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左名士

夏鎮郊外的一座村莊,一個衣衫破爛的士子接過村正發放的救濟糧,悠然嘆道:“沒想到我也有嗟來之食的一天。”

“要是再不謀求一份差事,別說遊山玩水,當個風流名士了。怕不是要餓死。”

這個士人第一次體會到民生疾苦。

出身江左高門的他,以前完全體會不到窮人的痛苦。

直到穿越到這個世界,沒有了家族的底蘊支持,又遇到連月戰亂,荒災不斷,他才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窮困。

這幾個月,他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還要依靠夏縣的官府施捨糧食,才能勉強吃上一頓飽飯。

“叔父,要不我去紡織作坊謀一份差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一個柔弱的少女接過村正發放的糧食,也認爲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她因爲飽受災荒之苦,已經有些消瘦。

本來她的父親加入吳元濟的唐軍,但在和陳勝的農民起義軍的戰鬥中,父親戰死,只剩下看上去沒用的叔父。

“兄長戰死,我豈能讓侄女你辛苦忙活?我並非不願出仕,只是陳勝、吳元濟並非明主。此次爲了生計,也不得不出仕了。”

士人再次感慨。

只要謀求一官半職,獲得俸祿,就能養活兄長遺留下來的侄女。

夏縣只會爲從汝水到來的流民提供過冬的糧食,而且只能保證勉強不餓死,談不上頓頓溫飽。

想要獲得糧食生存下去,還是要勞作,或者等到明年耕種。

這個士人正想着該以何種方式出仕,突然有一隊兵馬來到這座村莊。

張華在三百禁衛軍的護衛下,親自前來請范仲淹推薦的能臣出山,效仿劉備三顧茅廬之故事。

如果張華知道對方已經快要活不下去,說不定都不用親自出馬,只要一封詔書,就可以將對方招來。

“主公親臨,卑職誠惶誠恐!”

村正帶着村子裡的幾個小吏來迎駕。

張華現在可是十縣之主,執掌大權的一方土皇帝,竟然會來到他們這個小村莊。

河洛地區,都流傳着張華是神仙轉世的傳聞,更是讓一衆村民對張華視若神明。

“你召集村裡所有村民。”

“是!”

村正雖然不明白張華的用意,但還是按照命令,召集全村百餘戶人家。

這些村民知道張華親臨,很快萬人空巷,前來圍觀活神仙,還有村民燒香參拜。

老百姓的信仰很樸素,什麼有用就信什麼,皇天后土、城隍、關二爺、土地爺、龍王爺全部不放過。

張華讓河洛進入持續的平靜時期,這些村民可以吃飽飯,已經將張華當做神仙祭拜。

民間還流傳着張華使用道家搬山術遷城、撒豆成兵破敵、入夢斬鬼差等傳說。

“……”

張華見衆人熱情難卻,也沒有阻止這羣村民。

他的視線在一羣村民之中掃過,視線落在一個衣衫破爛的士人身上,對許褚說道:“請此人來到馬車內詳談。”

“喏。”

許褚很快在衆目睽睽之下,將那個士人提了起來,帶到馬車內。

張華的大馬車由四匹良馬拉拽,可容數人乘坐,足以容納兩人交談。

“仲康乃是虎士,有所怠慢,還請先生不要見怪。我聽聞先生似乎無意仕途……”

張華打量眼前這個江左名士。

此人是范仲淹推薦的能臣,有王佐之才。

劉備三顧茅廬,張華也來個三顧茅廬,只是粗魯了一些,許褚直接提着此人來了。

那人答道:“唉,昔日我仗着家族的錢財,隱遁山林,放浪於江左名勝之地,日子依然富庶,不知道民生疾苦。但經此大禍,知道不勞則無食,在下請求出仕。”

哦?

