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第4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就在李隆基一日殺三子之後,就在方重勇無辜下獄“體驗生活”之際,朝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去年的時候(開元二十四年),吐蕃野心膨脹,居然西擊勃律(克什米爾東部拉達克地區),妄圖截斷絲綢之路。

這裡是扼守印度次大陸、中亞細亞和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地區之間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之一。

勃律地區本身是崇山峻嶺,物產不值得大唐與吐蕃去爭奪,但它卻是絲綢之路上的一段關鍵道路。勃律若被吐蕃完全控制,則安西四鎮便會暴露在吐蕃的兵鋒之下!

捱揍了,勃律自然要遣使來大唐告急求援。

大唐不得不出面解決這個問題,因爲如果放任吐蕃亂來的話,下一步就是跟吐蕃去爭奪安西四鎮了。絲綢之路徹底斷絕,對於大唐來說,是一件不可容忍,不能接受的事情!

鑑於已經跟吐蕃保持了多年和平,雙方相安無事。於是李隆基只是派出使者出使吐蕃,令其罷兵。

但吐蕃國內的政治環境已然改變,也改變了對外政策,由保守轉爲進攻,根本就不奉詔,悍然攻破勃律國。

李隆基惱怒至極,只是鑑於國內形勢,暫且隱忍不發。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雖然國力強盛,但對外政策與對外探索的模式卻非常愚蠢笨拙,經常幹那種拿一百塊錢的成本卻只有十塊錢收益的事情。

它對於破壞別國利益很在行,但對於最大程度獲取自身利益,則不怎麼上心。經常在無腦打人和無腦被打的狀態中相互切換。

簡單來說,就是吐蕃自身強勁的實力,並沒有很有效的轉化爲壯大自身的渠道。其外交政策的運用水平遠不如突厥。

而最近,河西節度使崔希逸的侍官孫誨入朝奏事,舉報崔希逸與吐蕃邊將乞力徐媾和,並斬白駒爲盟,讓唐國與吐蕃在河西接壤的地區撤去了守捉戍堡,形成了邊境接壤地區非軍事化的局面。

因此,孫誨向朝廷獻策,可以趁此機會,從河西(涼州)出兵,攻打吐蕃,一雪前恥!

雖然這並不能直接奪回勃律,但卻可以極大牽制吐蕃的軍力,減輕安西四鎮的軍事壓力。

這個事情剛剛被拿到朝堂上討論,然後各路朝臣又吵成了一團。以右相張九齡與左相李林甫的意見爲代表,朝臣們也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張九齡認爲現在朝廷支出已經到了很恐怖的地步,尤其是長安地區的官僚及吏員規模,堪稱前無古人!

前兩年的時候(也就是開元二十一年),當時朝廷就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對這方面做過相關統計:

長安官員數量達到了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人,其他從屬官員更是多達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人。而且因爲門蔭及科舉選拔,還有許多有了官員資格,但還沒有授官的人。

這些人加上皇族、官員子弟,以及各式各樣的僕人、供養人等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脫離農業生產且需要供養的羣體。

保守估計,起碼二十萬人以上!

現在四年過去了,官員數量只多不少!

這麼多人,每年都會消耗掉大量的中央財政,消耗大量運往長安的糧草和物資,這些幾乎已經讓中央財政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個時候居然有人提議去打吐蕃,到底是怎麼想的?

錢呢?誰來出?

誰堅持現在要出兵打吐蕃的,先站出來跟老夫對噴五百個回合再說!

而李林甫的意見則更直接:不打吐蕃,大唐通往西域的路就要斷了。這條路斷了,朝廷連胡商的商稅關稅都收不上來,損失何止萬億?

長安城內那些來往西域的商隊啊,西市裡面琳琅滿目的西域貨物啊,還有與之相關的,數額龐大且損耗極小的稅收啊,全部都要消失不見!

沒人可以承擔這種損失。

反正現在長安的民生情況,朝廷養官養兵的情況就那麼一回事,這麼多年過去也沒出什麼亂子,而且一時半會也不可能有什麼改變。

戰爭是不會等着你把一切都準備好再發生的!

與其想着“節流”,還不如在“開源”這一塊想想辦法。

吐蕃邊將乞力徐迷信契約誓言,這不正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時候麼?這時候不出兵,那要等什麼時候?

至於誠實守信什麼的,也是要分情況看待的。吐蕃那樣的化外野人,在我大唐眼裡與牲畜沒有什麼區別。

人跟人之間可以講誠實守信,人跟牲畜之間有什麼道義可講呢?

