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

回京述職?

靈州都督府節堂之內,當杜士儀接到回京述職的制書時,不但他面露訝色,就連麾下衆將亦然。歷來天下各州刺史以及各鎮節度使之類的高官,逢年過節也不必到京城朝謁,甚至有時候整個任期之內都未必能夠回京一次,杜士儀上任至今還只不過一年有餘,怎麼就突然需要回京述職了?彷彿是看出了衆人的疑慮,奉命親自馳馬前來傳制的林招隱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

“不但朔方杜大帥,河西崔大帥,隴右杜大帥,幽州張大帥,河東王將軍,都在見召之列。”

這個名單開出來,登時就讓衆人更加吃驚了。安西和北庭雖也是要鎮,可相比這五大拱衛京師的節鎮,卻終究戰略意義不同。於是,本待質疑的人也不由得閉上了嘴,杜士儀也不由想到了昨日剛剛得到的張九齡罷相之事。由此及彼,憶起當初和固安公主商量的種種,他心頭陡然一沉。這種擔憂他卻不好對人言明,聽林招隱提到黎敬仁去傳旨給幽州節度使張守畦,其他人亦是前去各大邊鎮,他少不得親自好好招待了一番這位僅次於高楊二人的內侍。

然而,林招隱此次的口風緊得讓人起疑,甚至連往日傳旨時揩油的習慣都丟了。好在回頭王容帶着兒女來見的時候,笑着託他捎信給長安的父兄,林招隱從中找到了一張長安某櫃坊的錢票,對杜士儀的態度就鬆絡多了。即便仍然沒有具體細節,但太子和鄂王光王皆遭廢黜,這卻明說了給杜士儀聽。

就在啓程之前的當天晚上,來自固安公主的信使也抵達了,帶來了關於那場宮變的更進一步信息,可對於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固安公主卻也並未打探分明。可信上說,李瑛事先已經得到過提醒,這卻是顯而易見的。雖說嘆息於依舊未曾扭轉這場慘劇,杜士儀也沒有惋惜的時間,次日一大清早便匆匆出馬。臨行之前,他將留後事交給了節度副使李儉,來聖嚴張興兩位判官爲輔佐,至於二話不說提出跟他進京的王昌齡,他自是沒有拒絕。

儘管長安算是他的故鄉,可回去之後,也需要一個人替他四處拜望交際。

靈州距離長安一千二百五十里,距離洛陽兩千裡,如今李隆基既然從洛陽遷回了長安,倒也省卻了杜士儀三分之一的路程。一路馳驛而歸,他只用了五天便抵達了長安。上一次他結束一任隴右節度使回來述職,是到東都,於長安也是過其門而不入,如今再回來,掐指算算竟已經是闊別四五年之久。踏上朱雀大街時,他就只見在這初夏時節中,來往的官民來往兩邊,縱馬出遊的公卿子弟長安貴女卻很少,就連高聲談笑的都不多見。

他乃是奉旨述職,因此也沒時間傷春悲秋,當下便風塵僕僕先往大明宮中政事堂拜見宰相。不過一年多,當初他熟識的張九齡和裴耀卿已經全都不在其位了,當然,如今在位的兩位宰相他並不陌生,李林甫是老對手了,至於牛仙客,那是聞名已久,交往不少,卻還是頭一次見面。出乎他意料的是,本以爲這次太子鄂王光王出事,原本應該是李林甫上躥下跳蹦躂得最最高興的時刻,可他卻只在政事堂中見到了孤零零的牛仙客一個人。

原因很簡單,李林甫……告病了

最初的相見過後,杜士儀便再次起身長揖道:“當初我在隴右鄯州時,就多承相國一再提攜援手,卻直到如今方纔能夠當面拜謝以我當初之資歷,年紀,能夠在隴右站穩腳跟,乃至於有所建樹,離不開相國長者之助”

