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將相之私怨

藉口所謂風寒,李隆基一直到杜士儀和突厥兩方使臣到長安後第三天,這才先行召見了杜士儀.

他並沒有在興慶宮中那些殿閣樓臺召見,而是命杜士儀登勤政務本樓入見.他站在高高的樓上隔簾下望,就只見杜士儀跟着引路的內侍不慌不忙緩步行來,目不斜視,心無旁騖,那種從容不迫的風儀體態,是衆多常常出入宮中的高官大臣都不能企及的.以至於他突然命人拉上其中一面簾子,就這麼徑直邁步來到了勤政務本樓的憑欄之前.說來也巧,杜士儀恰是在這時候擡頭,和他的目光碰了個正着.

換成別人,無意中直視天子,卻也是非同小可的失儀之罪,而杜士儀只是在樓前略一駐足長揖行禮,繼而就不慌不忙地喚了兩個內侍前行引路帶他上樓.直到人已經消失在了那重重階梯之後,李隆基方纔收回了目光,坐回寶座之後,便輕嘆一聲道:¨自從張九齡去世,宰相但凡薦人,朕常常會問的一句話,便是風儀可如張子壽?可終究大多數人只學得了張九齡的皮毛,學不到他的才具和風華,之前盧絢也不過有些形似,今見杜君禮,真神似也";

牛仙童之後,杜士儀除卻依舊結交高力士楊思勖之外,密令赤畢在宮中其他內侍身上也加重了投入,而且還特意加了一句,那就是絕對不能比李林甫送得少故而大多數中官也許不會在李林甫和杜士儀相爭時呈現出某種偏向,可同樣不至於在背後有事沒事說壞話.此時此刻李隆基這一聲讚歎,當即便有人湊趣地說道:¨杜大帥昔日關宴紫雲樓時,便是丰神俊朗,風儀宛然,如今官至一鎮節度,手握兵權,自然神似當年僅在一人之下的張相國.";

這話聽着彷彿像是讚美,但李隆基卻不動聲色地擡頭看了那個內侍一眼,見其有些不安地躬了躬身,他方纔若有所思地沉吟了起來.不多時,杜士儀就已經到了,宣進行禮之後,他端詳了對方良久,突然升口問道:¨記得君禮今年意過四十大壽了吧?";

聽到大壽兩個字,杜士儀只覺得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這個年紀的男人正逐漸進入事業頂峰期,所以驟然聽到大壽兩個字,他着實有些難以習慣.可李隆基既然問了,他就欠了欠身道:¨沒想到陛下日理萬機,竟然還記得臣的年紀.";

¨朕怎麼會不記得?想當初你高中進士的時候,可是還不過十七歲出頭";李隆基哂然一笑,等吩咐內侍賜座之後,他先是大略問了問此前杜士儀親率大軍前往閻洪達井,趁着兩邊對峙招降的經過,尤其是其中一些在奏疏上沒有的細節,最後方纔滿意地頷首說道,¨當初乙李啜拔北歸之後,重振僕固部,卻無半點降附之意,朝中對此頗有微詞,只有你一味堅持己見,如今乙李啜拔隨你入朝,旁人方纔無話可說了.";

¨也多虧陛下聖明,否則臣就算固執己見,也未見得有今天突厥納降的結果.";

杜士儀態度極其自然地給天子戴上了一頂高帽子,緊跟着就直截了當地說道:¨臣此次引領東面西面兩位可汗的使臣前來長安,這纔剛到兩日,就聽得外間傳出種種流言,甚至還有人言之鑿鑿地聲稱,臣必當頂替牛相國拜相.";

果然,他主動揭升這個話題,不但李隆基,就連其左右的宦官內侍也全都大爲意外.見這些人面色各異,他就誠懇地說:¨臣在隴右時,曾經和牛相國打過數次交道,素來敬服其爲寬厚長者,治政有方,後來牛相國拜相,臣更以爲陛下慧眼如炬,識常人所不能識之才俊.如今牛相國沒病沒災的,不過年紀稍長,便有人在背後詆譭,甚至無緣無故牽扯到了臣頭上,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杜君禮兩任節度,若是把河東代州也算上,已經三任了,功勳資歷無不足夠,怎麼滑稽了?";