總結一句話:只管衝就得了,打贏了什麼都好說。

李林甫的建議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支持,而支持張九齡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幾個科舉出身的中書省官員而已。

其實想想也明白到底怎麼回事。

因爲無論打不打仗,按照張九齡的思路,肯定要大砍京官的編制,同時還要砍薪水砍福利,還有那些隱性的好處也要砍不少。

爹媽不讓孩子吃飽飯,孩子尚且會有怨言,更何況那些在長安已然養尊處優的京官呢?

果然,李隆基聽從了孫誨的建議,派了一個叫趙惠琮的宦官作爲監軍,和他一起回了涼州,敦促崔希逸對吐蕃用兵。

一定要出其不意,不得走漏風聲!

至於什麼一日殺三子之類的事情,早就被李隆基拋諸腦後了。戰爭機器即將開啓,朝堂內外也是暗流涌動,信件頻繁往來於河西與長安之間。

戰爭的陰雲,密佈在大唐與吐蕃的邊境上,局勢自此又開始緊張了起來,一如十年前。

……

“你不是說,只要一天就能出去麼?這都三天了,爲什麼你還在這裡?”

嚴莊面帶嘲諷的看着方重勇問道。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人生總有意外嘛。

我等的人還沒來,大理寺環境不錯,我就想在這裡多住幾天……”

方重勇訕笑道。

之前他在嚴莊面前裝逼有多風光,現在被打臉就有多慘。

到底是哪裡不對勁呢?

方重勇總覺得一日殺三子的進展,不應該是現在這樣的,要關人也不是一直關大理寺啊!

大理寺是一個對全國各地案件進行復核的機構,但它同時也是一個臨時關押要犯的地方。

臨時,要犯,這兩個都是關鍵詞!

也就是說,很多政治上有問題的官員,他們可能第一站就是去大理寺先住幾天,說不定皇帝回心轉意後,就能直接將他們帶出大理寺,官復原職!

如果判刑了,那麼就會將其從大理寺轉移,該發配的發配,該賜死的賜死。

而且大理寺獄的條件,在唐代監獄裡面是比較好的,看守也比較嚴密比較規矩,受到外來的干擾比較少,不會讓某個被關押的戴罪之人,隨隨便便就被獄卒毒死之類的事情發生。

更不會讓犯人在監獄裡病死!

哪一環出了問題?

方重勇陷入沉思,也顧不得自己現在身上也是餿味,看起來沒比嚴莊好多少。

正在這時,監牢的門被打開,穿着黃色宮服的高力士,雙手背在後面走了進來,若有深意的看着方重勇。

“走吧,聖人有請。”

高力士輕聲說道,語氣平靜淡漠。

他們這樣在皇帝身邊服侍的人,已經養成了一種喜怒不形於色的職業習慣。有時候語氣冷淡並不代表心情冷淡,只是習慣了而已。

“長者來得可有點晚呀。”

方重勇站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笑道:“我原以爲一天就能出去呢。”

“再多嘴,只怕要關一年了,還不走?”

高力士笑罵道。

“這就走,這就走。”

方重勇跟在高力士身後,然後在嚴莊驚愕的眼神中,緩緩走出了大理寺獄的監牢。

“人與人的差別,爲什麼這麼大?”

嚴莊看着方重勇離去的背影,忍不住哀嘆道。

方重勇並不能聽到此刻嚴莊心中的無奈與酸楚,他跟着高力士上了牛車,然後來到興慶宮內,兩個漂亮的小姐姐給他洗了一個時辰的澡,然後又換上舒適的錦袍。

這件衣服是用白色絲綢裁剪縫紉而成的,其材料來自河南府(治洛陽,今河南洛陽)進貢的文綾,價格不菲。

衣服上繡着一種名爲“狩獵文錦”的花紋。

其中有騎射的人物、飛奔的走獸、飛翔的瑞鳥以及點綴其間的樹木花草,都集中在圓形的團花之中。

團花外面,點綴着串珠形的圖案,層次分明、結構緊湊。

這類統稱爲“聯珠團窠紋”的紋樣,乃是此時在貴族中流行的裝飾圖案。

從這兩位小姐姐口中得知了這些信息,方重勇已經不敢去問這件衣服要多少錢,要花多少人工了。

總而言之,貴族的事情,很多時候不能用錢來衡量,逼格纔是他們的追求!

更讓方重勇震驚的是,他不需要自己穿衣服,有兩位漂亮小姐姐幫他穿!無聊的時候,他向這兩位漂亮小姐姐打聽了一下,類似她們這樣的人,皇宮裡還有多少?