張華還以爲對方和諸葛亮一樣,要來個三顧茅廬。

但亂世改變了此人的想法。

此人的身世極其顯赫,穿越過來,失去家族的權勢,他與常人無異,又經歷戰亂,貧困潦倒,因此對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在看破世俗之後,又堅定選擇入世,輔佐明君,這是境界上的一次蛻變。

眼前之人,不是他人,而是東晉名士——東山再起的謝安。

謝安,江左風流宰相,文韜武略,牽制東晉權臣桓溫,又在淝水之戰總攬朝政,爲謝玄、謝石、謝琰、桓伊等東晉武將提供支持,使得八萬晉軍擊敗八十萬秦軍,大敗苻堅,保住了東晉江山。

除此以外,謝安還組織北伐,讓東晉的版圖擴張至黃河,幾乎恢復江山。

可以說,謝安確實稱得上是王佐之才。

沒有謝安的謝氏家族,東晉會更快滅亡。

張華還記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它們是江左高門,代表人物是王導、謝安。

同樣爲江左高門的還有桓溫爲代表的龍亢桓氏、庾亮爲代表的潁川庾氏。

這四家爲東晉四大名門。

謝安早年無意仕途,但因爲家族的代表人物——謝安的弟弟謝萬在北伐的時候犯了大罪,被貶爲庶民,謝氏的權勢受到了很大威脅,四十多歲的謝安爲了拯救家族而被迫出道,成爲政治偶像。

這件事就是所謂的“東山再起”。

面前的謝安,爲了生存和養活侄女,也被迫放下身段出仕。

沒有了家族支撐,謝安只能重建謝氏了。

這樣一來,倒是方便了張華,不用花費多少心思就招攬了謝安。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有家族支撐的謝安,也無暇遊山玩水了。

“本將軍正在攻打關中,正需要一名長史經營關中之事,至於俸祿,好說。”

張華在關中的地盤缺少文臣,而謝安這樣的王佐之才,正合適帶去關中。

范仲淹經營河洛,謝安經營關中,兩片區域都有王佐坐鎮,今後領地定會更加繁榮。

謝安嘆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對了,我還有一名侄女,名爲謝道韞,擅長詩文,不知是否可以謀個閒職。”

謝安身邊的謝氏族人只剩下一名侄女,出於恢復家族考慮,謝安只能向張華請求一個閒職。

“謝道韞啊……”

張華總覺得自己在哪裡聽說這個名字。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張華靈光一閃,想起了這個謝道韞是何人。

謝安招來瘦弱的謝道韞。

謝道韞是江左高門謝氏族人,懂得禮節,向張華盈盈施禮。

張華細看此女,明眸皓齒,皎若秋月,雖然消瘦,但眉目間有一絲英氣。

“吾女並非天生如此瘦弱,只是這些天我們吃不到一頓飽飯,所以……她的武藝,其實不錯。”

“我這裡沒有適合的閒職,但我有一侍女柳如是,也是才女,如不嫌棄,可讓她們住在一起,也好有個伴。”

張華見謝安即將進入關中治理內政,日理萬機,定然無暇照看侄女謝道韞,於是將謝道韞安排與柳如是住在一起,將來再設法成立一個什麼機構,安置這些才女,比如樂府、學院什麼的。

亂世沒有那麼多規矩,正是打破舊觀念的時候。

“小女願意成爲公子的侍女。”

謝道韞還以爲張華的言外之意是讓她和柳如是一樣擔任侍女,稍一思索,還是同意下來。

一來張華是此地領主,如果在張華身邊擔任侍女,很多事情可以提前得到風聲,有利於提升家族的影響力。

二來張華長相帥氣,又經歷戰火洗禮,帶有幾分剛毅,對謝道韞這種有家國志氣的才女自帶吸引力。

謝道韞與柳如是有些相似,都是才女,而且二人都有家國情懷。

謝道韞手刃叛軍,柳如是資助抗清勢力,不是一般女子。

正如謝安所言,謝道韞是有武藝在身的,只是因爲食不果腹,所以現在看上去柔弱,但殺幾個人不成問題。

“……”

張華也不曾想謝道韞成了自己的侍女。

謝安點頭,對這樣的安排還算滿意。

謝道韞擔任張華的侍女,榮華富貴自然享之不盡,對將來恢復謝氏家族的繁華,也大有裨益。

“你們二人收拾包裹,隨本將軍的車隊前往夏鎮。”