牛仙客拜相以來,也不知道受了多少人背地裡的非議,明面上固然無人敢不敬,可疏離卻是免不了的——他拜相也已經一年了,可他在滿朝文武之中,稱得上親信的,就只有和他一塊調任回來的昔日節度判官,如今的殿中侍御史姚閎,至於友人,卻是一個都沒有。儘管李林甫對他很友好,可他自己是最明白不過的,李林甫絕非朋友,甚至連盟友都談不上。只因爲他從不會反對李林甫的任何提議,他才能安居相位。

所以,今日同樣是第一次見到杜士儀,聽對方竟是以昔日交情作爲寒暄之詞,牛仙客不禁有些意外。而落座之後,杜士儀絕口不提長安,口口聲聲都在談論河隴,不知不覺的,在河隴當了大半輩子官的他便漸漸放鬆了下來。這是他在政事堂這麼久都從未體驗過的輕鬆氛圍,以至於閒話往昔的時候,他只覺得身邊是一個多年舊友,宰相架子全都拋在了腦後,取而代之的是一如在河西任官時的敦厚長者之風。

這樣的對話無疑是政事堂中極其罕見的,直到牛仙客意識到和自己說話的不是親友,不是晚輩,而是曾經和自己官職彷彿,如今也不過稍稍差一丁點的杜士儀,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刻鐘有餘。他有些不自然地於咳了一聲,隨即才轉入了正題:“宮中剛剛出了大事,朝野多有議論,召了君禮在內的各位節帥回來,一則是爲了邊務,二則是爲了北門禁軍和十六衛當中,多有任職多年卻根本沒上過陣的。所以,陛下有意從中挑選年輕驍勇的前往各邊鎮歷練。”

面對如此理由,杜士儀先是錯愕,隨即就恍然大悟。看來這次宮中變故,禁衛牽涉其中的恐不在少數。李隆基這一招放逐外加摻沙子的招數,實在是頗爲高明

心裡這麼想,杜士儀嘴裡立刻順溜地頌了一句聖。而牛仙客又提到他是最先回京的,按理不入見不回私宅,也不如先回驛館好好休整,以便天子召見,他便起身行禮告退了出來。此次被召見的五位節帥中,論距離,朔方靈州到長安最近,他到得最早也在情理之中。所幸天氣還沒到最熱的時候,否則,馳驛二百多裡趕路可就真要命了,他又不是那些習慣了路上奔波的信使,剛剛到政事堂只是洗了一把臉,這會兒還覺得後背衣裳貼着背心,粘膩難受。

然而,他想要回驛館沐浴休整一下的打算卻泡了湯。剛出政事堂,他就被迎面而來的一個人截住了。聽得那笑吟吟的一聲杜大帥,他便立刻笑道:“高將軍這不是折殺我嗎?直呼我表字就行了,未知將軍此來是……”

“當然是陛下得知君禮回來,命我前來召見於你。”高力士從善如流地換了稱呼,虛手引路,見杜士儀執意不肯居前,他就稍前一步。知道其他人必然會謹慎地落在後頭,他趁機飛快地將那一夜的細節悉數告知了杜士儀。這並不是出於什麼私交,也不是因爲杜士儀曾經送給過他一份旁人難以想象的大禮,甚至也不是因爲杜思溫和他的多年交情,而是因爲他敏銳地意識到,天子仍然選擇在南薰殿召見,興許是想要就此徵詢杜士儀什麼。

即便李隆基已經不太喜歡聽什麼諫言了,但這一次興許不同,但也只是興許,倘若杜士儀仍是一如既往地諍諫,很可能觸怒天子。更何況,杜士儀和太子也好,武惠妃也好,都談不上什麼關聯,爲人更守口如瓶,他不擔心其會走漏消息。最重要的是,李林甫也已經知道了這次宮變的所有細節

然而,杜士儀不像高力士想象的那樣,真的能夠用冷眼旁觀的態度看待這一次的宮變,畢竟他在其中也是有些推動的。李瑛李瑤李琚深夜進宮,是得知君父很可能面臨生死關頭,那麼即便出於自保的態度,也不得不走那一趟,這也在情理之中。而爲了不掉入陷阱,三人已經夠謹慎了,還特意跑了一趟內侍監把黎敬仁等人帶上。李瑛對瀛洲門禁衛的那一番話,更是顯現出了這位一直以來不怎麼起眼的太子,並不缺乏血性。

可就是這樣一樁應當論功的宮變,到李隆基手裡,卻變成了興師動衆一定要廢太子的案子光王李琚至今尚未甦醒,據說凶多吉少,可依舊不能換回李隆基的一絲憐憫,難道這就是當天子必定要具備的冷酷無情?