得到的回答是:“或有一萬不止”。

於是方重勇就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或許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誇張的修辭手法,而是對於宮廷奢靡的真實描寫。

在這兩位漂亮小姐姐的引導下,方重勇走進興慶宮勤政務本樓內,就看到一個穿着深藍色圓領長袍的中年男子,正在跟高力士閒聊,二人有說有笑的樣子。

不用說,這位就是李隆基了。

方重勇心中忍不住感慨,李隆基這位皇帝,爭議實在太大了,已經大到一言難盡的程度。

“見過聖人。”

方重勇對着李隆基躬身行禮道。

“伱何以知道朕便是天子呢?”

李隆基將手裡的曲譜放下,看着方重勇詢問道。

“能在這與高將軍閒聊的,如果不是聖人,還能有別人麼?”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說道。

“不必拘謹,要砍你腦袋,早就砍了。說說吧,你爲什麼要把李瑛他們下葬。還是說,你根本不知道你父親是什麼身份麼?”

李隆基頗有怨氣的問道。

“回聖人,某不過是覺得應該讓死人入土爲安而已。被廢被賜死的親王,亦是皇家的臉面。皇家的臉面就是聖人的臉面。”

方重勇繼續行禮說道。

“算了,念你年少無知,此事便作罷,朕不再追究了。不過跟你一起胡鬧的那幾個應考的士子,朕已經決意讓他們今年科舉落榜,再有才華,今年也不錄用!”

李隆基擺了擺手說道。

這就是他的真實想法。方重勇是個半大孩子,又是潛邸親信的兒子,搞出事情來,如果沒有造成惡劣影響,是可以原諒的

而張巡等人,已經是成年人了,還是參加科考的士子,居然參與進來胡鬧。小孩子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麼?

只是將這些人從科舉中第名單中抹除作爲懲戒,便已經是看在方有德的面子上了。

“謝聖人恩典。”

方重勇繼續躬身行禮,態度非常謙卑。

“過幾日,你去國子監讀書去吧。整日閒得無聊,容易惹是生非。”

李隆基淡然說道。

誒?

“國子監?”

方重勇一愣,他還沒搞明白這地方到底是幹啥的,只是感覺很耳熟。

“你這個年紀,不讀書,還想做什麼,你又能做什麼?”

李隆基一臉疑惑看着方重勇問道。

唐代也不是每個官員都可以由家裡人請名師教導的。不過方有德這種直接就不管兒子的情況也很少見,一般官宦子弟多半也是要在國子監裡面混一下資歷的。

那裡包吃包住還發校服!

國子監位於長安的務本坊西部,此坊北抵皇城,西鄰興道坊,南北闊三百五十步,東西長四百五十步(一步大約1.65米)。

國子監佔地面積爲半坊之地,坊內除國子監之外,還有進奏院、房玄齡宅改的先天觀以及衆多官員住宅。

除了中樞辦公的宮城外,此地乃是長安城內官員最扎堆的地方。

本來想問一下“可不可以不去”,結果眼角餘光看到高力士不動聲色的對着自己微微點頭,方重勇只好雙手合十行禮道:“謝聖人恩典。不過有件事,還請聖人開恩。”

“你直說便是。”

李隆基心情大好,這件事宣揚出去,對於彌補他崩壞的人設,大有好處。

“某在回長安路上,遇到了一個幽州的小吏叫嚴莊,被髮配到嶺南。他說是被我父親冤枉的。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不如將其發配河西邊鎮爲屬官,也算是人盡其用了。

若是發配嶺南,只怕一命嗚呼,又是何苦呢?”

方重勇沒忘記嚴莊,想辦法替他求情了。

“力士,這點小事,你幫忙處理了吧。帶他回家,從興慶宮後門走。”

李隆基一臉輕鬆,指着方重勇對高力士說道。

至於整件事從頭到尾合不合法,他完全沒過問。

在大唐,法再大,也大不過聖人,何必說那些廢話呢?