張華只給謝安、謝道韞半個時辰時間收拾行囊,然後帶着他們前往夏鎮。

實際上,謝安、謝道韞也沒有什麼行囊,一切到夏鎮重新購置就好了。

張華賞賜謝安白銀一百兩,賞賜謝道韞白銀五十兩,作爲他們添購各種物資的初始資金。

至於住宅,謝道韞與柳如是住在一起,而謝安要去關中,所以只在驛站居住。

儘管如此,終於願意出仕的謝安恢復了體面的生活。

如果謝安願意在陳勝、吳元濟兩個勢力出仕,或許可以提前過上體面的生活,但也有可能此時已經死在亂軍之中,兇吉難料。

謝道韞的父親就是加入吳元濟勢力之後,在與陳勝的農民軍交戰時被擊殺。

根據謝安所說,淝水之戰,建立赫赫有名的北府軍,擊敗前秦軍的東晉大將謝玄,是謝道韞的弟弟……

只是,謝玄並沒有與他們穿越到一個地方。

這樣一來,張華就更加重視謝道韞了。

以後遇到謝玄,憑藉謝道韞的身份,就可以招攬謝玄了。

無論如何,謝安、謝道韞都加入了張華的勢力。

“如是,今後你們要好好相處。”

張華將謝道韞引薦給柳如是。

謝道韞換下破舊的衣裳,整個人煥然一新,舉手投足,有大家閨秀的氣質。

“謝道韞?”

柳如是也有些驚訝,沒想到會是東晉的才女謝道韞。

如果是其他人,或許柳如是還有些不服氣,不過不得不承認與蔡文姬齊名的謝道韞,是柳如是這些後世女子羨慕的對象。

“以後我們就是姐妹了,我的年紀更大,今後我就是姐姐吧。”

謝道韞比衆人想象中更加爽朗一些,畢竟是有一定武藝的女子。

張華可以在夏鎮看到謝氏二人的能力。

【英雄】:謝安

【等級】:24

【統帥】:57 【武力】:24 【智力】:90 【政治】:97

【第一天賦】:江左風流(謝安可以產生令同僚親和的氣場,其名聲能遏制部分武將的野心,減少他們對謝安推行的政策的抵抗心理)

【第二天賦】:烏衣子弟(謝安在世時,謝氏家族呈現繁榮之勢,謝安言傳身教,激發謝氏子弟的潛力,所有謝家子弟的統帥、武力、智力、政治提升,有希望成爲頂級世家)

【來歷】:東晉名相,江左風流。

謝安的能力很適合擔任文臣,可以妥善處理朝臣的關係,對遏制野心較大的武將有獨到的心得,正好可以壓制三個野心勃勃的唐朝節度使,也就是吳元濟三人。

謝安還是陳郡謝氏的支柱,陳郡謝氏是在謝安這一代纔到達巔峰。

謝安的天賦可以提升謝氏子弟的各項能力,讓陳郡謝氏人才輩出,這是相當恐怖的天賦。

謝道韞已經受到謝安影響。

【英雄】:謝道韞

【等級】:21

【統帥】:50+1 【武力】:70+2 【智力】:80+4 【政治】:65+2

【天賦】:才女(謝道韞在學習琴棋書畫時,可事半功倍,而且,對領地文化繁榮度有額外加成)

【來歷】:謝氏名門之女。

張華在謝道韞的英雄屬性看到了謝安這個謝家支柱帶來的天賦加成。

一般的文臣武將,天賦只能作用於自身和士兵,但謝安的天賦卻可以作用於整個謝氏家族。

換而言之,謝氏族人的數量越多,家族的影響力也越大。

東晉時期,主要由揚州和荊州兩塊版圖組成。

謝氏在淝水之戰前後,執掌揚州兵權,最精銳的北府軍也在謝氏手中,而桓氏執掌荊州兵權,可見謝家的影響力。

如果謝家的謝玄、謝石等武將也在,或許可以成爲張華勢力的一大名門。

不過,謝玄、謝石不在此地,僅僅憑藉謝安、謝道韞,很難復興謝氏。

除非將來謝玄、謝石加入張華勢力,謝氏才能恢復一定的影響力。

但謝氏想要獲得東晉四大家族的地位,可能並不現實。

張華勢力,孫尚香有孫策這個霸主作爲外援,孫氏的勢力比起謝氏,只強不弱。

要知道,東晉四大家族在三國時期,還只是二三流的世家罷了。

楊家將、種家軍、乞活軍、綠林軍、瓦崗寨、蜀漢派系、雲臺派系,這些集團在張華勢力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張華招攬謝安、謝道韞,又發配一衆唐軍、起義軍武將前去關中,並且親自啓程,返回關中。