李隆基這話雖是誇獎,可杜士儀聽在耳中,卻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倘若不是他自己主動揭升這話茬,恐怕天子突然捅破這件事的時候,口氣絕不會這樣輕鬆隨意.於是,他鄭重其事地說道:¨別人覺得,突厥就此分裂成東西兩面之後,朔方就會再無威脅,漠北就會一片安定,可陛下乃聖明之主,當然不會如尋常淺薄之人這般篤定.如今漠北如此局面,要讓其如同當年貞觀那樣,再次化爲當年那一個個羈縻都督府臣服於我大唐,就還需要花費很多功夫";

杜士儀一把當年貞觀時大唐滅了突厥萬邦來朝的盛況打比方,李隆基立刻收起了戲謔之色,微微點了點頭.如今突厥不戰而降,即便是他再好大喜功,也很滿意這樣不花多少錢,不死多少人而得來的戰果.所以,即便杜士儀在節度使任上並沒有別的節度使那樣的赫赫之功,可卻幾乎挑不出差錯.總好過蓋嘉運那等在西域聲威赫赫,可到了河隴任上,就直接敗家子地丟了石堡城

¨君禮爲人處事,素來有始有終,朕沒有看錯人.";

這樣的反應,還沒有達到杜士儀的預期,因此,他在立時起身謝過之後,這才拋出了最後的殺手鐗.

¨至於臣剛剛爲何嘆臣拜相滑稽,卻並不僅僅是因爲臣在朔方仍有未完之事,而是有李相國在朝中,陛下已經足可高枕無憂.臣這個人有個缺點,認定的事情就一定要竭盡全力去做,所以入仕以來,頻頻和人頂牛,沒少得罪人.倘若不是大多數時候都爲一方主司,又有陛下愛護,主司憐惜,恐怕不知道會在哪個犄角旮旯.李相國資歷人望卓著,若是臣與之同列,卻未必會忌憚這些,到時候頻頻相爭還是小事,最要緊的是,臣生怕自己……";

李隆基聽到杜士儀談及舊事,想起杜士儀這二十多年仕途確實是所向披靡,倒在其手下的,既有當時官職高過其許多的高官名臣,如河南尹王怡,也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下屬,更有無數無足輕重卻又爲人當刀使的小人物,可以說,大多數時候,杜士儀走到哪裡,殺雞儆猴的刀就砍向哪裡.可聽到杜士儀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入相必定要和李林甫一力相爭分個高下,他只覺得這猶如是童稚少年之間的爭執,忍不住就笑了.

¨生怕什麼?";

¨臣生怕自己會公報私仇.";這一次,杜士儀就看到李隆基的臉色變了,當下就一本正經地說道,¨其實,臣和李相國有些私人恩怨.臣不想因私廢公,可臣遠未大度到聖人的境界,所以便只能告誡自己,最好離李相國遠些.";

這種大臣之間的恩怨,有誰會拿到天子面前來說?

當此時,李隆基身後的內侍宦官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險些跌破了眼珠子.就連李隆基自己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道:¨什麼私人恩怨?";

李隆基記得很清楚,李林甫和杜士儀一貫似乎並沒有什麼衝突,故而脫口問了一句之後,見杜士儀露出了尷尬的表情,他就意識到恐怕並不是朝政上的衝突,而是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於是,他忍不住笑罵道:¨朕聽說,當年宇文融在的時候,你和李林甫還常常在宇文宅中見面,如今卻說什麼因私人恩怨而敬而遠之的話";

¨這私人恩怨,就是爲了宇文融的事.";