(本章完)

第532章 你怎麼還不去死啊第89章 河西人傑地靈新建了個羣第289章 栽贓嫁禍第443章 某節帥很強,但過分謹慎第650章 慈不掌兵129.第122章 方來鵲一戰封神第738章 忠心又耿耿第546章 輕舟未過萬重山第476章 不得不做的事情第494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第515章 愣子遇苟王第608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583章 建國大業之蓄勢待發242.第213章 多少也貪一點吧第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04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281章 西域尋親之旅287.情況穩定第438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22章 如虎添翼第349章 有腦子,但不多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第18章 賣的不是酒,是面子130.領證了。。。。261.第228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708章 主不可怒而興兵第719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799章 醒於此睡於此第408章 難繃的雙標第6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340章 你竟淪落至此第774章 帥旗永不倒第26章 上元夜(下)新建了個羣第793章 王八拳第469章 殺人不見血209.第185章 規則碾壓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第568章 扶我起來第745章 一個很壞很壞的人第638章 背景審查第598章 拉兄弟一把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第58章 我的公公是李隆基第519章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第611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43章 夜貓子進宅第713章 盛夏的果實277.第242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第569章 優勢在我第659章 易牙殺子爲上進184.第166章 “低調”第33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475章 政治藝術第17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第443章 某節帥很強,但過分謹慎304.第264章 回首更疑天路近第451章 長安連環滅門案第53章 接下來一段NTR劇情好糾結啊第389章 永無真相的迷案第52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207.第183章 京畿治安大作戰(上)第377章 大食兵弱第359章 弓月古道眼睛感染,請假一天第511章 羊羣效應第761章 寶臣大帥的倔強316.第273章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第90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314章 國家養兵百五十年第720章 非友即敵的規則第506章 名士出馬,一個頂兩第591章 長安米貴209.第185章 規則碾壓155.第141章 春潮帶雨晚來急160.第145章 削髮以明志第364章 聖女賣身救國記第9章 朝堂風雲第514章 戰略轉進252.第219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174.第157章 屬於基哥的盛世(本卷完)第427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第61章 新書上架通知第65章 霓裳羽衣曲186.第167章 聖人的煩惱第87章 酷愛折騰第743章 微臣正欲死戰第556章 水入江河,沙落灘塗第782章 取而代之?第566章 貌似完美的聯手第784章 一刻不得安閒第508章 飛渡盧縣橋第357章 當愛已成往事第339章 無組織無紀律第338章 刁民輩出146.第134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287章 無利不早起132.第124章 圖窮匕首見第37章 今天還有更新,幼苗求票
第532章 你怎麼還不去死啊第89章 河西人傑地靈新建了個羣第289章 栽贓嫁禍第443章 某節帥很強,但過分謹慎第650章 慈不掌兵129.第122章 方來鵲一戰封神第738章 忠心又耿耿第546章 輕舟未過萬重山第476章 不得不做的事情第494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第515章 愣子遇苟王第608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583章 建國大業之蓄勢待發242.第213章 多少也貪一點吧第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04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281章 西域尋親之旅287.情況穩定第438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22章 如虎添翼第349章 有腦子,但不多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第18章 賣的不是酒,是面子130.領證了。。。。261.第228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708章 主不可怒而興兵第719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799章 醒於此睡於此第408章 難繃的雙標第6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340章 你竟淪落至此第774章 帥旗永不倒第26章 上元夜(下)新建了個羣第793章 王八拳第469章 殺人不見血209.第185章 規則碾壓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第568章 扶我起來第745章 一個很壞很壞的人第638章 背景審查第598章 拉兄弟一把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第58章 我的公公是李隆基第519章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第611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43章 夜貓子進宅第713章 盛夏的果實277.第242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第569章 優勢在我第659章 易牙殺子爲上進184.第166章 “低調”第33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475章 政治藝術第17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第443章 某節帥很強,但過分謹慎304.第264章 回首更疑天路近第451章 長安連環滅門案第53章 接下來一段NTR劇情好糾結啊第389章 永無真相的迷案第52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207.第183章 京畿治安大作戰(上)第377章 大食兵弱第359章 弓月古道眼睛感染,請假一天第511章 羊羣效應第761章 寶臣大帥的倔強316.第273章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第90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314章 國家養兵百五十年第720章 非友即敵的規則第506章 名士出馬,一個頂兩第591章 長安米貴209.第185章 規則碾壓155.第141章 春潮帶雨晚來急160.第145章 削髮以明志第364章 聖女賣身救國記第9章 朝堂風雲第514章 戰略轉進252.第219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174.第157章 屬於基哥的盛世(本卷完)第427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第61章 新書上架通知第65章 霓裳羽衣曲186.第167章 聖人的煩惱第87章 酷愛折騰第743章 微臣正欲死戰第556章 水入江河,沙落灘塗第782章 取而代之?第566章 貌似完美的聯手第784章 一刻不得安閒第508章 飛渡盧縣橋第357章 當愛已成往事第339章 無組織無紀律第338章 刁民輩出146.第134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287章 無利不早起132.第124章 圖窮匕首見第37章 今天還有更新,幼苗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