范仲淹在夏縣修建九級文化建築應天書院,統御十縣的縣學、鄉學,只要竣工,應天書院就會成爲最高學府,爲官府培養文臣。

張華與孫策結盟,鞏固北境,又收編大量農民軍,消除來自汝水的威脅,重新部署兵力,在確定河洛鞏固之後,張華必須回師關中。

關中龍爭虎鬥,張華擔心離開時間一久,關中方面恐怕會因此生變。

張華帶着一萬騎兵和數萬鄉勇前往關中,一路浩浩蕩蕩。

張華拜范仲淹爲左長史,謝安爲右長史,一個負責河洛,一個負責關中。

另外,張華調遣韓非、顧雍前來關中治理內政,留下范仲淹、陳喬、魏徵、杜牧、郭守敬治理河洛。

顧雍與江東吳國有聯繫,而魏徵與唐朝有聯繫,於是張華讓顧雍來到與唐玄宗接壤的領地,而將魏徵留在與孫策接壤的領地。

這算是一種牽制。

關中的形勢在張華離開的一段時間,發生不小的變化。

李隆基的唐軍和安祿山的燕軍,在涇水、渭水一帶再次開戰,死傷數以萬計。

秦孝公勢力的大將蒙恬出兵,擊敗進犯咸陽鎮的胡人士兵,鞏固統治。

進攻秦孝公勢力的胡人失敗之後,又選擇依附安祿山,導致安祿山勢力更加強大。

在張華離開關中這段時間,安祿山麾下的部將劉曜、王彌等人,召集一批匈奴人,伺機奪回被張華攻佔的匈奴漢國的地盤,也就是張華設立的臨晉縣。

另外,細作回報,劉曜、王彌等匈奴漢國的殘部,似乎還在暗中勾結河東的女真人。

“今後,你就在此地處理內政。”

張華讓謝安在華陰縣主持關中內政,又派顧雍去治理臨晉縣。

韓非以嚴厲的刑罰,提升關中各地的治安,儘快恢復秩序。

“主公,唐玄宗李隆基之宰相姚崇來訪,因主公不在,故末將言主公遊獵未歸。姚崇已經在華陰縣等候整整三日。”

鎮守華陰縣的主將馮異,在張華回來之後,向張華提供一個重要情報。

“姚崇?”

張華知道此人曾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的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

前面兩人是貞觀之治的名相,後面兩人是開元盛世的名相。

當然,唐朝名相如雲,遠遠不止這四個人,這四人只是代表人物。

只是,姚崇這個時候,主動來拜訪與唐軍有過恩怨的張華,目的爲何?

張華有意考驗謝安:“安石,你認爲姚崇此次前來拜訪,意圖如何?”