杜士儀說到這裡,李隆基立刻恍然大悟.當初他一氣之下將宇文融一路貶到縣尉,而後又將其流放,都是因爲裴光庭在後頭一再攛掇,等醒悟到財計乏人,大赦天下,打算重新任用宇文融的時候,人已經死在了半道上.那時候李林甫儼然已經是裴光庭的謀主,相較之對宇文融遺屬多方照應,甚至把人的戶口都全部遷往了雲州,而後又收宇文審爲弟子的杜士儀,自然是截然不同.(//).儘管這些年李林甫對宇文審頗有照應,可杜士儀眼下既是擺出了道不同不相爲謀的姿態,他這個天子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再說,若是邊鎮節帥和朝中宰輔真的一團和氣,他也未必就樂見其成因爲宇文融這樣的緣故而心生芥蒂,就連他這個天子也不好說什麼了.

所以,當杜士儀告退離去之後,李隆基便忍不住笑道:¨朕素來以爲杜君禮謙謙君子,沒想到他還會有這樣如同坊間粗漢一般斤斤計較的時候.";

天子固然這麼說,可四周圍的內侍就沒有一個敢吭聲的.今天這召見,杜士儀膽大包天,直截了當地說自己和李林甫有私怨,而一向對李林甫信之不疑的李隆基,則是把這種事當成了笑話看.可是,在宮中行走多年的內侍宦官,沒有一個人敢對這種大事等閒視之.事涉宰相和節帥的明爭暗鬥,他們往日又是兩邊好處兼而有之,說什麼錯什麼,還不如不說

儘管此刻沒人吭聲,但很快,李隆基召見杜士儀的具體經過就傳到了李林甫耳中.儘管當面置之一笑,可等人退下,李林甫便氣惱地揉了揉眉心.

他怎麼都沒想到,杜士儀竟然會以力破巧,在天子面前把將相和睦的這一層幌子給撕破瞭如此一來,他又不想讓杜士儀入政事堂,又想讓其留在長安,恐怕就有些難了

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45章 針鋒相對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34章 驚雷一舞振人心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805章 紅山之上,布達拉宮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525章 阿姊來賀第559章 糧荒第873章 斷腕求活第1039章 將星雲集第432章 神仙師孃第106章 分道揚鑣第692章 蛇之七寸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第761章 文武同心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1075章 直面酷吏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323章 秦王戰鼓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615章 請雲州過所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650章 巡軍第846章 毒瘤第702章 廢立須慎重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598章 杜氏雲州第1063章 公道人心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28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第26章 金針撥障術第47章 晚輩心意長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846章 毒瘤第345章 夤夜來客第1029章 與虎謀皮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第652章 平定第50章 禮有大倫第367章 聖心何在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806章 真言動人心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875章 以退爲進,以死爲生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774章 斬首示衆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33章 越女傳人第331章 貶官反爲榮尾聲歲月已老心不老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240章 阿姊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631章 步步緊逼第623章 奚人降戶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696章 血緣難斷第1000章 名師高徒第81章 進士科試賦第1107章 狗咬狗第621章 雲州培英堂
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45章 針鋒相對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34章 驚雷一舞振人心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805章 紅山之上,布達拉宮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525章 阿姊來賀第559章 糧荒第873章 斷腕求活第1039章 將星雲集第432章 神仙師孃第106章 分道揚鑣第692章 蛇之七寸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第761章 文武同心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1075章 直面酷吏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323章 秦王戰鼓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615章 請雲州過所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650章 巡軍第846章 毒瘤第702章 廢立須慎重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598章 杜氏雲州第1063章 公道人心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28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第26章 金針撥障術第47章 晚輩心意長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846章 毒瘤第345章 夤夜來客第1029章 與虎謀皮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第652章 平定第50章 禮有大倫第367章 聖心何在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806章 真言動人心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875章 以退爲進,以死爲生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774章 斬首示衆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33章 越女傳人第331章 貶官反爲榮尾聲歲月已老心不老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240章 阿姊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631章 步步緊逼第623章 奚人降戶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696章 血緣難斷第1000章 名師高徒第81章 進士科試賦第1107章 狗咬狗第621章 雲州培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