當他看到接下來的內容後,卻又明顯懵住了。
“火星…種地…這…這是軟科幻(初版劇本,未請教國內科學家前)?”
他看到這份名爲《火星救援》的劇本,掃了幾眼就看出這是一個軟科幻的題材本子,心中略有些失望的同時,卻還在繼續看…
因爲,這個故事好像很有意思。
池野就坐在對面,沒有打擾他看劇本和項目策劃。
嗯…
上面讓他搞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這種本土化大爆過的項目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想短時間內搞出《流浪地球》,確實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不太現實。
當然,《流浪地球》的劇本是被打磨了四五年,纔有的結果。
池野這邊直接能掏出現成的,在劇本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一旦劇本節省了時間,那涉及到的各種服化道、搭景、甚至特效等工作,都會大大縮短。
只是就算這樣,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所以,在《流浪地球》前,搞一個相對快的“軟科幻”項目,試驗一下這個世界的“郭凡”的能力的同時,也先給上面和影迷吃點好的,再好不過。
而《火星救援》算好嗎?
這部電影,在15年的時候,全球票房換算成人民幣,就有45億+,豆瓣250TOP,7提奧斯卡,更重要的是…投資更少(池野版)。
原版《火星救援》投資之所以高,是因爲光是男主角自己,片酬就超過了20%佔比,就這,還沒算剩下其他的演員的片酬,是好萊塢工業化主導(溢價嚴重)。
但如果本土化了,池野自己是以資方身份入股,片酬不計算在內,並且他找的演員也不會太貴,所以會節省大筆資金。
預計,會比《流感》高,但不會高太多。
所以,時間、投資、題材、成績…《火星救援》都很適合作爲池野的首部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