謝安沉思一會,回答道:“多半是來結盟。”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司馬越敗亡第四百三十八章 當狗是一種榮幸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軍歸降,水淹大梁第一百一十八章 吳三桂第六十一章 許褚的怪癖第五百九十三章 樊噲出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孟獲臣服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二百七十七章 司馬越敗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金五大臣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一十章 樑將王彥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漢武帝的首席財政大臣第六百七十章 六軍鏡!第三百四十五章 陳慶之的強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四百八十一章 石兵八陣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軍歸降,水淹大梁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戰李存孝!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王彥章的男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朝鉅富沈萬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王關押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四十章 蜀漢鐵匠蒲元第三十六章 綠林軍vs鐵浮屠第四百零六章 周世宗柴榮:我攤牌了(上)第九十章 你讓我興奮起來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王關押之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山東猛將對決第四百五十二章 秦軍出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柴榮與趙匡胤第六百六十一章 銀錘猛將!第五十三章 皇太極來使第一百八十六章 陳慶之歸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范增與司馬懿第五十二章 招安綠林軍第三十章 李時珍後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朝夜不收!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五百九十八章 戰神霍去病!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形兵器巨無霸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秀的秘密兵器第七十章 遇險第二百九十章 秦瓊歸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管亥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千白袍(加更4/5)第七十三章 招攬趙破奴第六百七十六章 李存孝、飛虎軍出動!第四十九章 孫尚香受傷第三百零二章 生擒遼太宗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用騎兵的天才武將!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吳起的蹤跡第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擅長僞裝的安祿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二百四十章 北魏第一猛將!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遠侯班超第五百八十九章 秦漢聯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李績與魏徵第一百六十八章 白袍兵變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五百三十五章 公輸班與機關城(5000字)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隋朝三將!第四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唐軍蘇烈!(4000字)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亞子,我來抓你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霍去病的武將面板(4000字)第七百二十二章 戚家軍VS鐵浮屠第六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的死敵第二百八十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五百一十六章 燕王朱棣登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五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四十章 張星彩與折賽花(5000字)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五百五十一章 崇禎勢力的巾幗女將第七十三章 招攬趙破奴第五百一十九章 歷朝文人的屬性(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林火山,西楚四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相愛相殺的袁紹和曹操第八十七章 結盟扶蘇第二百二十六章 鐵浮屠,極致陷陣!第五百四十二章 大隋猛將!(6000字)第六百一十七章 關羽的蹤跡!第二百零六章 重建北府軍第十六章 你是一個好人第六百四十章 天下動員令!第六百五十二章 推倒趙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陷陣營的瘋狂,四倍重力場!第五百四十三章 韓擒虎與張遼(5000字)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戰十三太保!(4000字)第二百一十章 大金國戰神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軍歸降,水淹大梁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長恭第八章 柔然騎兵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司馬越敗亡第四百三十八章 當狗是一種榮幸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軍歸降,水淹大梁第一百一十八章 吳三桂第六十一章 許褚的怪癖第五百九十三章 樊噲出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孟獲臣服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二百七十七章 司馬越敗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金五大臣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一十章 樑將王彥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漢武帝的首席財政大臣第六百七十章 六軍鏡!第三百四十五章 陳慶之的強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四百八十一章 石兵八陣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軍歸降,水淹大梁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戰李存孝!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王彥章的男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朝鉅富沈萬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王關押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四十章 蜀漢鐵匠蒲元第三十六章 綠林軍vs鐵浮屠第四百零六章 周世宗柴榮:我攤牌了(上)第九十章 你讓我興奮起來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王關押之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山東猛將對決第四百五十二章 秦軍出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柴榮與趙匡胤第六百六十一章 銀錘猛將!第五十三章 皇太極來使第一百八十六章 陳慶之歸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范增與司馬懿第五十二章 招安綠林軍第三十章 李時珍後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朝夜不收!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五百九十八章 戰神霍去病!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形兵器巨無霸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秀的秘密兵器第七十章 遇險第二百九十章 秦瓊歸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管亥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千白袍(加更4/5)第七十三章 招攬趙破奴第六百七十六章 李存孝、飛虎軍出動!第四十九章 孫尚香受傷第三百零二章 生擒遼太宗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用騎兵的天才武將!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吳起的蹤跡第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擅長僞裝的安祿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二百四十章 北魏第一猛將!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遠侯班超第五百八十九章 秦漢聯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李績與魏徵第一百六十八章 白袍兵變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五百三十五章 公輸班與機關城(5000字)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隋朝三將!第四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唐軍蘇烈!(4000字)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亞子,我來抓你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霍去病的武將面板(4000字)第七百二十二章 戚家軍VS鐵浮屠第六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的死敵第二百八十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五百一十六章 燕王朱棣登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逮住一個狠狠揍第五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四十章 張星彩與折賽花(5000字)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五百五十一章 崇禎勢力的巾幗女將第七十三章 招攬趙破奴第五百一十九章 歷朝文人的屬性(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林火山,西楚四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相愛相殺的袁紹和曹操第八十七章 結盟扶蘇第二百二十六章 鐵浮屠,極致陷陣!第五百四十二章 大隋猛將!(6000字)第六百一十七章 關羽的蹤跡!第二百零六章 重建北府軍第十六章 你是一個好人第六百四十章 天下動員令!第六百五十二章 推倒趙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陷陣營的瘋狂,四倍重力場!第五百四十三章 韓擒虎與張遼(5000字)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戰十三太保!(4000字)第二百一十章 大金國戰神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第二百八十八章 隋軍歸降,水淹大梁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長恭第八章 柔然騎兵