南薰殿中的內侍和宮人已經都換了一批,而且時隔多日,那股血腥早已淡去,甚至連那根立柱都已經看不出被人撞擊過的痕跡,地上更是光潔如新。可是,杜士儀仍舊從那些低頭的侍者身上,隱隱察覺到某種驚懼和恐慌。於是,等到了天子面前拜見,發現周遭衆人連同高力士一起全都退了下去,起身之後依言坐下的他少不得全神貫注。

“雖說你剛從朔方回來,但想來以你杜十九郎的手段,長安剛剛發生的這件事情也應該聽說了。”

杜士儀欠了欠身,直言不諱地說道:“臣聽說了太子鄂王光王夤夜入宮,潛爲逆謀,已經爲陛下廢黜之事。”

“當初你爲中書舍人的時候,朕曾經夤夜召你入宮,令你草擬廢太子的詔書,可最終卻收回成命。如今朕只問你,若是當初你從命奉詔,可還有此次之事?”

李隆基倏然一按扶手,一雙眼睛死死盯着杜士儀,哪有這些天常常流露出的失神之色?

第499章 以直報怨第17章 驅鴨吞蝗第774章 斬首示衆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1053章 厚此薄彼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423章 道不同,驟見血第250章 不求貪歡,護短師兄第1269章 世間再無唐明皇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第1035章 亂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949章 天寶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698章 二王相邀第748章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939章 霹靂手段終章二變天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385章 事發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182章 衆矢之的第688章 雲州降格,舞弊之道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第1197章 誰死誰生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1155章 長安攻略戰第1036章 越鬧越大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651章 以下凌上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1276章 傳奇的結束和開始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917章 塵泥之下慕青雲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240章 阿姊第40章 銅膽鐵腕第1202章 見杜則喜,人心向背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665章 飛黃騰達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1195章 殺機現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第839章 僕固懷恩第13章 謁縣令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第476章 傷別離第1185章 卻教忠良寒心第365章 報應不爽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845章 害羣之馬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第1087章 翻臉之戰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587章 戮力同心第328章 餘怒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1202章 見杜則喜,人心向背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650章 巡軍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967章 升官發財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第867章 從天而降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第1066章 殺王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295章 先爲親友後蒼生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第409章 民心向背第1239章 成王敗寇
第499章 以直報怨第17章 驅鴨吞蝗第774章 斬首示衆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1053章 厚此薄彼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423章 道不同,驟見血第250章 不求貪歡,護短師兄第1269章 世間再無唐明皇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第1035章 亂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949章 天寶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698章 二王相邀第748章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939章 霹靂手段終章二變天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385章 事發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182章 衆矢之的第688章 雲州降格,舞弊之道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第1197章 誰死誰生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1155章 長安攻略戰第1036章 越鬧越大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651章 以下凌上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1276章 傳奇的結束和開始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917章 塵泥之下慕青雲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240章 阿姊第40章 銅膽鐵腕第1202章 見杜則喜,人心向背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665章 飛黃騰達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1195章 殺機現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第839章 僕固懷恩第13章 謁縣令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第476章 傷別離第1185章 卻教忠良寒心第365章 報應不爽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845章 害羣之馬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第1087章 翻臉之戰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587章 戮力同心第328章 餘怒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1202章 見杜則喜,人心向背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650章 巡軍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967章 升官發財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第867章 從天而降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第1066章 殺王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295章 先爲親友後蒼生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第409章 民心向背第1239章 成王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